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著名戰役荊州之戰關羽被殺,呂蒙功不可沒,但下場悲慘至極

2020-12-17 聆聽天下聲音不朽

三國時期,東吳大將呂蒙斬殺關羽之後,下場如何?

東漢末年,董卓專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各地諸侯紛紛起兵討伐,人人都說,亂世出英雄,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三國鼎立的三大王及其手下名將。

今天我們要說的便是耳熟能詳的一個人物,他便是東吳名將,呂蒙。

說到呂蒙,有的人可能不怎麼熟悉,但是「吳下阿蒙」大家應該都是知道的,為什麼叫呂蒙為「吳下阿蒙」呢?

那是因為呂蒙從小到大最愛習武卻對文學從來都不上心,每逢有人說他,他總說自己是個粗人,會打仗保家衛國就行,因此,他也便得了這個稱號。

就這樣一天天的過著,忽然有一天吳王孫權勸呂蒙「你現在身居要職,沒事的時候多看看書,汲取一些知識,不能再做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的人,要讓手下的人服你」但是呂蒙不聽,一天到晚用自己事務繁忙,軍務繁忙去推脫。

但是孫權和他說「我又不是讓你學習文化就讓你棄武從文,只不過是讓你能知道一些歷史而已,你每天說你忙,你有我忙嗎,我每天要處理的政務,要操的心比你多多了,我不照樣學習」呂蒙聽了後便想了想,覺得確實是這個理,所以便開始努力學習了。

後來魯肅經過旬陽來找呂蒙聊天,倆人從天文聊到地理,從歷史聊到文化,從生活聊到戰爭,呂蒙都能說出自己的一番意見和見解,讓身邊的魯肅大吃一驚,一直說著,「現在的你真的和以前不一樣了,現在的你完全可以稱得上一個有勇有謀的將軍了」。

呂蒙哈哈大笑,並說「老兄,你怎麼懂這個道理懂的這麼晚呢?」倆人哈哈大笑,並結為了好友。

為什麼學習前魯肅沒有和呂蒙結交好友而學習後就結交了呢,那麼有了文化的呂蒙又有多大能耐呢,我們接著往下講。

之所以魯肅之後和呂蒙結交了朋友,而且在當時想要找一個有共同語言的知己簡直太難了。

其次我個人認為,因為呂蒙有了文化,一旦朝中有什麼需要出謀劃策的,呂蒙可以先抵上,如果想法不對了,其他人可以再從其他方面出發,這也是所謂的槍打出頭鳥,就算上是錯上頭怪罪也怪罪的是呂蒙,而不是別人,這一點可以從呂蒙殺了關羽,之後又在酒宴上被毒酒給毒死是一樣的。

其實呂蒙雖然讀了書,懂得的多了,但是他天性使然,他還是一個直腸子,不會拐彎抹角的人,他自己認為殺了關羽,蜀國損失一員大將,會元氣大傷,但是他卻不知道殺了關羽會給自己國家帶來什麼不好的情況。

那那個時候為什麼魯肅不出來提醒他呢,所以看人不能看表面,領導讓他學習也是看上了他的性格,所以說白了,呂蒙是被冤死的,而且他臨死都不清楚為什麼,其實他地地道道的成了東吳的一個替死鬼。

一來,東吳掌權者殺了他可以讓蜀國知道不是故意要殺關羽,而是呂蒙個人主意;二來,呂蒙殺了關羽功高蓋主,所有的掌權者都怕這樣的人,殺了以絕後患;三來,在給他的慶祝酒宴上殺了他,可以掩人耳目,讓人不認為這是掌權者殺的,還可以拉攏人心。

這是個一石三鳥的做法,所以,不管什麼時候,人都要給自己留個心眼,不要不懂得變通,到時候別人把你賣了你還不知道,還在那傻傻的數錢了。

就像釣魚一樣,如果不懂得變通,魚兒豈會上鉤。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到這裡了,下一期更精彩。

