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東、美團、小米……背後的神秘金主,他拿下了中國網際網路半壁江山!

2021-02-14 電商行業

他不在當地設自己的辦公室,也無心組建龐大的團隊,全世界哪裡有好公司,他就買張機票飛過去,就像是送錢的天使。

2009年,他花2億美元收購了Facebook 2%的股份,如今,Facebook的市值高達7500多億美元,當初2億美元的投資回報高達150億美元!

他也是阿里、京東、今日頭條、滴滴、美團、小米、陌陌……一眾中國網際網路公司背後的共同金主。

他是尤裡·米爾納,一個低調到塵埃,但是只用了7年時間,幾乎投下了整個中國網際網路半壁江山的神秘猶太人!

01

從科學家到傳奇投資人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尤裡·米爾納是何方神聖,但是在創投界,他率領的DST卻享有盛名:從2005年成立至今,在不到15年時間裡,DST幾乎將全球所有優質網際網路巨頭收入囊中,其中就包括市值7500億美元的facebook和市值8000億美元的阿里巴巴。

在DST投資的標的中,市值或估值在百億美元級別的公司一抓一大把,DST的投資戰績足以讓軟銀流淚,甚至讓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沉默。

DST在投資上的「捕獵行動」如此成果斐然,和其傳奇創始人尤裡·米爾納有關。

1961年11月11日,米爾納出生於俄羅斯。大學期間,這哥們讀的是物理理論,畢業後,年僅24歲的他就進入蘇聯國家科學院,做了4年粒子物理研究員——能這麼年輕就進入蘇聯國家科學院當研究員,說明他天資聰穎。

如果不是驟然加之的國家變故,米爾納很有可能像楊振寧那樣,拿個諾貝爾物理獎什麼的。

但是,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身上就是一座山。1989年,不期而遇的東歐劇變突然來了,蘇聯解體,俄羅斯貨幣貶值,可憐的米爾納在前蘇聯科學院相當於5美元的月薪都保不住了。

還好他當時還年輕,才28歲,而且思想活脫。在經過了一番思考後,米爾納決定,樹挪死,人挪活,於是,從一個貨真價實的國家級科學家變成二手市場的倒爺,主要業務是倒賣一些二手電腦什麼的賺取一些盧布。

但是,米爾納的父親對他的期望一直很大,他覺得兒子老是這樣下去這輩子怕是荒球了!所以,儘管國內時局已然是如此艱難,父親還是動用了各種關係,不遠萬裡,把他送到太平洋彼岸那個敵對國家的著名商學院——沃頓商業學院求學。

也許是之前賣二手電腦積累的商戰實踐太多了,在沃頓,米爾納對於課堂上的商學理論並不感冒,最後連學業都沒有完成。

不過,他的導師們還是給了他很高的評價,有一位老師公開宣稱:以老夫幾十年的閱歷,這個世界上,再也找不出第二個比米爾納看問題更獨到的人,這傢伙日後會一飛沖天的!

1999年,米爾納看了網際網路女王瑪麗·米克的一份報告,內心開始掀起層層波瀾,決定像瑪麗·米克女王一樣,成就一番事業。

隨後,他和自己的髮小創辦了一家叫NetBright的風投基金,準備在遍訪在俄羅斯那些有發展潛力的網際網路公司後,通過投資這些公司實現NetBright的升值。

但是,他還是在錯誤的時間做了一件正確的事:NetBright創立後不久,全球網際網路泡沫妖豔地破滅了,NetBright的估值短時間直線縮水97%。

當然,NetBright的狀況還不是最慘的,當時有一家更著名的國際投資公司市值縮水了99%,它叫軟銀,就是當年阿里巴巴被中國投資機構拒絕了幾十次之後還是毅然投資了阿里巴巴3000萬美元的軟銀。

重壓之下,米爾納只得先放下雄圖大志,退而求其次,做出了將NetBright和俄羅斯最大的電郵服務商Port.ru合併,成立社交公司Mail.ru的決定。

Mail.ru成立後,因為全球網際網路形勢仍未明朗,作為CEO的米爾納每年只領1美元的薪水。

2005年,公司分離成全球投資基金DST和mail.ru,今後在投資市場上掀起血雨腥風的 DST誕生了。

2006年,DST得到老虎基金和Naspers(南非報業公司)的投資,開始全面擴張業務。

2008年,DST闖入矽谷,一出手就技驚四座,以2億美元投資了facebook;兩年後,DST幾乎投資了所有矽谷科技大咖。

2010年,DST上市,創造了當時歐洲最大的網際網路IPO,一個國際性的投資大鱷,長成了!

