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不僅僅是情人節,古人過七夕還幹這些

2020-12-18 山海經解密小七

七夕是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自西漢、唐宋以來就有文獻記載,尤其宋代七夕已演繹成全民狂歡節,但其後逐漸收窄,成了非常專一的的「情人節」。大家都熟悉牛郎織女的故事,也大多聽說過「乞巧」,但是,這個節日獨有的思想精髓和文化存續,卻已不再那麼清楚。

七夕節屬於女性,尤其屬於年輕女性特別是未婚少女。按照傳統,這一天,稍有財力的人家都會在庭院中搭建一座彩樓或者彩棚,把親朋好友鄰居的少婦女孩們邀請來,聚在一起,舉辦「乞巧會」或稱「巧節會」,當夜就安排她們留宿,第二天還要贈送些小禮物、食品,護送女客一一回家。所以,七夕也稱為「女兒節」、「女孩兒節」(《析津志》)。相應的,節日這一天的活動內容亦特色獨具,以「乞巧」為主題,大張旗鼓地強調與鼓勵女紅技藝的精良。

清丁觀鵬《乞巧圖》之「祭拜牛女雙星與磨喝樂」,現藏上海博物館

據南朝宗懍的《荊楚歲時記》可知,早在南北朝時代,七夕節的風俗就已形成:搭建彩樓;女性們在彩樓裡擺設瓜果,焚香祭祀牛女雙星,向織女「乞巧」;組織月下穿七孔針的比賽;一旦有蜘蛛在作為祭品的瓜果上結網,則認為是「得巧」的瑞兆。此後的年代大致沿襲了這些古老的儀式,只是在細節上時有改易。

節日來臨前夕,首先要搭建「乞巧樓」,也叫「織女臺」。富貴人家會在自家庭院中用竹竿、木桿、草蓆、絲綢等搭建一座二層的「乞巧樓」。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唐宮中的乞巧樓全部用彩錦圍覆,高達百尺,樓上可以同時容納幾十位宮女。另一種廣泛流行的做法乃是將樓閣或者露臺用燈籠、彩帶、鮮花等加以裝飾,使之在節日當夜化身成乞巧樓。一般人家沒有如此鋪張的財力,便在庭院內搭設一座大棚,張燈結彩,擺設香案,供設織女、牛郎的小神像或者掛畫,再擺上各種祭品,作為女子們舉辦「巧節會」的場所。

主人家要設下豐盛的宴席,熱情款待請來的一眾嬌客。然後大家移師到乞巧樓中祭拜牛女雙星,祈求織女分贈一點巧慧給自己。接下來,便要開展節日最重要的活動,也是我們現代人會覺得不可能完成的高難度遊戲——月下穿針。據《西京雜記》所言,早在漢代,到了七月七日這一天,宮中的妃嬪宮女們便會齊聚「開襟樓」上「穿七孔針」。此後,縱貫南北朝,一直到唐代,女性都要比拼在月光下把五彩線穿入七孔針、九孔針、雙孔針的本事。

清陳枚《月曼清遊》之「丟巧針」,現藏故宮博物院

七孔針、九孔針、雙孔針都是專為七夕特製的針具,往往以金銀為材,針身上排列多個針眼。比賽時,參賽的女伴們按照約定的規則,把色彩不同的絲線一一穿入針孔之內,以最快速度完成者即為優勝。

實際上,七夕節的活動非常豐富,而且根據時代與地域的不同而參差變化。像在宋代,七夕節被添加了「宜子」、「宜生」的寓意,興起一種叫「磨喝樂」的娃娃塑像,這是一種泥塑彩繪的小土偶,其中的精品還會配上木雕彩繪的欄座、紅綠紗罩,供奉在彩樓裡的香案上,與牛郎織女一道接受香花美果的敬奉。

宋代 「磨喝樂」

也是從宋時起,七夕時的節令食品固定為「巧果」,用兌有糖或蜜的麵團捏成各種花樣,在油鍋內炸脆。這等於是在飲食方面來考驗主婦、少女們的技巧水平了。

七夕演變成「中國情人節」,應該說是拜文人騷客想像所賜。《詩經·小雅·大東》謂:「跂彼織女,終日七襄……睆彼牽牛,不以服葙」,這最早紀錄「牛郎織女」愛情傳說的文字,為七夕成為「中國情人節」埋下伏筆。特別是梁朝蕭統詠出「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即興篇後,詠嘆「七夕情人節」的詩人詞人便風起雲湧。唐代詩人白居易、杜甫、曹松、杜牧、李賀、羅隱、劉禹錫、李商隱等都以七夕為題材,留下了讚美自由戀愛和寄託相思之情的詩篇。

