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短評]-美國種族問題值得臺獨份子反思

2021-02-08 觀察雜誌


【(中央社記者遊凱翔臺北31日電)美國包括中西部各州近期發生示威遊行並引發意外暴動事件,外交部今天晚間宣布地區旅遊警示燈號為紅色,民眾提高警覺並注意自身安全。

 

外交部晚間發布新聞稿表示,5月28日以來,包括美國明尼蘇達州、伊利諾州、密執安州、威斯康星州、俄亥俄州等主要城市,陸續發生規模不等的示威遊行,部分示威活動出現暴力意外事件,以致部分城市發布宵禁命令。】

 

因為一名白人警察以膝蓋跪壓一名碩壯黑人的頸部,造成該名黑人呼吸困難,屢經該黑人哀告「我不能呼吸」,警察猶作威作福,置之不理,終至該黑人喪生,這是在文明社會中難以令人理解的殘暴行為,人民保母屢屢變成人民殺手,這就是臺獨份子美國主子的社會現狀。

 

此事件引發美國境內幾十個大城市的居民抗議,許多地方迅速發展成暴動與搶劫商店,這種現象其實折射出,美國種族問題的嚴重性與其民主制度的根本問題。

 

在西歐北歐,警察有禮貌,行為舉止符合比例原則,不可能有殘暴虐待人民的動作,幾乎不可能見到警察當場虐殺人民的違法行為,同時,人民基本溫和講理,縱有因其它原因上街抗議者,也難有美國如此壯觀的場景,美國真不愧是世界第一。

 

臺灣當局大概嚇壞了,沒想到美國會出現這麼大規模的暴動,趕忙宣布美國一些地區的旅遊警示燈號為紅色。對照在疫情初期,臺灣當局遲遲不願對美國宣布入境禁令,大概是顧及美國人的面子,這次這麼宣布美國部分地區遊警示燈號為紅色,難道不怕會引起美國主子的不滿?

 

美國已經有過一位黑人總統,表現不算差,至今受歡迎度還超過50%,雖此,黑人在美國依然被許多警察當作賤民凌虐,看到美國這種情勢,臺獨份子應該有一個基本認知,美國白人對黑人都尚且如此,為何會在乎遠在萬裡之遙的臺獨份子?如果一味地舔美,以求自保,豈能有萬幸的結果?

 

同時,美國雖然種族問題如此嚴重,卻未阻斷世界第一強國之路,原因何在?因為美國人很早就解決了國家認同的問題,種族問題是人民內部的矛盾,這些有矛盾的各方都認同美國這個國家,再怎麼不愉快,都不會背叛國家,一旦出現國難,皆會共赴國難。

 

這值得喜於操作認同問題的臺獨份子反思,國家認同問題就是製造敵我矛盾,如果老在臺灣玩這種把戲,其實就是不斷地消耗自己的有生力量,只會令臺灣越來越趨於衰弱,一旦發生美式暴動,恐怕敵我情緒會一發不可收拾。

 

