楝花風吹起,春天就要結束了
穀雨節氣持續十五天,然後就立夏了,春天結束了,二十四番花信風也就吹到了盡頭。花信風,梅花風最先,荼蘼花風倒數第二,楝花風最後,共計二十四番,稱為二十四番花信風。楝花風起,意味著春天的終結。古人詩句中有「楝花開後風光好,梅子黃時雨意濃」、「早禾秧雨初晴後,苦楝花風吹日長」。楝花開後,就進入夏天了,白天越來越長,梅雨也會接踵而至。
端午粽子最早是用苦楝葉子包的
苦楝,又名金鈴子,主要分布在廣西、江西、四川、湖北、安徽、江蘇、浙江、河南、貴州等地。苦楝樹有雌雄兩種,雄樹不結子,雌樹結子,樹高丈餘,樹葉密如槐葉,但是比槐葉長。苦楝花每年三、四月開,花紅紫色,芬香滿庭,果實如同彈丸,生果是青色成熟後變黃。傳說,鳳凰以苦楝的果實為食。而龍之子獬豸吃苦楝樹的葉子。蛟龍最怕苦楝,所以古人在端午節的時候,會用苦楝的葉子包成粽子,投到江中祭祀屈原。
唐詩中的楝花
也許是因為楝花含有一個「苦」字,令人感覺不爽,所以《全唐詩》中,楝花出現的頻次極少,只有四次。而專題吟詠楝花的詩只有溫庭筠一首。原詩如下:
【苦楝花】
院裡鶯歌歇,
牆頭蝶舞孤。
天香薰羽葆,
宮紫暈流蘇。
晻曖迷青瑣,
氤氳向畫圖。
只應春惜別,
留與博山爐。
前兩句是說,庭院裡的黃鶯已經停止了歌唱,牆頭上的蝴蝶在孤獨的飛舞。這是描寫春日將盡的情景。後面的四句是寫苦楝花盛開的情景,苦楝花如同帝王儀仗中的華蓋,散發著迷人的芳香。紫色的花朵,如同美女頭上的流蘇。繁花盛開的苦楝樹掩映著雕滿花紋的窗子,煙霧迷濛中就像一幅美麗的圖畫。最後兩句則表達了惜春之意,只是到了應該與春天分別的時候,苦楝花的芳香只能留在博山香爐裡。
宋詩中的楝花
到了宋代,楝花入詩就多了起來。也許宋代詩人自知無法超越唐代詩人,所以就在唐人不太關注的領域,一展身手。宋代專題吟詠楝花的詩有五首,而以楝花入詩的詩篇多達二十四首。其中不乏著名詩人梅堯臣、陳師道、王安石、陸遊的作品。
陸遊詩句有「 梅子生仁已帶酸,楝花墮地尚微寒」,梅堯臣詩句有「紫絲暈粉綴鮮花,綠羅布葉攢飛霞」,陳師道詩句有「它年楝花落,追憶漫流涎」。
王安石的《鐘山晚步》,寫的別有情致,其詩云:
小雨輕風落楝花,
細紅如雪點平沙。
槿籬竹屋江村路,
時見宜城賣酒家。
這首詩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時所作,寫的是一個暮春的傍晚,詩人在鐘山散步時所見,春日的傍晚,空中飄灑著細雨,微風襲來,楝花飄落,那些纖細的紅花如雪花一樣輕柔的落在江邊的平沙之上。江村的路邊上,都是些扎著木槿籬笆的竹屋,信步走來,不時會看到飄揚的酒旗。
舒嶽祥寫過一首專門吟詠楝花的詩。其詩如下:
楝花
蒸入黃梅雨,寒收苦楝風。
團團羽葆蓋,疊疊繡燻籠。
文錦財堪用,金鈴實有功。
小畦留一樹,斤斧幸相容。
這首詩說的是,一旦進入梅雨天,天氣就熱了起來。而楝花風吹起來,寒冷的天氣就結束了。這一團團的楝花就如同華蓋一樣,層層疊疊的又像裝薰香的籠子。苦楝樹可以用來做造房的椽子,苦楝的果實可以入藥。我在這小園子裡留了一棵苦楝樹,希望不要被斧子砍了去。
「文錦財堪用」,富者土木被文錦,李時珍雲,楝長甚速,三、五年即可作椽。
張蘊也寫過一首楝花詩,其詩如下:
楝花
綠樹菲菲紫白香,
猶堪纏黍吊沉湘。
江南四月無風訊,
青草前頭蝶思狂。
這首詩說的是,苦楝樹長的枝繁葉茂,此時花正盛開,花朵呈現紫白兩色,並散發著迷人的清香。苦楝的葉子還可以用來包成粽子,沉到江水之中祭祀屈原。四月的江南,二十四番花信風已經吹完,春天的花兒已經開盡。蝴蝶只能在青草之上,瘋狂的思念繁花似錦的春天。
附錄:
楝花
陳師道
密葉已成蔭,高花初著枝。
幽香不自好,寒豔未多知。
會見垂金彈,聊容折紫緌。
粉身非所恨,猶復得聞思。
楝花
董嗣杲
吹將二十四番愁,錦樣群芳逐急流。
風信到花春自往,霜華著子晚誰收。
樹攢密萼屯陰重。瓣落高枝綴蘚稠。
霞外曾傳香醉詠,鶯鶯未囀舌應柔。
陸遊 初夏
梅子生仁已帶酸,楝花墮地尚微寒。
室無長物惟空榻,頭不加巾但小冠。
蠶簇倚牆絲盎起,稻秧經雨水陂寬。
效原清潤身差健,剩欲閒遊一跨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