與唐詩對相比,宋代詞人則更多地表達著對自由戀愛的嚮往。無論是秦觀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還是範成大的「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抑或李清照的「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等,除了寄託相思之苦外,也隱含對破壞自由戀愛制度的強烈反抗。隨著這些詩詞的廣為流傳,牛郎織女的「自由戀愛」便讓人們感受到一種時空的啟示和希望的光芒。

故而,七夕節「穿針引線,祈求乞巧」及諸多跟物質有關的習俗也就漸行漸遠了,而渴望自由戀愛等精神層面上的東西繼續得以傳承。古人對美妙又浪漫愛情的營造,這種細膩的心思和動人的表情恰恰又使「七夕」有了思想精髓和文化存續,現代「快餐式愛情」卻無法做到。

我們可以看到,傳統七夕的節日內容幾乎沒有任何與情愛沾邊的東西,相反,是年輕女性們聚在一起,比賽女紅能力乃至烹飪能力,祈願自己的巧慧節節拔高,因此這其實是個女性勵志的節日。因此,七夕在近年來被宣傳成情人節,也就難怪一直遭到明智者的批評。有人提議將這個節日定義為「女友節」、「閨友節」,倒是符合七夕節在傳統上的意義。

舊日七夕節的習俗都有哪些呢

(因地區而異)

01 穿針乞巧

穿針乞巧

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02 喜蛛應巧

喜蛛應巧

捉蜘蛛放入盒子內,第二天看看,如果結的的圓網,說明得巧了多,反之則認為得巧少。

03 投針驗巧

投針驗巧

將針投到水中,看針在水底的影子,如果形成鞋、鳥獸之類的就乞巧成功,如果影子粗的像錘子、細的如髮絲就失敗了。

04 種生求子

種生求子

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

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

水上浮

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遊,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05 為牛慶生

為牛慶生

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又叫「賀牛生日」。因為傳說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後,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著它的牛皮去見織女。

人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其實為牛慶生體現了農耕時代人們對牛的感恩之心,在昔日,農家如果沒有一頭牛,日子該是何等的艱辛!

06 吃巧果

吃巧果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麵糖蜜。《東京夢華錄》中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吃巧果

07 七姐誕

七姐誕

廣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參加,但新婚後的新娘在過第一個七夕時,要舉行一次「辭仙」儀式。即在初六晚上祀神時,除了牲醴、紅蛋、酸薑等(取兆得子)以外,還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與姑娘節離別之意。

08 曬書曬衣

曬書曬衣

據載,司馬懿當年因位高權重,頗受曹操的猜忌,有鑑於當時政治的黑暗,為求自保,他邊裝瘋病躲在家裡。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個親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

時值七月七日,裝瘋的司馬懿也在家中曬書。令史回去稟報魏武帝,魏武帝馬上下令要司馬懿回朝任職,否則即可收押。司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

另有一種人,在亂世中,以放浪形骸來表達中的鬱悶。他們藐視禮法,反對時俗。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卷二十五說,七月七日人人曬書,只有郝隆跑到太陽底下去躺著,人家問他為什麼,他回答:「我曬書」。

這一方面是蔑視曬書的習俗,另一方面也是誇耀自己腹中的才學。曬肚皮也就是曬書。

漢代曬衣的風俗在魏晉時為豪門富室製造了誇耀財富的機會。名列「竹林七賢」的阮鹹就瞧不起這種作風。

七月七日,當他的鄰居曬衣時,只見架上全是陵羅綢緞,光彩奪目。而阮鹹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舊的衣服,有人問他在幹什麼,他說:「未能免俗,聊復爾耳!」由這幾則小故事看來,就知道當時七夕曬書、曬衣的風俗有多盛了。

09 拜魁星

拜魁星

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爺就是魁鬥星,廿八宿中的奎星,為北鬥七星的第一顆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

10 染指甲

染指甲

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傳在我們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四川省諸多縣誌以及貴州、廣東兩地,也有此風。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髮,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可以儘快找到如意郎君。

