作者 付政浩
在這個世界上,似乎同時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奧運會。一種可以收穫豐厚的賽時營收並留下輝煌燦爛的奧林匹克遺產,比如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一種則被斥之為「奧林匹克欺騙」,主辦國因為辦賽而債臺高築,還債時間長達三十年,比如1976年的蒙特婁奧運會。而決定一屆奧運會留給主辦國的到底是遺產還是欺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主辦國是否制定了正確的後奧運發展規劃並予以堅決貫徹。在這其中,作為奧運會留給主辦國最重要的物質遺產或者「負擔」,奧林匹克公園在後奧運時代的運營策略是否科學、合理和可持續則是重中之重。
北京奧園產業化運營,破解「奧運欺騙」難題
說到奧林匹克公園,國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佔地多達11.59平方千米,由鳥巢、水立方、國家體育館等多個奧運場館和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組成的北京奧林匹克公園。誠然,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的恢弘經典舉世矚目,但在世界上也有不少國家的奧林匹克公園卻在後奧運會時代成為負擔。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鳥瞰圖
嚴格來說,奧林匹克公園(以下簡稱「奧園」)這一概念正式誕生於1952年的赫爾辛基奧運會。簡而言之,就是奧運會舉辦國將大多數奧運場館集中規劃在一起,這些場館同時能夠與周邊的自然環境混為一體,進而成為奧運會所在地城市規劃的高端核心功能區。可想而知,理想狀態下,這一高端複合功能區能夠在後奧運會時代起到博物館觀光教育、旅遊消費、體育辦賽、休閒娛樂等多重功效。所以,奧園這一概念甫一誕生就引發追捧,自1952年以來,絕大多數奧運會舉辦國都斥巨資建立起了奧園。但不少奧園的場館往往處於空置荒廢狀態,單單維護成本就讓人頭疼不已。尤其是新世紀以來,奧園在後奧園時代的運營更是已成為公認的世界性難題。
運營奧園的頭號難題就是如何平衡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畢竟奧園是奧運會留給全民的遺產,社會效應必須放在首位,在確保社會效應的良好的同時還必須保證足夠規模的經濟收益。想要保證兩者兼得,奧園必須確立綠色環保且收入產業鏈條多元化的運營模式,但這恰恰是很多奧園所做不到的。
好在,北京奧園在後奧運時代的運營成績讓不少人看到了新希望。北京奧運會後,北京市政府專門成立了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管委會來統籌運營奧園。從某種程度上,北京奧園管委會的成立,讓奧園與中關村科技園等知名產業園區一道成為最具輻射力的產業園。目前,園區內已聚攏500家企事業單位,覆蓋了體育管理、體育競賽表演、體育健身休閒、體育場館服務、體育培訓與教育等多種體育產業類型,整個奧園形成了體育、文化、旅遊、會展、商業五大產業齊頭並進、融合發展的趨勢,先後舉辦各種大型賽事演出及高端會議展覽8000餘場次。
北京奧森公園連續三年遊人數量突破千萬大關
近年來,北京奧園先後獲得「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國家全民健身示範基地」、「國家5A級旅遊景區」、「城市中央休閒區」和「創造未來文化遺產示範單位」等殊榮。當然,在這其中,最為人引人注目的還是北京奧園在體育產業方面的快速發展。僅2016年這一年,北京奧園就實現體育產業增加值9.5億元,佔奧園GDP比重超過20%,遠高於北京市平均水平。奧園輻射帶動的奧運功能區被列為朝陽區三大功能區之一,也是北京市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之一的承載區域,近7年年均屬地財政收入增速達11.8%。
2017年7月18日,著名的奧運林匹克學者、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體育商學院院長易劍東教授宣布,由其主編的《北京奧林匹克公園體育產業影響力及指數研究(2008-2015年》正式公開發行。據其介紹,「目前,水立方的體育旅遊佔其收入的1/3左右,鳥巢大型活動收入佔到總收入1/4以上,這些數字充分說明在園區內的單位和企業依託園區良好的體制和機制,取得了經濟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熱潮已經逐漸消退,但幸運的是,2022年冬奧會的成功申辦再度讓奧運迎來體育產業的二次騰飛。2017年2月,奧園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隨後又被北京市體育局命名為「北京市體育產業示範基地」。7月18日,國家體育總局和北京市體育局的領導專程為北京奧林匹克舉行了揭牌儀式。
奧園體育產業二次騰飛:水立方變冰立方、奧森夏天可滑雪
被授予「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和「北京市體育產業示範基地」之後,奧森公園重點推介了兩大冰雪項目——奧森尖鋒旱雪四季滑雪場、冰世界奧森滑冰場項目。奧森尖鋒旱雪四季滑雪場位於奧森公園南園國奧村東側,佔地約20000平方米,每年可滿足20-30萬滑雪愛好者的滑雪需求,是亞洲最大、雪道種類最多、設置最專業的四季滑雪場。至於冰世界奧森滑冰場,則位於奧森公園北園北門區,佔地約2000平方米,其中冰場面積1800平方米,全部採用荷蘭先進的冷凝板技術,未來冰場還將建設冰壺場地。
北京奧森尖峰旱雪四季滑雪場試運行場景
水立方重點推介的項目是「冰立方」品牌和可拆卸的無邊際泳池。所謂冰立方,即水立方將在2022年冬奧會期間將承擔冰壺和輪椅冰壺等項目的比賽,屆時,比賽大廳將改造成為設有4條冰道的標準冰壺賽場,同時今年還將動工建造1800平米的水立方冰上運動中心,預計明年年底竣工。
而在水立方北廣場,一座15米×25米的可拆卸無邊際泳池也已進入建設末期,預計再過十天左右就可面向市民進行試營業。據水立方相關負責人透露,「我們的這個無邊際泳池目標是可以推廣和複製的,水池的構造和水處理系統都是自有智慧財產權,這個泳池不僅可拆卸,而且水處理系統用的也是硅藻土處理系統,是奧運的水處理品質」。
這位負責人還透露,未來這套無邊際泳池建設和運行系統均可以進行推廣和複製,「只要有一塊500至1000平方米的臨時場地,通過我們自有智慧財產權的建設和水處理系統,就可以搭建這樣一個無邊際泳池,為公眾服務,而到了秋天,泳池拆卸完成後又可以變身成為足球場等休閒場地。」
鳥巢方面則重點推介了鳥巢文化中心舉辦的「鳥巢·米開朗基羅國際藝術展」,該展從7月15日開始至10月15日結束,展出的105件作品,系統介紹了米開朗基羅素描、雕塑、建築、詩作、溼壁畫等藝術成就,其中大衛像雕塑整體高6米,是世界上現存三件原雕塑複製品之一。除了藝術展外,鳥巢商業公司透露,今年他們重點打造了62種文化創意產品,將在8月上旬面世。
從某種意義上,北京奧園正在成為全球運營最成功的奧園之一。一方面,這裡將成為史上唯一一個舉辦過冬、夏兩個奧運會的奧園,這種歷史機遇得天獨厚;另一方面,近年來京津冀一體化正在逐步推進,而2022年冬奧會的成功申辦和籌辦將加速京津冀一體化,北京奧園則是京津冀體育產業發展交流、項目推介的最佳平臺,所以,隨著冬奧會的籌辦加速,北京奧園必將成為整個京津冀地區體育產業爆發的孵化器。
以上內容來自自媒體:體育大生意
免責聲明:騰訊體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