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打工妹」的逆襲

2020-12-19 瀟湘晨報

新華社深圳9月11日電 題:搭乘改革開放的高速列車:深圳「打工妹」的逆襲

新華社記者白瑜 毛思倩

「與其說我抓住機會,不如說時代成就了我。」翁純賢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之際回到自己年輕時工作的地方,發出這樣的感慨。

1982年,深圳最早的港商獨資企業凱達玩具廠招工,翁純賢等幾百名年輕姑娘來到深圳蛇口,成為中國第一代「打工妹」。

那時的蛇口還是「荒山」,有些女工打起退堂鼓,但堅持下來的人很快喜歡上了這份工作。在凱達,翁純賢基本工資每月80多元,是一般工廠的兩倍。晚上和周末加班工資還能翻倍,勤奮的工人一個月能掙四五百元。

人生從此翻開嶄新一頁。搶著幹活,搶著加班,成了這些「打工妹」的常態。

「你平常做100的話,如果做到120,那你就有20%的超產獎。廠子外面就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那句話是刻在骨子裡的,沒有一個人會偷懶,大家很認真地去做每件事。」翁純賢說。

讓翁純賢備受鼓舞的是,奮鬥成為時代底色。2007年,凱達姐妹們登門探望蛇口工業區原負責人、「蛇口模式」的探索創立者袁庚時,90歲的袁庚竟然取下帽子,向第一代「打工妹」深深鞠躬,向特區建設者致敬。

1990年,由珠江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電影《特區打工妹》上映,1991年同題材電視連續劇《外來妹》播映。吃苦耐勞、勤勞上進的「打工妹」群體,成為改革開放中湧現出的新型現代女性的象徵。

從20世紀80年代的第一批「打工妹」,到90年代初百萬外來工南下深圳,再到如今活躍在電子、服裝、鐘錶、珠寶等各種工廠內的數百萬外來工……一代又一代「外地人」懷揣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來到深圳紮根,接力建設這座城市,成就了深圳,更成就了自己。

這些年輕人開闊眼界、增強本領,有的與企業共成長、有的後來下海經商、有的出國後再歸國創業,隨著改革開放的高速列車實現人生「逆襲」,一步步邁向理想生活。

翁純賢白天打工,晚上去函授班讀書,在中國南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服務了22年,後加盟東莞一家玻璃公司任總經理。從「打工妹」到總經理,翁純賢感慨道:「是特區給了我機會,因為這裡的機會要比別的地方更多。」

因家庭無力承擔大學費用而放棄入學機會的江西姑娘張春麗,以半工半讀方式在深圳延續求學之路。從取得大專文憑,到獲得本科英語專業文憑,再到攻讀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的過程中,張春麗離開了生產線,從普通女工晉升為行政人事部職員,後來她加入了深圳市青年社會組織聯合會,專心做起了公益事業。

以自由和快樂為座右銘的少女蔡麗欣,在深圳開始了她的「追風」之旅。在深圳的十年間,她從電子廠的工位轉移到地攤,後又轉移到外賣騎手的電動車座椅,笑稱自己是風一樣的女子。對蔡麗欣而言,最能代表她和深圳關係的紀念品是公司發的小玩偶。那是她因疫情期間堅持在崗被評為模範騎手得到的,她為自己驕傲。「它是城市新青年勇敢、正義、有擔當的標誌。」蔡麗欣說。

40年來,深圳成就了千千萬萬奮鬥者:從修理工到成為享受特殊津貼的專家、從「打工仔」「打工妹」到上市公司創始人、從服裝廠流水線工人到時裝設計師……書寫時代,其命維新。這個奮鬥之城、希望之城、創新之城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現代建設者。

