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詩行遠方,走進泰戈爾故居

2020-12-15 環球網

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記者來到印度加爾各答市,走進享譽世界的大詩人泰戈爾的故居,追尋他不朽詩篇背後的人生和創作印記。

印度山提尼克坦的泰戈爾故居,現已闢為泰戈爾紀念館。(新華社發)

「我相信自己,生來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敗,妖冶如火,承受心跳的負荷和呼吸的累贅,樂此不疲。」就在記者拜訪當天,大學女生莎蒂在泰戈爾故居裡輕聲朗誦著泰戈爾的詩句。

莎蒂來自泰戈爾的故鄉,從小就受到泰戈爾詩歌的影響。隨著歲月積累,莎蒂慢慢對泰戈爾的詩歌有了深刻體悟。她通過網絡同世界各地的文學愛好者分享彼此對於泰戈爾詩歌的領悟,既結識了新朋友,也拓寬了對於詩歌的認知。

「我很感謝詩歌,是泰戈爾的詩歌讓我認識了生活的美好,也讓我收穫了更多的朋友。我經常來泰戈爾故居參加詩友會,大家一起朗讀泰戈爾的詩集,共同享受詩歌的美好,交流彼此的感悟,通過詩歌拉近彼此心間的距離,」莎蒂對記者說。

泰戈爾的詩歌不僅屬於印度,更屬於世界。正如泰戈爾大學教授塔斯那所言,泰戈爾用詩歌把印度與世界相連。

泰戈爾生於1861年,1941年辭世,他給人類留下了豐厚的文學遺產——66部詩集、96篇短篇小說、15部中長篇小說、80多個劇本和大量散文。泰戈爾雖已逝世多年,但其詩歌被傳頌至今。人們從世界各地專程來到泰戈爾故居,細細品讀泰戈爾生活中的微小細節,如樸素的服飾、簡樸的居室。

「在日本,有許多泰戈爾詩集的文學愛好者。大家經常聚在一起朗誦詩歌,通過詩歌抒發心中的美好願景。雖然各國對於他的詩詞譯法不同,但意境卻是相同的,」日本遊客青木悠子對記者說。

這是1924年4月,印度詩人泰戈爾訪問北京時,同他的兩名翻譯徐志摩(右)、林徽因(左)合影。(新華社發)

作為享譽世界的詩人、作家和哲學家,泰戈爾也是中國人民的朋友。他欣賞並熱愛中國文化,曾於1924年和1929年三次訪問上海和中國其他城市。他在印度國際大學創建的中國學院,是印度第一個中國語言、文學、文化的學習和研究中心。

這是印度加爾各答泰戈爾故居中國展廳內的中國式書房。(新華社記者趙旭攝)

2013年5月,泰戈爾故居中國展廳落成。展廳設計風格充滿中國傳統元素,8間展室分別用中英文介紹並回顧了泰戈爾與中國的淵源。其中的作品陳列區展出了數百部泰戈爾作品的中文譯著以及國內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以《泰戈爾與中國》為主題的展區則用大量圖片詳盡介紹了泰戈爾1924年遊歷中國時與國內文人的交流情況,記錄了這位中印文化和思想交流先行者的中國足跡。(記者李明,編輯王申,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

