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的舌頭長眼睛,水母肚子住著魚 | 記錄2020自然百態

2021-01-13 澎湃新聞

原創 見下文 果殼

2020年,在人類社會近乎停擺的一年,野生動物們若無其事地繼續著自己的生活。甚至可以說,人類活動的幹擾減少了,動物們反而過得更加自在了。

大自然裡,動物們愜意自在、寧靜溫馨或殘忍求生等寶貴瞬間,被一些攝影師記錄下來。在野外考察或徒步旅行仍受限制的今天,我們不妨通過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主辦的「年度野生生物攝影師大賽」2020年獲獎作品,領略自然界的平靜、殘酷與美麗。

虎抱

拍攝者:Sergey Gorshkov

緊緊地抱住大樹,大貓正一臉滿足地將臉頰在樹皮上蹭來蹭去,留下自己的氣味和毛髮,將這片荒野之地標記在她的名下。

俄羅斯攝影師Sergey Gorshkov使用觸發相機記錄下這個「虎抱」,贏得了2020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大賽最佳攝影獎。照片拍攝於俄羅斯遠東的「豹之鄉」國家公園,深情地抱住大樹的主角是一隻雌性東北虎。此地還是遠東豹、猞猁和豹貓的家園。

完美的平衡

拍攝者:Andrés Luis Dominguez Blanco

西班牙安達盧西亞平原上的春季,在恣意綻放野花叢中,一隻小鳥飛來飛去捕食昆蟲,突然停落下來喘口氣,在壓彎的枝條上取得了完美的平衡,身手宛若在繩上小憩的小龍女。

遠處的攝影師正躲在車裡,暗中觀察這隻歐洲石䳭(jí)。石䳭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其叫聲就像兩塊石頭磕在一起發出的聲音。

長眼睛的舌頭

拍攝者:Sam Sloss

乍一看這是我們熟悉的小丑魚和海葵,但仔細看魚嘴——裡面有對小眼睛。

魚嘴裡的舌頭竟然長了眼睛?!其實,這「舌頭」是一隻「食舌蟲」縮頭魚蝨。

這種蟲子幼體時遊進小丑魚的嘴裡,從此定居在魚的舌根。它會從舌根處的血管裡吸取營養,導致寄主的舌頭最終脫落。而後,這種寄生蟲就成為了寄主新的舌頭。這也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種會替代寄主器官的寄生蟲。

擺pose

拍攝者:Mogens Trolle

這隻年輕的雄性長鼻猴梳著小平頭,畫著藍色眼影,雙目微閉,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但最醒目的,是它向前突出的鼻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雄性長鼻猴的鼻子會越來越長,成為地位和魅力的象徵,從而吸引雌性的注意力。此外,長鼻猴在發出警告聲時,長鼻子能起到共鳴的作用。如果鼻子太長了,吃飯前還得先把鼻子像長鬍子那樣撥到一邊。

隨著東南亞婆羅洲的森林面積減少,長鼻猴的棲息地在不斷縮小,目前已被世界自然保護組織(IUCN)評級為「瀕危」。

狐狸奪食

拍攝者:Liina Heikkinen

芬蘭赫爾辛基的夏天,白晝尤為漫長,13歲的Liina和父親有足夠長的時間觀察一窩不怎麼怕人的赤狐。

傍晚7點鐘,狐狸媽媽終於帶回了一隻白頰黑雁。興奮的小狐狸們隨即展開「窩裡鬥」,黑雁的羽毛在窩裡四處飛散,場面混亂。

最後,一隻小狐狸在混戰中嶄露頭角,往晚餐上撒了泡尿,宣示了所有權。然後把獵物拖到一個巖縫裡,這樣它就可以一邊享用美食,一邊阻擋其他幼崽再來搶奪,非常機(jiao)智(hua)。

