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趣話:開到荼蘼花未了,楝花開後始無春-賞析唐宋楝花詩

2020-12-06 劉老師的大語文

楝花風吹起,春天就要結束了

穀雨節氣持續十五天,然後就立夏了,春天結束了,二十四番花信風也就吹到了盡頭。花信風,梅花風最先,荼蘼花風倒數第二,楝花風最後,共計二十四番,稱為二十四番花信風。楝花風起,意味著春天的終結。古人詩句中有「楝花開後風光好,梅子黃時雨意濃」、「早禾秧雨初晴後,苦楝花風吹日長」。楝花開後,就進入夏天了,白天越來越長,梅雨也會接踵而至。

端午粽子最早是用苦楝葉子包的

苦楝,又名金鈴子,主要分布在廣西、江西、四川、湖北、安徽、江蘇、浙江、河南、貴州等地。苦楝樹有雌雄兩種,雄樹不結子,雌樹結子,樹高丈餘,樹葉密如槐葉,但是比槐葉長。苦楝花每年三、四月開,花紅紫色,芬香滿庭,果實如同彈丸,生果是青色成熟後變黃。傳說,鳳凰以苦楝的果實為食。而龍之子獬豸吃苦楝樹的葉子。蛟龍最怕苦楝,所以古人在端午節的時候,會用苦楝的葉子包成粽子,投到江中祭祀屈原。

唐詩中的楝花

也許是因為楝花含有一個「苦」字,令人感覺不爽,所以《全唐詩》中,楝花出現的頻次極少,只有四次。而專題吟詠楝花的詩只有溫庭筠一首。原詩如下:

【苦楝花】

院裡鶯歌歇,

牆頭蝶舞孤。

天香薰羽葆,

宮紫暈流蘇。

晻曖迷青瑣,

氤氳向畫圖。

只應春惜別,

留與博山爐。

前兩句是說,庭院裡的黃鶯已經停止了歌唱,牆頭上的蝴蝶在孤獨的飛舞。這是描寫春日將盡的情景。後面的四句是寫苦楝花盛開的情景,苦楝花如同帝王儀仗中的華蓋,散發著迷人的芳香。紫色的花朵,如同美女頭上的流蘇。繁花盛開的苦楝樹掩映著雕滿花紋的窗子,煙霧迷濛中就像一幅美麗的圖畫。最後兩句則表達了惜春之意,只是到了應該與春天分別的時候,苦楝花的芳香只能留在博山香爐裡。

宋詩中的楝花

到了宋代,楝花入詩就多了起來。也許宋代詩人自知無法超越唐代詩人,所以就在唐人不太關注的領域,一展身手。宋代專題吟詠楝花的詩有五首,而以楝花入詩的詩篇多達二十四首。其中不乏著名詩人梅堯臣、陳師道、王安石、陸遊的作品。

陸遊詩句有「 梅子生仁已帶酸,楝花墮地尚微寒」,梅堯臣詩句有「紫絲暈粉綴鮮花,綠羅布葉攢飛霞」,陳師道詩句有「它年楝花落,追憶漫流涎」。

王安石的《鐘山晚步》,寫的別有情致,其詩云:

小雨輕風落楝花,

細紅如雪點平沙。

槿籬竹屋江村路,

時見宜城賣酒家。

這首詩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時所作,寫的是一個暮春的傍晚,詩人在鐘山散步時所見,春日的傍晚,空中飄灑著細雨,微風襲來,楝花飄落,那些纖細的紅花如雪花一樣輕柔的落在江邊的平沙之上。江村的路邊上,都是些扎著木槿籬笆的竹屋,信步走來,不時會看到飄揚的酒旗。

舒嶽祥寫過一首專門吟詠楝花的詩。其詩如下:

楝花

蒸入黃梅雨,寒收苦楝風。

團團羽葆蓋,疊疊繡燻籠。

文錦財堪用,金鈴實有功。

小畦留一樹,斤斧幸相容。

這首詩說的是,一旦進入梅雨天,天氣就熱了起來。而楝花風吹起來,寒冷的天氣就結束了。這一團團的楝花就如同華蓋一樣,層層疊疊的又像裝薰香的籠子。苦楝樹可以用來做造房的椽子,苦楝的果實可以入藥。我在這小園子裡留了一棵苦楝樹,希望不要被斧子砍了去。