02

阿里、京東、美團、小米……背後的共同金主!

DST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到處大手筆出手,少不了背後資本的支持。其中,最大的LP是俄羅斯寡頭阿利舍爾·烏斯馬諾夫——很長一段時間,這個圓臉大胖子都是排在比爾·蓋茨和拉裡·巴奇之外的世界第三富豪。

除了阿利舍爾·烏斯馬諾夫,南非傳媒公司和騰訊也是DST的股東——如果對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的歷史有印象的話,我們應該知道南非傳媒公司也曾是騰訊最大的機構股東。

2010年,騰訊以3億美元投資DST並且獲得10.26%的股權,以及0.51%的總投票權,並有權提名一位DST董事會觀察員。

因為和中國市場有這些關係,DST在中國的投資進展一直順風順水。

2011年,米爾納把DST的總部從莫斯科遷到了香港,這也意味著,DST的投資方向已經從全世界轉移到中國。

在小米和京東還在草創期時,米爾納就看到了這兩家公司的潛力,要說投資眼光,米爾納比孫正義還要獨到。

2011年9月,小米發布了首款智慧型手機,當時在世界範圍內,蘋果和三星是智慧型手機的王者,籍籍無名的小米並不被人看好,但是米爾納在與雷軍見面的當天就做出了投資小米的決定,此後,DST還接連投了小米的三輪融資,總共獲得了小米7%的股權。

同樣是在2011年,米爾納在華興資本創始人包一凡的介紹下和劉強東見了面。

米爾納見到劉強東後說的第一句話是:「我一個人最多可以投15億美元。」劉強東一度以為眼前這個光頭是個騙子。

米爾納還說:「如果你今天上市的話,公司只能值10億美元,可我要給你30億美元的估值,再給你投10億美元,讓你變成估值300億美元的公司。通過我抬高你的估值,給你巨額投資,變成一個更大的公司,我來獲利。這樣做,你高興嗎?」

劉強東說:「當然高興。」

於是,DST在京東的C輪融資中投了5億美金,隨後又追加了兩次近3億美元的投資,在京東的持股比例達到8.9%。

在投資了京東後,米爾納曾駕車從烏魯木齊一路趕到京東,為的就是親眼看看劉強東是怎麼和京東一線員工互動的。

當時,他和劉強東在京東的一家配送站吃飯,一波又一波的京東快遞員端著白酒走過來向他們敬酒,米爾納平時是不喝酒的,當時那天破例喝了不少白酒,他認為這是對合伙人劉強東的尊重。

入股京東後不久,DST又投資了阿里,不過儘管此前米爾納就和馬雲私交不淺,在投資阿里前,米爾納還是先和劉強東通了氣,希望事先徵得劉強東同意:「投阿里不會像投京東那麼多。如果你不高興,我們肯定不投。」

劉強東事後說:這哥們兒真的很守規矩。

據說,米爾納也準備投資拼多多,但是當時的黃崢解釋不清楚拼多多的數據為什麼漲這麼快,這次投資最後沒有繼續推進下去。

2014年,在滴滴和快的為了搶奪市場拼得你死我活時,DST再次果斷出手,以1億美元投資了滴滴。

在投資了滴滴後,米爾納還留下了三句話:

UBER要滅了你們。

要活命就要和快的合併。

合併後DST將再投給滴滴10億美元。

一切如米爾納所料,後來,滴滴收購了UBER中國,還和快的合併了,不過,米爾納承諾的10億美元融資並沒有到位。米爾納的解釋是:我們覺得滴滴的估值太高了。

如今,7年過去了,DST已成為阿里、京東、小米、今日頭條、美團、滴滴、陌陌等眾多中國網際網路公司背後的神秘金主。

03

為什麼最先發現中國公司價值的,

是外國投資公司?

