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姐妹集體合影。
中國網4月10日訊(記者 魏婧) 打工妹之家二十周年紀念慶典於4月9日在京舉行,來自社會各界的專家學者、同行機構以及伴隨打工妹之家一起成長的會員等150餘人參加了慶典活動。
聯合國婦女署項目官員郭瑞香在致辭中祝賀打工妹之家走過的20年的風雨歷程。 郭瑞香表示,20年來,對於這些從鄉村走入城市打拼的女性們,打工妹之家維護他們的權益,維護他們的尊嚴,能夠讓他們享有尊嚴地生活,這就是我們打工妹之家最核心的貢獻。未來,聯合國婦女署將與打工妹之家繼續合作,共同關注流動女性、留守女性與留守兒童的生存發展狀況。
聯合國婦女署項目官員郭瑞香致辭。
打工妹之家理事代表梁建華在講話中指出,作為城市中的弱視群體,打工妹群體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社會資源,他們關注自己的發展,卻缺乏必要的社會保障。他們關注自己的未來,卻不知明天的出路在哪裡。打工妹之家不僅為打工姐妹營造了一個精神的家園,還給予她們方向和力量,讓越來越多的打工姐妹在城市裡能夠挺直腰杆。
打工妹之家理事代表梁建華致辭。
紀念慶典當天,打工妹之家發布了「第一代打工女性經歷調查」調研報告。該報告由浙江敦和慈善基金會資助,打工妹之家項目組執行,歷時6個月,共20餘名工作人員與志願者參與了調研。調查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編審譚深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研究員馬春華共同完成。
該報告調研的對象針對1960或1970年代出生、外出打工20年左右的農村女性。該調查採取了配額抽樣的方法,在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安徽、浙江、湖南、湖北、四川、貴州以及北京、廣州、深圳、南京、上海等地,訪談了313位資深打工女性。被訪者平均年齡43歲,最大的58歲,最小的32歲。
調查數據顯示,51.4%的打工女性表示,在城市務工時,用人單位或僱主從未給自己繳納過城鎮職工社會保險。而在得到單位繳納的職工保險的39.9%打工女性中,參保的項目也並不完整,最高的醫療和養老保險也只有1/3左右的比率,而與女性密切相關的生育保險繳納比例只有11.8%。
據打工妹之家工作人員介紹,調研項目設計的詢問是「是否上過保險」,而不是「保險的持續性」,因此,被訪者回答的是「曾經上過保險,但是後來由於各種原因中斷了」,就是說,曾經有過保險的打工女性也未必能夠真正享受到這些保險的保障。
打工妹之家是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催生的中國最早的NGO之一,成立於1996年4月7日,服務與關注的對象主要是以家政工為主的非正規就業女性群體,會員主要以農村進城務工的女性為主。
打工妹之家自成立以來,就提出了平等、關愛、互助以及沒有歧視的理念,緊緊圍繞打工姐妹們的需求開展活動,用真誠與愛給獨在異鄉漂迫的姐妹們打造了一個心靈的港灣,被打工姐妹親切地稱呼為「娘家」,而創辦人謝麗華也被大家喚作「媽媽」。
打工妹之家創辦人謝麗華致辭。
二十年來,打工妹之家根據姐妹們的實際情況,舉辦了各種培訓和講座,開辦了文化補習班,設立了緊急救助基金,成立專門的維權小組,組建家政服務員支持網絡,創辦社區服務站和地丁花劇社,這些活動不僅僅讓她們在精神上找到了依靠,同時給予了他們許多實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