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年廈門將迎10萬新生兒!「全面二孩」來勢洶洶,醫療資源都準備好了嗎?
自從2016年1月1日起,全面二孩政策的放開,許多家庭都加入了「生娃大軍」。如今,這個龐大的數據還在不斷增加,關於二孩相關的醫療資源緊張問題也越來越受到各界關注。
廈門目前相關醫療資源的情況怎麼樣呢?
近日,市政協組織部分委員來到廈門市婦幼保健院和兒童醫院,視察我市醫院兒科產科情況。記者了解到,根據國家相關標準,我市產科床位有約500張的缺口,兒科床位更加短缺。
自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一年來,廈門市婦幼保健院門診量和住院量都急劇增長,醫院產科、兒科等科室的病床都超負荷運轉,但仍遠遠無法滿足病人需求。今年,二孩政策實施後的分娩高峰全面到來,第一季度市婦幼保健院的分娩量已達4119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了381人,增幅超過10%。
蘇志英
廈門市婦幼保健院院長
就我們醫院來說,一個月大概有1400個分娩量。目前已經安排到了十月份,一直在超負荷運轉。現在的分娩量需要300張病床,可是我們只有206張病床,所以我們就縮短住院時間,順產24小時,破腹產72小時。
去年是實施新政的第一年,預計,今年我市產婦分娩量可能達到10萬,明年和後年更是會達到小高峰!
就拿床位來說,目前我市實際開放產科床位1550張,根據國家衛計委等五部委下發的相關意見,按照每千人分娩量17張產科床位計算,大約需要床位2040張,我市依舊有約500張的缺口。
一方面是整體的床位不足,大醫院「一床難求」;另外一方面,市衛計委在近期的調查中也發現,我市公立機構產科床位使用率在90%左右,對此有委員建議,要加強分級診療,切實提高公立醫院床位使用效率。
市政協委員
黃秀惠
少掉的10%,病人為什麼不願意去,是宣傳不到位,還是政策問題?都是公立醫院,不能浪費,我們要加強這塊的研究。
不過,相比於產科床位短缺,我市兒科床位更是嚴重不足。
據統計,我市兒科床位僅為1157張,同時兒科醫療資源存在結構性短板,兒科醫生也嚴重短缺。面對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婦幼醫療資源短缺問題,政協委員們建議,政府要繼續加大對婦產科、兒科的投入建設力度,同時加強對區級婦幼保健機構的管理和二孩孕婦產前諮詢,降低新生兒出生缺陷。
產科、兒科「一床難求」的問題困擾著不少家庭,不過接下來,大家不必太擔心啦,為了緩解資源緊缺,我市衛生計生部門一方面積極優化流程,另一方面努力增加公立醫院優質兒科、產業資源的供給,保障全面二孩政策的順利實施。
今年,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以及市婦幼保健院都將增加產科床位,預計總共增加床位110至130張,兒科方面,全市將新增床位30張。而在目前床位等醫療資源緊張的情況下,我市也積極通過流程再造和信息化手段,提高現有產科、兒科資源的使用效率。
姚冠華
廈門市衛計委主任
我們會將所有醫院的床位情況,門急診就診情況,通過信息化的平臺,向社會公布,使得患者能夠選擇到合適的醫院去。比如說哪個醫院比較緊張,就可以到相對等候時間比較短的醫療機構,通過流程再造,使得我們有限的醫療資源發揮更大作用,滿足我們產婦包括孩子的需求。
還要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島外將建市級婦幼醫院啦~
市衛計委表示,未來我市還將繼續分級分步完善婦幼健康服務資源,加強對市、區婦幼機構的中遠期發展規劃立項支持,服務人口20萬以上的區原則上要規劃建設1所達到國家標準的二級婦幼保健機構,並統籌考慮在建醫療資源中兒科、產科布局。未來,我市還將在島外選址建設一所市級公立婦幼保健機構或婦產醫院。
兒科方面
1、今年,全市三級醫院將全面建立兒科門急診預檢分診機制,通過快速準確分流不同病種的患兒,縮短就診平均等候時間,同時提升危重症患兒早期診斷率和成功救助率
2、今年我市還將建立兒科分級診療體系,設立兒科醫學財政扶持專項經費,改革兒科醫生收入分配機制,加大兒科人才培養引進力度。
3、到「十三五」末,我市將新增醫院兒科床位800張,基層公立醫療機構100%開設兒科門診服務,人才建設上,累計招收、培訓兒科專業住院醫師200名以上,轉崗到位50名兒科醫生。
4、依託市兒童醫院新生兒救護中心等龍頭醫療機構,與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共同組建廈門市兒科專科醫聯體,促進全市兒科診療服務能力的提升和均衡發展。
v_huayu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