本文不代表本刊立場。


相關焦點

  • 蔣經國與「臺獨」份子的第一場正面鬥法──中壢暴動事件
    從中壢暴動到一九七九年的高雄暴動,臺灣的黨外異議份子不僅展開了有組織的南北串聯,在意識型態上,這批政治人物開始零零星星,猶抱琵琶半遮面地鼓吹「臺獨」,並逐步匯聚一股暗流。從中壢暴動為起點,「臺獨」份子以合法掩護非法,披著民主的外衣,假民主之名,行鼓吹「臺獨」之實,逐步集結同夥,以議會鬥爭、街頭遊擊戰為兩面戰術手段,與蔣經國領導的國民黨政府,進行了為期十一年的世紀大鬥法,直至蔣經國故世,「臺獨」份子更形囂張。
  • ...嚴懲「臺獨」份子與其金主 臺灣陸委會:遠離臺灣民意與普世價值
    國臺辦重申將依法嚴懲「臺獨」份子與其金主 臺灣陸委會:遠離臺灣民意與普世價值 文/editor2020-11-26 13:07:15來源:FX168 亞洲交易博覽:每日抽獎,註冊有禮> FX168財經報社(
  • 世界文壇|2015美國文學:種族,還是種族問題
    但無論如何,這部作品有兩大特點值得關注:首先,這是莫裡森第一部描寫當代的作品,這與她之前的創作有大不同;其次,作者將著力點放在種族問題以及種族歧視,深刻反映了作者對美國當代社會種族問題依舊嚴重的深切關懷與深深的憂慮。  莫裡森直接描寫21世紀的今天,無疑標誌著其寫作的一種轉向。這也讓我們對莫裡森寫作當代人物故事有了更多的期待。
  • 音樂人反揭黃安是"臺獨份子"
    音樂人楊緬因(右)拿黃安創作的《新鴛鴦蝴蝶夢》,指「臺獨剋星」其實是「臺獨份子」。(中時資料照片)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華夏經緯網11月3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定居北京的資深藝人黃安,近來因檢舉「臺獨」受盡矚目,被媒體封為「臺獨剋星」,且不只舉報一般民眾,連演藝圈人士也拖下水,新生代明星王大陸、盧廣仲都先後中槍,且最後選擇「妥協」,以保護自己在大陸發展的未來。
  • 弗格森騷亂衝擊美國社會 外媒反思美國人權體制問題
    當天,美國總統歐巴馬強烈譴責弗格森出現的「犯罪行為」,同時承認事件暴露「美國的問題」。在美國之外,人們也罕見地品評起「美國的人權」。一些美國媒體開始了反思,而問題自然被鎖定在「白與黑」之間。 CNN說,歐巴馬當年有句名言,「根本沒有什麼黑人總統或白人總統」,但現在,一個槍殺黑人青年的白人警察「免予起訴」讓種族矛盾成了他必須面對的問題,他25日做出「同情黑人經歷的同時維護司法」的姿態,是在黑人與白人族群間玩兒平衡術。
  • 《逃出絕命鎮》回擊白人至上主義,抨擊與戲謔美國種族問題
    最初,克裡斯嘗試對露斯家人略帶種族偏見的言行視而不見,慢慢卻發現鎮上為數不多的黑人都神情僵硬、舉止古怪。當他終於明白鎮上隱藏的陰謀時,已難以逃脫了……《逃出絕命鎮》不僅在劇情設定上張力十足,更巧妙地利用驚悚片的橋段,包裝起對美國種族問題的抨擊與戲謔。尖銳的社會反思,嫁接於通俗的娛樂類型,對近來高漲的白人至上主義,不失為一記漂亮的回擊。
  • 臺獨名單
    「臺獨」分子不要以為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可以船過水無痕。任何執迷不悟、頑固的「臺獨」分子,都必將受到人民的譴責和歷史的懲罰。搞「臺獨」,就是一條死路。剛上臺的時候還是有所顧忌,現階段的蔡英文可以說是王八吃了秤砣,鐵了心要死在「臺獨」這條道上了,臺當局內包括蔡英文種種「臺獨份子」更是企圖武力對抗解放軍。而這些人模狗樣的「臺獨」敗類,終將成為千古罪人,等待他們的只有《反分裂法》和斷頭臺。
  • 英語文化:美國種族問題
    Racial Issues   美國種族問題   Once a man had a dream. He dreamed of a land of peace and harmony.其實這個根植於"美國夢"的理想, 並不是個完全新潮的主意. 從一開始, 這個由移民所組成的國家, 便歡迎渴望自由和新開始的人來到. 但是, 不同種族的到來亦帶來了緊張的氣氛. 早期的美國人(除了印地安原住民之外)幾乎全是來自歐洲的白人. 當更多的移民抵達時, 歐洲團體較容易適應這個社會, 其它團體則較感困難.
  • 種族問題,加拿大為什麼比美國做得好?
    毫無疑問,美國存在種族問題,種族問題令人震驚。另一方面,在加拿大,儘管不時發生歧視事件,但宏觀上從未發生過大浪。 加拿大的種族問題顯然比美國好得多。為什麼兩個種族非常相似的國家(地理,語言,歷史,習俗)如此不同?今天我們將詳細討論。 歷史與地理 首先,很明顯,加拿大在種族問題上處理得很好。不是說加拿大比美國更先進或更有能力。在美國,問題主要在於歷史與地理。
  • 人民日報: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問題凸顯「美式人權」的虛偽
    美國勞工統計局2010年至2018年的數據顯示,非洲裔全職工作的周薪中位值平均比白人低近30%,拉美裔全職工作的周薪中位值平均比白人低近40%。《今日美國報》網站2014年10月9日報導,美國經濟研究所的研究顯示,同等工作職位中亞裔的收入明顯低於白人,例如在計算機編程和軟體開發等高科技職位中,亞裔的年收入與白人之間的差距平均高達8146美元。   少數種族貧困狀況嚴重,社會保障堪憂。
