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顧盼,時光生輝。
2018年9月19日,光明行政區正式掛牌成立,距今整整兩年。兩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短暫的一瞬;兩年,於光明的袤土上,卻是空前的繁華。
兩年前,市委市政府賦予光明「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光榮使命;兩年來,光明人以昂揚的精神和硬核的作風,攻堅克難,大幹快上,各項工作呈現出百舸爭流之勢;兩年後,絢爛的畫卷已經徐徐展開,美好的藍圖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值此光明區成立兩周年之際,光明融媒以「『兩』情相悅,『九』久為功」為主題,陸續推出系列報導,從民生、產業、黨建等9個方面,為您多角度呈現全區搶抓機遇求發展、砥礪奮進謀新篇的工作成效,請市民朋友檢閱。
本期推出《「兩」情相悅 「九」久為功》系列報導之文體旅遊篇,敬請品讀。
9月19日晚,光明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被「鋼琴王子」李雲迪「炸」開了。讓大家競相轉發、奔走相告的,是關於光明文化藝術中心盛大開幕的好消息。
當日下午,著名指揮家李心草、國際鋼琴大師李雲迪、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潔、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吳碧霞等藝術家,齊聚以「新·向未來」為主題的音樂會,為驚豔亮相的光明文化藝術中心掀起「紅蓋頭」。
這無疑是行政區成立兩周年之際,光明區為市民獻上的一份文化厚禮。作為深圳北部目前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大型綜合文化藝術場館,該中心的投用,是光明區兩年來著力繁榮公共文化事業、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重磅落子和嘹亮回聲。
強化公共文化服務9月19日,正值周末,在光明區圖書館一樓的閱覽室,早晨的陽光從窗照進,桌淨窗明,涼風習習。閱覽室內,讀者們輕輕地翻閱手中心儀書刊,盡情享受著這一愜意的閱讀時光。
守一脈書香,創一座智慧之城。近年來,光明區以公共圖書館服務陣地建設為抓手,力促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目前,全區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基本建立,並形成以區級總館為主陣地,4個特色分館及20個街道、社區基層分館為輔助,51個24小時書香亭為閱讀服務點的三級服務陣地。
以公共圖書館體系為依託,光明區開展了系列豐富多彩的主題閱讀活動。其中,區圖書館重點推出的「星閱光明」項目,共開展少兒閱讀推廣活動2200餘場,吸引約12.28萬人次參與,點亮孩子們的「閱讀星空」。
在光明街道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內,公共圖書館、少兒閱覽室、多功能室等文體活動空間一應俱全。圖書館面積達800餘平方米,館藏2萬多冊圖書,專門設置的少兒閱覽室約有1萬冊兒童讀物,會定期舉辦豐富的閱讀推廣活動,是寒暑假社區親子休閒的好去處。
像這樣的基層圖書分館,在光明一共有24間。
而無論是徜徉在小區、公園,還是漫步於廣場、街道,小巧美觀的書香亭隨處可見。覆蓋全區6個街道31個社區的60個書香亭,24小時「不打烊」,為市民提供借閱服務。
書香亭「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具備自助辦證、自助借書、自助還書、自助續借、線上預借圖書線下自取等多項自助辦理功能。
「每個書香亭可配備352本圖書,在學校我們會投放學生讀物,在工業區會投放適合職工閱讀的書籍。除了常規的到點借書外,書香亭還推出了預借服務。」書香亭負責人說道。