【來源:新華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東莞工廠工資低,為何很多打工妹不願到深圳打工?聽聽她們怎麼說
    像深圳富士康更是會跑到東莞去招工,不過對於富士康的高薪,很多打工妹卻是不為所動,這是為什麼呢。東莞工廠工資那麼低,為何很多打工妹不願到深圳打工呢?聽聽她們怎麼說人們出去打工都是為了多賺錢,而東莞現在的工廠工資並不高,至少會比深圳的低一些。既然如此,深圳富士康來東莞招工,為何很多打工妹卻不願意過去呢,畢竟工資的確是會漲不少錢的,不是工資高的工廠都受年輕人歡迎嗎。
  • 甘比:從餐廳打工妹,逆襲成身家400億名媛的上流人生
    沒有呂麗君的高學歷更不是 大家眼中的 經商才女但她的野心 卻讓她成為了 坐擁400億身家的 香港女首富她 就是甘比 一個靠搞定風流大亨劉鑾雄 從其貌不揚的打工妹逆襲成了上流名媛的大美女1980年 出生在平民家庭的甘比家中除了父母 還有兩個姐妹家庭貧困潦倒 父親沒有一技之長即便是有工作 也因為好吃懶做 常期處於失業狀態
  • 她初中畢業,富士康的第一代打工妹,今是4000億蘋果代工廠的老闆
    她把立訊精密從一個小小的連接器企業,帶領成為全球領先的高端精密製造企業;而她自己也從富士康第一代打工妹,蛻變為身家超600億的上市公司董事長,王來春的勵志逆襲故事就像立訊精密這些年的高速發展一樣精彩現實往往是要高於藝術的,比挑戰全球代工巨頭富士康更精彩的是,立訊精密創始人王來春的勵志逆襲故事,那比贅婿逆襲可要精彩多了!
  • 甘比:從餐廳打工妹,逆襲成身家400億名媛的上流人生
    沒有呂麗君的高學歷更不是 大家眼中的 經商才女但她的野心 卻讓她成為了 坐擁400億身家的 香港女首富她 就是甘比 一個靠搞定風流大亨劉鑾雄 從其貌不揚的打工妹逆襲成了上流名媛的大美女1980年 出生在平民家庭的甘比家中除了父母 還有兩個姐妹家庭貧困潦倒 父親沒有一技之長即便是有工作 也因為好吃懶做 常期處於失業狀態
  • 第一代打工妹:雖然還在打工內心寧靜滿足(圖)
    年少時,她們從不同的地方走進蛇口的凱達玩具廠,成為中國第一代打工妹;工廠搬走了,她們又一起從凱達走出去,重新開啟各自不同的人生旅程。並不是每個人都在事業上大展拳腳,她們中的很多人依舊在打工。令人尊敬的是,雖然她們的收入比以前少了、工作加重了,但她們都在勞動中享受內心的寧靜和滿足。
  • 深圳電子廠工資比東莞高,為什麼這麼多打工妹更願意留在東莞呢
    每個打工者背井離鄉出門打工的人都希望能多掙點錢,讓家人和自己過上幸福的日子。北上廣深也是許多打工者首選的城市,畢竟一線城市相對來說工資比較高。而深圳和廣州又是南方人比較樂意去的城市,特別是深圳擁有很多大型工廠,比如耳熟能詳的富士康不知道養活了多少打工者,特別是女孩子都喜歡去深圳發展,深圳電子廠也是是女孩子最多的地方。但是最近這幾年卻發生了很大改變,許多打工妹更願意留在東莞,這是為什麼呢?
  • 打工妹之家二十周年:發布第一代打工女性經歷調查報告
    中國網4月10日訊(記者 魏婧) 打工妹之家二十周年紀念慶典於4月9日在京舉行,來自社會各界的專家學者、同行機構以及伴隨打工妹之家一起成長的會員等150餘人參加了慶典活動。聯合國婦女署項目官員郭瑞香在致辭中祝賀打工妹之家走過的20年的風雨歷程。
  • 驛動、試探與可能的未來——80年代去深圳第一代打工妹的故事
    招工多是企業通過當地勞動部門組織的,她們通過考試成為被錄取的少數佼佼者,也成為了深圳最早的打工妹。她們帶著內心的疑惑和恐慌出發香港老闆是好人還是壞人,住在海邊有沒有危險深圳有沒有商店……許多年以後,她們有的出國留學,有的成為企業的管理者。另一些打工妹來自農村。
  • 最強打工妹!初中輟學,從富士康流水線開始逆襲……
    02  1988年,郭臺銘跑到深圳建了座工廠。那時候富士康還沒有蘋果的加持,當時的工廠不光廠房的位置偏遠,也招不到什麼有經驗的技術工人,只能從廣東豐順找了150個人湊數。  在西鄉崩山腳下的五層廠房裡,郭臺銘發了宏願:「這裡將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工廠」。
  • 一個叫「打工妹」的時代,或將一去不回
    一個叫「打工妹」的時代,或將一去不回在十幾與二十幾年前,南方都市裡那些流水線上的年輕女工們,曾是中國改革開放時期一道非常美麗的風景線,曾經作為弄潮兒締造了一個叫「打工妹」的時代——在那個大時代裡,數不清的年輕女孩,背井離鄉南下,去廣東,去深圳,去東莞……一個宿舍放了好幾張床,上下鋪,每張床上住兩個人;宿舍都有嚴格的制度規定
  • 打工妹巧手剪成「剪紙俠」(圖)
    她可不是吃著燒雞長大的,貧困的家境讓她初中未畢業就成了一個打工妹,刻苦自學讓她成為民間剪紙藝術家,勇於創新讓她斬獲兩項國家專利,「剪紙俠」的美譽在她身上越發名副其實。  自學剪紙的小能人  今年37歲的尤彩俠出生在宿州市埇橋區符離鎮四山村,她很小的時候母親就不幸過世了,在家中排行老小的她無人照顧,經常被大人反鎖在屋子裡。