  • 種族歧視凸顯美國政治價值觀危機
    美國警察如何跪殺黑人,有視頻記錄,全世界人民有目共睹,不然各國為何上街抗議?文章指出,相比為了挽回一點「面子」跳腳,美國最好的選擇是直面國內的種種問題。美國駐保加利亞前大使埃裡克·魯賓表示,「我們一直在說我們的故事值得效仿」,「我們不得不承認,作為一個國家,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美國種族歧視竟是「常態」(國際論壇)
    美國社會不缺乏反思,但總是缺乏抑制種族主義的切實行動。美國社會金字塔底層人民都知道,《獨立宣言》所明確的「人人生而平等」與他們無關「種族主義是美國主要且持久的特徵。」美國種族批判理論學者德裡克·貝爾的這一判斷,從來不缺乏現實註腳。
  • 蔡英文做了件美國都不敢做的事,美方:我慫了
    可以說,作為中國的一份子,中國給到的庇護是讓他們幸福的。然而臺灣當局者蔡英文貌似要破壞這一種和平。不得不承認,蔡英文確實是一個有才能的人,在領導臺灣方面有一些自己的獨到做法,所以他以超高的選票贏得了選舉。臺灣人民本來是想在蔡英文的領導下讓臺灣的總體水平更上一層次。可是蔡英文本人卻有嚴重的」臺獨「心理,這種心理阻礙了臺灣進一步的發展。
  • 訪前辱臺官員郭冠英:我為反"臺獨"損失70萬,值!
    事後,他主動攬責「我就是範蘭欽」,但拒絕承認身為新聞官言論失當,反而更加高調地直斥「臺獨」份子就是真正「倭寇」。   6月底,郭冠英又在舊金山發表統一演講稱「中國只有完成統一,才能真正崛起」,並高喊「反對臺獨,我義無反顧」。儘管島內綠營對他的舉動震怒不已,但此時,郭冠英已經沒有再供他們炒作的「官員」身份了。
  • 新黨議員侯漢廷:臺灣一年教出20萬「臺獨」份子
    新黨籍臺北市議員侯漢廷悲痛的說,統一的概念從小不會出現在臺灣學生腦中,如此下去,無法心靈契合達成兩岸統一,就算兩岸統一,也難以心靈契合,一年至少教出20萬名「臺獨」份子。  至於「現代國家形塑」只談臺澎金馬,侯漢廷認為,這就是赤裸裸「臺獨」思想。一開始就定調臺灣是移民社會,稀釋漢人來臺,目的就是稀釋掉臺灣是中國領土的歷史事實。沒有中國遭瓜分的悲痛,塑造兩岸是不同的國家,淡化民族歷史情感。讀到近代史會因為不平等條約而感覺到民族悲痛,但在新版教科書都沒有了。這些課本都是對歷史加以編造和扭曲。  不只歷史,連地理也一樣。
  • 一本書帶你了解美國種族問題的由來
    表面上看,此次全美抗議示威的導火線是非裔男子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而死,但深層次的根源則在於美國長期種族歧視所導致的結構性問題在新的社會背景下的集中爆發。最近,由於弗洛伊德的事件,種族歧視言論在國外泛濫成災,所以我決定把這本書《美國種族簡史》推薦給大家。
  • 臺灣被列為「衝突惡化地區」,美國別妄想救「臺獨」了
    報告共列出全球16個衝突惡化區域,除臺海外,還包括南北韓關係急凍、中印邊境衝突、南海問題等,以及不少長年戰亂的地區如葉門、阿富汗等。美國的大腿有這麼好抱的嗎?據報導,7月9日,美國國防部國防安全合作局發表聲明稱,美國務院已批准向臺灣提供「愛國者-3」飛彈重新認證的設備與技術,總價值6.2億美元,主要承包商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美國大打「臺灣牌」,事實上是美國在對中國大陸「全面圍堵」的重要一環。
  • 中國人權研究會文章: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問題凸顯「美式人權...
    《今日美國報》網站2014年10月9日報導,美國經濟研究所的研究顯示,同等工作職位中亞裔的收入明顯低於白人,例如在計算機編程和軟體開發等高科技職位中,亞裔的年收入與白人之間的差距平均高達8146美元。少數種族貧困狀況嚴重,社會保障堪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015年報導,種族之間的收入不平等進一步擴大,白人擁有的財富是非洲裔的12倍,是拉美裔的近11倍。
  • 「百萬黑人大遊行」25年後 美國系統性種族歧視問題愈發嚴重
    種族主義問題一直是造成美國社會分裂的主要原因之一。1995年10月16日,來自全美各地的黑人在華盛頓舉行了備受關注的「百萬黑人大遊行」,抗議美國社會對黑人的種族歧視。25年過去了,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非但沒有消除,反而愈演愈烈。
  • 望海樓:美國是實施「種族滅絕」的罪魁禍首
    近期,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學校無名墳墓事件震驚世界,揭開了西方殖民者掠奪、戕害北美大陸原住民,大搞「種族滅絕」的冰山一角。其實,加拿大這一殘忍的「種族滅絕」行徑,完全是「師承」美國。美媒日前刊文揭露,自19世紀下半葉起,美國陸續建立起300多所原住民寄宿學校,強制印第安兒童入學,並禁止他們使用土著語言和保留傳統文化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