相關焦點

  • 三國時期文武全才的猛將 和諸葛亮一樣重要 捉拿關羽 大敗劉備...
    文/小冷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合久必合,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這一時期,群雄割據,最終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三國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人才。魏蜀吳三足鼎立時期,每個君主帳下都有一批特別有才幹的人,文臣武將,光彩熠熠。
  • 呂蒙襲取荊州殺了關羽之後,也突然去世了,難道是被孫權下了毒?
    當然不是孤立的,最起碼 關羽的死和呂蒙是有著直接聯繫的,因為關羽是被呂蒙親手所殺,之後他的頭顱被孫權送給了曹操,而曹操對關羽進行了厚葬。 那麼問題就來了,呂蒙襲取荊州殺了關羽之後,也突然去世了,他究竟是怎麼死的呢,難道真是被孫權下了毒?
  • 孫權強調不要殺關羽,為何呂蒙非要殺,公報私仇?
    但是兩國之間也曾經爆發過戰爭,其中要數夷陵之戰的規模最大。蜀國的精銳大軍都在夷陵之戰中被消滅,劉備也因此一病不起,死在了白帝城。 為何呂蒙非要殺關羽? 而爆發夷陵之戰的原因劉備的二弟關羽被呂蒙所害,其中當初孫權下令如果抓住關羽千萬不要殺,但大都督呂蒙不聽勸阻,執意殺了關羽。
  • 若可以給關羽選個副將確保荊州不失,劉備會選誰,至少有三人
    「大意失荊州」是三國時期一個最著名的故事,說的是關羽因為攻打襄樊,而忽視了荊州的防守,被東吳利用虛假情報所欺騙,東吳趁關羽將荊州主力悉數調往襄樊前線時,以背盟偷襲,白衣渡江的方式奇襲荊州,導致關羽在荊州的所有根據地全部丟失,最終敗走麥城,俘虜被殺。
  •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怎麼「大意」的?「荊州事件」的主謀又是誰?
    公元219年,蜀漢和曹魏在漢中對峙,跟隨劉備出徵的老將黃忠,在一次戰役中斬殺了曹魏的大將夏侯淵,這件潑天之功為他迎來了蜀漢後將軍之職。消息傳到前將軍關羽耳中後,關羽勃然大怒,因為他無法接受一個中途加入的叛將,竟然和自己這個忠義的潛邸之臣同列。最後還是費詩勸說他「人不能吃老本」,他才表面上悻悻作罷,但他的內心裡卻已開始焦灼。
  • 三國鼎立之夷陵之戰
    決定三分天下的戰爭一共有三場著名戰役,一是曹操與袁紹爭奪北方發生的官渡之戰,結果曹操獲勝,袁紹戰敗地盤被曹操吞併,曹操成為北方最強勢力。第二場是曹操為了南下吞併江東和孫劉聯軍發生的赤壁之戰。結局是曹操戰敗,後期止步與北方,劉備和孫權佔領荊州。而今天要介紹的就是第三次大戰役夷陵之戰。
  • 呂蒙殺死關羽後,正值壯年的呂蒙也突然離世,是巧合,還是預謀?
    關羽,作為三國時期的一位大將。在《三國志》中的記載不過八百字,評價也不是很高,可他在死後卻憑藉忠義和武功力壓群雄,成為了百姓們口中的「武聖」。公元220年,在這一年相繼有三位重要人物去世,他們分別是關羽、曹操和呂蒙。曹操不難理解,畢竟年紀到那兒去了。
  • 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之一:猇亭之戰,劉備緣何失敗?
    三國時期發生了三次著名的戰役,分別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猇亭之戰」。「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的霸主地位;「赤壁之戰」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猇亭之戰」致使劉備憂憤去世。猇亭之戰的經過如何呢?赤壁之戰後,劉備佔據了荊州五郡,委任關羽駐守。
  • 三國有兩個「馬忠」:一個為蜀漢效力,另一個斬殺關羽!
    其中,第一位李豐袁術的部將,在東漢末年被曹操擊殺;第二位李豐是魏國大臣,在高平陵之變後,李豐參與了廢黜司馬師的謀劃,因為事情敗露,所以被司馬師除掉;第三位李豐是蜀漢大臣李嚴的兒子,也即為蜀漢效力。同時,就筆者今天要說的馬忠,也出現了重名的情況。在漢末三國時期,存在兩個名為馬忠的將領。其中,東吳的馬忠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因為他俘獲並斬殺了關羽、關平父子。
  • 公元220年,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是魏蜀吳三國最悲慘的一年
