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慶陽黃土塬探「海綿城市」:固保塬之夢 留雨水塑景

2020-12-10 中國新聞網

圖為6月初,一座「會呼吸」的海綿城市,在甘肅慶陽市城區漸顯成效。 馮志軍 攝

中新網蘭州6月10日電 (記者 馮志軍)6月初的午後,在甘肅慶陽市城區,目光所及的每個角落都被綠意盎然的草木所覆蓋,水質清澈的人工湖猶如嵌於黃土高原上的明珠,絡繹不絕的遊人悠閒穿梭於清風拂面的如畫風景中……這與風靡於上世紀八九十年的歌曲《黃土高坡》中所描述的場景大相逕庭。

隨處可見的景觀帶和常態化的雲淡風輕,這正是每一個「海綿體」在發揮著作用。甘肅慶陽市海綿辦專職副主任秦曉宏介紹說,千百年來,慶陽人民採用築澇壩、修池塘、打水窖、種草木的辦法,追尋著保塬之夢,以期「拯救董志塬,破解水瓶頸」。而始於四年前的「海綿城市」建設工程,讓此歷史心願日漸實現。

慶陽位於陝甘寧三省區交匯處,屬於黃河中上遊黃土高原溝壑區,其城區坐落於世界上面積最大、土層最厚的董志塬上。這裡是典型的西部缺水型城市,降雨季節集中,區域分布不均,年均降雨量560毫米,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8。

同時作為一個年輕的城市,慶陽起步較晚,基礎較差,功能較弱,城市內澇時有發生,雨水下塬集中排放,水土流失問題嚴重。據測算,每年有42公頃土地被雨水吞噬,有1.2億噸泥沙流入涇河。

圖為6月初,航拍甘肅慶陽市海綿城市建設成效。 鄭裔楓 攝

秦曉宏說,針對黃土高原溼陷性地質地貌特徵和日益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慶陽多方申報爭取,於2016年4月成功入圍全國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市,試點區域29.6平方公裡,實施項目256項,總投資47.35億元。

「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水土少流失,水源有保證。」圍繞海綿城市試點的總體目標,慶陽市通過3年試點建設,實現試點區域內90%的雨水不外排,徑流汙染削減率達到60%,雨水利用率達到30%以上,並新增了「高原湖城」「高原林城」「高原海綿城」等標籤。

「該試點探索,還為西北溼陷性黃土地區海綿城市及水土保持工作探索可行之道,打造示範樣板。」秦曉宏表示,慶陽海綿城市的建設,有效增強了防洪排澇能力,遏制水土流失問題,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提升,實現城市周邊溝道生態環境系統化修復治理,為當地民眾提供良好的人居環境。

據了解,在探索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還產生了基礎設施配套日趨完善、水系生態建設持續改善、科研課題研究獨具特色、地方建築產業轉型升級等試點成效。

如今,基於城市水文循環,重塑綠色城市發展的理念,慶陽市採用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一座「會呼吸」的海綿城市在黃土高原上迅速崛起。(完)