「文錦財堪用」,富者土木被文錦,李時珍雲,楝長甚速,三、五年即可作椽。

張蘊也寫過一首楝花詩,其詩如下:

楝花

綠樹菲菲紫白香,

猶堪纏黍吊沉湘。

江南四月無風訊,

青草前頭蝶思狂。

這首詩說的是,苦楝樹長的枝繁葉茂,此時花正盛開,花朵呈現紫白兩色,並散發著迷人的清香。苦楝的葉子還可以用來包成粽子,沉到江水之中祭祀屈原。四月的江南,二十四番花信風已經吹完,春天的花兒已經開盡。蝴蝶只能在青草之上,瘋狂的思念繁花似錦的春天。

附錄:

楝花

陳師道

密葉已成蔭,高花初著枝。

幽香不自好,寒豔未多知。

會見垂金彈,聊容折紫緌。

粉身非所恨,猶復得聞思。

楝花

董嗣杲

吹將二十四番愁,錦樣群芳逐急流。

風信到花春自往,霜華著子晚誰收。

樹攢密萼屯陰重。瓣落高枝綴蘚稠。

霞外曾傳香醉詠,鶯鶯未囀舌應柔。

陸遊 初夏

梅子生仁已帶酸,楝花墮地尚微寒。

室無長物惟空榻,頭不加巾但小冠。

蠶簇倚牆絲盎起,稻秧經雨水陂寬。

效原清潤身差健,剩欲閒遊一跨鞍。

相關焦點

  • 詩詞趣話:開到荼蘼花未了,楝花開後始無春-賞析唐宋楝花詩
    楝花風吹起,春天就要結束了穀雨節氣持續十五天,然後就立夏了,春天結束了,二十四番花信風也就吹到了盡頭。花信風,梅花風最先,荼蘼花風倒數第二,楝花風最後,共計二十四番,稱為二十四番花信風。楝花風起,意味著春天的終結。
  • 一信楝花風,一年春事空,古詩詞裡的楝花!
    五月將近,楝花盛開。此時已是殘紅褪盡,花事荼靡。古人曾說,開到荼蘼花事了,一信楝花風,一年春事空。楝花開後,春芳暫歇,立夏將至。人們習慣把楝樹稱為苦楝。據《草花譜》載:「苦楝發花如海棠,一蓓數朵,滿樹可觀。」。《花鏡》上說:「江南有二十四番花信風,梅花為首,楝花為終。」楝花是江南二十四番花信風之尾,楝花謝盡,花信風止,便是綠肥紅瘦的夏天了。 楝花,淡紫的小花,細細碎碎。楝花雖小,且不事張揚,可香氣馥鬱,微風拂過,芳香四溢,令人心曠神怡。古往今來,眾多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詠楝花的詩篇。
  • 和楝花有關的詩詞擷拾賞析
    和楝花有關的古詩詞擷拾賞析枯木楝(liàn)花,是「二十四番花信風」的最後一番花信風楝花開後,春芳暫歇,百花凋零,落紅遍地,綠葉鬱郁,立夏將至,意味著夏季即將來臨。楝花,屬於芸香目楝科楝屬落葉喬木,楝屬植物大約有20種,其中我國主要是苦楝和川楝兩種,苦楝野生分布於山東、河南、河北、山西、江西、陝西、甘肅、臺灣、四川、雲南、海南等省;川楝野生分布於中國甘肅、湖北、四川、貴州和雲南等省。
  • 和楝花有關的詩詞擷拾賞析
    和楝花有關的古詩詞擷拾賞析枯木楝(liàn)花,是「二十四番花信風」的最後一番花信風楝花開後,春芳暫歇,百花凋零,落紅遍地,綠葉鬱郁,立夏將至,意味著夏季即將來臨。楝花,屬於芸香目楝科楝屬落葉喬木,楝屬植物大約有20種,其中我國主要是苦楝和川楝兩種,苦楝野生分布於山東、河南、河北、山西、江西、陝西、甘肅、臺灣、四川、雲南、海南等省;川楝野生分布於中國甘肅、湖北、四川、貴州和雲南等省。
  • 楝花飄 簌簌清香細
    順序為: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櫻桃、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驚蟄: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薔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穀雨:一候牡丹
