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小西藏」之稱的拉達克地區,是怎麼落到印度手裡?

2020-09-19 滄海拾遺錄

自從2020年6月15日的加勒萬河谷夜戰之後,印度不甘心失敗,除了繼續在班公湖附近頻頻越境騷擾之外,還不斷向中印西線邊界大肆增兵,大有在嚴酷的冬季對峙到底的架勢。這時候,拉達克這個地名頻頻被提及,再稍微仔細了解一下,發現拉達克地區的人文歷史都與西藏高度相似,歷史上素有「小西藏」之稱,也長期是西藏乃至中原王朝的藩屬國。那麼,拉達克地區是怎麼幾經周折,最終落到了印度手中,成為了反制中國的前哨站呢?下面就結合歷史史實、地緣政治、戰略時機等因素展開分析。

拉達克地區與西藏、中原王朝的歷史淵源

達拉克位於印控克什米爾東南部,面積45110平方公裡,常住人口為27萬左右(2011年數據),屬於高海拔地區,海拔高度在3千米到7千米之間。該地區同時也是藏族的傳統居住區,信仰佛教的人幾近一半,由於不管是文化還是語言習俗,都與西藏差相差無幾,距離中印控制線約180公裡的列城(Leh)是拉達克地區首府,歷史上是吐蕃王朝的藩屬國拉達克王國的首都。拉達克是個藏語名詞,意思是「喇嘛之地」。,而列城的提克西寺廟就是仿照了西藏的布達拉宮。所以素有拉達克地區素有「小西藏」之稱。

拉達克地區

酷似布達拉宮的提克西寺廟

拉達克是位於喀喇崑崙山和喜馬拉雅山之間的一個峽谷地帶,印度河的最上遊就穿越了整個峽谷,在歷史上長期隸屬於吐蕃。公元842年,吐蕃政權崩潰後,吐蕃末代贊普曾孫吉德尼瑪袞在今阿里地區建立古格王朝,阿里地區和拉達克都曾經是古格王朝的一部分。後分為阿里三部,長子日巴袞為拉達克王國,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拉達克這個名字。次子扎西德袞普蘭王國,三子德祖袞繼承古格王國。

元朝和明朝時期,拉達克地區被正式納入中央王朝版圖,分別受納裡速古魯孫元帥府和俄力思軍民元帥府管轄。領拉達克地區的納裡速古魯孫元帥府即隸屬於宣政院下轄的烏斯藏宣慰司,元廷在該地查戶口,設驛站,強化了中央王朝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統治。明代則承襲元制,在西藏委派藏族上層僧侶擔任宣慰使、安撫使和元帥,其中管轄阿里和拉達克的稱為俄力思軍民元帥府。

清朝建立後,清政府加強對西藏的管轄,派遣駐藏大臣,監督西藏地區行政。從1683年開始,拉達克就年年向西藏進貢,表示臣服。公元1717年,噶爾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派準噶爾軍入侵西藏,拉達克暗中幫助清軍,三年後清軍驅逐準噶爾部,並對七世達賴喇嘛舉行了坐床儀式,再次宣示了清對西藏、蒙古統治的合法性。 信仰藏傳佛教的達拉克國王因此派喇嘛使團到拉薩拜謁新晉達賴,這支使團還隨達賴使團一起前往北京,正式接受冊封,宣誓拉達克成為清的屬國。

拉達克地區首府列城

其中乾隆時期編撰的《西藏志》中就明確記載:

納拉克(拉達克)、谷古結塞二姓,乃新撫之地。

嘉慶年間的《大清一統志》記載:

拉達克城,在拉薩西南四千三百餘裡······以上諸城,每戶出兵一名,但設宗布木,無丁布木官。

拉達克的丟失:英國殖民者的垂涎三尺、錫克帝國的入侵和清朝的無力據守

那麼,素有「小西藏」之稱的拉達克地區如何丟失呢?這主要歸罪於英國殖民者的惦記和錫克帝國的入侵,以及清朝的腐朽無能。

在大航海時代,英國在17世紀之後逐步蠶食控制了南亞地區,到了19世紀初期,英國已經將控制的觸角延伸至喜馬拉雅南麓一帶。1819年,由於拉達克(印度稱克什米爾)地處險要之地,英國方面邀請駐藏大臣耆英重新劃分西藏與拉達克的邊境線。

