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的「雨水」究竟去了哪兒?

2020-12-10 搬磚是常態

傳統的城市道路往往因為大雨而形成諸多水坑、水窪,不僅行走不便,長期以往也極其容易造成道路的塌陷、破損等。海綿城市,作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通過下滲、滯蓄、淨化、回用四個環節,實現雨水在城市中自由遷移。雨水究竟是如何被「海綿」吸收的?讓我們走進綠城中國建研中心,解讀它的表面與內在。

透水材料,不只是表面文章

「下滲」是海綿城市中最能令人直觀感受到他強大滲水能力的環節,而它的「秘密武器」就是採用透水材料進行景觀鋪裝,快速將雨水導流地下。

01、透水混凝土——極速透水

透水混凝土是一種新型的生態環保透水地坪材料,是用表面粗骨料包裹著一層薄漿料相互粘結成蜂窩狀,它擁有約20%左右的孔隙,下雨時能夠讓雨水快速的流入地下,施工過程無需加熱,無毒無味。

02、透水磚——自由呼吸

常用的透水磚有砂基透水磚、陶瓷透水磚。

砂基透水磚是以砂為主要骨料或面層骨料,以粘結劑為主要粘貼材料免燒結成型,具有濾水功能的路面磚,有異形、方形等。

陶瓷透水磚是指利用陶瓷原料經篩分選料。組織合理顆粒級配,添加結合劑後,經成型、烘乾、高溫燒結而形成的透水材料。

03、植草格或孔形混凝土磚——剛柔並濟

植草磚主要以混凝土為主要材質打造,材料本身不具透水性,但形狀樣式為孔洞形,可進行植草,雨水快速滲透同時也澆灌了草植。

04、雨水「中轉站」,讓徑流緩一緩

海綿城市中的「滯水」環節,主要通過微地形調節,延緩短時間內形成的雨水徑流量,使雨水緩慢匯集到設定區域,常見的形式有植草溝、雨水花園、下凹綠地等。

雨水花園——顏值與「實力」並存

雨水花園是「海綿城市」的主力軍,被用於匯聚、吸收來自屋頂或地面的雨水,並通過植物、沙土的綜合作用使雨水得到淨化,並使之逐漸滲入土壤,涵養地下水,或使之補給景觀用水。

下凹綠地——雨天晴天各有功能

下凹式綠地是一種高度低於周圍路面的公共綠地,其理念是利用開放空間承接和貯存雨水,慢慢滲透到地下,達到減少徑流外排的作用。雨水天氣可有效發揮滯水、蓄水功能,晴朗天氣則轉換為業主休閒散步的綠茵場。

植草溝——道路邊的生態渠

植草溝是指種植植被的景觀性地表溝渠排水系統,一般分布於道路兩側,地表徑流以較低流速經植草溝持留、植物過濾和滲透,雨水徑流重的多數懸浮顆粒汙染物和部分溶解態汙染物有效去除。