相關焦點

  • 【美麗中國 生態甘肅】慶陽西峰區清水溝:固溝保塬 生機盎然(圖)
    中國甘肅網6月5日訊(本網記者 錢文智 文/圖)甘肅省慶陽市地處黃河中上遊多沙粗沙區,稱「隴東」,屬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
  • 慶視微評:愛塬,保塬,美塬——四論慶陽生態環境保護
    愛塬 保塬 美塬四論慶陽生態環境保護鞏曉鳴慶陽地處黃土高原腹地,塬是它獨有的地貌特色。塬面面積在1萬畝以上的大塬有37個。塬面境內丘陵起伏,溝壑縱橫,植被稀疏,土壤侵蝕劇烈,水土流失面積達9218.48 平方公裡,佔總面積的96.36%。
  • 天下黃土第一塬,中國黃花菜之鄉——甘肅慶陽
    慶陽是甘肅省轄地級市,習稱「隴東」,位於甘肅省最東部,陝西、甘肅、寧夏三省區的交匯處,東接陝西省慶陽市位於甘肅省東部,黃土高原邊緣溝壑區,山、川、塬兼有,溝、峁、梁相間。市境內有10萬畝以上大塬12條,面積382萬畝。
  • 甘肅慶陽黃土塬農特產密集「出海」拓外貿「朋友圈」
    甘肅慶陽黃土塬農特產密集「出海」拓外貿「朋友圈」 2020-04-20 10:57:35 (資料圖) 高展 攝   中新網甘肅慶陽4月20日電 (侯志雄 高展)4月的甘肅慶陽黃土塬上煥發著勃勃生機色。在慶陽中慶農產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裡,工人們正在熟練地將成品小雜糧打包裝箱。「這批發往加拿大的小雜糧,已是今年第二次向該國出口。」該公司總經理楊千介紹說。  3月底,該公司將15噸慶陽產的小雜糧出口加拿大。
  • 慶陽黃土第二塬是早勝塬
    土娃一到,雞飛狗跳慶陽其實,在慶陽域內的黃土大塬不止於此,類似董志塬的還真不少,有慶陽黃土十二塬之說。只寧縣境內,就有緊挨董志塬的和盛塬、土地肥沃的早勝塬、長藤串瓜的九峴塬、氣候溫涼的盤客塬、地面欹側的南義塬、錐形塬頭瓦斜塬及面積最小的金村塬。
  • 甘肅鎮原引企「築巢」黃土塬 老村「喚」年輕人做新農人
    位於甘肅慶陽鎮原縣的白羽肉雞全產業鏈屠宰車間,工人們身著統一的工作服、戴著口罩,在生產線上忙碌著。 高展 攝中新網蘭州9月23日電 (艾慶龍 高展 閆姣)早些年,貧窮的鎮原黃土塬上,鮮有人影。如今,行走在塬上,雞鳴狗叫之聲不絕於耳。
  • 冬春遊慶陽賞冰滑雪探尋紅色文化
    事實上,慶陽人文歷史厚重,素有「隴東糧倉」之稱,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在這裡、岐黃精神、紅色精神、農耕文明相互交織,形成慶陽獨特的魅力。慶陽位於甘肅省最東部,坐落在世界上面積最大、土層最深厚、保存最完整的「天下黃土第一塬」——董志塬上。這片豐厚的黃土大塬,孕育了人類的早期文明,誕生了悠久的農耕文明。
  • 熱搜「丁真」,高天厚土,紅色慶陽邀你一起探索
    慶陽出場了,丁真,帶你看一個不一樣的慶陽黃土高原的腹地董志塬是黃土高原面積最大土層最厚、保存最完整的大塬被譽為「天下黃土第一塬」這裡是「環江翼龍」「黃河古象」的故鄉是中國第一塊舊石器的出土地是華夏第一部醫學巨著《黃帝內經》的誕生地是範仲淹一門父子三人戍邊之地
  • 大西北甘肅慶陽最美四處景點,一次看完!
    穿越毛烏素沙漠邊緣和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黃土塬董志塬, 今天帶大家來到銀西高鐵甘肅第一站——慶陽,看看這裡有哪些得一去的景點。Top1:小崆峒小崆峒所在的隴東慶陽,這裡是世界上黃土分布最深厚的區域之一。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景觀令人震撼。小崆峒是黃土溝壑上難得的風景勝地,也是隴東黃土高原上的「天然標本園」,它見證了千百年來大地的滄桑巨變。
  • 慶陽:「西安後花園」光環下的神奇大塬
    慶陽位於甘肅省東部,陝甘寧三省(區)交會處,東臨延安、北抵銀川、西挽隴中、南俯西安。近年來,隨著西安旅遊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排名也穩步上升,被列為「新一線城市」。被稱為「西安後花園」的慶陽距離西安不到三個小時車程,地方文化旅遊等產業不斷提升發展,以更快的速度融入西安的文化旅遊圈。
  • 慶陽:「西安後花園」光環下的神奇大塬
