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15日電 12月15日,內蒙古自治區奶業振興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會議通報了內蒙古奶業振興推進情況。
內蒙古自治區是國際公認的黃金奶源帶,也是中國奶業重要的主產區之一,奶業已成為內蒙古興區富民的基礎產業和優勢產業。
目前,自治區在推進奶業振興的道路上初見成效:牛奶產量由2017年的542.8萬噸增長到2019年的577.2萬噸,連續三年大幅增長,是全國唯一超500萬噸的省區。規模以上乳製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934.7億元,佔全區農畜產品加工業總銷售收入的48.1%。伊利、蒙牛躍居全球乳業第五位和第八位,伊利、蒙牛、聖牧高科成為中國奶業20強企業。優然牧業躍升全球最大的原料奶提供商。全國消費的5杯牛奶中,至少有一杯來自內蒙古,內蒙古已成為全國的「奶罐子」。
蒙古自治區奶業振興得益於七大轉變。中國奶業副會長兼副秘書長劉亞清介紹:這七大轉變「一是由注重整體推動向更加注重系統謀劃轉變,二是由種養加相對獨立發展向更加注重一體化融合發展轉變,三是由社會投入為主向更加注重政府投入與市場化運作雙輪驅動轉變,四是由粗放式管理向更加注重精細化管理轉變,五是由分散的傳統奶食品產業向更加注重標準化轉變,六是由數量擴張向更加注重品質提升轉變,七是由安全監管向更加注重全程管控轉變。」
三年來,內蒙古堅持優化資源配置,形成了政府投入引導、金融精準服務、社會力量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機制,中央、地方財政和社會資本共投入資金約158億元,助力內蒙古奶業實現了整體轉型升級。
綠色宜養好奶,產業蓄力升級。到2025年,全區預計奶牛存欄將達到300萬頭,奶類產量達到1000萬噸,乳品加工企業產值達到3000億元,為全國奶業綠色化、國際化、智能化發展作出重要貢獻,讓更多人品嘗到健康美味的「內蒙古味道」。(工人日報記者張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