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係。

相關焦點

  • 為何七夕情人節的時間是七月初七?古人是如何過七夕的?
    七夕是「情人節」嗎?看看古人是如何過七夕的便知道了七月初七是七夕情人節了,那麼七夕情人節作為我們中國傳統節日,關於這個節日你知道的又有多少呢?要說我們現在生活中,很多年輕人都比較喜歡過西方的節日,比如聖誕節或者是萬聖節,還有2月14日的情人節。甚至還知道聖誕節是像我們中國的春節一般,有聖誕老人還有聖誕老人給孩子送禮物的傳說,那麼中國七夕情人節又有什麼樣的傳說?眾所周知七夕情人節在中國很早之前就有流行,那麼古代人又是怎麼過這個七夕情人節的呢?
  • 七夕不是情人節:古人是怎麼過七夕的
    其實在過節這件事上,現代人的想像力貧瘠得不如千年前的古人。我們來看看古人是怎麼過七夕的吧。所以後世的女性,便在七夕這一天的晚上,向織女乞求智慧和巧藝。這才是七夕節最初的面貌。由此,七夕節也被稱為乞巧節,並衍生出五花八門的乞巧風俗。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 你把七夕當做情人節過?七夕本是女兒節!中國的情人節不是這天
    說到七夕,大家很自然就會想到中國的情人節,鵲橋會、收禮物等,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七夕並不是情人節!其實本是女兒節。那麼,七夕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1、七夕本是女兒節七夕節起源於古代的傳統節日,最初只是一個女孩子的節日,與愛情根本無關。
  • 古人的「情人節」真的是七夕節嗎?
    七夕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如今大家一提到七夕節,想必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七夕情人節,是象徵牛郎織女愛情的節日。但在古時七夕節並不是相當於現在的情人節。七夕節,原名為乞巧節。意為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
  • 為何七夕情人節的時間是七月初七?古人是如何過七夕的?
    七夕是「情人節」嗎?看看古人是如何過七夕的便知道了七月初七是七夕情人節了,那麼七夕情人節作為我們中國傳統節日,關於這個節日你知道的又有多少呢?要說我們現在生活中,很多年輕人都比較喜歡過西方的節日,比如聖誕節或者是萬聖節,還有2月14日的情人節。甚至還知道聖誕節是像我們中國的春節一般,有聖誕老人還有聖誕老人給孩子送禮物的傳說,那麼中國七夕情人節又有什麼樣的傳說?眾所周知七夕情人節在中國很早之前就有流行,那麼古代人又是怎麼過這個七夕情人節的呢?
  • 古人過七夕節也下館子嗎?才不是,人家更喜歡親手做
    七夕節是古代歷史悠久的節日,甚至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朝代,就已經開始深入人心。發展至今,甚至很多人潛移默化地將七夕節和現代情人節聯繫在一起。雖然二者有本質的不同,但是的確都和愛情有關,七夕節和情人節的關係,在這裡暫且不表,它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七夕真的是古代情人節嗎,古人為什麼過七夕
    青年男女過了多年西方情人節後,轉而把「七夕節」當成中國傳統的情人節,紛紛於彼日互訴愛慕之情。「七夕節」是農曆七月初七,傳說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又稱「乞巧節」。那麼古代的情人真的是在「七夕節」相會嗎?它真的是中國的情人節嗎?
  • 先有牛郎織女還是先有七夕節?古人是怎麼過七夕節的
    2020年8月25日正好是農曆7月初7,也是中國一年一度的七夕節。關於七夕節,人們產生了很多誤解。現代人認為七夕節就是中國的情人節,每年這一天恩愛的情侶們都要互相贈送七夕禮物,度過一個很浪漫的情侶約會。
  • 七夕是「情人節」嗎?看看古人是如何過七夕的便知道了
    七月初七是我國的傳統佳節「七夕節」,同時也是商家與情侶的狂歡節。在如今,七夕節被視為中國本土的「情人節」,情侶們會在這一天互送禮物,開啟甜蜜的約會,而商家們則忙於備貨,趁著節日氛圍多賣些商品。尤其是近些年來,隨著外國節日的衝擊,許多人都希望藉助七夕節來喚醒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記憶。
  • 古人是怎樣過七夕節的?
    今天,2018年8月17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又叫中國情人節。一說起「情人節」,現代人的神經就躁動,今天的網絡肯定很熱鬧,「情人們」微信傳情,電波送禮,忙的不亦樂乎!沒有情人的「單身狗「們,此時倍感寂寞和虐心,微信上到處可見他們傷感的調侃帖子。其實,這些都是不了解七夕節的表現。