對此,耆英斷然拒絕,他認為:「克什米爾與西藏,既有相沿界址可循,自應各守舊疆,無庸再行勘定。在1820年出版的清朝疆域地圖中,明確地將拉達克地區納入清朝版圖。

清代拉達克範圍示意圖

1834年,得到英國支持的錫克王國查謨土邦總督、道格拉族人(藏文文獻中一般稱作「森巴人」)古拉伯·辛格,派遣克什瓦爾(今查謨東北)地方長官瓦齊爾佐爾阿弗爾·辛格(藏文史料記載為「倭色爾」),率領約5000名士兵突然侵入拉達克。拉達克自然不是對手,逐兩次向駐藏大臣求援。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清朝駐藏大臣孟保並沒有發兵。1840年,拉達克王國被迫向錫克帝國稱臣,西藏地方失去對拉達克的控制。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嘗到甜頭後的左拉瓦爾·辛格再度率兵七千,兵分三路進攻我國西藏阿里地區。道光帝雖然礙於東南沿海的戰事無兵力抽調援藏,但也令駐藏大臣孟保、幫辦大臣海樸,以及西藏噶夏組織藏軍反攻。當年12月,雙方在多玉交戰,錫克帝國軍隊大敗,左拉瓦爾·辛格也被擊斃。到了1842年4月,藏軍已經收復拉達克首府列城,拉達克人民發動起義配合藏軍,並通過西藏地方提出回歸中國,表示「情願各防邊界,協力堵御」,但由於錫克帝國派遣了大量援軍,藏軍最終失利退卻至班公湖一帶。1845年,國力因戰爭受到削弱的錫克帝國失去了利用價值,英國人發動了對錫克帝國的戰爭,吞併了錫克帝國,克什米爾被納入英屬印度。

1846年,在英國殖民當局在沒有清朝方面的同意下,英國單方面劃定了查謨-克什米爾土邦的東界,並將拉達克劃入克什米爾版圖。臣服於查謨-克什米爾的拉達克王國從此被正式併入克什米爾土邦之內。

印度獨立後,通過第一次印巴戰爭奪取了拉達克

1947年,無力維繫在印度統治的英國,被迫同意在英屬印度範圍內成立印度和以穆斯林為主的巴基斯坦,史稱「印巴分治」。英屬印度500多個土邦或自願或被強迫分別加入印度和巴基斯坦,但是素有「印度頭上的明珠」之稱的克什米爾的歸屬是兩國都勢在必得的。當時克什米爾土邦絕大多數居民都是穆斯林,他們傾向於加入巴基斯坦,但土邦王公是印度教徒,傾向於獨立,雙方發生內訌,進而引發印巴兩國參加,這就是第一次印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巴基斯坦一度進入拉達克地區,並兵臨列城城下,但是,在空軍的有力支持下,印度軍隊最終守住了列城,並在克什米爾河谷發動反攻,最終形成了印巴分別控制克什米爾的現狀,而拉達克地區則被劃入印控克什米爾,進而被印度實際控制。

班公湖

印控克什米爾

拉達克人服飾

中國從未承認拉達克地區歸屬印度

自從1846年,英國單方面將拉達克劃入克什米爾版圖後,清朝政府、民國政府和新中國政府歷屆政府都不承認拉達克歸屬印度。1947年印度獨立後,秉承英國殖民者思維,將拉達克地區在內的中國領土視為自己的地盤,甚至不惜頻頻在中印邊界製造軍事摩擦,實施所謂的「前進政策」,最終玩火自焚,釀成了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印度貌似強大的軍事實力被打回原形,在西線戰場,中國軍隊擊敗了印度,獲得了克什米爾東部的阿克賽欽,阿克賽欽地區,是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喀喇崑崙山脈、崑崙山脈和岡底斯山脈之間的一塊盆地。今天新疆和西藏之間的唯一公路(219國道),就是古代商路的基礎上修建的,橫穿阿克賽欽地區。歷史上吐蕃進軍西域、蒙古徵服西藏都是經過阿克賽欽通道。對中國而言,阿克賽欽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沒有阿克賽欽,不僅會失去新藏通道,更關鍵是西藏將處於印度的威脅之下,中國對西藏的控制力將大大削弱。但是,很遺憾,當時中國的主要戰略方向在東線的藏南地區,在西線並沒有趁勝奪取拉達克地區,錯失了一次良機。此後,中印雙方圍繞邊界爭議地區展開多輪雙邊談判,印度的談判立場是頑固的:即凡是有爭議的領土,絕對都是印度領土,是不容談判的;印度任何時候都願意談判或維持現狀,但中方首先必須退出印度所主張的領土,即退出阿克賽欽地區,退回所謂的「麥克馬洪線」,實質上就是毫無道理的通吃原則。這與中方的原則是背道而馳,因而是不能接受的。事實上,中國一直沒有放棄爭議領土的聲索,這其中也包括了拉達克地區。