  • 楝花
    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母親從伯塘小學調到在後田小學任教,我們全家帶著寥寥的幾件家當,連人帶物,裝不滿一輛馬車。一路聽著噠噠的馬蹄聲,我們來到了講閩南話的後田村。這個村子有好多楝樹。鳥兒捕蟬,頑童在後,樹下還有頑童的母親手握竹枝,已等候他多時了。楝樹的花、葉、果實、根皮均可入藥。我見過鄉下的老人,用楝樹的根皮磨粉,調醋治疥癬。見過他們用楝枝熬水,讓孩子喝了驅蛔蟲。見過他們把楝花鋪在自家草蓆下,據說能殺滅跳蚤、蝨子。
  • 「開到荼蘼花事了」 荼蘼身份卻未了
    「開到荼蘼花事了」這句詩,出自宋代詩人王淇的《春暮遊小園》,全詩如下:「一叢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梅花凋謝,海棠花開,等到荼蘼花開時,一春的花事已告終結,惟有絲絲天棘(天門冬)又長出於莓牆之上了。《紅樓夢》借花喻人,用「開到荼蘼花事了」隱喻麝月的命運。她就像荼蘼花一樣,等到晴雯已死,襲人出嫁,自己登場時,卻是春華已逝,寶玉出家了。
  • 唯美花信風:楝花詩詞53句,門前桃李都飛盡,又見春光到楝花
    【二十四番花信風:楝花】穀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楝花】苦楝落葉喬木,高達10餘米;楝花為楝科植物川楝或苦楝的花,我國黃河以南各省區【楝花唯美詩詞53句】整理:艾曉東1. 西陵人去暮潮還。小樓燈外楝花寒。[宋] 吳文英2. 楝花開遍麥秋時。韶光老盡起深思。[宋] 趙長卿3.
  • 「詩詞鑑賞」又見春光到楝花,古詩詞裡的楝花!
    桃花、李花、梨花們紛紛飄落,楝樹安然地綻放一樹清雅明豔的春光,而當春光到了楝花,也就意味著這一年的春天也走到了盡頭。楝花開後,便是夏天了!大觀四年春夏之交閒居無事觸緒成詠得絕句-其三宋-李之儀楸花落盡楝花繁,門巷人稀半是村。好事憑誰消溼熱,一簾疏雨下黃昏。
  • 楝花風,爾且慢到!
    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一:「三月花開時,風名花信風。」 花信風,就是風報告花的消息。所謂「風有信,花不誤」。 我國古代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個節氣。從小寒到穀雨, 八個節氣裡共有二十四候,每候應一種花信,稱之為「二十四番花信風」,又叫「二十四風」。
  • 何樹華詩詞|臨江仙.楝花
    春去夏來,紫楝花開。古人詩云:細雨茸茸溼楝花,南風樹樹熟枇杷。徐行不記山深淺,一路鶯啼送到家。此花形狀、香氣皆類丁香,所異者,一在春一在夏而已。臨江仙.楝花回首丁香何處也?東風應妒南風。花開花落太匆匆。長街千樹紫,恰配短裙紅。老子出關攜瑞氣,流沙萬裡鴻濛。塵心盡處道心生。奈何香一縷,又起故園情。
  • 楝花開處是我家!
    鳥兒躲雨在楝花深處,清幽婉轉地歌唱著。我努力想聽懂它們唱些什麼,可惜沒有公冶長的技能,便無從知曉了。鳥兒大約也和我一樣喜歡這楝花。喜歡,自然要把這種喜悅的心情唱出來。細雨霏霏,微風輕拂,鳥鳴悠揚,讓楝花更似仙子蕩鞦韆般驚鴻妙曼,洪石路上便飄逸著淡紫色的嫵媚與詩意。
  • 二十四番花信風,為什麼說始於梅花終於楝花,那荷花菊花呢?
