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了70多年 九旬臺灣老兵喜圓尋親夢

2020-12-13 華聲在線

「盼了70多年,終於找到你們了」——

九旬臺灣老兵喜圓尋親夢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蔣劍平

通訊員 伍潔 尹建國

「日盼夜盼,盼了70多年,今天終於找到你們了。我現在生活不能自理,今後只能派我的晚輩來邵陽看望你們,你們一定要保重好身體……」5月9日14時許,遠在臺灣的王淑蘭老人通過微信,跟她的堂侄王福新等親人進行了半小時視頻聊天。

從向大陸方面求助到找到親人,只用了1天時間,王淑蘭老人和她的家人既驚喜又感激。

少女從軍離鄉去臺,幾十年難忘家鄉和親人

「外婆已離開家鄉湖南邵陽70多年了,一直聯繫不上那邊的親人。我想請外婆家鄉的媒體,幫我們找找看。」5月7日,遠在臺灣的柯力群替自己的外婆王淑蘭向家鄉邵陽的媒體求助。

據介紹,1928年,王淑蘭出生在湖南省寶慶府邵陽縣烏鴉廟附近,父親叫王琨,母親王黃氏。「有個大我8歲的姐姐叫王蓮英,還有個弟弟,但不幸很小就去世了。」王淑蘭回憶,小時候老家就在邵陽城西邊的烏鴉廟下面,她有個叔叔在烏鴉廟教書。抗日戰爭時期,王淑蘭與家人輾轉搬家至湖南晃縣(今新晃侗族自治縣)。抗戰勝利後,17歲的王淑蘭離家到芷江從軍,1949年隨部隊遠赴臺灣,從此與家人失去聯繫,再也沒回過家鄉。王淑蘭與一位浙江籍軍人結婚後,定居臺北。

親情猶如一江剪不斷的春水,總是牽動著遊子的心。兩岸開放交流後,王淑蘭託人捎信、請人幫忙尋找,但始終沒有邵陽家鄉親人的消息。「能找到家鄉的親屬和家族後人,成了她今生最大的心願。」從小在王淑蘭身邊長大的外孫柯力群說。

媒體發出信息後,尋找活動迅速展開

5月7日,邵陽當地媒體發布《90歲臺灣老人慾尋湖南邵陽親人》一文,經各媒體轉發、跟蹤報導和網友廣泛傳播,在邵陽引發廣泛關注,一場為臺灣老兵尋找親人的行動迅速展開。

5月8日晚,湖南關愛老兵團隊的志願者稱,已找到王淑蘭老人的親人,就在邵陽市大祥區二紡機附近。

這次幫助尋人的關鍵人物是李葉。今年50歲的李葉住在王家院子,5月7日晚上,李葉的朋友李秀英在微信上看到了王淑蘭尋親的帖子,李葉馬上把帖子和照片拿給她母親張蘭英看。當看到王淑蘭的身份介紹和照片後,張蘭英覺得此人有點熟,她馬上拿出家裡收藏的王氏家譜查找,發現帖子上面的名字與家譜的記載基本吻合。為進一步確認信息的準確性,張蘭英老人連夜來到曾與王淑蘭做過鄰居的王桂英家,並確定王淑蘭就是本院人。

5月8日上午,李葉將消息告訴了住在同一個院子的王淑蘭的堂侄王福新。

「已經找到親人,感謝所有熱心人的幫助」

5月9日,記者來到位於二紡機一配件廠旁的王家院子,見到了王淑蘭的兩位堂侄。大侄叫王福新,今年79歲;三侄叫王福華,今年71歲。

王福新介紹,他的爺爺和王淑蘭的父親是親兄弟。爺爺王亯爵排行老大,王淑蘭的父親王亯祚(王衝)排行老二。他曾和王淑蘭的母親和姐姐共同生活在一個院子裡將近20年。王淑蘭的姐姐和母親,分別於1961年和1963年相繼因病去世。王淑蘭姐姐王蓮英生有兩個女兒,其中有個女兒可能還在邵陽生活,他們將想辦法去找。

