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藏區全部脫貧!還有一場硬仗,嚴防「因疫致貧」

2020-12-10 北晚新視覺網

2月18日,四川省政府網站發布了《關於批准敘永縣等31個縣(市)退出貧困縣的通知》,其中批准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縣、壤塘縣、阿壩縣,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縣、爐霍縣、色達縣等16個藏區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加之2019年4月29日,四川省批准的退出貧困序列的16個藏區縣,至此,四川藏區實現全域脫貧摘帽。

據了解,四川藏區是我國第二大藏區,包含甘孜州、阿壩州和涼山州木裡縣32個貧困縣,2013年底有2063個貧困村、36萬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20.1%。到2019年底,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2063個貧困村退出,貧困人口減少到0.24萬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1%。

還有一場硬仗!嚴防「因疫致貧」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人們的正常生產生活受到較大衝擊,尤其是部分困難群體、低收入和剛脫貧群眾,面臨基本生活保障和缺少穩定收入來源等問題,有可能出現因疫致貧、因疫返貧現象。今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戰疫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相互疊加,對各級政府和幹部提出了新挑戰。

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孤寡老人、困境兒童等群體在購買口罩、防護意識、生活保障方面存在更多困難,需要更多關愛和照料;一些低收入家庭主要勞動力無法外出務工,部分剛脫貧的個體戶、種養殖戶面臨經營難題,收入影響較大;少量因探親、旅遊、務工等原因滯留的流動人口出現暫時生活困難,也急需人文關懷和救助。

在當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保障好睏難群眾的基本生活,防止因疫致貧返貧,不僅能彰顯制度優勢,凝聚民心共同抗擊疫情,也能體現社會文明進步,避免意外事件發生,此前黃岡17歲腦癱患兒死亡就是前車之鑑。

防止因疫致貧返貧,需要進一步織嚴織密社會保障網絡,築牢兜底保障體系。連日來,各地政府和民政部門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優化審批流程,將在疫情防控期間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和個人及時納入臨時救助範圍,對無人照料的特殊群體落實照料服務責任,加大對困難群眾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的供給發放。不少慈善組織和社會機構也紛紛向困難群眾捐款捐物。

讓這些溫暖政策真正暖人心,需要執行落實上的細心、用心。如開展全面摸排,開通救濟求助熱線等渠道,構建一對一、鄰裡互助等幫扶模式,實現困難群體的應保盡保;當前基層黨員幹部工作繁重、人手緊張,可鼓勵志願者、群團組織、公益組織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基礎上,參與社會救助。考慮到當前出行、採購不便,可根據困難群眾需求,將資金補貼、實物發放、送貨上門等多形式結合,儘量讓困難群眾「脫困」。

疫情給我國「脫貧攻堅戰」增加了困難。「戰疫」同時「戰貧」,更需進一步精準幫扶,重新梳理貧困戶、脫貧戶收入狀況和當前需求,因人因戶施策。當前各地正有序推進復產復工,對於無法外出務工的困難家庭勞動力,可出臺企業吸納就業補貼、開發臨時性公益崗位等方式,全力擴寬就業門路;對於種養殖扶貧項目,要幫助聯繫飼料、產品銷路,鞏固脫貧成果;對於就醫不便的貧困群眾,可開展遠程診療、送醫送藥上門服務……總之,要千方百計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提高脫貧攻堅的「免疫力」。

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次大考。防疫同時防因疫致貧返貧是此次「大戰」中的硬仗,「大考」中的難題。當前不少地方已經針對可能出現因疫致貧返貧問題積極謀劃,一系列「硬核」舉措正在路上。相信只要各級黨員幹部、貧困群眾同舟共濟,一定可以打贏這場硬仗,解開這道難題,如期交出阻擊疫情和脫貧攻堅的合格答卷。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緩一緩等一等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關係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直接關係經濟社會大局穩定,也事關我國對外開放。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調研指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要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時,統籌做好「六穩」工作。要堅定信心,看到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疫情的衝擊只是短期的,不要被問題和困難嚇倒。