    宋朝晏殊」二十四番風信催,郭南間道有花開。園官欲鬥金錢賞,名字先供百品來。」宋朝蘇泂《金陵雜興》初衣解詩:是忽然看見,瑞香花開,才發現這是大寒節氣的花侯。而二十四番花信裡,應著節氣有二十四種冬春之花,如果不對照著看,我們在城市的生活中往往忽略了。那麼什麼是二十四番花信風呢?是不是每個月都有兩種花?貫穿了4季呢。答案是,二十四番花信風,不是指全年的花事,而是特指小寒之後到穀雨完結,冬春之際,8個節氣,對應的24種應時而開的花木。
  • 「詩詞鑑賞」一信楝花風 一年春事空
    「風到楝花,二十四番吹遍」,楝花是穀雨節氣的最後一種「花信風」。楝花薰風吹起,濃烈的夏天,便要來了。楝樹樹形瀟灑,枝葉秀美,一叢叢淡紫色的小花開得淡雅,綴滿枝頭、芳香沁人。《草花譜》:「苦楝發花如海棠,一蓓數朵,滿樹可觀」。
  • 二十四番花信風,為什麼說始於梅花終於楝花,那荷花菊花呢?
    宋朝晏殊」二十四番風信催,郭南間道有花開。園官欲鬥金錢賞,名字先供百品來。」宋朝蘇泂《金陵雜興》初衣解詩:是忽然看見,瑞香花開,才發現這是大寒節氣的花侯。而二十四番花信裡,應著節氣有二十四種冬春之花,如果不對照著看,我們在城市的生活中往往忽略了。那麼什麼是二十四番花信風呢?是不是每個月都有兩種花?貫穿了4季呢。答案是,二十四番花信風,不是指全年的花事,而是特指小寒之後到穀雨完結,冬春之際,8個節氣,對應的24種應時而開的花木。
  • 穀雨:開到荼蘼花事了
    南方漸漸進入雨季,落花、流水時節,有人為春之將逝而感傷,但落絮依酒、飛花入衣,似乎是很具有俠士風格的一種意境。「穀雨,谷得雨而生也。」所以人們對於此時的雨水格外珍視。「穀雨前後一場雨,勝過秀才中了舉。」 在人們眼裡,穀雨的雨固然珍貴,但更重要的或許是,它是一種預兆:有雨,之後的雨水也豐沛;無雨,之後的雨水也匱乏。穀雨物語是:一候萍始生,二候鳴鳩拂其羽,三候戴勝降於桑。
  • 穀雨:開到荼蘼花事了
    南方漸漸進入雨季,落花、流水時節,有人為春之將逝而感傷,但落絮依酒、飛花入衣,似乎是很具有俠士風格的一種意境。「穀雨,谷得雨而生也。」所以人們對於此時的雨水格外珍視。「穀雨前後一場雨,勝過秀才中了舉。」 在人們眼裡,穀雨的雨固然珍貴,但更重要的或許是,它是一種預兆:有雨,之後的雨水也豐沛;無雨,之後的雨水也匱乏。穀雨物語是:一候萍始生,二候鳴鳩拂其羽,三候戴勝降於桑。
  • 有夢花居——開到荼蘼花事了
    初識它,是宋朝一位叫王琪的詩人,他在《春暮遊小園》中寫道,「開到荼蘼花事了」,當時心裡只覺得這句詩美到不行,口中念念有詞,自有一種韻律感。後來,發現《紅樓夢》裡曹雪芹也有用到,原句是:開到荼靡花事了。在《紅樓夢》中是女僕麝月抽到的花籤。
  • 開到荼蘼,花事仍未了 小編札記
    周末快樂,我是荼蘼,這是我在塔莎團隊裡的名字,因為恰好喜歡一首歌「開到荼蘼」,也就隨口叫了。但很尷尬的是,真正的荼蘼到底是什麼似乎是個懸案,古往今來的文學作品賦予了這個花太多情愫。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宋代詩人王淇的《春暮遊小園》,詩中描寫「開到荼蘼花事了」,字面意思是荼蘼花開,就不會再有花開了,花事已終了。由詩的題目可知,荼蘼花開在春末,恰好是這個季節最後開的花。
  • 楝花開後風光好,梅子黃時雨意濃
    楝花初開(@辰小山 攝) 南北朝時期根據農曆節氣,從小寒到穀雨,共分八氣,一百二十日,每氣十五天,一氣又分三候,每五天一候,八氣共二十四候,每候應一種花,如此總結成了「二十四番花信風」,其中以梅花始,以楝花終,楝花的盛開就標誌著夏天的來臨。《全唐詩》中有收錄「楝花開後風光好,梅子黃時雨意濃」詩句正是對應了二十四番花信風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