由於拉達克地區歸屬於印控克什米爾,存在與巴基斯坦的領土爭議,長期以來,拉達克地區都沒有明確是印度領土,也沒有被《印度憲法》所納入。但是,自從莫迪政府上臺後,對邊界問題持強硬態度,2019年9月,印度國會宣布取消克什米爾地區的自治權,在此成立查謨和克什米爾中央直轄區以及拉達克中央直轄區,試圖將拉達克地區徹底納入印度領土。這也是我們所堅決反對的,隨著2020年6月以來,印度不斷向拉達克地區增兵數十萬,試圖以拉達克地區為跳板進一步蠶食控制中國領土,並一再製造開槍挑釁事件,試圖在漫長的冬季與中國對峙。也許,印度不顧天時和後勤保障劣勢,強硬在拉達克地區展示肌肉,「天欲讓其亡,必先讓其狂」,這也許是中國再一次反擊擊敗印度,讓漂泊在外的拉達克地區回歸祖國的一次契機。

結語

無論是從法理層面還是從人文歷史淵源來看,拉達克地區同藏南地區一樣,都長期是中國領土,中國歷屆政府都沒有承認上述爭議土地是印度領土,無論印度與其他國家如何聲稱,他們不能抹殺拉達克地區百姓與我國西藏藏民同根同源的事實。一個國家的領土主權完整永遠神聖不可侵犯,但別人是否尊重你的主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國家實力。今日之中國,已不是積弱積貧的清王朝,我方克制,並不意味著軟弱可欺,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進程中,拉達克地區不應也不會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相關焦點