現在回頭看一下,DST能成為國際資本大鱷,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首先,有一個做事穩健,風格低調的創始人。

正如前文所說,米爾納這個人非常低調,是那種悶聲發大財的典型。但是他的眼光獨到,全球範圍內這麼多有潛力的網際網路公司幾乎都被他收入囊中,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我們說,孫正義這一生最驕傲的投資標杆是壓對了阿里巴巴,米爾納卻接連壓中facebook、阿里巴巴、美團、京東、小米……這一點就連孫正義都無法相比。

其次,投資就是賭博。

DST的投資風格非常激進,當年京東和DST的一拍即合,也是因為二者的經營理念非常接近:DST希望大手筆投資迅速獲利,甚至連優先股和董事席位都不要,劉強東希望引進資金又不受資金制約,以推動京東快速發展。

所以,DST在投資前,通常會給創業者一個無法拒絕的高價,這同時也是嚇跑競爭對手的策略。比如說,2016年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後的首輪33億美元融資時,當時機構給美團的估值是160億美元,但是因為有DST的參與,美團的估值提升到180億美元,事實證明,如今美團的市值近2萬億港幣,DST在美團身上又賭對了。

還有,有自己的投資原則。

通常,DST只投資10億美元以上,堪稱行業獨角獸的企業,這樣的企業,有巨大的用戶流量,盈利方面可以期待。所以,DST貌似激進的投資風格背後,是基於長期發展的基本判斷而採取的穩健做法。

但是,隨著網際網路的深入發展,DST的以上投資原則也有逾矩的時候。

比如說,今年4月,DST領投了球鞋交易平臺得物的B輪融資,這輪融資過後,得物的估值才超過10億美金,正式進入獨角獸行列。

原因也很簡單,現在網際網路發展的形勢和之前完全不同了:「現在必須有全局觀,如果早期不進去,可能到後期就沒機會了。」

最後,投資了中國網際網路半壁江山的DST也給我們一個啟示:為什麼最先發現阿里巴巴、京東、小米等中國公司價值的,不是中國的投資公司,反而恰恰是軟銀、DST這樣的外國公司?