相關焦點

  • 世界讀書日|讓心靈隨書籍去旅行
    沒有一艘艦船能像一本書帶著我們遨遊遠方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詩行可以說,讀書功不可沒。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如今,匆忙與浮躁仿佛是一種常態,與多人忙著工作、家庭、社交等等,好像慢下來就會錯過什麼事情,靜下心來讀一本書,仿佛成了一件遙不可及的奢侈。也有人問,讀書的意義何在?
  • 「走進名人故居」促閱讀「升級」
    北京閱讀季「閱讀馬拉松」活動於日前拉開帷幕,「走進北京名人故居」成為此項活動的主要內容,出發儀式起步於宋慶齡故居,讀者雲集宋慶齡故居邊參觀邊聽講解,了解故居的歷史由來等故事。(見5月16日《北京青年報》)    閱讀不僅僅單指讀書,還涵蓋與讀書相關的文化體驗活動等。
  • 2018世界讀書日活動方案及策劃 世界讀書日活動總結範文
    2018世界讀書日活動方案及策劃 世界讀書日活動總結範文  為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值此「世界讀書日」,學校圖書館將舉辦以「讓書香溢滿校園」為主題的讀書系列活動。
  • 悠遊泰戈爾的祖國,世界上最迷人的色彩在印度
    【點睛】印度,這個金色的佛國,這個眾神出沒令人驚豔的國度,這個披著鮮豔無比紗麗的女人,這個踩著急促鼓點旋舞的腳步,以及女神節上萬眾的雀躍歡騰……打開世界地圖,在雄偉壯麗的喜馬拉雅山的那一邊,有個叫印度的國家,在許多中國人的心中一直披著神奇美麗的面紗,多少人想走進這個國度,揭開她被梵音纏繞的面紗,一睹她真實動人的面容
  • 馮唐:把泰戈爾譯成郭敬明?活好不怕
    [摘要]「我的漢語翻譯必然反映我的漢語語言體系,泰戈爾的英文原著和我的漢語翻譯都擺在那裡,毀譽由人,唾面自乾。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活好不害怕,冷對千夫指。」  澎湃新聞12月19日消息(記者 臧繼賢)近日,作家馮唐翻譯的泰戈爾詩集《飛鳥集》,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 世界讀書日:讀書可以改變命運改變生活氣質,你信嗎?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你一年讀過幾本書?經常聽到有人說:讀書有什麼用?並舉例說明讀書無用,你看看那些初中畢業就走入社會的,學學修車,學學理髮,不比死念書的大學生強多了,他們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的,會啥?真是這樣的嗎?
  • 世界讀書日|走進上海的那些圖書館
    我喜歡走進圖書館這個城市的公共書房,因為這裡不僅有知識,還有智慧、審美、溫情……今天是「世界讀書日」。不由想起六十年前讀初中的時候,我有了第一張校圖書館的借書證,從此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如今雖說年逾古稀,依然是一證在手,閱讀不愁。
  • 馮唐的《飛鳥集》把泰戈爾譯成了郭敬明? 回應:活好不害怕,冷對...
    這突兀的句子,不是摘自哪一本網絡言情小說,而是出自泰戈爾的《飛鳥集》。當然,2015年7月1日以前,無論哪個版本的《飛鳥集》裡都不曾有這一句。但那一天,馮唐的譯本出版了。 直到近日,對這個譯本的惡評才集中爆發。豆瓣上,馮唐譯本的評分從11月底時的5.2分跌至4.3分,近半網友只打了1分;鄭振鐸譯本評分則高達9.1。
  • 你微笑著走進我的詩行
    你說你從未去過姥爺和姥姥的故鄉淡淡的描述幾多憧憬,幾多惆悵於是,我們坐在你面前聽你講內蒙古的風土人情聽我們講四川的人情風土雖是才相見似曾早相識共同的漢字把南北方的風情點亮傾聽著彼此的血液在血管裡激蕩於是,我們有了賓至如歸的歸屬和念想而你,也微笑著款款地走進了我的詩行
  • 聞中︱參訪泰戈爾為世界締造和平的寂鄉
    泰戈爾、斯瓦米•辨喜、室利•阿羅頻多,皆是如此,有趣的是,這三位近代世界最是卓越罕見的印度人傑,他們居然都是加爾各答人,前二人還住在同一條街上!這正是泰戈爾的偉大抱負,不分宗教種姓、國籍男女,盡可「尚亨於野,無吝於宗」地在此求學,用泰戈爾的精神講,就是「世界相會於同一個鳥巢」,梵文則寫作:Yatra Viśvam Bhavatyekanidai。歷任中國學院院長名字與任期,首任湘人譚雲山。
  • 世界讀書日:帶你走進國內最美圖書館
    世界讀書日全稱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圖書日",最初的創意來自於國際出版商協會。1995年正式確定每年4月23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設立目的是推動更多的人去閱讀和寫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保護智慧財產權。每年的這一天,世界100多個國家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慶祝和圖書宣傳活動。