  • ...三】「廣東女子圖鑑」進化史:從《外來妹》到《新外來妹的故事》
    後來才曉得,她們全是外地來的『打工女』。」這是《廣深走筆》之三《鄉鎮裡的打工女》的開篇。陳俊年在文中呈現了「打工女」群像:有人擺脫了人販子,幾經波折到東莞一家玩具廠打工;有人拉著姐妹加入「南下淘金團」,為家中祖母籌錢治病,供哥哥讀大學。
  • 老照片直擊90年代南下打工潮:發財者寥寥無幾,圖9髮廊妹很漂亮
    【廣州火車站排隊進站回家的打工者】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人,對於90年代洶湧的南下打工潮應該記憶猶新。當時廣州、深圳等南方開放城市成為打工者的首選目的地,因為這裡有無數就業的機會,很多人帶著發財夢想來到這裡。
  • 楊鈺瑩為第一代打工妹代言 致敬改革開放40年
    楊鈺瑩與第一代「打工妹」王馨齊1月6日報導據香港媒體報導,「甜歌皇后」楊鈺瑩用一首《我不想說》成為改革開放後的第一代「打工妹」的代言人。上世紀90年代,楊鈺瑩演唱熱門電視劇《外來妹》的主題曲《我不想說》成為很多廣東工廠女工最愛收聽的歌曲。
  • 立訊精密王來春:從富士康打工妹到百億身家女富豪
    立訊精密董事長王來春富士康第一批打工妹據公開資料顯示,王來春是富士康在內地的第一批工人,在臺灣鴻海精密下屬富士康線裝事業部工作近10年,做到了大陸員工的最高職位。1997年離開富士康自主創業。1988年10月,富士康在深圳西鄉崩山腳下建立海洋電子接插件廠,從廣東澄海、潮州、豐順等地招來首批150名員工。21歲的王來春從澄海來到富士康海洋廠做了一名普通作業員。那時的海洋廠不但環境惡劣,生活工作條件差,管理還很嚴格,有不少人受不了就離開了。
  • 穿越番:混的最慘的魔王,穿越異世界去打工!勇者也成了打工妹!
    不過大多數都是地球人穿越異世界,而有這樣一部穿越動漫,講述的是魔王和勇者穿越到地球,進行日常生活生活的動漫:《打工吧!魔王大人》。地球的生活腐蝕著魔王,魔王大人前去打工而在地球生活,肯定離不開衣食住行啦!而這一切卻都需要錢,於是沒有了魔力的魔王大人和手下只能打工生活。哦,準確的說是魔王去打工,手下成為家庭主婦!但沒有一技之長,魔王的工資也低。
  • 90後農村妹逆襲,一晚賣出12000份烤茄子,神秘配方傳女不傳男
    而她的茄子在節目沒播出時,就已經是宜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得了,本地人都親切地稱呼她茄子妹。而當《人生一串》節目播出後,不僅是本地人來吃,還有不少粉絲特地包車去宜昌見茄子妹,據說一晚上就能賣出12000份秘制烤茄子。茄子妹的店面從最開始的路邊攤擴張到了現在一間幾百平的大店鋪,可以說是成功的逆襲了,她逆襲的原因就在於她烤茄子與別人不一樣,都是自己秘制的配方和獨特的食材。
  • 廣東這一城市,曾經濟不輸深圳如今人走茶涼,打工妹稱「沒錢途」
    ,背靠港澳,改革開放後誕生了深圳這樣的國際化大城市,廣東省的經濟發展可以說佔有很大的優勢。當然,根據各種各樣的關係,不同的地區和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也有很大的差異, 有些城市發展得很好, 有些城市相對落後, 這在整個世界都是一樣的道理, 廣東也是,廣東國內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也參差不齊,發展起來的是廣州、深圳,稍晚的是河源、汕尾, 特別是在深圳,現在深圳取得的發展成果大家都看得到,但曾經廣東省內另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不輸深圳,在全國也很有名。
  • 企業主拖欠工資 打工妹走上絕路
    企業主拖欠工資 打工妹走上絕路   據東陽市吳寧鎮派出所負責人介紹,7月15日晚,在東陽市永興服裝廠工作了3個月的安徽省泗縣打工妹魏某,因該廠老闆拖欠工資,兩次向公安機關報警。當著民警的面,今年24歲的魏某反覆稱「要結清工資,走人」。民警送魏某去廠裡,但遭到門衛阻攔。門衛態度蠻橫地說,「老闆說她已被開除了」,並要她住到外面旅館去。經交涉,服裝廠老闆任某答應魏某當晚可在廠裡過夜。
  • 開課吧雙十二教育節:軟技能訓練營助力打工人職場逆襲
    開課吧在雙十二首屆教育節開設「打工人職場逆襲訓練營」課程,讓職場人掌握個人核心競爭力,掌握職場晉升,加薪技巧,增加個人在職場中軟技能。2+2四天課程,打造職場核心競爭力開課吧此次開設的「打工人職場逆襲訓練營」課程,致力為職場人士解決在職場中所遇見的問題,在當下職場環境中,職場者面臨著職業發展不明確,人際關係緊張,領導不重視,希望升職加薪晉升管理層卻沒有機會,沒有個人核心競爭力發展困難,開課吧的「打工人職場逆襲訓練營」課程,通過2天直播課+2天社群賦能,幫助職場人迅速掌握職業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