蓄水基地——讓雨水去該去的地方

雨水,經過滲透、滯緩,緊接著就可沿著設定「路徑」匯流至蓄水區域,常見的主要有蓄水池技術、雨水罐技術。它所淨化存儲的雨水,可用於綠化澆灌、路面衝洗等用途。

相關焦點

  • 海綿城市工程案例詳解—雨水調蓄池
    循環過程是構建「海綿城市」的重要內容,海綿城市建設中提及的「滲滯蓄淨用排」中的「蓄」指的就是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不僅把雨水留下來,同時也把降雨蓄起來才能達到調蓄和錯峰,而後進行有效利用的多重目的。
  • 南通:暴雨傾城後,譁譁的雨水去哪兒了
    防內澇是城市防汛的重點工作。今夏以來的暴雨傾城後,南通城區緣何尚未出現大面積長時間積水?傾盆而下的譁譁雨水又去哪兒了?本報記者連日來實地走訪,努力探尋「南通系統治水模式」之下的城市排澇新奧秘。雨水通過雨水管網直接排到河道,汙水則通過汙水管網收集後,輸送至洪江路汙水處理廠等4家汙水處理廠,避免汙水直接進入河道造成汙染。李長群說,近年來南通市城市主次幹道雨水管網建設已達1120公裡,新老雨水管網一律由市政設施管理處「統管」,確保平時「管得好」、雨季「打得響」,做強埋在通城地下的城市「軟實力」。
  • 黃金時間丨打造海綿城市:節水從利用雨水開始
    雨水利用是節水型城市創建的一個重要環節這幾年,江蘇通過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城市,來加強對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其中蘇州崑山作為省級海綿城市試點,在城市的道、小區、廣場建了很多的海綿設施,使得城市能像海綿一樣吸收利用降水。(稿件來源:黃金時間)
  • 【技術】海綿城市工程案例詳解—雨水調蓄池
    城市水資源循環過程是構建「海綿城市」的重要內容,海綿城市建設中提及的「滲滯蓄淨用排」中的「蓄」指的就是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不僅把雨水留下來,同時也把降雨蓄起來才能達到調蓄和錯峰,而後進行有效利用的多重目的。當下,海綿城市蓄水環節還沒有固定的標準和要求,地下蓄水樣式多樣,總體常用形式有兩種:雨水調蓄池、塑料模塊蓄水。
  • 生態城海綿城市建設 雨水補景觀一年節約1500萬
    ,實現了海綿城市試點建設的申報目標。住房城鄉建設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導專家委員會委員李俊奇認為,生態城針對海綿城市制定了完整的監測方案,能夠從河湖、分區、項目、設施和氣象五個方面對日常情況進行有效監測。
  • 溼陷性黃土地區海綿城市建設雨水滲蓄風險防控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導讀:針對溼陷性黃土地區海綿城市建設雨水滲蓄引發環境地質災害風險等問題,系統梳理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經驗,結合理論研究與工程實踐,提出開展溼陷性黃土地區海綿城市設計預評估的建議與方法,探討構建包括主動消除溼陷性、設置安全防護距離、貫穿溼陷性黃土層、防滲漏處理、強化疏排水
  • 河北省《海綿城市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設計規範(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北極星水處理網獲悉,河北省住建廳近日就《海綿城市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設計規範(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本規範編制組總結了近年來全國雨水控制與利用工程的設計和實踐經驗,參考國內外相關標準和應用研究,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本規範。
  • 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是一塊大大的「海綿」?九成雨水可就地消納和利用
    來源標題: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是一塊大大的「海綿」?九成雨水可就地消納和利用 新落成不久的城市綠心森林公園,不僅是一片大尺度林地,還是一塊大大的「海綿」。
  • 海綿城市下的雨水花園,既有顏值又有實力的綠地景觀
    雨水花園(rain garden)是海綿城市21項LID (LID: Low Impact Development)技術措施中的一種。近年來,針對城市雨洪管理提出的雨水花園理念及技術在中國得到大力推廣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什麼是海綿城市?
    原標題:什麼是海綿城市?  □ 本報記者 馬愛平   2015年1月,國家財政部、水利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啟動了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4月,南寧、武漢等16個城市通過層層篩選被列入國家級試點名單;6月,水利部組織編制了《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水利工作的指導意見》。該意見預計近期頒布實施。
  • 甘肅慶陽黃土塬探「海綿城市」:固保塬之夢 留雨水塑景
    這裡是典型的西部缺水型城市,降雨季節集中,區域分布不均,年均降雨量560毫米,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8。同時作為一個年輕的城市,慶陽起步較晚,基礎較差,功能較弱,城市內澇時有發生,雨水下塬集中排放,水土流失問題嚴重。據測算,每年有42公頃土地被雨水吞噬,有1.2億噸泥沙流入涇河。
  • 海綿城市是什麼意思?屋頂雨水接起來最美還在後花園
    本報記者 王皇 攝  屋頂雨水接起來,最美還在後花園  為了留下雨水,設計人員也是蠻拼的。最傳統的接水辦法都想出來了。在我的主樓旁,有3個9立方米大的蓄水桶,安裝在大樓的雨水管道處。原先雨水管道直接接到地面,屋頂的雨水通過管道流走,而這些雨水存儲罐,就截斷了雨水管道末端,直接接住了管道裡的水。
  • 海綿寶寶帶你走進海綿城市
    本次活動旨在通過科普宣傳讓社會公眾了解海綿城市,向全社會普及海綿城市理念,讓市民了解海綿城市建設的必要性,感受到海綿城市帶來的生態效益、品質提升、民生改善等,並成為海綿城市建設的「參與者」和「支持者」,共建綠色生態城市。
  • 讓城市像海綿一樣「呼吸」
    海綿城市倡導的不是「快排」,而是「慢排」,通過「滲、滯、蓄、淨、用、排」等措施,發揮建築、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淨化作用,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蘇州海綿城市建設因地制宜,構建了一套「全域全程全覆蓋」的管控體系。
  • 雨水去哪兒了?遂寧這片景觀帶地下藏著一塊「大海綿」|行走長江...
    遂寧是全國首批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而位於河東新區的五彩繽紛北路景觀帶在建設中更是全面融入了海綿城市的理念。走在景觀帶內,滿眼都是綠色的植被。遂寧市河東新區發改局局長、區河長辦主任陸國文指著遠處的地面告訴記者,在整個景觀帶的下方,有三個大的蓄水池,在汛期可以將雨水收集儲存,平時可用來澆灌植被之用。
  • [環保科普]什麼是海綿城市?
    &nbsp&nbsp&nbsp&nbsp「成都治水十條」提出打造海綿城市。那麼,何為海綿城市?打造海綿城市將為城市環境帶來哪些改善?國外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鑑?&nbsp&nbsp&nbsp&nbsp據了解,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
  • 這是一座怎麼樣的海綿城市
    何為「海綿城市」?用國際通用術語來說,「海綿城市」是指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在城市開發建設過程中採用源頭削減、中途轉輸、末端調蓄等多種手段,通過滲、滯、蓄、淨、用、排等多種技術,實現城市良性水文循環,提高對徑流雨水的滲透、調蓄、淨化、利用和排放能力。 簡單地說,就是讓城市像一塊收放自如的海綿,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
  • 固原市海綿城市建設
    它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點,發展程度不同,因而海綿城市的建設需「因地制宜」。位於黃土高原中西部的固原市採用海綿城市智慧運營平臺,搭建「彈性」城市,促進城市雨水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
  • 海綿城市是什麼?我們在101 Park的地下切了塊「海綿蛋糕」給你看!
    實際上,為了解決大雨漬水問題,武漢近幾年一直在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2015年,國家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同年,武漢被納入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青山和漢陽四新兩個海綿示範區的建設隨之啟動。截至目前,武漢市這兩個示範區內進行重大水系項目海綿化改造288個,同時還因地制宜建設了園博園、東湖綠道、潘廟新家園等一批示範工程。
  • 海綿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西鹹新區灃西新城海綿城市創意演講火熱開啟
    西安理工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李佔斌,西鹹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灃西新城管委會主任劉宇斌,FM87.8陝西故事廣播總監、德國訪問學者曹容千進行創意演講,並現場與來賓共同探討海綿城市建設。同時現場還通過科普展板、透水實驗、生態土壤展示等,生動直觀地展現了海綿城市工藝和雨水綜合利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