平衡木上的大餐

拍攝者:Jaime Culebras

厄瓜多的山林雨越下越大……攝影師眾裡尋蛙千百度,驀然回首,那蛙卻在,綠枝闌珊處。

滂沱的雨夜裡,一隻玻璃蛙正舒展著它頎長的四肢,一邊盡情享用著昆蟲大餐,一邊手腳並用抱住細嫩的枝條保持好平衡。

這類青蛙有著半透明甚至全透明的腹部皮膚,你能清晰地看到它們的五臟六腑。在空氣澄澈的森林裡,它的眼睛也明亮得仿佛是反光的大理石。

溫暖的背灣

拍攝者:Jose Luis Ruiz Jiménez

在歐亞大陸的大部分水域,鳳頭鸊(pì)鷉(tì)都很常見,然而最常見的生命,也有最精彩的瞬間。在繁殖季節,鳳頭鸊鷉長得最美最閃亮,漂亮的繁殖羽、粉紅色的喙和棕紅的頸部飾羽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鳳頭鸊鷉的幼鳥出生後,很快就會爬到爸爸媽媽的背上,藏在溫暖的背灣裡,以躲避虎視眈眈的捕食者。成鳥則會去不辭辛苦地潛水捉魚,來餵飽嗷嗷待哺的幼鳥。

這溫馨的照片背後,是攝影師在齊胸深的水裡浸泡了幾個小時。

小「兔」快跑

拍攝者:Shanyuan Li

作為行走的表情包,這幾隻小兔猻正在草地上玩耍,而母親則警惕地關注著周圍的動靜。兔猻通常在晨昏活動,在繁殖季節之外都是獨來獨往。它們低矮的身體,寬大的臉部,小而平的耳朵讓它們能在捕獵中很好地隱藏自己,伏擊獵物。

此時,一隻四處嗅探的藏狐突然出現,兔猻媽媽立刻讓小崽子們返回巢洞中。中國攝影師李善元憑藉這張照片,獲得了哺乳動物行為類別的獎項。

寧靜祥和的三江源,正在遭受開礦和草地退化的威脅,而當地毒殺鼠兔的做法,也讓兔猻的食物來源不斷減少。

藍色夢境

拍攝者:Gabriel Eisenband

山谷中,雲霧仿佛凝固了,一動不動。天空在褪去最後一縷陽光前,在山谷中投下了濃鬱神秘的藍色。

攝影師Gabriel終於趕在傍晚爬到了預想的拍攝地點,原本計劃拍攝安第斯山雪峰的日落,卻被山谷裡成群綻放的白色山金車菊勾走了魂。

特殊的環境,造就了特殊的美。這種菊科植物只在南美哥倫比亞的高山中生長,為了抵禦高山上的嚴寒,它們的葉片上布滿了白色的絨毛,同時還含有能夠防凍的蛋白質。

同一片屋簷下

拍攝者:Alex Badyaev

自己的研究對象,就在家門口築了巢?!鳥類學家看到這一幕,恐怕晚上做夢都能笑醒。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Alex Badyaev教授正在落基山脈研究一種紋霸鶲(wēng)。由於氣候變化導致棲息地不斷縮小,這種小鳥的數量正在減少。築巢時,它們通常會選擇在樹洞或者巖縫,但這一隻卻另闢蹊徑,找到了研究人員住的小木屋上。

開飯啦

拍攝者:Alberto Fantoni

在義大利撒丁島的峭壁上,一隻雄性艾氏隼往家裡打包了一頓美味。

艾氏隼是一種中型的猛禽,在地中海的沿岸和小島上繁殖。為了能在養育後代時獲得足夠的食物,它們選擇在夏季末開始繁殖,因為這時候歐洲大陸的小鳥們正好開始遷徙。等小型雀鳥們路過地中海時,艾氏隼的幼鳥也開始嗷嗷待哺。於是,一隻遷徙中的小鳥變成了一頓外賣,被隼爸爸打包帶回家。

死不鬆口

拍攝者:Ripan Biswas

平時,這兩隻兇猛的掠食者很少相遇。大塊頭的虎甲,一種肉食性甲蟲,主要在地面追捕獵物,而編織蟻更多在樹上活動。今天,兩者突然來了一場較量。

編織蟻大軍下到乾枯的河床裡尋找食物,而虎甲抓住了機會,開始捕食比它小得多的編織蟻。一隻編織蟻奮起反擊,一口咬住了虎甲的後肢。虎甲迅速扭過頭來,一口將拖後腿的小蟻咬成兩半。

但是,編織蟻身殘志堅,殘存的上半身依然死死地咬住虎甲,絕不鬆口。

水母保姆

拍攝者:Songda Cai

在水母的肚子裡,一隻小魚兒正睜著大大的眼睛望著外面的世界。

魚是被水母吃進去的嗎?事實恰恰相反,小魚是心甘情願來此借宿。

對於水母來說,收留一隻小魚無益也無害,但它的毒刺能讓吃魚的捕食者知難而退,從而給小魚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安全保障。照片攝影於一片幽暗的水中,漆黑的背景讓水母和魚身上的光澤更加顯眼,造就出一個豔麗又和諧的組合。