  • 江蘇各地這樣過七夕節:乞巧升溫 情人節降溫
    牛郎織女的動人愛情故事,讓作為中國傳統節日的七夕節一直以來被單一地貼上了「中國情人節」的標籤。 一周前,不少公眾號就開始推送各種七夕送禮指南,教你在各種花式表白中脫穎而出。多家旅行社加推七夕當天專業攝影師隨團跟拍直播等產品,蘇州吳門橋街道大龍社區還特別邀請了轄區婚齡超過40年的12對夫婦,一起組團浪漫迎七夕,重拍婚紗照。
  • 七夕節是古代情人節?原來我們一直理解錯了,古人可不懂這些
    七夕佳節自然是情侶相見的最佳時間,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那就是古代的七夕節是否為他們的情人節,因為隨著時代的變遷,西方文化傳入我國,很多的青年男女都把七夕節當作了情人節,那麼這樣做是否違背了祖先的意願?
  • 中國的情人節是七夕嗎?七夕節的由來起源\七夕的傳統習俗活動
    中國的情人節是七夕嗎?2019年8月7日是中國的七夕佳節,也是被中國人稱之為中國情人節的日子,那麼,七夕是情人節嗎?七夕的由來起源是什麼?古人在七夕這一天做什麼呢?今天小編想和大家聊聊七夕,這個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節日。
  • 七夕:從女兒節到情人節,官方民間共同推動古老節慶新生
    在歷史長河中,古人並沒有把七夕主要當作情人節來過。那麼,回到歷史中,七夕對古人意味著什麼?牛郎織女的傳說是怎麼和七夕融合到一起的?七夕節又是如何變成中國情人節的?比之於「2·14」的西方情人節,我們在把七夕作為中國情人節來過的時候,又應該發掘出怎樣不同的文化內涵?
  • 七夕節,原本的一個農時節日是怎麼變成中國人的情人節的
    現在提倡過中國人自己的傳統節日,少過洋節,比較突出的對比就是情人節。情人節本身是一個西方節日,不知什麼時候,大家對它就重視了起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大家又說七夕節是中國人的情人節,大家要過七夕節。其實這些節日大多數都是商業炒作,有很濃重的商業氣息。
  • 七夕:古時的女兒節,今日的情人節
    七夕情人節,鵲橋相會時,佳期又一年。在當代年輕人心中,傳統節日七夕,已然與情人節是等號關係。但在古代,七夕其實是屬於女性獨享的專屬節日,也就是古代的「女兒節」。只是伴隨歷史的發展,七夕逐漸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在現代成為我國象徵愛情的節日。
  • 七夕將至,別當成情人節過!非物質文化遺產七夕節應該怎麼過?
    ,發源於牛郎織女的浪漫愛情故事,隨著西方情人節對七夕的童話,無限放大了七夕節中的愛情因素,七夕赫然被打造成了中國式「情人節」!但是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七夕節並不是情人節!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七夕節應該怎麼過呢?都有哪些講究和風俗?
  • 「七夕節」真的不是情人節嗎?不是
    年輕人大都知道「2.14」是西方情人節,那麼,西方有情人節,難道中國沒有嗎?當然有,那就是「七夕節」。可是,為什麼有人說「七夕」並非情人節?主要是源於以下3點傳統文化:一、「七夕節」離不開星宿文化我們常說古代思想很多是封建迷信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們對未知事物的敬畏,而星宿、天文就是最重要的內容。中國古代的星宿文化是很強大的,其中,就包括「七夕」的由來。我們只要抬頭,就能望到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而古代沒有現在那麼嚴重的大氣汙染,可以看到更多的星象,古人就藉此探索宇宙。
  • 「七夕節」真的不是情人節嗎?不是
    年輕人大都知道「2.14」是西方情人節,那麼,西方有情人節,難道中國沒有嗎?當然有,那就是「七夕節」。可是,為什麼有人說「七夕」並非情人節?主要是源於以下3點傳統文化:一、「七夕節」離不開星宿文化我們常說古代思想很多是封建迷信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們對未知事物的敬畏,而星宿、天文就是最重要的內容。
  • 日本人是怎麼過七夕節的?比中國的隆重太多了!日本七夕可不僅僅是情人節哦...
    不過,七夕在日本可不僅僅是情人節哦,雖然七夕源於中國,但是在日本七夕節可隆重多了滿街五彩繽紛的許願條和竹竿不說,還有很多特別隆重的祭典活動呢可以和孩子一起,感受不同的日本傳統文化。關於七夕節★日本七夕節源於中國,是日本夏季傳統的節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