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投資,相信大家第一時間會想起國內的阿里、騰訊、國外的紅杉資本、高盛等等。阿里和騰訊是近幾年國內最活躍的投資企業,它們幾乎每年都要投資上百家企業,而國外的紅杉資本和高盛也都是著名投資企業。然而有一個非常低調的投資企業,它幾乎投遍了全球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網際網路公司,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家投資企業。
這家投資企業就是DST,全稱為Digital Sky Tenchnology,由尤裡·米納爾創立於2005年,是一個總部位於俄羅斯莫斯科的投資集團,是俄羅斯、CIS、東歐網際網路市場的主要投資商,擁有眾多網際網路公司,並佔領超過70%的網際網路市場。都說資本是無國界的,DST的投資範圍成為了最好的詮釋。
在DST的投資名單中,有俄羅斯75%的俄語網際網路市場,美國通訊社交平臺FaceBook、Whatsapp,在印度投資了打車平臺Ola、Flipkart,波蘭社交網站NaszaKlasa以及中國網際網路企業阿里巴巴、滴滴出行、京東、小米等等。DST的投資之路最早是從美國社交平臺FaceBook開始,2008年身在美國矽谷的FaceBook遇到了全球經濟危機,在發展的關鍵時刻,FaceBook急需一輪巨大數額的融資。得知消息的尤裡·米爾納便開始與FaceBook的CFO接洽,可誰知FaceBook的CFO卻禮貌的拒接了米爾納的投資。
在美國人看來,來自俄羅斯的錢是髒的、可疑的,雖然遇到了難題,但是米納爾卻迎難而上,直接飛到美國找到了扎克伯格,並且分享了自己對於社交網絡的洞見,又給了一個讓扎克伯格無法拒絕的方案:對FaceBook估值100億美元,僅要了2%的股份。這筆2億美元的融資從想法到敲定,耗時很短,這就是尤裡·米納爾的作風「快、準、狠以及大手筆」。投資了FaceBook接受了投資之後,米納爾也終於打進了矽谷科技圈,並且隨後投資了眾多矽谷網際網路創業公司。
從FaceBook開始,米納爾就帶著DST開始了一系列的投資,2011年投資了全球最大的流媒體音樂服務公司之一Spotify、社交平臺Twitter、社交遊戲公司Zynga等等。從這些投資開始我們發現,DST的投資主要以社交,擁有巨大用戶基礎的公司。因為這樣的投資習慣,DST的目標轉向了中國、印度等人口大國。2011年,DST在香港成立辦事處,此後不久,米納爾在短短幾個月時間裡就談成了投資京東、阿里巴巴和小米這三筆頂級交易,成為了馬雲、雷軍、劉強東背後的大佬。
有關注國內網際網路企業的網友們應該都知道,目前國內網際網路公司分了三大派系,分別是阿里系、騰訊系以及其它,而DST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即投資阿里巴巴,有投資競爭對手京東,這些公司難道就沒有芥蒂嗎?其實這就是尤裡·米爾納的手段。進行投資後,DST不會對被投資公司做過多控制,即不入公司董事會,所得股份也是普通股,沒有一票否決權。因此,不管阿里和京東是否為競爭對手,DST都能投資。加上DST出手大方,對股權也不是很計較,因此,DST幾乎投了全球大半個網際網路,尤其是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先後投資了滴滴、金山雲、新浪、陌陌等企業。
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幾乎投遍全球半個網際網路的DST背後的金主卻有騰訊,擁有8.3%的股權,是DST第三大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