但是,水母免費當保姆的日子未來可能會減少。隨著氣候變化,酸性增強的海水將影響魚類對環境的感知能力,從而減少小魚躲到水母肚子底下的情況。

海洋的悲鳴

拍攝者:Francis Pérez

對於拍攝了20年海洋生物的Francis來說,這是他職業生涯中最悲傷的一天。

當船隻若無其事地駛過時,一隻短肢領航鯨的尾部被螺旋槳幾乎齊根打斷。拖著殘尾艱難求生的同時,它又遭到了鯊魚的攻擊,遍體鱗傷。

疼痛,讓這隻無法遊動的領航鯨發出了痛苦的悲鳴。除了它的慘叫聲,水中還蕩漾著其家族成員陪伴在旁的回應聲。它們把它圍起來,試圖保護自己受傷的同伴。

隨著遊艇和輪船業日益發達,鯨豚類遭遇的威脅愈加難以忽視。而對於需要長時間停留在水面換氣的領航鯨來說,這威脅足以致命。

「打擾了!」

拍攝者:Makoto Ando

春日裡,北海道的積雪還未化盡,一對貓頭鷹夫婦已經找到了一個合適的樹洞,開始為新的一年裡的頭等大事做準備。

此時,家門口突然出現了一個好吃的,不是,一隻紅松鼠。狀況外的紅松鼠還跑到洞口探頭探腦,直到看見了兩張寬圓的面龐,它飛似地扭頭就跑——好險,差點變成自己送上門的外賣。它比誰都清楚,看似一臉呆萌的貓頭,到了夜裡就會成為最令松鼠們膽寒的可怕殺手。

參考來源

[1]https://www.sciencefocus.com/nature/tigers-tender-moment-wins-wildlife-photographer-of-the-year-2020-competition/

[2] https://www.nhm.ac.uk/visit/exhibitions/wildlife-photographer-of-the-year.html