2月16日出版的今年第4期《求是》雜誌發表的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指出,我們仍然要堅持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黨中央決策部署的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都要抓好,黨中央確定的各項任務目標都要完成。疫情特別嚴重的地區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區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時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特別是要抓好涉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重點任務,不能有緩一緩、等一等的思想。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處於膠著對壘的關鍵時刻,我們要不畏艱險,迎難而上,毫不放鬆做好疫情防控重點工作。與此同時,要加強經濟運行調度,儘可能降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努力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2月12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也強調,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降到最低,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和社會和諧穩定,努力實現黨中央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脫貧攻堅最後堡壘必須攻克,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必須補上。脫貧攻堅質量怎麼樣、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農」工作成效。疫情期間,確保蔬菜、肉蛋奶、糧食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應,積極組織蔬菜等副食品生產,是努力保持生產生活平穩有序的關鍵抓手,是確保「三農」工作正常推進的基本條件,也將切實助力經濟社會秩序維持平穩。

近日起,各地正努力組織企業復工復產,以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對生產經營的影響。我們要按黨中央統一決策部署,密切監測經濟運行狀況,聚焦疫情對經濟運行帶來的衝擊和影響,圍繞「六穩」工作,做好應對各種複雜困難局面的準備。要因地制宜出臺幫扶政策,結合各行各業特殊情況和需求,積極推動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要加大金融、用工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幫助其渡過難關。要用好用足援企穩崗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緩解企業復產困難。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我們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貫徹黨中央關於疫情防控各項決策部署,以更堅定的信心、更頑強的意志、更果斷的措施,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為如期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 四川省政府官網、人民日報客戶端、半月談、光明日報