2019年,光明區的24小時書香亭借還量近26.4萬冊次。「我們的目標是,打造十分鐘文化圈。」區公共文化藝術發展中心工作人員表示。
此外,光明區還致力於推廣全民閱讀,推出公益性文化講座品牌——「光明大講堂」。該講堂以專題為經,以主題做緯,以傳統文學、中華文化、歷史故事等為主要內容,邀請市內外知名作家和學者,通過講座、對談、現場演繹等多種形式的文化分享,為學者與市民搭建面對面溝通的橋梁。
「我很喜歡紅樓夢,講堂的紅學講座讓我對這部偉大的作品有了不一樣的新認識。」市民張小姐說,「希望這樣的專業講座越來越多。」
社會文明的進步,離不開書香的滋養,離不開人文精神的薰陶。書香,已融入光明人的日常生活中,也融入了這個城區的發展血脈中。
擦亮特色文旅名片加快推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之外,光明區著力挖掘豐富文體旅遊資源,打造並擦亮「光明品牌」。
近年來,光明區結合本地生態資源優勢,高標準建設了一批觀光景點,進一步健全了旅遊產品體系,提升了旅遊市場吸引力。即便是在受疫情影響的2020年上半年,光明區主要景區景點接待總人數約31.3萬人次,同比去年增長近四成。
備受關注的光明小鎮,佔地11.4平方公裡,由一條貫穿小鎮南北的綠道、歡樂田園、生態小鎮、逕口村旅遊綜合配套服務區和運動森林公園構成。其中,歡樂田園依據地形地貌、季節規律,結合人文元素,在季節更替中,打造形成橫亙千畝的壯美田園景觀,現已成為了深圳乃至大灣區遊客網紅打卡地。置身於1500畝的油菜花海,清風徐來,如臨仙境,沉醉其中。
「第一次去光明,不為吃乳鴿,竟然是去為看個橋!」網友所說的橋,是深圳首座懸浮玻璃橋,光明大頂嶺公園中的「三橋」之一:浮橋。浮橋的底面由隔空鋼板和玻璃板兩種材質組成,一到夜晚,利用太陽能吸光的玻璃板橋面會自體發光。人在橋上,好似漂浮在黑夜中,仿佛置身於科幻場景。
2020年3月,此地登上抖音「深圳玩樂熱門榜」榜首,一時之間,「去光明打卡!」成為城中熱話。
3個月後,同樣出於光明大頂嶺公園的大頂嶺綠道,從全市32條候選步道中脫穎而出,當選「深圳十佳健身步道」。
行走光明,處處皆景。飽覽湖光山色之後,人們還可一嘗聞名遐邇的「光明三寶」——乳鴿、牛初乳、甜玉米。美景美食之外,當然還有各類好戲連臺的文體活動。
「非常驚喜,沒想到獎品是去南極跑馬拉松。跑道兩邊的花海很美,令人心曠神怡,我會再來的。」2020深圳光明微型馬拉松賽事男子精英組冠軍選手邊岐說道。
2020年1月12日,來自全國各地的近4000名跑友共聚光明,穿越森林和花海,用腳步丈量「光明顏值」。他們從光明區群眾體育中心出發,途經光明小鎮·歡樂田園,一路激情奔跑,細嗅芬芳。事實上,不少跑友正是被風景優美的沿途賽道吸引,專門從各地趕來光明參加比賽。
往前一周,深圳光明(翠湖)首屆草地音樂節舉行,兩天時間吸引了近萬名觀眾參加。而在此之前的一個月,ITF國際元老網球巡迴賽深圳光明站,來自27個國家和地區的388名選手,在光明區群眾體育中心酣戰5天,令現場觀眾大呼過癮。
2019年12月,第十屆中國國際新媒體短片節,在光明華強創意公園盛大開幕,吸引了122個國家和地區5008部作品參賽,來自全球33個國家和地區的短片導演、學者專家、企業負責人出席活動,共襄盛舉。這一年起,中國唯一國家級、國際性短片節——中國國際新媒體短片節正式落戶光明區。
因地制宜、與時俱進地打造文體旅遊「名片」之外,那些時光長河裡的「遺珠」也並未被忘卻。近年來,光明區紮實推動光明歷史文化傳承,加強非遺保護和傳承,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市民更加深入地了解光明本土歷史文化,進一步提高文化融合度和歸屬感。
「來到光明,我深深感到這是一片充滿希望的熱土,光明區,代表著深圳發展的後勁。」2020年7月,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蔣子龍率「品鑑嶺南」採風團來到光明區時,被光明區的歷史文化風韻所吸引。
「光明人的自信,大抵源於古樸厚重的特色文化、鮮活豐富的民俗風情、追求美好的改革激情,更是源於汩汩湧動的發展活力。光明的光,是奮鬥之光,是綠色之光,也是夢想之光。」著名作家沈念在光明採風行後如此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