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四川省政府網站發布了《關於批准敘永縣等31個縣(市)退出貧困縣的通知》,其中批准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縣、壤塘縣、阿壩縣,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縣、爐霍縣、色達縣等16個藏區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加之2019年4月29日,四川省批准的退出貧困序列的16個藏區縣,至此,四川藏區實現全域脫貧摘帽。
據了解,四川藏區是我國第二大藏區,包含甘孜州、阿壩州和涼山州木裡縣32個貧困縣,2013年底有2063個貧困村、36萬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20.1%。到2019年底,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2063個貧困村退出,貧困人口減少到0.24萬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1%。
還有一場硬仗!嚴防「因疫致貧」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人們的正常生產生活受到較大衝擊,尤其是部分困難群體、低收入和剛脫貧群眾,面臨基本生活保障和缺少穩定收入來源等問題,有可能出現因疫致貧、因疫返貧現象。今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戰疫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相互疊加,對各級政府和幹部提出了新挑戰。
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孤寡老人、困境兒童等群體在購買口罩、防護意識、生活保障方面存在更多困難,需要更多關愛和照料;一些低收入家庭主要勞動力無法外出務工,部分剛脫貧的個體戶、種養殖戶面臨經營難題,收入影響較大;少量因探親、旅遊、務工等原因滯留的流動人口出現暫時生活困難,也急需人文關懷和救助。
在當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保障好睏難群眾的基本生活,防止因疫致貧返貧,不僅能彰顯制度優勢,凝聚民心共同抗擊疫情,也能體現社會文明進步,避免意外事件發生,此前黃岡17歲腦癱患兒死亡就是前車之鑑。
防止因疫致貧返貧,需要進一步織嚴織密社會保障網絡,築牢兜底保障體系。連日來,各地政府和民政部門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優化審批流程,將在疫情防控期間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和個人及時納入臨時救助範圍,對無人照料的特殊群體落實照料服務責任,加大對困難群眾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的供給發放。不少慈善組織和社會機構也紛紛向困難群眾捐款捐物。
讓這些溫暖政策真正暖人心,需要執行落實上的細心、用心。如開展全面摸排,開通救濟求助熱線等渠道,構建一對一、鄰裡互助等幫扶模式,實現困難群體的應保盡保;當前基層黨員幹部工作繁重、人手緊張,可鼓勵志願者、群團組織、公益組織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基礎上,參與社會救助。考慮到當前出行、採購不便,可根據困難群眾需求,將資金補貼、實物發放、送貨上門等多形式結合,儘量讓困難群眾「脫困」。
疫情給我國「脫貧攻堅戰」增加了困難。「戰疫」同時「戰貧」,更需進一步精準幫扶,重新梳理貧困戶、脫貧戶收入狀況和當前需求,因人因戶施策。當前各地正有序推進復產復工,對於無法外出務工的困難家庭勞動力,可出臺企業吸納就業補貼、開發臨時性公益崗位等方式,全力擴寬就業門路;對於種養殖扶貧項目,要幫助聯繫飼料、產品銷路,鞏固脫貧成果;對於就醫不便的貧困群眾,可開展遠程診療、送醫送藥上門服務……總之,要千方百計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提高脫貧攻堅的「免疫力」。
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次大考。防疫同時防因疫致貧返貧是此次「大戰」中的硬仗,「大考」中的難題。當前不少地方已經針對可能出現因疫致貧返貧問題積極謀劃,一系列「硬核」舉措正在路上。相信只要各級黨員幹部、貧困群眾同舟共濟,一定可以打贏這場硬仗,解開這道難題,如期交出阻擊疫情和脫貧攻堅的合格答卷。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緩一緩等一等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關係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直接關係經濟社會大局穩定,也事關我國對外開放。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調研指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要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時,統籌做好「六穩」工作。要堅定信心,看到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疫情的衝擊只是短期的,不要被問題和困難嚇倒。
2月16日出版的今年第4期《求是》雜誌發表的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指出,我們仍然要堅持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黨中央決策部署的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都要抓好,黨中央確定的各項任務目標都要完成。疫情特別嚴重的地區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區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時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特別是要抓好涉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重點任務,不能有緩一緩、等一等的思想。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處於膠著對壘的關鍵時刻,我們要不畏艱險,迎難而上,毫不放鬆做好疫情防控重點工作。與此同時,要加強經濟運行調度,儘可能降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努力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2月12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也強調,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降到最低,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和社會和諧穩定,努力實現黨中央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脫貧攻堅最後堡壘必須攻克,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必須補上。脫貧攻堅質量怎麼樣、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農」工作成效。疫情期間,確保蔬菜、肉蛋奶、糧食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應,積極組織蔬菜等副食品生產,是努力保持生產生活平穩有序的關鍵抓手,是確保「三農」工作正常推進的基本條件,也將切實助力經濟社會秩序維持平穩。
近日起,各地正努力組織企業復工復產,以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對生產經營的影響。我們要按黨中央統一決策部署,密切監測經濟運行狀況,聚焦疫情對經濟運行帶來的衝擊和影響,圍繞「六穩」工作,做好應對各種複雜困難局面的準備。要因地制宜出臺幫扶政策,結合各行各業特殊情況和需求,積極推動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要加大金融、用工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幫助其渡過難關。要用好用足援企穩崗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緩解企業復產困難。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我們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貫徹黨中央關於疫情防控各項決策部署,以更堅定的信心、更頑強的意志、更果斷的措施,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為如期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 四川省政府官網、人民日報客戶端、半月談、光明日報
流程編輯:TF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