  • 走進歌德的世界 :訪問德國魏瑪歌德故居
    走進歌德的世界 :訪問德國魏瑪歌德故居
  • 彈個車×掌閱跨界合作出新招:世界讀書日活動,給你想要的詩與遠方
    今年的4月23日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說到閱讀有多重要,蘇軾的一句「腹有詩書氣自華」廣為流傳。也正如電影《卡薩布蘭卡》裡那句經典的臺詞說的那樣,「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閱過的書中世界,覽過的大美河山,終將內化為我們的思想,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 世界讀書日,讓我們一起閱讀吧!
    第25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武警江蘇總隊廣泛開展系列讀書成才活動,為官兵構建「心靈氧吧」,烹製「文化大餐」,提升官兵「樂學」能力,濃厚軍營學習氛圍。下面就跟隨我們的鏡頭去看看官兵是怎樣度過這一天的吧!「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機動支隊嚴密組織「閱享智慧強本領、逐夢強軍謀打贏」主題讀書分享會。
  • 世界讀書日|春暖花開讀新書 「世界讀書日」特別活動開啟
    每打開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4月23日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特殊時期,居家抗疫成了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閱讀的力量也更為明顯。澎湃新聞記者精選了部分世界讀書日的活動,希望給讀者帶來更多的閱讀陪伴。閱讀的力量「4·23世界讀書日」2020特別活動春暖花開讀新書,雲上書店雲首發。4月23日下午2:30,朵雲書院上海中心旗艦店將舉行「4·23世界讀書日」2020特別活動。集中推出百種滬版精品圖書,開啟4月23-30日「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特別網聚活動的世界讀書日系列專場。其間,12大網絡平臺每晚8點同步推出「悅讀時刻」閱讀活動直播。
  • 世界史:印度詩聖——泰戈爾
    泰戈爾的成功,引來了些西方人的不滿,有一家美國報紙說:「為什麼把紫高的榮譽投予一個非白種人」,另一家時報又說:「西方作家因把諾貝爾獎金授予一個印度人而感到沮喪」。面對這股颳起的陰風,泰戈爾坦然如故,依然在他的文學道路上耕耘。1861年5月7日泰戈爾出生於西孟加拉邦加爾各答市。他的祖父是印度的大富豪,是最早去英國訪問的印度人之一。
  • 1941年8月7日,印度詩人泰戈爾去世
    泰戈爾是家中的第14子。泰戈爾自幼顯示出超人的文學天賦,8歲開始寫詩,12歲開始寫劇本,15歲發表了第一首長詩《野花》,17歲發表了敘事詩《詩人的故事》。1878年赴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留學,1880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1886年,泰戈爾發表《新月集》,成為印度各級學校必選的文學教材。除詩外泰戈爾還寫了小說、小品文、遊記、話劇和2000多首歌曲。
  • 走進北總布胡同,探訪林徽因故居,不禁想到她的情感痴纏
    走進北總布胡同,探訪林徽因故居,不禁想到她的情感痴纏大家好,今天小編要介紹的是北總布胡同。北總布胡同3號一進院是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故居,他們從1930年冬季入住,一直住到了1937年。梁思成認為他有意破壞自己和林徽因的二人世界,就在門上貼了一張英文字條「情人不願受幹擾」,徐志摩只好知趣地離開。但即便如此,徐志摩仍然沒有放棄對林徽因的感情。1924年,泰戈爾來京訪華,徐志摩和林徽因一起接待了這位來自印度的大詩人,那次的見面又使他們的情感陷入剪不斷、理還亂的局面。
  • 理想主義者的黃昏:泰戈爾與伍爾夫對現代世界的預言
    人類在忘記自己的神聖之後,將重新記起上天經常與人類的世界保持接觸,絕不能把人類世界放棄給現代這些厲聲嚎叫、酷嗜人血的豺狼。」 請不要告訴我泰戈爾是個詩人,也別說他這種感情背後深藏著印度文化追求和諧的精神;我閱讀這段話語感受到的震撼,絕非來自上述這些理由,這是因為,泰戈爾的這段描述是他1916年在日本發表題為《日本的民族主義》的講演的結尾。
  • 世界讀書日,打卡上海這四家「夢幻書店」……
    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在這天,你是不是也會放下手機,拿出買回來就沒拆過封的書本,或是早已沒電,平時當作泡麵蓋的Kindle感受一下閱讀的樂趣呢?近年來,為了讓大家能夠重新走進書店,捧起書本,賣書人、愛書人操碎了心。在上海街巷的各個角落,也悄悄開出許多風格各異的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