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勒斯王宮周邊也分布著一些比較有名的建築。王宮正對面(西向)的廣場叫「公民表決廣場」(Piazza del Plebiscito),是紀念1860年10月2日,那不勒斯王國通過投票決定加入薩伏伊公爵埃曼努埃萊二世主導的義大利王國。
也就是那時起,義大利才又(自羅馬帝國分裂後)重新統一為一個國家,也就是現在的義大利。
廣場的最西邊的教堂,叫保拉聖方濟教堂(Basilica of San Francesco di Paola),去過羅馬的人可能會覺得眼熟,沒錯就是仿萬神殿建造的。19世紀初,拿破崙的妹夫,那不勒斯國王繆拉計劃建一座廣場和柱廊以獻給皇帝拿破崙,沒想到1815年,拿破崙被流放聖赫倫那島。
兩西西里國王費迪南德一世(之前是那不勒斯國王費迪南德四世和西西里國王費迪南德三世)重回那不勒斯,並於1816年建了這座教堂感謝上帝助其重獲那不勒斯。
保拉的聖方濟教堂也有譯作保羅聖方濟教堂的,應該是不準確的。保拉的聖方濟是位15世紀託缽修會修士,曾在此處修道院住過。保拉是義大利卡拉布裡亞大區科森扎的一個小鎮。之所以叫保拉的聖方濟也是為了區別於名氣更大的基督教聖人阿西西的聖方濟。
教堂前的銘文可以看出建造者費迪南德一世,和年代1816(MDCCCXVI)。
廣場上有兩尊騎馬像,南邊的是費迪南德一世。
北邊的是西班牙(波旁家族)國王卡洛斯三世。1734-1759年為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國王,1759年回西班牙繼位國王。
廣場東北方向的圓頂是翁貝託一世長廊。
翁貝託一世長廊(Galleria Umberto I),定會讓人聯想到米蘭的埃曼努埃萊二世長廊,是那不勒斯的著名購物街,也許是趕上裝修,有些還搭著腳手架,給我的感覺遠不如米蘭。翁貝託一世是義大利首位國王埃曼努埃萊二世的兒子。
翁貝託長廊對面,也被腳手架圍著的就是著名的聖卡洛歌劇院。不注意的話很難看出來,其實它本是王宮的一部分。
聖卡洛歌劇院(Teatro di San Carlo),曾是波旁家族的皇家歌劇院,專為歌劇演出而設計建造,只為歌劇而不是其他演出。也稱聖卡羅歌劇院,義大利著名的三大歌劇院之一,比米蘭斯卡拉歌劇院還早幾十年。
趕上有場《蝴蝶夫人》,就進去看了。聖卡洛歌劇院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1737年,我國清乾隆二年)公眾歌劇院,其內部馬蹄形布局也是首創,此後歐洲很多歌劇院都以此為模板建造。
劇院最初能容納三千多人,後來為了安全只限一千多人了。
樂池,完全是現場伴奏。
布景很簡單,主要是聽唱。旁邊的一個老頭從頭到尾跟著唱,哭的稀裡譁啦的。不知道從小到大看了多少場。
歌劇院的屋頂。
歌劇院斜對面的聖費迪南多教堂。
從歌劇院往東,依然是王宮,有個鐵門不開,大概是王宮的花園。
看似卡斯託耳牽馬的雕塑,其實是兩西西里國王費迪南德二世(Ferdinand II of the Two Sicilies,1810-1859)。雕塑基座上的時間為1846年。
再往前一點,就是這座「新堡」,我們到那不勒斯當晚就最先來看的這裡。
所謂新堡(Castel Nuovo,New Castle),也並不算新,始建於1279年(我國元朝)。1266年,來自法國安茹的查理一世登基那不勒斯國王時,那不勒斯王國首府還在西西里的巴勒莫,查理不喜歡巴勒莫,於是計劃將首府從巴勒莫遷到那不勒斯,法國建築師用了三年時間,建成了這座城堡,查理將王宮就設在這裡。所以這可算是王國遷都後的首個王宮。
不過1282年的西西里晚禱事件,導致了幾年的維斯普羅戰爭,查理至死也沒有住進這座城堡。1285年,他的兒子查理二世繼位後,就住在這裡辦公了。新堡也就成了那不勒斯的歷史中心。後數百年間,周邊陸續建起了許多建築。
1294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就是在城堡內的一個房間被選舉為教皇,但後來被法王腓力四世弄死,並將教廷從羅馬遷往阿維尼翁。
中間白色大理石的凱旋門是1470年建的,以紀念1443年(西班牙)阿拉貢國王阿方索五世佔領那不勒斯,將西西里和那不勒斯兩國合併。
1535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來那不勒斯時,也曾在此城堡內住過。
新堡我只是在外圍轉轉看看,並沒有進去。
凱旋門的細節
城門內還殘留些壁畫。
新堡周圍到處在施工。
不遠處的十七世紀的海神噴泉,過去不在這個地方,因為城市改建,移到這裡,噴泉後面的建築就是那不勒斯市政廳(聖賈科莫宮,或聖雅各伯宮,Palazzo San Giacomo),也是費迪南德一世為他的行政機構所建。前面的廣場叫做市政廣場(Piazza del Municipio),廣場一直延伸到新堡前面,據說是歐洲最大的廣場。
新堡前面的這一大片(現在好像是個考古工地),也是市政廣場。
那不勒斯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七八百年,曾是希臘人建立的殖民城邦,所以地下可能隨便挖挖就是文物。
再往前走走就是那不勒斯港了。幾艘郵輪可以同時停靠在這裡。
能看到遠處的維蘇威火山。
過幾天要去卡普裡島就從這裡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