    那麼歷史上220年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會把這一年稱作三國時期最誇張和最難過的一年呢?因為在這一年裡,魏蜀吳三國相繼失去了他們最重要的人,所以說是三國史上最悲慘的一年。蜀國損失三員大將和軍師七十萬。黃忠關羽還有法正。關羽敗走麥城,後被吳國將士所殺;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為名,討伐吳國,在攻打吳國時黃忠中箭不幸而亡。蜀國損失了兩員五虎上將,蜀國傷了元氣。
  • 呂蒙白衣渡江後銷聲匿跡,《演義》說他死於關羽魂魄,其實不然
    提起三國呂蒙,相信很多人首先想起兩件事:一件是成語「吳下阿蒙」,另一個則是擒殺蜀漢名將關羽。擒殺關羽,對於呂蒙來說,算得上登上了人生的巔峰,但是,奇怪的是,呂蒙在擒殺關羽之後不久,也隨之離奇身亡。而呂蒙的死因,史書上記載的語焉不詳,因此給了後世很多人深厚之想像空間。
  • 恐怖的建安24年,關羽的死打開「地獄之門」,大批三國名人去世
    歷史上有一個年份,大批三國名人在這年死去,仿佛打開了地獄之門,很多人紛紛走入那扇無形的大門,就此與世界告別,他就是建安24年,這一年被稱為三國歷史上的一個關鍵節點。這一年劉備在和曹操的漢中之戰中擊敗了強大的曹魏,奪取了重要的軍事戰略基地漢中,並在這年七月進位漢中王,這時候的劉備可謂是意氣風範,手下文有諸葛孔明,武有趙雲、張飛、馬超等人,可謂是所向披靡,所以建安24年對劉備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一年,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也正是在這一年,他竟然一連損失了好幾員大將。
  • 關羽大意失荊州的背後,「荊州事件」的主謀是誰
    劉備籤訂湘水之盟的時候,長沙桂陽包括零陵已經被東吳奪取了,本就是東吳的地盤了。而且整個荊南四郡都比不上一個南郡,南郡西通巴蜀,東聯東吳,又是荊南四郡的咽喉,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劉備需要南郡北伐,孫權害怕劉備在自己的上遊對自己造成威脅。
  • 荊州:三國最模糊的地理概念,曹操、劉備、孫權其實是三家分荊?
    江陵是荊州的治所,也是荊州的重心,因「地臨江,近州無高山, 所有皆陵阜」而得名,東吳大將甘寧也曾對孫權說:「江陵之得失,南北之分合判焉,東西之強弱系焉。」《讀史方輿紀要》也稱:「劉表收之,坐談西伯;劉備假之,三分天下;關羽用之,威震中華;孫權有之,抗衡曹魏。」
  • 生在山西運城,死在湖北宜昌,生時牛死後更牛的關羽在荊州又火了
    我們只知道關羽是三國時河東郡解縣(今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人。解州鎮有著全國最大的關帝廟,關公家廟和關公祖塋。是全球關公信仰者的朝拜聖地。同年十月,呂蒙採用瞞天過海之計奇襲荊州,無恥小人麋芳和傅士仁開城投降。關羽不得不撤出襄樊戰場,率部搶奪荊州。最終,關羽在麥城陷入東吳大軍包圍。關羽被迫從麥城突圍,最終在臨沮被俘身亡。今安遠縣境內留下了多處與關羽有關的三國遺址,其中最為知名的就是關羽的被俘之地——回馬坡。
  • 三國第一箭神:武力不輸關羽,輕取曹營大將首級,最終卻死於箭下
    漢末三國,人才輩出,謀臣之間鬥智鬥勇,武將之間戰場廝殺,創造了許多經典的戰役,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及夷陵之戰等。雖說主將個人的戰鬥力,並非整個戰役最主要的決定因素,但後世人卻將目光匯聚在那些知名武將的身上,他們也得以被歷史所銘記。
  • 關羽大意失荊州,荊州卻建設了一個關羽雕像,網友:這是羞辱關羽
    關羽的歷史事跡,我相信大部人都受到《三國演義》這部作品的影響。過五關斬六將,掛印封金,斬顏良誅文丑,水淹七軍等等數不勝數。要說關羽當時有這麼厲害嗎?關羽在三國時候,的確是戰功赫赫,但是並不是第一。在很大程度上,後人把關羽給神話了,關羽現在在人們心中,就是正義或者忠義的化身。
  • 揭秘關羽失荊州背後:指揮不當致地失人亡
    但又感到關羽失荊州不僅僅是孫劉聯盟有始無終的問題,蜀失荊州之事頗為複雜,內中既有關羽本人的問題,又有諸多隱情曲折鮮為人知的史實。今餘不揣淺陋,茲據《三國志》《資治通鑑》等史籍鉤沉索隱,一者公諸同好,二者就正於蔣先生。  關羽指揮不當,終致地失人亡  關羽首戰于禁告捷,使荊州軍處於主動地位。
  • 三國必爭之地,為什麼是荊州?
    荊州,在三國時期有著特殊的意義。這是曾是魏、蜀、吳三方爭奪最激烈的地區,也是許多著名三國故事的發生地。可派人勸孫權偷襲關羽後方,答應將打下來的荊州地盤歸他所有,襄樊之圍自然就化解了。曹操採納司馬懿的建議,與孫權暗中聯合,荊州局勢風雲突變。在襲取荊州前,孫權仍為是否與劉備撕破臉感到困惑。他問呂蒙,應該向北取徐州,還是向西取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