  • 中國故土拉達克有著小西藏之稱,如今被印度侵佔,地理位置有多好
    拉達克一直因為它的內部組成被人們稱為小西藏。雖然「拉達克」這個地名很多人都沒有聽過,但是拉達克這個地方就算在被西方列強侵佔之後,也一直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雖然收復了西藏,香港和澳門,但是拉達克卻並沒有完全被收復,到了現在,拉達克的大部分地區還依然是被印度所控制。早在公元二世紀佛教傳入以前,拉達克就和廣闊的西藏一樣,信奉著原始的苯教,在這裡建立了藏族人的國家「象雄王國」。
  • 漸行漸遠的土地:「小西藏」拉達克地區今日的處境如何得來?
    自從2020年6月以來,處於印控克什米爾的拉達克這個地名頻頻被提及,再稍微仔細了解一下,發現拉達克地區的人文歷史都與西藏高度相似,歷史上素有「小西藏」之稱,也長期是西藏乃至中原王朝的藩屬國。那麼,拉達克地區是怎麼幾經周折,最終變成了今日的處境呢?下面就結合歷史史實、地緣政治、戰略時機等因素展開分析。
  • 原屬中國西藏的拉達克地區怎麼落入印度之手
    >1.拉達克有「小西藏」之稱《印度快報》所說的「拉達克地區」,是指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一部分,位於青藏高原的西部邊緣,主要包括列城及其周圍地區,海拔在3000~6000米之間。然而,在歷史上,拉達克是中國西藏的一部分,至今該地區的大多數居民仍是藏人,語言、文化、宗教與西藏相同。中國政府從未承認印度對該地區享有管轄權。據馬大正主編的《西藏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介紹,早在公元9世紀,拉達克就是吐蕃的一部分,13世紀統一於中國的元朝,後來統治北印度的莫臥兒帝國曾侵入拉達克,迫使其成為藩屬。
  • 印度在拉達克地區的駐軍
    拉達克位於喀喇崑崙山和喜馬拉雅山之間的一個峽谷地帶,面積大概4.5萬平方公裡,印度河上遊穿越整個峽谷。拉達克,藏語喇嘛之地的意思,首府是列成。拉達克是傳統的藏族居住區,歷史上是中國西藏的一部分。現大部分印度實際控制,但中國歷屆政府都未承認放棄這部分主權。
  • 一組地圖,認識喜馬拉雅山的小西藏——拉達克
    拉達克地區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和喀喇崑崙山脈之間,拉楚河與希歐克河(屬印度河上遊)穿行而過,使得該地區形成了山高谷深的地理特點。沿著希歐克河谷地一路東進,即可抵達中國的阿克塞欽和藏北高原,而如果順著拉楚河溯流而上,迎接你的將是中國西藏阿里高原。所以說印度河流經的拉達克地區是青藏高原和中亞、西域之間相連接的一條戰略通道。
  • 原來屬於我國西藏的拉達克,怎麼就變成了印度的了?
    這是克什米爾東南部的一個地區,位於喜馬拉雅山口。她們信仰藏傳佛教,穿著藏族服飾,在地理、宗教、文化等方面與中國西藏十分接近,因此被稱為「小西藏」。再往東是我們國家的阿克塞欽地區。拉達克人歷史上屬於西藏,屬中原王朝管轄。迄今為止,中國政府尚未承認拉達克屬於任何外國。所以從法律上說,拉達克仍然是中國領土。
  • 拉達克的「前生」:藏漢民族站在它的歷史源頭上,稱小西藏很正常
    拉達克面積45110平方公裡,有網友計算過,它相當於7個上海、3個北京大。 拉達克位於喀喇崑崙山和喜馬拉雅山之間的一個峽谷地帶,印度河的最上遊就穿越了整個峽谷。由於海拔高,空氣稀薄,不宜人類生存,是一片地廣人稀的地方。居民主要是藏民,流行藏族語言,建築風格也是藏式的,其地標性建築與拉薩的布達拉宮基本相同,所以也有「小西藏」之稱。
  • 西藏以西的中國領土——拉達克,雪山託起的絕世秘境
    從西藏再往西,便是拉達克。拉達克位於喜馬拉雅和喀喇崑崙兩大山系之間,無數雪山託起這片平均海拔3500米的高地。這裡山峰險峻、河流蜿蜒,是世界上最崎嶇、最荒蕪的山地,大部分地區人煙稀少。歷史上,拉達克是中國西藏的一部分,直到近代,拉達克被印度非法管控霸佔70多年。拉達克位於克什米爾東南部,面積4.5萬平方公裡,約佔印控克什米爾的45%,其全境居世界屋脊之上,是查謨和克什米爾邦最高的高原。
  • 班公湖和拉達克丨從內湖到爭議之地,拉達克是怎樣被無恥攫取的
    我們熟悉的班公湖這個名字來源於拉達克地區的稱呼:「Pangong Tso」。班公湖目前被印度控制的那部分,正是位於我國西藏與克什米爾交匯處的拉達克地區。拉達克:號稱小西藏,象雄故地拉達克(藏語:ལ་དྭགས་),全境面積4.5萬平方公裡,海拔3-6千米,喀喇崑崙山脈、喜瑪拉雅山脈、克什米爾山谷和阿里高原之間,首府是列城。
  • 拉達克冷地理知識12則,國人有必要了解一下!
    1、在併入英屬印度之前,拉達克面積達12萬平方公裡。印巴分治之後,拉達克本部併入印屬查謨-克什米爾邦,其國土面積約4.5萬平方公裡,相當於我國的7個上海或40個香港面積大小。獅泉河流此地後,名稱變之為印度河,經巴基斯坦流入印度洋。
  • 中國「故土」拉達克,面積比臺灣還要大,為什麼會成為印度的國土?