流程編輯:TF015

相關焦點

  • 四川藏區全部脫貧
    本報成都2月19日電(記者林治波、王明峰)四川省政府18日宣布:批准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縣、壤塘縣、阿壩縣,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縣、爐霍縣、色達縣等16個藏區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加上此前已經退出貧困序列的16個藏區縣,四川藏區實現了全域脫貧摘帽。
  • 湖北省因病致貧返貧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宜昌市舉辦新聞發布會 付蓓蓓 攝中新網宜昌12月11日電 (記者 郭曉瑩)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塗遠超12月11日在宜昌市表示,截至2020年11月底,湖北省因病致貧返貧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貧困地區居民健康素養提升至18.1%
  • 下足「繡花」功夫 堅決打贏硬仗中的硬仗
    原標題:下足「繡花」功夫 堅決打贏硬仗中的硬仗   12月11日,全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推進會議在成都召開,對打贏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推動。會上,阿壩州、甘孜州、涼山州、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四川農業大學、成都大學附屬醫院、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綿陽市涪城區負責同志,分別圍繞各自工作特點作交流發言。
  • 央視聯播|四川藏區實現全域脫貧摘帽
    此前,四川已有16個藏區縣退出貧困序列。至此,四川藏區實現全域脫貧摘帽。 四川藏區主要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木裡藏族自治縣。經過持續努力,四川藏區上百萬人脫貧過上了新生活。 春節前,記者在得榮縣因都壩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看到,一幢幢藏式民居錯落有致,道路、水電等設施規劃得井井有條。過去,村民大都住在山上,交通不便,耕地稀缺。
  • 湖北因病致貧返貧人口全部脫貧,今年已投入197.7億元建設871個縣級...
    湖北省衛健委主任塗遠超介紹,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省因病致貧返貧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今年,湖北省已安排抗疫特別國債197.7億元,支持871個縣級及縣以下衛生健康項目建設,並拿出了1萬個事業編制用於公開招聘基層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
  • 確山縣:「下沉式監督」嚴防因疫返貧、因疫致貧
    「竹溝鎮脫毒紅薯項目,合作社正在向貧困戶發放化肥,因近期天氣乾旱影響,待雨後再發放紅薯種苗及農藥。」  「在李新店鎮王樓村扶貧車間務工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都已復工。」村裡還在聯繫當地就業中心為焦大叔兒子就近聯繫用工企業」  連日來,為統籌抓好農村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監督檢查工作,確山縣紀委監委立足疫情防控新形勢,組織全縣202名紀檢監察幹部組成12個扶貧專項督查組深入全縣尚未脫貧的貧困戶家中,了解政策享受情況,聚焦疫情期間扶貧履職盡責、脫貧政策連續性、扶貧產業項目復工復產、低收入農戶就近就業、春耕農資供應、農產品銷售等方面存在的不擔當、不作為、亂作為問題
  • 打贏脫貧攻堅戰 四川藏區所有貧困縣全部達到摘帽標準
    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總結2019年四川省脫貧攻堅工作,全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17日在成都市舉行。據悉,2019年四川省脫貧攻堅成效顯著,全省實現50萬人脫貧、1482個貧困村退出,31個計劃摘帽貧困縣達到退出標準,貧困發生率從2013年底的9.6%下降至2019年底的0.3%  「2019年,四川省脫貧攻堅成效顯著,取得了關鍵性進展。
  • 四川藏區全部脫貧:色達退出「貧困縣」,這一行業功不可沒
    加上此前已經退出貧困序列的16個藏區縣,至此,四川藏區實現全域脫貧摘帽。四川藏區森林、雪山、冰川、峽谷、草原,多種美麗壯觀的自然景色並存,備受遊客歡迎,那麼你又貢獻了多少旅遊經濟呢?四川藏區包括了甘孜藏族自治區、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木裡藏族自治區,是中國第二大藏區,既是康巴文化核心區,又是中國內地連接西藏的重要通衢,自古以來就被稱為「漢藏走廊」。四川藏區所處的地理位置,使得旅遊業發展十分有前景,地處長江、黃河源頭區,地貌分為高原和高山峽谷,多種自然景觀都是遊客們所喜歡的類型。
  • 「三區三州」 習近平關心的「硬仗中的硬仗」這樣打
    今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全國還有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全部脫貧。」從區域看,主要在「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本來就是一場硬仗,而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是這場硬仗中的硬仗。」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使命催徵 堅決啃下「硬骨頭」2019年4月16日下午,習近平主持召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 四川藏區告別貧困 多措並舉啃下脫貧「硬骨頭」
