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唐寬,就職於全省20個極貧鄉鎮之一的冊亨縣雙江鎮政府。2016年8月,我在雙江鎮頂肖村開展駐村工作,2017年10月到深度貧困村央繞村駐村。
央繞村是一個有381戶人口的大村,轄央繞、央結、平華、偉細四個自然組,建檔立卡貧困戶共190戶,當時未脫貧貧困戶159戶,致貧原因主要是因災,其次是缺資金、因學、因病等。
如何讓貧困群眾脫貧、讓脫貧群眾不返貧,是當前工作的主題,讓我倍感壓力。
唐寬(右)在扶貧路上
在央繞村聯繫領導、雙江鎮組織委員羅祥金的帶領下,我們「五人小組」、村組幹部、包保責任人對村裡的情況認真研究。我們一致認為,央繞村想要實現脫貧,除了按部就班解決群眾「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外,重點難點都在偉細組。
偉細共113戶群眾,其中貧困戶就有110戶,有106戶致貧原因為因災,同事們都說偉細是易地扶貧搬遷中的「硬骨頭」。
偉細群眾居住在V形山坡上,中間是溝渠和農田,從平華組橋頭至偉細組有3.8公裡,不管來回都需要經歷一個距離相當陡的上坡和下坡。每當雨天,車輛難行,唯有徒步前行。
早在2015年8月13日,偉細發生強降雨後滑坡現象,當時有66戶房屋不同程度受災,全組全部斷水斷電斷路,造成經濟損失約800萬元,偉細組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據檢測,偉細被列為地質災害隱患點。
偉細已經變成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地方,搬出大山,是偉細群眾唯一的出路。這也是央繞村全體包保責任人及村組幹部奮鬥的方向。
每當強降雨天氣,偉細群眾的安危都牽動著駐村幹部的心,只恨不得能把偉細群眾一個個背走。因此,無論天晴還是下雨,我們都會組織包保責任人或者村組幹部前往偉細宣傳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為群眾分析利弊,動員其搬遷。
偉細組一角
通過各方面努力,有12戶群眾搬遷至縣內亨達市場安置點,剩餘未搬遷的群眾都不願意離開偉細。搬遷工作一度處於膠著狀態。
對此,我們展開了一輪又一輪的攻堅戰,為了便於前往偉細動員群眾搬遷,我們把宿舍從央繞組遷到距離偉細較近的央結組,白天入戶開展工作,晚上開會研究解決辦法。一日一調度,一日一研判。
我們先從逐戶分析群眾不願意搬遷的原因,再到逐人分析,爭取有搬遷想法和不抗拒搬遷政策的家庭成員支持,或者從思想比較進步的學生、親朋好友那裡做工作。我們還組織了全村在校大學生入偉細,以拉家常、談心,帶群眾看搬遷房等方式動員搬遷。
什麼辦法都用盡了,我們在精疲力盡的同時,群眾也是遠遠看到我們來了就躲著。儘管困難重重,我們從未想過放棄,也沒有退路可言。
唐寬入戶動員搬遷
2019年,「百日大會戰」易地扶貧搬遷攻堅行動啟動,縣鎮村三級組織全縣各部門100多名幹部,參與到偉細組搬遷的工作中。
我和同志們在偉細山頂搭建臨時帳篷,吃住在山上,日夜走訪宣傳,無論風雨交加,帳篷倒塌,群眾不搬遷,我們不撤退。經過5天4夜的奮戰,6月17日,偉細組村民全部籤字同意搬遷。
黃昏時分,帳篷外的山地上,工作組全體人員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不約而同唱起「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偉細群眾終於搬出大山進了新家。
時至今日,他們終於融入了新環境,在新家安心工作、幸福生活。
【人物小傳】
唐寬,貴州天柱人,2016年8月到冊亨縣雙江鎮人民政府參加工作,根據安排在頂肖村駐村,2017年10月至今在雙江鎮央繞村駐村。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匡奇燃 整理
編輯 胡耀元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