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從周、朱濤)八月的泰和縣馬市鎮,山光水色,鍾靈毓秀,處處是生態綠色的喜人美景:高田、屯洲萬畝晚稻一碧如洗;可理特色種植、棲龍柑橘基地,新嫁接的沃柑秀枝抽穗;佔村優品種養示範基地,魚鴨嬉戲、鱉蟹橫行、烏雞啼鳴……馬市鎮幹部群眾齊心協力譜寫著鄉村振興新篇章。
在馬市鎮千畝黃茶基地上,被喻為「黃金茶」的黃茶迎來夏季採摘期,採茶工正在收穫著豐收的喜悅。
該基地創辦於2016年初,位於該鎮甘露村,由泰和縣高山果業合作社投資興建,已完成山場流轉1120畝,總投資約600萬元。所種黃茶品種是從浙江安吉引進的,產品遠銷廣東、浙江、江蘇等地。「黃金茶」成為當地生態農業增收「寶貝」,每年可解決勞動力約200人,帶動當地村民增收致富。
在文發綜合種養家庭農場,農場主廖文發夫婦在捕撈中華鱉。近年來,泰和縣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積極發展特色種養,鼓勵家庭農場、農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甲魚、小龍蝦、靈芝、百合、中藥材等高附加值的特色種養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實現脫貧致富。同時,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產業,打通農產品與市場的「最後一公裡」,馬市優質農產品通過「網際網路+」,在全國各地「受寵」。
馬市鎮堅持「政府搭臺、企業參與、農民受益」的共建共享機制,讓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而村集體和農民則通過土地流轉、發展民宿、就地務工等方式,順勢融入田園綜合體建設,共享發展收益。圍繞果、蔬、花、木四大主導產業,融合工、貿、遊、創多種元素,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田園社區等於一體,按照「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思路,積極統籌引導各方資源,將重點項目建設與產業發展、精品民宿、特色小鎮、鄉村文化、脫貧攻堅等重點工作結合,聚焦打造出一批品質高、綜合效益突出的項目,努力形成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發展,讓產業鏈串聯致富鏈。
一座座現代化的農家院落,一條條寬敞整潔的水泥路……為了提升鄉村「顏值」,馬市鎮堅持把人居環境建設放在首位,積極做好公共環境衛生、「廁所革命」、「河長制」和「美麗庭院、乾淨人家」星級戶評選等工作,全力打好農村環境全面整治攻堅戰。
江濱村位於梅烏江畔,有14個自然村,總人口1710人,村文明實踐站採取組織挑選、群眾推薦相結合的方式,組織村裡的兩委幹部、離任村幹部、退休幹部、老黨員、文化愛好者、公益志願者,分別組建了江濱村理論宣講隊、文明勸導隊、紅白理事會、應急救援隊、健身廣場舞隊等5支由本村村民志願者組成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隊伍,總人數52人,成為該村文明實踐的主力軍。
蜀口村是馬市鎮重點打造的一個景區,環島路已打通,道路已硬化,瀝青正在鋪設。茶評員為遊客沏茗茶,遊人在茗茶長廊聽茶戲,「土導遊」為遊客說古村、說蜀水、說古樟。群眾吃上了旅遊飯,歐陽一門21進士的「科舉古村」正在變為旅遊新寵。
與蜀口洲生態景區一樣正在緊張建設的還有馬家洲集中營改造提升項目,該項目是馬市鎮投資156萬元打造的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將傳承紅色基因和展現鄉村風貌相結合,讓紅色歷史文化和鄉村生態遊相融合。大廣高速馬市出口、井岡山機場專用通道,為馬市的騰飛,平添了動力。
各具特色的生產方式,既「綠」了農業,又「美」了鄉村,做強綠色經濟激發生態紅利,一個「綠富美」的新馬市正漸行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