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又是個豐收的季節,家家戶戶的院裡都堆滿了糧食。八九十歲的老人每當看到這種景象,總是長籲短嘆的說:「活了一輩子都朝思暮想的事,希望能夠糧食滿倉,這個願望終於實現了,我們要懂得感恩,人生中遇到了歷史上這個最好的時代。」是啊!農民豐衣足食的日子已經幾十年了,根本沒有人再為缺衣少吃發愁了。
可是現在農民最怕農產品滯銷,這才是讓大家頭疼的事,很多人因此賺不到錢。可是老李種啥都賺錢,別人卻做不到這點,究竟因為啥原因呢?有個資深老農民告訴我們說:「人家有文化愛學習,這點你們做到了嗎?」
老農民的一番話,不敢說語驚四座,卻也一語驚醒夢中人。是啊,在別人農閒聚在一起打牌的時候,老李總是忙裡偷閒在看書,很多種植技術的書籍,他都能背得滾瓜爛熟。平日裡有人拿他取笑,管他叫「書呆子」,甚至不識字的家人,認為他看書沒用,把很多書都給引火做飯用燒了。
別人有閒錢,不是買好吃的就買穿的,而老李有閒錢卻去買書,現在買農業技術書的價格又很高,所以沒少受到家人埋怨。可是老李種啥都賺錢,別人根本做不到,有人總想知道這是為啥?只有一個老農民知道答案:「人家老李有文化又愛學習啊!」
同樣是種植水稻,老李的畝產量,要比地挨著地的農民,每畝地多打200斤,可是成本投入卻相差無幾,這不就是他種地比別人多賺錢了嗎?特別是現在種田有了化肥,很多人根本不使用農家肥。可是老李不同,他總是去養殖場買糞,所以也遭到嘲笑,大家取笑他有錢不會花,買了一堆臭烘烘的大糞,勞心費力不知圖個啥?用化肥多省事,各種各樣的複合肥琳琅滿目,買大糞傻啊!
可是每年秋季颳大風,別人家的玉米都是成片的倒伏,而老李的玉米沒事。可是大家都認為他家命好,卻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老李家的地土壤疏鬆,玉米紮根深,根系發達所以玉米秸稈粗壯,就不容易倒伏,這都是老李年年使用農家肥的緣故。而其他農民多少年只是使用化肥,土壤板結致使玉米根系不發達,所以遇到大風就會倒伏。
玉米倒伏就會減產,這些人在怨天怨地抱怨的時候,卻沒有向老李去學習,為啥老李種啥都賺錢?還有老李也不敢說,因為如果他說出他種的春玉米,畝產量很高,每畝竟然達到2000多斤,就會被質疑的農民罵。因為有一些人自以為是,只知道簡單種上糧食,就和土地上要產量,不從自身找原因,種地不賺錢就開始了各種理由抱怨。
老李作為農民,不僅有文化,最重要的是他非常愛學習。懂得給田地投入保養,而一些人只知道毀林開荒,一味的索取,廣種薄收的結果就是破壞了環境,自己也賺不到錢,還不去學習種植技術。以前等靠要的方式,雖然在糧食價格高的那幾年管用,可是現在市場上農產品競爭激烈,不在品質上下功夫,種植是賺不到什麼錢的。
有一年葵花價格低落,很多農民都是急不可耐地去出售,過篩剩下的葵花籽,幾毛錢一斤都直接賣掉了。可是老李不同,他把篩選出大個的葵花籽賣給收購商,把篩選出的大量小個葵花籽拉了回來,拿去榨油,然後拉到集市幾次就賣光了,這樣他又賺到了錢。這是為什麼?因為老李這一年沒有種太多的葵花,他知道一些商家,當看到某種農產品價格偏高,就去靠出售種子和化肥農藥去賺農民的錢,賒銷然後秋季回收農產品。
有一年種植辣椒就是如此,他們提前在村裡找到和他們一起幹的合伙人,回收的時候,就說這個合伙人種出來的辣椒品質好,然後高價收購,把其他農民的辣椒使勁壓價,從中牟取暴利。這樣做會使農民們有口難言,甚至一些老實巴交的農民,真的以為自己種的辣椒質量不好呢!
老李種啥都賺錢,別人卻做不到,到底是因為啥?老農民們都知道這個道理,人家老李有文化愛學習,可是自己卻找各種各樣的理由不去學習。我想說,即使不識字,現在講農業技術的電視、廣播很多,也能夠學到太多的種植養殖知識,只要想學習,現在的條件都能滿足要求,還是做個有文化愛學習的人,做個新型專業農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