    至此,主要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木裡藏族自治縣,總人口217萬,藏族人口160萬左右的四川藏區實現全域脫貧摘帽。受特殊地域地形條件影響,交通曾經是四川藏區脫貧攻堅的「攔路虎」。為了打通民眾出行「最後一公裡」,四川藏區聚焦基礎設施短板,實現了「鄉鄉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
  • 交通大會戰,揭秘四川藏區脫貧之「路」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是新一輪交通建設大會戰的起始之年,也是脫貧奔康攻堅拔寨之年。四川發布客戶端記者梳理發現,四川藏區的脫貧便是從「路」開始,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這樣一句樸實的話語,與現實是那樣貼切,脫貧攻堅,交通先行。那麼目前四川藏區有哪些重點交通建設?
  • 四川藏區告別貧困
    拉達一家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縣楊各鄉下甲鬥村建檔貧困戶,已經脫貧,去年底還買了一輛小轎車。他說:「現在的生活,在過去是不敢想像的。」曾經的深度貧困村下甲鬥村通過科技扶貧,不僅有了高原蔬菜,也建了通信基站,牧民們的生活不再封閉,微信等新興社交手段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 日照市建立雙防新機制防返貧防新致貧的做法榮獲「2020民生示範...
    為有效防範新致貧和返貧風險,日照市積極探索有效路徑,於2019年6月印發實施《日照市貧困人口脫貧監測和即時幫扶機制實施方案》,以「精準聚焦、動態監測、即時幫扶、全面保障」為重點,及時發現返貧、致貧風險人口,即時開展系統化幫扶,防止脫貧人口返貧、一般農戶致貧,率先建立起貧困人口動態監測即時幫扶工作機制,比省和國家提前半年以上。
  • 南安市詩山鎮政府助力因殘致貧貧困戶穩定脫貧
    中國網訊  近日,記者通過南安市詩山鎮人民政府了解到,在詩山鎮有一村民和其家人在鎮扶貧辦、村委會的幫助與支持下,通過自身的努力從原來的輸血式扶貧真正轉換為造血式扶貧,此後收入不斷增加,確保穩定脫貧。(葉寶花儘管年邁體弱仍不斷通過自身努力增加收入)這位村民名叫葉寶花,是位典型的因殘致貧貧困戶。
  • 【聚焦脫貧攻堅】振奮人心!「三區三州」的改變在路上
    、雲南四省藏區「三州」指甘肅的臨夏州 這裡貧困程度深基礎條件差致貧原因複雜2019年底西藏74個縣(區)全部脫貧摘帽2020年2月四川藏區實現全域脫貧摘帽青海全省42個貧困縣(市、區、行委)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
  • 在脫貧攻堅一線打一場首善標準的硬仗——北京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新華社北京11月7日電 題:在脫貧攻堅一線打一場首善標準的硬仗——北京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新華社記者駱國駿、孔祥鑫、李放  從風沙漫天的南疆大漠到層巒疊嶂的太行山區,從雪域茫茫的世界屋脊到一望無際的內蒙古草原……回望歷史,這些地方曾深深打上貧困烙印
  • 向深度貧困「堡壘」發起最後總攻——寫在「三區三州」脫貧攻堅...
    「三區」,指西藏,新疆南疆的和田、阿克蘇、喀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四地州,以及青海、甘肅、四川和雲南四省藏區。「三州」,則是指甘肅臨夏州、四川涼山州和雲南怒江州。當打開一張中國地形圖,在西北、西南一帶能找到的最險峻和最高寒的地方就是「三區三州」。「三區三州」跨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雲貴高原、黃土高原,是中國最大的深度貧困地區。
  • 鄧小剛 扎紮實實做好藏區工作 鞏固四川藏區穩定發展良好局面
    鄧小剛在省委藏區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強調扎紮實實做好藏區工作 鞏固四川藏區穩定發展良好局面1月13日,省委藏區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在成都召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西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四川藏區工作重要指示精神
  • 寫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召開一周年之際
    新華社北京6月23日電題:打好脫貧攻堅「硬仗中的硬仗」——寫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召開一周年之際新華社記者董峻、侯雪靜「脫貧攻堅本來就是一場硬仗,而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是這場硬仗中的硬仗。」如今,一場徹底改變當地貧困面貌的決戰正在展開。依託產業扶貧,臨夏州的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73.3萬人減少到2017年底的26.05萬人,年均減貧近10萬人;貧困發生率從42.2%下降到14.82%,年均下降近6個百分點。
  • 四川藏區貧困縣全域摘帽,易日村的日子,變了!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侯衝)2月18日晚7時,四川省甘孜州爐霍縣洛秋鄉易日村,夜幕和雪花一起落下,炊煙與茶香共同飄起。雪域高原上的小村莊格外安靜,仿佛進入夢鄉。另一個夢,已照進現實。至此,四川藏區所有貧困縣全部摘帽。在宏大的時代背景下,小小的易日村成為最生動的註腳。雖然海拔位於3600米以上,這裡卻始終是一個不起眼的貧困「低洼」。村裡2016年底才徹底通電。氣候苦寒,青稞種不了,只能從其他農區送過來。村裡最窮的降擁絨布家,結婚生子後,三口人擠在簡易帳篷裡,沒有床,一家人晚上就墊著藏毯睡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