編譯:師旭

原標題:《魚的舌頭長眼睛,水母肚子住著魚……記錄2020年的自然百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魚的舌頭長眼睛,水母肚子住著魚……記錄2020年的自然百態
    在野外考察或徒步旅行仍受限制的今天,我們不妨通過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主辦的「年度野生生物攝影師大賽」2020年獲獎作品,領略自然界的平靜、殘酷與美麗。 虎抱 長眼睛的舌頭
  • 長在魚肚子裡的吸血怪蟲,竟比魚好吃!
    我一直以為蝨子這種東西,只有不乾淨的小貓小狗才會長,但今天我看到一個新聞竟然說魚也會長蝨子?!蝨子難道不是只長在毛的根部嗎?
  • 眼睛長在一邊的魚,比目魚
    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種長相奇特的魚,它的眼鏡與一般的魚不同,它的眼鏡都長在一邊,正因為這個奇特的長相,它被人們稱之為比目魚。話不多說,現在就給大家講解一下。在廣闊的海洋深處,有一類長相古怪的魚,它們的兩隻眼睛長在頭部的同一側,所以人們稱其為「比目魚」;又因為它們的身體扁平,所以也叫「扁魚」。有的比目魚身上有美麗的斑紋。
  • 多彩海魚|會發電的捕食者——深海龍魚
    深海龍魚最大的特點就是下頜處有著漁竿一樣的發光器,可以誘惑獵物。不僅如此,它們還有著發達的視覺,為其在漆黑的海洋裡捕獵提供了巨大幫助。桶狀眼睛深海龍魚體形不大,身長為10~15釐米,頭部較大,嘴裡長有尖牙,捕食行為比較兇猛。它們棲息在1500米左右的深海區域,那裡沒有太陽的照射,一片漆黑。
  • DBA,做那條水母觸角裡的魚
    從水族館買了一個紀念品——塑料水母。造型還算逼真,尤其是長短不齊的觸鬚,有的工藝極其精緻,做得很細很長,就像拔絲山藥那道菜裡的拔絲,最細微處肉眼都很難分辨。塑料水母被放入了玻璃魚缸。一開始,它試探著用魚吻去觸碰水母的觸鬚。後來,膽子漸漸大了起來。紅魚還是咬鉤式地吞咬那些「拔絲」。「拔絲」隨著水波躲避,凌波微步一樣的散亂,水面泛起了漣漪。再往後,紅魚乾脆躲進水母的觸鬚間休息睡覺,就像我拿手機抓怕的那樣。
  • 鰩魚眼睛長在肚子下面好搞笑 他說錯了 這是大山裡的他第一次見到...
    有海馬,潛水艇魚,刀片魚等,還有很多魚身上色彩斑斕,有紅色,黃色,藍色,綠色,就像穿著一件五彩繽紛的花衣裳,美麗極了。海底隧道是孩子們的最愛,穿梭在水裡的一個玻璃的密封通道,孩子們就像走在大海裡一樣。抬起頭,就可以看到很多的魚,最讓大伙兒感到驚奇的是像大扇子一樣的鰩,拖著一條長長細細的尾巴,從頭頂上遊過。
  • 幹炸舌頭魚的做法
    肉質鮮嫩、口感酥脆受到許多人的追捧和喜愛 By 尖尖_實驗室用料舌頭魚 8條乾麵粉 50g>鹽 1茶匙料酒 1勺鹽 1茶匙白胡椒粉 1茶匙做法步驟1、舌頭魚去內臟去皮洗淨。14、用中小火將魚炸熟炸透炸制金黃,最後轉大火炸一會 15、取出瀝油即可 16、成品17、成品18、成品小貼士
  • 馬來西亞發現長著人類牙齒和嘴唇的怪魚 炮彈魚為什麼看不到眼睛?
    馬來西亞發現長著人類牙齒和嘴唇的怪魚 炮彈魚為什麼看不到眼睛? 【馬來西亞發現長著人類牙齒和嘴唇的怪魚】據《每日星報》報導,近日,一名網友在網絡上分享一條在馬來西亞發現的「奇怪的魚」,這條魚竟擁有像人類的嘴唇和牙齒,很多網友質疑照片的真實性。
  • 這三種魚都叫舌頭魚,價格差別大,一種很貴,另兩種十幾元一斤
    舌頭魚雖然看上去不起眼,但是價格卻不低。在青島海鮮市場上,相對於鱸魚、黃花魚等魚種,價格都是偏高的那一種。算起來有三種」舌頭魚」,一種比較普通,通體偏紅色,在市場上也比較多見,常年有賣。還有一種只能春節前後比較多見,因為它個體大,比較貴,一斤達到七八十、上百元一斤。
  • 有好多講究的淮安名菜—軟兜長魚||謝志明
    只有在開春頭朝,甩籽孵化的野生長魚,長到六七月份春夏之交,個頭兒不大不小,筷子般長短,肚裡沒有籽的雌長魚,肉質細嫩,脂肪豐腴,又不缺少纖維肌,淮安專業術語叫「筆桿青」無籽長魚。這才是做軟兜長魚的正宗原料。就是做輔料的大蒜也有考究,最好的大蒜,是邳州車夫山的紫皮獨頭蒜。
  • 看點|黑龍江那些好吃得讓你吞掉舌頭的「土豪魚」
    長達半年的寒冷冬日讓魚兒在冰面下把汙穢都排掉了,開江的魚肉肉質冰清玉潔,異常鮮嫩,入口即化,好吃到舌頭都會不小心被吞掉的。  否則我也不會每個夏天都要穿過小興安嶺走近黑龍江邊,那條中俄界江「黑龍江」盛產三花、五羅、十八子,大多都是黑龍江的特產魚,別說在南方的江河裡見不到它們的身影,即使北方的江河湖泊中也難覓其蹤跡。
