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3 2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各位大瀝街坊
你們最近收到以下這條簡訊嗎?
10月21日,廣東省食安辦、省市場監管局、省應急管理廳發布食品安全二級預警,提醒公眾預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具體內文如下:
廣東省食安辦、省市場監管局、省應急管理廳提醒您:溼米粉、木耳等食品加工和儲運不當容易受到汙染,常溫長時間會產生米酵菌酸毒素,加熱烹製無法消除,食用後仍可引起中毒。為預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選購溼米粉等食品時必須查看保質期,家庭製作要注意冷藏儲存和當天食用完,如發生疑似中毒,應立即停止食用,儘快催吐,並及時送醫院救治。
國家衛健委發布提示
日前,黑龍江發生一起食用酸湯子引發的中毒事件,致9人身亡。10月19日晚,國家衛健委官方微信公眾號「健康中國」發布提示,現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汙染的酸湯子,應慎吃長時間發酵的酵米麵類食品。
北方酸湯子是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粗麵條樣的酵米麵食品。夏秋季節製作發酵米麵製品容易被椰毒假單胞菌汙染,該菌能產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溫煮沸不能破壞毒性,中毒後沒有特效救治藥物,病死率達50%以上。
北方的臭碴子、酸湯子、格格豆,南方的發酵後製作的湯圓、吊漿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2010年至今,全國已發生此類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身亡。
全區河粉類生產經營市場基本規範
針對近日黑龍江省雞西市發生食用「酸湯子」導致9人米酵菌酸毒素中毒死亡事件,為排查類似的食用河粉、粿條等溼粉類食品安全隱患,南海區市場監管局於10月20日開展了「溼粉統一查」行動,集中力量針對溼粉類食品生產、經營行業開展全面檢查。
專項行動中,區鎮兩級共出動37人次,檢查河粉類食品生產、銷售、餐飲單位16 家,總體檢查情況看,全區河粉類生產經營市場基本規範,生產經營者普遍對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知識有一定了解並提高了安全意識,但仍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河粉生產中,個別企業對原材料購進查驗把關不嚴、生產過程控制不規範、成品包裝未密封。
針對檢查發現的問題,執法人員當即提出整改意見,並專人跟蹤落實。下一階段,南海區局將繼續保持高壓態勢,加大對溼米粉類產品的監督檢查力度,依法從嚴從重打擊違法行為,加大宣傳力度,消除溼米粉類食品的安全風險隱患,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關於米酵菌酸
這些事你要知道
來源:廣東市場監管、健康中國、央視新聞、佛山新聞網
原標題:《廣東發布食品安全二級預警!河粉還能放心吃嗎?》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