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月1日開始,每天早上8點半,內蒙古科技大學文法學院大二學生廖宇航都會跨越大半個城區,從學校來到錦林公園。
「我們是來當志願者的,助力包頭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 廖宇航笑著說,為了當志願者,他提前從老家江西贛州返回包頭,為這個陌生城市的榮譽而戰。
在位於錦林公園南門附近的志願站點,記者看到廖宇航穿著紅色志願者服裝,給過往市民發放爭創文明城市倡議書。志願服務桌上還放置了急救藥品箱和一些書籍。廖宇航告訴記者,他發現包頭市民對文明城市知曉率非常高。而且當問到是否願意為文明城市創建做貢獻時,大家都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一條縫隙看細節
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是反映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的綜合性榮譽稱號,也是最具有價值的城市品牌。
包頭市已成就了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在爭創「六連冠」的過程中,包頭人對文明城市的創建從堅持變為了常態,由大處過關升華到細節把控。
今年夏天包頭多雨。負責鋼鐵大街正翔廣場至包頭電視臺段清掃工作的環衛工人常迷九發現,每次大雨過後,人行道邊的花壇裡總會往出流泥湯,特別不好清理。後來才發現是花壇和人行道鋪磚的銜接處出現了縫隙。前兩天,市環衛產業公司組織會瓦工活兒的環衛工人們對出現這類問題的路段進行了填充抹灰工作。
「我年輕的時候幹過瓦工,能給咱文明城市做點兒貢獻,我挺高興的。」常迷久笑著說。
「目前已經處理了400多米的縫隙。雖然這項工作不在環衛工人的職責範疇內,但在文明城市創建中,我們都是一個整體,都是衝著一個目標在努力。」市環衛產業公司機掃站副站長孫海亮介紹。
據孫海亮介紹,進入到文明城市創建的攻堅階段,環衛工人每天的工作時間達到了16個小時,機掃、灑水的作業頻次翻了兩三倍。此外,他們還負責在綠化帶裡撿拾枯樹枝、擦拭路邊果皮箱、清理樹坑箅子裡的垃圾、清除路邊攤造成的油汙、擺放共享單車等工作。
「雖然很辛苦,但看到城市這麼整潔靚麗,看到市民們就像愛護自己家一樣愛護我們的公共環境,就覺得一切的工作都是值得的。」 孫海亮說。
一盆花中看文明
今年,是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之年,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是全市的一件大事,更是生活在這座城市中每個人的共同責任和榮譽。
在阿爾丁廣場,主題為文明包頭、魅力包頭的兩組巨大花雕,很是吸引眼球,成為市民們日常打卡拍照的「聖地」。市園林綠化局銀河廣場管理所副所長趙明祥告訴記者,這兩組花雕總體高度有5米,佔地面積近600平米,由萬壽菊、雞冠花、孔雀草、天天開等本地花草組合而成,花期可以延續到10月中旬。
市民王存真就住在阿爾丁廣場附近,每天早晚,他都要來阿爾丁廣場溜娃、鍛鍊身體。每次來,他都要繞著花雕轉一圈,一邊轉,手也閒不住,看到靠外邊的花盆裡有雜草就順手拔出來。「這個草長得快,幾天就能把花給頂沒了,這麼好看的花讓它一直開著多好啊。」王存真說。
「兩組花雕裡的花基本沒有被拿走的。在每天的日常維護中,我們也只是更換一些長勢不好的花草,市民們對花雕保護的很好。」趙明祥說。
除了阿爾丁廣場,在我市其他公園廣場裡,也到處是花豔、樹綠、草青,風清氣爽的感覺。記者了解到,從4月份起,市園林部門就開始針對市區內的綠地景觀建設進行提檔升級,新植、補植樹木9732株,綠籬1.7萬平米,擺放盆花4.3萬盆,在我市各大公園廣場擺放出大小不同、風格各異的園林景觀,扮靚我們的城市。
在錦林公園做志願者的廖宇航,在結束一天的工作後也愛在公園裡逛逛。「這裡不光有綠色,還有很多色彩鮮豔的花卉點綴其中,每走幾百米就有不同的景觀,可以看出這裡的工作人員是用了心的。」 廖宇航說。
除了廖宇航所說的各種小微景觀,記者在錦林公園還發現了一片紫色花海。錦林公園技術員王麗雲告訴記者,這片花海有2800多平方米,種植的是鼠尾草和馬鞭草。「雖然不是薰衣草,但也達到了如夢如幻的效果,很受市民們喜愛。」王麗雲介紹說,公園今年還重點打造了睡蓮區,也在隨時根據市民的遊園體驗對公園景觀進行改造和提檔升級,以最大程度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包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張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