相關焦點

  • 馬雲劉強東背後的男人 7年拿下中國網際網路半壁江山
    (原標題:馬雲、劉強東、雷軍背後的猶太男人 七年拿下中國網際網路半壁江山) 作者|董潔編輯|安心 在創投界,提到尤裡·米爾納(Yuri Milner)(下稱「米爾納」)和DST,應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 深度復盤阿里小米京東美團崛起之密:阿里八次轉身,京東兩次革命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來自方正證券的行業報告,從企業的「組織架構」這個視角出發,回溯了阿里巴巴、小米集團、京東、美團點評這四家商業巨頭的發展歷程,包括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人物,重要歷史事件。當前的京東面臨著重大挑戰,在危機公共的背後,高管頻繁輪換、離職,管理層裁員,也是為了解決歷史中遺留的管理問題,適應更加嚴峻、激烈的行業競爭。七、美團點評:「既往不戀,九死一生」美團是中國第二代網際網路創企業的代表,其陣營選擇決定了企業的生死存亡。
  • 98頁PPT,看懂阿里、小米、京東、美團的組織架構和戰略變遷
    告訴你一個秘密,關注我們的都是行業大佬和精英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來自方正證券發布的名為 「從組織架構視角出發,回顧四大商業巨頭的戰略變遷——阿里、小米、京東、美團」的報告。這份長達98頁PPT的報告很詳細地梳理了四家公司的發展階段及對應的組織架構調整,還是有點意思的。
  • 中國網際網路反壟斷簡史:阿里美團們的紅與黑
    消息一出,港股網際網路巨頭股價集體大跌,當天美團跌超10%,京東跌超8%,阿里跌超5%,第二天美團、阿里、京東均跌超9%,騰訊跌超7%。「反壟斷的劍,終於要落下了。」一位關注二級市場的投資人說。壟斷,這個在西方網際網路世界裡時常被提及的詞彙,過去在國內出現的頻率並不高,即便一些網際網路巨頭如阿里和騰訊已經合計超萬億美元市值,一些新興巨頭如美團和滴滴,已經佔據超過七成市場份額,人們也很少意識到這背後的問題。
  • 深度復盤阿里小米京東美團崛起之密:阿里八次轉身,京東兩次革命
    本期的智能內參,我們推薦來自方正證券的行業報告,從企業的「組織架構」這個視角出發,回溯了阿里巴巴、小米集團、京東、美團點評這四家商業巨頭的發展歷程,包括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人物,重要歷史事件。當前的京東面臨著重大挑戰,在危機公共的背後,高管頻繁輪換、離職,管理層裁員,也是為了解決歷史中遺留的管理問題,適應更加嚴峻、激烈的行業競爭。七、美團點評:「既往不戀,九死一生」美團是中國第二代網際網路創企業的代表,其陣營選擇決定了企業的生死存亡。
  • 馬雲雷軍背後的大佬,投了全球大半個網際網路,騰訊卻是背後金主
    一說到投資,相信大家第一時間會想起國內的阿里、騰訊、國外的紅杉資本、高盛等等。阿里和騰訊是近幾年國內最活躍的投資企業,它們幾乎每年都要投資上百家企業,而國外的紅杉資本和高盛也都是著名投資企業。在DST的投資名單中,有俄羅斯75%的俄語網際網路市場,美國通訊社交平臺FaceBook、Whatsapp,在印度投資了打車平臺Ola、Flipkart,波蘭社交網站NaszaKlasa以及中國網際網路企業阿里巴巴、滴滴出行、京東、小米等等。
  • 騰訊阿里京東美團的金主:張磊和他的5千億高瓴,是如何煉成的?
    聊天用的微信,購物用的淘寶、京東、拼多多,查信息的百度,打車的滴滴,吃喝玩樂用的美團,旅遊用的攜程,買藥用的京東健康,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金主,他就是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沈南鵬熊曉鴿張磊投資騰訊、阿里、京東、美團、滴滴、拼多多張磊通過二級市場投資騰訊。
  • 阿里、美團、京東、小米、騰訊均大跌
    阿里、美團、京東、小米、騰訊均大跌鍋從天上來作為一個資深股民,對科技股情有獨鍾,本著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的思想,所以把雞蛋放在了以上的多個籃子裡。掙的時候雖然沒掙多少,但是今天誰曾想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這口大鍋誰來背?
  • 騰訊少林、阿里武當、360日月神教,戲說今天的網際網路江湖
    這與今天的網際網路格局很像,騰訊是伴隨著中國網際網路的誕生和發展壯大的,到今天騰訊坐擁中國網際網路半壁江山,透過投資、收購、孵化等手段籠絡了多達上百家大中小網際網路企業,建立起盤根錯節的騰訊帝國,而哪怕很多從騰訊系出來的人物,後來都闖下了很大的萬兒,這也是騰訊能比作少林的地方。阿里是武當,而馬雲就是當之無愧的張三丰。
  • 網際網路戰投時代:阿里換帥,巨頭們的修羅場仍在繼續