    慶陽位於甘肅省東部,陝甘寧三省(區)交會處,東臨延安、北抵銀川、西挽隴中、南俯西安。近年來,隨著西安旅遊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排名也穩步上升,被列為「新一線城市」。被稱為「西安後花園」的慶陽距離西安不到三個小時車程,地方文化旅遊等產業不斷提升發展,以更快的速度融入西安的文化旅遊圈。
  • 銀西高鐵,慶陽七站附近景點匯總
    其中經過甘肅境內設置了多達七個站點。其實說是甘肅,實際都在慶陽境內。銀西高鐵的開通,圓了慶陽幾輩人的鐵路夢,結束了革命老區無鐵路的歷史,讓慶陽這座城市融入了全國鐵路大動脈之中,為慶陽市的經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 慶陽——周朝從這裡走來
    慶陽,位於黃土高原上一個城市,一個你或許都沒聽過的城市。黃土高原上最大的塬——董志塬,就位於慶陽。同時也極易被雨水衝刷,形成千溝萬壑的景象。較為平坦的平地被稱為塬,如董志塬。塬不斷被衝刷便變成了墚,墚被衝刷形成峁。衝刷下來的黃土在河流兩岸堆積,便形成了川。塬和川都是理想的耕作之地。
  • 慶陽海綿運動公園已成為候鳥棲息集散地
    今年入秋以來,慶陽海綿運動公園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大批候鳥聚集棲息,每天市區20多名攝影愛好者集結湖畔,用各種「長槍短炮」拍攝「百鳥圖」。據公園管理所負責人介紹,湖面上共有4批次20多種400多隻候鳥先後聚集棲息,有白鷺、蒼鷺、池鷺、鴛鴦、白眼潛鴨、鳳頭鸊鵜、白骨頂雞、綠頭鴨、澳洲潛鴨、小鸊鵜、燕鷗、烏鶇、麻鴨、斑嘴鴨等,海綿運動公園呈現出
  • 冬春遊慶陽 賞冰滑雪 探尋紅色文化
    慶陽文旅局供圖提起慶陽,人們腦海中浮現出的字眼就是「革命老區」「紅色旅遊」。事實上,慶陽人文歷史厚重,素有「隴東糧倉」之稱,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在這裡、岐黃精神、紅色精神、農耕文明相互交織,形成慶陽獨特的魅力。
  • 甘肅東南部五市簡易地形圖:天水,定西,隴南,平涼,慶陽
    甘肅西部(河西)和甘肅東南部(河東)的氣候,地貌的差別最大(一個是黃沙漫漫,一個是植被茂密)。筆者在之前的文章中有介紹過河西的幾個城市,這次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甘肅東南部的五大地級市。天水俗話說「金張掖,銀武威,金銀不換是天水」,從這句順口溜中可以知道,天水自古以來都是一塊富饒的「寶地」。
  • 慶陽 七年造出一個子午嶺
    慶陽 七年造出一個子午嶺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俞樹紅子午嶺,黃土高原中部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次森林。在慶陽境內橫跨正寧、寧縣、合水、華池四縣的24個鄉鎮,主脊長達250多公裡。6月5日,2020年甘肅省「六五」環境日公益宣傳活動在慶陽舉行。會上,慶陽市委書記貟建民介紹說:「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深入實施『再造一個子午嶺』、固溝保塬和資源開發區生態治理三大工程,森林覆蓋率達到25.8%,『綠色慶陽』建設邁出了堅實步伐。」
  • 新疆詩塬詩派:詩意馨香第172期-雨水
    雨水文/芳水之湄冰掛上的絨毛又厚了一層
  • 海綿城市的「雨水」究竟去了哪兒?
    傳統的城市道路往往因為大雨而形成諸多水坑、水窪,不僅行走不便,長期以往也極其容易造成道路的塌陷、破損等。海綿城市,作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通過下滲、滯蓄、淨化、回用四個環節,實現雨水在城市中自由遷移。雨水究竟是如何被「海綿」吸收的?
  • 甘肅黃土塬小城「遇見」網人網語:聽原味鄉韻 尋背後故事
    9月16日,航拍秦長城遺址鎮原段,蜿蜒的長城盤旋於黃土塬上。 高展 攝 中新網甘肅鎮原9月17日電 (閆姣 高展 艾慶龍)「高天厚土,秦腔社鼓。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秦長城處,已無扶蘇……」站在位於甘肅慶陽市鎮原縣武溝鄉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遺址秦長城腳下,聽著吼出的秦腔,來自廣東的自媒體人林飛不禁發出以上感慨。 九月的甘肅黃土塬上涼意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