    有人說,中國國土的960萬平方公裡是約等於出來的,實際上沒有960萬,不管這個說法是真是假,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加上拉達克,肯定不止960萬。拉達克地區位於今天由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人煙稀少。與克什米爾整體印度教文化不同,拉達克地區是明顯的藏族文化,無論種族或宗教如何,它都更接近藏族地區,因而其有「小西藏」之稱。但是,由於歷史原因,該地區已成為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有爭議領土!今天筆者就談一談拉達克的歸屬變化史。吐蕃王朝鼎盛時期,不僅青藏高原被其控制,而且一度擴展到河西,甚至還佔領了長安,這給唐朝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 班公湖:中國最長湖泊,三分之一被印度控制,拉達克的前生今世
    班公湖,藏語稱「錯木昂拉仁波」,意為「明媚而狹長的湖泊」。湖形狀狹長,三分之二在西藏的阿里境內,三分之一則在印度。by 專心攝影 羅樂至於這個湖泊為什麼有三分之一被印度控制那還得從一個叫拉達克的地方說起拉達克有「小西藏」之稱,位於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
  • 曾經屬於中國一部分的拉達克,是如何被印度實際控制的?
    印巴分治後,印度和巴基斯坦因為克什米爾大打出手,一直到今天這裡仍然是世界上著名的火藥桶,幾乎是一點就著。但其實印度實際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將近一半的土地屬於拉達克,而拉達克在歷史上是藏族的傳統居住區,是中國的一部分。
  • 拉達克(列城)何以成為印度對中國施壓的橋頭堡?
    拉達克地處喀喇崑崙山、喜馬拉雅山區,其間山巒起伏,高峰迭起,只有在印度河上遊河谷地區的列城一帶的地勢稍平,而列城也集聚了拉達克大部分的人口,是為拉達克的核心所在。由於其居民幾乎全為藏民,信仰藏傳佛教,這裡的人文風俗、景色和拉薩基本是一樣的,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西藏文化,故拉達克有「小西藏」之稱。
  • 中國故土拉達克現已成印度戰略要地 我國還能收復嗎?一起了解下
    拉達克地處喀嘞崑崙山崑崙山脈與喜馬拉雅山脈中間地區。其間山巒起伏,高峰迭起,只有在印度河上遊河谷地區的列城一帶地勢稍平。列城一帶也是拉達克地區人口最為集中的地方,是拉達克核心所在。這裡的人文風俗、景色基本上與拉薩都是一致的,保留原汁原味的西藏文化,故拉達克有小西藏之稱。
  • 邊境重鎮拉達克地區,為何會成為了爭議的熱點?位置有多重要?
    目前中印邊境拉達克地區正處於緊張狀態,這一地區歷史上一直屬於我國中央政府管轄,為何成為爭議的焦點?拉達克地區的地理重要性?拉達克是藏族傳統聚居地,居民多為藏族,80%以上的居民信仰藏傳佛教,原為西藏的一部分,是中國領土。拉達克地區的首府列城面積不足10平方公裡。吐蕃首先在公元9世紀就控制了這一地區。此後,吐蕃皇族在拉達克地區建立了拉達克王朝,在此期間大量藏民湧入該地區。到了清朝,拉達克又被劃歸西藏,由駐藏大臣管轄。
  • 中國故土拉達克丟失始末,清廷腐敗無力顧及印度趁機侵入
    在此之後的明朝,也在掌控西藏形勢後對拉達克採取相近策略,拉達克擁有王室,但還是在名義上受到西藏的管制。17世紀中葉,由於拉達克捲入了不丹和西藏的宗教紛爭,拉達克一度向東佔據了此前阿里三圍不屬於拉達克的地區,此後拉達克戰敗,又被迫吐出了侵佔的土地,重新成為西藏藩屬。
  • 拉達克地區簡介:中印邊界地圖位置 歷史宗教信仰
    拉達克地區簡介,中印邊界地圖位置,歷史及宗教信仰。  拉達克是藏族的傳統居住區,歷史上是中國西藏的一部分,位於克什米爾東南部,現絕大部分由印度實際控制。  拉達克面積4 5110平方公裡。曾是古絲綢之路必經的重鎮,首府列城(Leh)。主要語言為藏語(拉達克方言)和烏爾都語。
  • 阿里地區為我國防禦印度入侵的橋頭堡之噶爾縣獅泉河鎮
    阿里地區地處我國西藏的西北部,其境內高峰迭起,有喜馬拉雅山脈、岡底斯山脈、喀喇崑崙山脈等偉大之山脈,大川縱橫,有獅泉河(森格藏布)、象泉河(朗欽藏布)、孔雀河(馬甲藏布)等偉大之河流,自古以來,阿里地區就是西藏高原上戰略重地。
  • 拉達克的歷史變遷,它是怎麼被英屬印度侵佔的?
    該谷地也是如此,既能當作北上進入新疆的基地,又能依託大喜馬拉雅山作為防禦印度大平原的屏障,進可以攻退可以守。拉達克就位於該谷地的東南部,再往東就是我國的阿克賽欽地區。在歷史上,拉達克屬於西藏的一部分,為歷代中原王朝所管轄。及至如今,尚沒有哪任中國政府承認拉達克屬於任何外國。因此從法理上講,拉達克仍然是中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