  • 泡泡魚故事背景介紹
    在海洋裡的單眼魚過著快樂的生活。泡泡魚吐出了一個泡泡,捉住了一條大寶魚。泡泡魚興高採烈,可是被路過的高腳水母將泡泡弄破了,大寶魚立即躲進了水草堆裡。大寶魚從小葉草裡探出腦袋觀看外面的世界;淺藍色的飄帶海螺露出黑色的觸角,觸角隨水紋波動像是在播放優雅的音樂;點點魚隨著音樂在珊瑚蟲中遊來遊去,一不小心就撞到了紫色坨坨;紫色坨坨一伸一縮地吐出氣泡; 隨著氣泡的上升一群金黃色的一枝梅;突然前面遊來了一隻渾身長滿刺的魚慢悠悠的遊過來,氣泡上升被刺扎破了,這使得他很不高興瞪大眼睛橫衝直撞;一枝梅感覺不妙迅速改變航線躲過了這一劫……這就是大海時而風平浪靜
  • 觀賞魚裡的十類大型魚,快看看你家的魚是大型魚還是小型魚
    選購標準:選購龍魚首先應將目光鎖定在此魚所在魚缸的水質上,凡生活在渾濁發白、有藥物顏色的水質缸中的龍魚暫時不要購買,如為多條龍魚混養應選擇體表無外傷,無體表黏膜脫落,眼睛明亮,魚鰭外緣整齊、遊動自然、不畏生人、食慾旺盛的個體挑選。選購高檔的龍魚品種還應注意發色現象和魚只大小的關係,儘量不要購買人工打色的龍魚,藥物打色的處理多少會影響魚的生理機能和壽命。
  • 這魚是鮭魚麼?第一次見到這種魚,肚子圓圓的,身子顏色黑中帶綠
    這魚是鮭魚麼?第一次見到這種魚,肚子圓圓的,身子顏色黑中帶綠關注釣之娛,天天有新料!在釣友群裡有些釣友釣到不認識的魚,都會發到釣友圈讓大家幫忙鑑定,大多數情況下釣友們都能幫忙確認是哪一種魚,不過前幾天有釣友釣到一條樣子很奇怪的魚,釣友群裡沒有一個釣友認識,這下可把釣友們給難住了。
  • 「長殘了」的魚也很美味呀!
    網絡配圖 網絡配圖「同一側的眼睛」並不是生來就如此。從卵膜中剛孵化出來的比目魚幼體,完全不象父母,而且跟普通魚類的樣子很相似。眼睛長在頭部兩側。每側各一個,對稱擺放。它們生活在水的上層,常常在水面附近遊泳。
  • 大西洋裡的怪魚 圓頭鰓長眼睛處有3條章魚樣觸角
    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30日報導,美國紐約布魯克林的一位漁民日前在大西洋裡釣到一條奇怪的魚,視頻發到網上後引起上百萬網友的圍觀,不過,至今有關這條怪魚的確切身份還無法判定。視頻顯示,這條怪魚被拉到甲板上後,不停地扭動身軀。
  • 紅樓夢第一號「魚眼睛」——真正的「富貴閒人」賈母
    到了年歲漸長,青春不在的時候,大家就一起化成一縷煙,一把灰,讓大風吹散了,飄向很遠很遠的地方。這真是浪漫的人生歸宿,想想也會讓人心生無限嚮往之情。可是現實的這個世界很殘酷:女孩子們願意和寶玉一起化成煙,化成灰的畢竟是很少的,大部分終究是要嫁給「臭男人們」的,她們一個個地會變老。
  • 記錄|馬來西亞原生魚棲息地
    有這麼一位牛逼的人,數年如一日的去發現和記錄馬拉西亞本地的魚,時間跨度甚至超過十年。小河緩緩入林中,椒草鬱郁一叢叢。蘊藏一類二線鬥,背鰭長長尾如蔥。除了生殖器在頭部,它們的肛門也長在精器上,而且還在性腺開口更靠前的位置,為了配合這一布局,它們的內臟在體內繞了個彎……你可能會好奇,這種奇怪的生物生活的地方是什麼樣的?
  • 海中「毒王」獅鬃水母變「大哥」 魚群躲避天敵求庇護
    2018年7月19日訊(具體拍攝時間不詳),泰國,水下攝影師記錄下一隻獅鬃水母被一群鰺魚環繞的畫面。小魚們為了躲避天敵,躲在獅鬃水母的觸鬚間隙遊弋。獅鬃水母(學名:Cyanea capillata)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水母之一,其傘形軀體可達兩米,觸手有八組,最多有150條,可長逾35米,觸鬚有劇毒。聲明:圖片由CFP視覺中國供本網專稿,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CFP視覺中國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泰國,水下攝影師記錄下一隻獅鬃水母被一群鰺魚環繞的畫面。
  • 觀賞魚生病如何治療?分析6種常見的觀賞魚疾病,可以治療
    我們需要注意不同的魚要對應不同的換水習慣和時長,大部分魚一周換一次水就行。但是也有喜好不同的魚,比如七彩神仙喜歡新水,換水可以勤一點,但是金魚喜愛老水,所以換水間隔可以長一點。還要注意一點的是要換困好的水或者經過除氯的水,保證魚缸生物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