    歷經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網際網路行業「低垂的果實」還沒有全部摘完,對於成長起來的網際網路巨頭來說,投資是採摘「新生果實」的最好手段。它們以超前的戰略眼光和雄厚的資金實力,投向大量新生企業,逐步向外擴張自己的邊界,避免潛在顛覆者的威脅,構築自身生態體系。如同蔡崇信之於阿里一般,劉熾平之於騰訊、馬東敏之於百度,操盤手們不同的風格造就了BAT迥然不同的投資邏輯和節奏。
  • 美團市值一度突破1.1萬億元!禁用支付寶,硬槓阿里!「阿美鬥」背後...
    近日,美團曾宣布禁用支付寶,由此在網絡上引發了爭議。一時間,兩大行動支付巨頭之間的較量再度拉開了帷幕。這背後又有哪些故事呢?1、美團讓支付寶「下崗」 引發網絡爭議△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視頻7月29日,有用戶在使用美團時發現,支付頁面上,美團月付、微信支付、蘋果支付都可選擇,唯獨用戶量巨大的支付寶卻消失了。
  • MMP來了:小米、美團點評、拼多多
    網際網路的巨輪還在轉動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一方面百度掉隊,被騰訊、阿里甩開,另一方面,一批新型網際網路公司探索著新的商業模式,在網際網路的迭代和演進中,他們或進行橫向發展或進行縱向發展或進行跨行業發展。網際網路發展大潮中,進行橫向發展的代表是美團點評,進行縱向發展的代表是小米集團,進行跨行業發展的代表是拼多多。
  • 阿里、網易、京東2019網際網路月餅pk,背後小心機你知道嗎?
    (噓……不要告訴我們的主編大人噢) 京東 逛完動物園,我們再來「狗廠」看看。 自從京東Joy誕生後,狗狗就成了京東品牌文化的形象大使。和阿里不同,京東的狗狗文化貫徹的非常專一和徹底。可以有不同品種的狗,但是絕對不能有不同品種的動物。
  • 網際網路江湖戰將王興:董卓麾下有呂布,騰訊旗下有美團
    回到當今網際網路江湖上,有一個人和呂布有太多相似之處,他就是美團王興。美團王興,是一個連續創業者,他見證了中國網際網路江湖的發展,並且每一次都能精準地踩到創新浪潮。但他不是一個幸運兒,如同呂布一樣英雄善戰卻未能獨霸一方。從校內網、飯否網再到現如今的美團,每一次他都必須戰鬥,尤其是團購浪潮襲來後,直接帶來的資本市場百團大戰。有人嗜酒,王興似乎好戰。
  • 阿里、京東、 蘇寧、美團:網際網路巨頭為何爭相貼上「綠色標籤」?
    網際網路公司最近在爭先恐後地給自己貼上一個「綠色標籤」。今年雙十一,蘇寧物流今年將首次使用共享快遞盒子。據媒體報導,從今年4月蘇寧共享快遞盒問世至今,已在全國投放數量達到5萬個,今年「雙11」期間,蘇寧共享快遞盒覆蓋的城市範圍會從8個城市擴展到13個。該公司計劃到2018年在全國範圍內共投放20萬個共享快遞盒。
  • 中國網際網路主要有3大派系,阿里系和騰訊系,剩下一家是?
    在我看來,中國網際網路目前就只能分為3大派系,這3大派系分別為騰訊系,阿里系和字節跳動系!也許很多朋友看到這裡就要問了,難道小米和百度算不上一個獨自的派系嗎?從體量和名氣上來看,我覺得目前還是與阿里騰訊等差點意思!騰訊系騰訊系是最大的聯盟,騰訊本身的主業是社交和遊戲,但是騰訊的陣營可以說是非常強大。
  • 美團喜提上市,王興能否重振「東興局」?
    美團點評(3690.HK)今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開盤價報72.9港元/股,總市值4003億港元,以目前的匯率,折合510億美元,超越小米(3724億港元)和京東(389 去年12月,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劉強東、王興二人做東邀請了網際網路圈內「半壁江山」參加晚宴,名曰「東興局」。那是劉強東第一次高調的因為飯局上頭條。
  • 騰訊系圍剿阿里,美團、拼多多、京東借勢社區團購
    而上車太晚也未投入重兵的阿里,將會付出沉重代價。社區團購排位賽中,最有潛質的選手,是美團、拼多多,此外還有京東。騰訊是美團第一大股東,拼多多的第一大機構股東,也是京東第一大股東。騰訊賴以成功的方式有「賽馬機制」,新業務,公司內部往往有幾支不同部門參與,彼此競爭,最後勝者為王。
  • 禁用支付寶硬槓阿里 「阿美鬥」背後,誰在暗戰?
    來源:央視禁用支付寶硬槓阿里 「阿美鬥」背後,誰在暗戰?近日,美團曾宣布禁用支付寶,由此在網絡上引發了爭議。一時間,兩大行動支付巨頭之間的較量再度拉開了帷幕。這背後又有哪些故事呢?很快美團創始人王興回應,他沒有回答為什麼不用支付寶,而是發出靈魂質問:淘寶為什麼不支持微信支付?美團雖正面硬槓阿里,但網友的意見也不得不聽。果然兩天後支付寶又神秘回歸美團支付頁面,但藏進了摺疊區,而美團月付則佔據最顯眼的C位。
  • 阿里、小米、藥明被納入 美團落空……香港向科技股...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 毛可馨 恒生指數公司8月14日晚間發布季檢公告,小米集團(1810.HK)、阿里巴巴(9988.HK)眾望所歸,被同時納入恒生指數和恒生中國企業指數;藥明生物(2269.HK)被納入恆指,而此前同樣備受期待的熱門股美團點評(3690.HK)落選恆指,只進入了恒生國企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