「小時候對姑姑沒有什麼印象,我的幾個弟弟都沒見過她,我們也很期待與她重逢相聚。」王福新激動地說。

「現在找到親人了,感謝所有熱心人的幫助。以後我會抽空代替外婆回邵陽看看長輩,幫助外婆圓夢。」柯力群在網上留言。

相關焦點

  • 盼了70多年 九旬臺灣老兵喜圓尋親夢
    「盼了70多年,終於找到你們了」——九旬臺灣老兵喜圓尋親夢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蔣劍平 通訊員 伍潔 尹建國 「日盼夜盼,盼了70多年,今天終於找到你們了。我現在生活不能自理,今後只能派我的晚輩來邵陽看望你們,你們一定要保重好身體……」5月9日14時許,遠在臺灣的王淑蘭老人通過微信,跟她的堂侄王福新等親人進行了半小時視頻聊天。 從向大陸方面求助到找到親人,只用了1天時間,王淑蘭老人和她的家人既驚喜又感激。 少女從軍離鄉去臺,幾十年難忘家鄉和親人「外婆已離開家鄉湖南邵陽70多年了,一直聯繫不上那邊的親人。
  • 九旬臺灣老兵離家70年,盼著回家,問侄子:我沒錢了你還養我嗎?
    有這樣一位九旬歲臺灣老兵,他離家70年,盼著回家,問侄子:我沒錢了你還養我嗎?這位想要回到家鄉的抗戰老兵名叫鄧雪桂,他出生於湖南長寧,家裡幾代都是貧困的農民。在那個混亂的年代,即便父母非常努力地在田裡勞作,依然難以讓全家老小都吃上飽飯。因此,在鄧雪桂22歲的時候,就選擇了參軍入伍,這樣不僅得混口飯吃,還能保家衛國,以後光宗耀祖。
  • 湘籍臺灣老兵尋親:歡迎回家,老兵的長沙親人找到了!
    原標題:湘籍臺灣老兵尋親:歡迎回家,老兵的長沙親人找到了!    5月24日,新湖南客戶端聯合今日頭條公益尋人發布《離鄉70年夢裡常喚媽 九旬湘籍臺灣老兵尋親》消息,引發強烈反響。    不到一天時間,經記者多方努力和現場查訪,並由家屬初步確定,在長沙縣青山鎮賽頭鋪村找到了湘籍臺灣老兵劉舜楠要找的親人。
  •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九旬臺灣老兵時隔70年的元宵「團圓」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九旬臺灣老兵時隔70年的元宵「團圓」 2018鍾升 攝   中新網蘇州3月2日電 (記者 鍾升)2日,農曆元宵節,91歲的臺灣老兵趙東發在親人的陪伴下,來到蘇州市的一處墓園祭拜自己的父母。為了這一天,他已經盼望了整整七十年。  1948年,21歲的趙東發為逃避徵兵,獨自乘火車從蘇州前往廣西,卻在路上被強制從軍,之後隨部隊到了臺灣,與親人斷絕了消息。
  • 尋親70年 臺灣老兵後代與大陸親人端午團聚
    跨越海峽,一家人70年後在成都相見。異鄉漂泊,葉落思歸。多年來,身在臺灣的鄒岱庭一直有一樁心願:幫助爺爺鄒紹雲找到四川的親人。1949年,老家位於四川仁壽縣朱家橋的鄒紹雲隨部隊遠赴臺灣,其後結婚生子。為了完成鄒紹雲的心願,大女兒鄒如敏曾三次到四川尋親,均無功而返。孫女鄒岱庭從長輩手中接過這項任務,2018年3月15日,她通過網絡發布尋親消息,在網友與熱心民警幫助下,僅過一天,她便找到了親人。至此,三代人掛念近70年的夙願,終於得以實現。
  • 尋親70年三代人了卻夙願 川籍臺灣老兵後代與大陸親人端午團聚
    多年以來,來自臺灣的鄒岱庭家中有這樣一樁心願——幫助爺爺鄒紹雲找到四川的親人。1949年,老家位於四川仁壽縣朱家橋的鄒紹雲隨部隊遠赴臺灣,其後結婚生子。1968年,鄒紹雲因病離世後,唯一的心願,便是與故土親人再見一面。
  • 請擴散丨離鄉70年夢裡常喚媽 九旬湘籍臺灣老兵尋親
    (現在的劉舜楠老人已滿頭白髮) 新湖南客戶端5月24日訊(記者 唐能 周紅泉 朱玉文 今日頭條 鄧卓 魏思佳 )人生已進入90歲關頭的湘籍臺灣老兵劉舜楠,記憶開始模糊,身體日漸虛弱,日夜思念離開70年的故土和親人。
  • 九旬兒子尋老兵父親臺灣長眠地:讓父母在地下團圓,了卻母親遺憾
    頭條尋人所開展的兩岸尋親服務,致力於幫助海峽兩岸民眾實現尋親、團圓心願。近日,來自河南的九旬老人李鳳志聯繫上頭條尋人進行求助,希望兩岸尋親項目替自己尋找當年赴臺的老兵父親李明星。現將老兵李明星的信息整理如下,還望您幫忙轉發,通過愛心接力,幫助兩岸親人團聚。
  • 失散80多年 唐山籍臺灣老兵後代大陸尋親
    近日,一條臺灣老兵袁光鬥後人尋找河北唐山親人的消息牽動著眾人的心,終於在頭條尋人及社會各方的努力下,在與大陸親人失散了80多年之後,終於找到了在唐山的親人。據袁光鬥的女兒袁小英介紹,11月21日,她的弟弟袁興中將搭乘飛機從臺灣飛往河北唐山探望親人,完成她父親一生的夙願。
  • 今日頭條公益尋人與臺灣ETNEWS合作老兵尋親服務 兩岸媒體共同實現跨海尋親夢
    近日,頭條尋人正式發起《跨越一甲子和千裡的團圓 「頭條尋人」展開老兵尋親服務》的線索徵集,致力幫助臺灣的老兵及老兵後代,找尋失散在大陸家鄉的親人。為了促成更多團圓,我們宣布即日起,與臺灣新聞網站ETNEWS新聞雲(http://www.ettoday.net/)合作,拓展老兵尋親服務。
  • 福建福州籍赴臺老兵董輝當兵失聯,老家七旬女兒70年不懈尋親,盼獲父親音訊
    頭條尋人所開展的兩岸尋親服務,致力於幫助海峽兩岸民眾實現尋親、團圓心願。近日,來自福州的夏小燕女士聯繫上頭條尋人兩岸尋親項目,求助兩岸尋親幫忙尋找當年隨軍赴臺的父親董輝。現將老兵董輝的信息整理如下,還望您幫忙轉發,通過愛心接力,幫助兩岸親人團聚。
  • 臺灣九旬老人苦等70年終與大陸親人骨肉團圓
    九旬臺灣老人趙東發離開大陸故土70年後,幾經尋親,骨肉團圓的夙願終於得償。2月28日,從臺灣飛抵大陸的趙東發與居住在江蘇蘇州的妹妹久別重逢。兄妹倆緊緊相牽的手,久久不願放開。當日早上,年邁的趙東發在女兒女婿陪伴下,從臺灣桃園機場啟程,飛往大陸。幾小時後,老人就要與分別70年的親人團聚。為了這一重要日子,趙東發特意穿上西裝,精神格外矍鑠。「這一天我苦苦等了70年。」他說。
  • 13歲入伍,流浪臺灣70年,九旬老兵圓夢唐山,母親墳前長跪不起
    此後,他更是跟隨部隊一路南遷,並於1949年從上海搭船前往臺灣,便再也沒有回到大陸。當年的那場戰爭,張萬龍險些在炮彈中國喪命,最後他由於腿傷退伍。到了40多歲,他才和一位臺灣本地女子結婚生子。之後,張萬龍跟隨其他退伍軍人投入修橋鋪路工作。「有家歸不得,無處問死生」,是當時張萬兵和許多老兵們共同的無奈。雖在臺灣成家,可對張萬龍來說,大陸才是他的根。
  • 臺灣老兵家鄉登報尋親未果,多年後湖南老家人得知消息決定重尋親人
    頭條尋人所開展的兩岸尋親服務,致力於幫助海峽兩岸民眾實現尋親、團圓心願。近日,來自湖南的段碧波先生聯繫上頭條尋人兩岸尋親項目,求助尋找當年隨軍赴臺的大爺爺段友禎。現將老兵段友禎的信息整理如下,還望您幫忙轉發,通過愛心接力,幫助兩岸親人團聚。
  • 川籍臺灣老兵後代大陸尋親 了卻父親「回家」遺願
    川籍臺灣老兵後代在四川眉山仁壽縣的老家與鄒氏親人團聚。(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中國臺灣網6月21日成都訊 1800公裡要走多久? 對72歲的臺灣同胞鄒如敏來說,很長,長達70年;很短,搭乘飛機只要幾小時。
  • 一灣海峽隔不斷68年的思念 臺灣老兵後代大陸尋親
    替離世多年的父親找到大陸親人,一直是方志鵬的最大心願。半個多月前,他通過網絡發布了一則尋人消息。4小時後,千裡之外的南京傳來回應:父親的兄弟姐妹找到了。在臺灣,隨著在世老兵人數越來越少,像方志鵬這樣「代父尋親」、「代母尋親」的第二代、第三代正漸漸成為兩岸尋親的主力。4小時找到分離68年的親人對方志鵬來說,找到父親在大陸的兄弟姐妹既是尋親,也是尋根。「父親十多歲就到了臺灣,他終其一生,都沒有等到回鄉的那一天。我希望能幫他尋根,找到他在大陸的親人。」
  • 十九年尋親盼歸夢終圓——都勻市公安局廣惠派出所為民尋親記
    也因為如此,徐其勇一家整日以淚洗面,從此踏上了漫長的尋親路。徐其勇說道:「哪裡有類似寶貝尋親欄目,我都要去參加,但是一直找不到,但是我就要一直找,一直在都勻等他,這也是這麼多年我們一直堅持在都勻的原因,怕兒子回來找不到我們」。兒子走失後,徐其勇夫婦向警方報了案,併到公安局採集了血樣。時光如箭,轉眼到了2020年,在3月份的某一天,都勻市公安局廣惠派出所組織警力在轄區開展巡邏走訪。
  • 臺灣老兵女兒南京尋親:想把父親葬回家鄉
    近日,臺灣的王京蕾女士想要替自己離世多年的父親——王兆璹尋找南京家鄉的親人。" 如果可以,我希望把父親的骨灰帶回南京跟爺爺奶奶葬在一起,讓他落葉歸根。"10 月 24 日,現代快報記者跟隨轄區民警多地走訪,鎖定了王兆璹曾經居住過的地方,就在現在秦淮區的西白菜園民國時期建築風貌區。
  • 九旬老兵的抗美援朝紀念章掉了……
    茶飯不思 九旬老兵10點多,他回到房間脫下外套,突然發現胸口的那枚「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不見了!70多年前,因為丈夫早逝,無力獨自撫養三個兒子的鄭家媽媽無奈把二兒子鄭桂增和三兒子鄭桂堂送了人。分別時,兄弟二人一個15歲,一個不過1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