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有一道對外叫得響的名菜,這就是:軟兜長魚!
嚴格來講,這道菜應當是飯店賓館的高級菜,普通人家是做不出來的。
這是因為,這道菜有好多講究。
第一,食材的原料非常有講究。不是什麼長魚,都有資格來做軟兜長魚的。只有在開春頭朝,甩籽孵化的野生長魚,長到六七月份春夏之交,個頭兒不大不小,筷子般長短,肚裡沒有籽的雌長魚,肉質細嫩,脂肪豐腴,又不缺少纖維肌,淮安專業術語叫「筆桿青」無籽長魚。這才是做軟兜長魚的正宗原料。
就是做輔料的大蒜也有考究,最好的大蒜,是邳州車夫山的紫皮獨頭蒜。
第二,氽長魚的過程有講究,鍋裡水放鹽倒醋適量,不能把水燒的滾開的,水溫大約在八十度左右。長魚一次倒入,迅速按嚴鍋蓋,分把分鐘後揭開蓋子,用長筷攪動,待長魚成圈狀且長魚小嘴張開,這時用漏勺撈出長魚,迅速放到流動的冷清水裡衝激。
長魚不能皮開肉綻,沒有品相,一划就散。也不能氽的時間太短,裡肉沒熟不好劃。必須不老不嫩剛剛好,這些度的掌握,都得靠經驗的把控。
第三個,劃長魚時有講究,左手按頭,右手持篾刀。第一刀從魚鰓邊下刀,先劃魚肚皮,帶出魚內臟。第二刀順魚頭後下半刀浮劃,一刀至尾。第三刀接第二刀後,捺到案底深劃,這樣就劃出了一個整的長魚的脊梁蓋子來。
就這個劃長魚的篾刀也是有講究的。
第四個,做軟兜長魚,只用長魚的脊梁蓋子肉,在炒長魚之前,先把長魚肉要放在熱的高湯裡浴一下。這個高湯有講究,高湯最好是圓骨與老母雞一起煨的湯,浴的時候不宜長,但須浴透。
第五個,開炒時,燒熱鍋,下涼油,油必須是葷油,油熱放入薑絲蒜片爆香,放入長魚大火翻炒,加調料,清湯醬油裡加少許紅湯醬油調色,白糖適當提鮮泛光,噴幾滴醋,勾薄芡,澆明油,起鍋裝盤,再在盤頭滴幾滴麻油。
第六個,火候特別有講究,大火燒鍋才能達到爆炒的要求,一般顛勺只要三四下之間,講的最玄乎的說是顛三勺沒熟,顛四下老了,三下半正好。這個對於火力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
在飯店賓館來講,這是沒問題的,現在天然氣灶的火頭還是很猛的。在以前的飯店 要在爐裡面加幾塊焦炭來加強火力,爐下架鼓風機吹風助燃。焦炭是什麼概念?焦炭是可以融化鋼鐵的,這道菜也算是烈火中的藝術品了。
第七個講究,就是裝盤,對於盤子要求也有講究。盤子要放在開水裡煮,或者放在籠裡蒸,這不是殺菌消毒,而是要求盤子必須是熱的。為什麼要是熱的?因為如果冷盤盛了熱長魚,會發生像淬火一樣的情況。
淬火知道吧?打鐵的時候,燒紅的鐵從爐子裡拿出來,紅紅的鐵往冷水裡面一放,這個冰火兩重天的過程就叫淬火,經過淬火的鋼會更加的堅硬。
同樣的道理,熱乎乎的長魚,遇到了冷冰冰的盤子,肉質就會變硬發柴,影響質感口感,不好吃。
第八個講究,器皿也有講究,必須是白色的腰果形的盤子,白色的盤底,更加突顯黑色的長魚。黑白配,真絕對!桌上吊頂的燈光再一打,絕對是主角上場,好看好吃。
現在有的飯店上長魚,直接用黑小碗裝所謂的軟兜長魚,碗下還點著一個小蠟燭頭子,一根火苗燎著碗底,裝的高大上的樣子。實際上看著真正滑稽可笑。活像京劇《智取威虎山》上,點在那威虎廳上的,被楊子榮一槍打滅了兩盞的,瞌睡人眼睛似的鬼鬼急急的燈。
第九個講究,要外加胡椒麵,胡椒不在鍋裡灑拌,是裝了盤之後灑,灑的胡椒必須是正宗的白胡椒,這也是黑白配的需要。堂官把軟兜長魚一上桌子,打開小胡椒麵瓶子,譁啦譁啦一灑,桌上肯定有一兩個的客人立馬背過臉去,掩鼻捂嘴,「阿啐!阿啐!」地打兩個響亮噴嚏。
咦乖乖!!這個胡椒麵子還就嗆人呢嘛!
要的就是這個效果,這就是正宗白胡椒,這才叫正宗白胡椒。
第十個講究,這道菜的最後一道工序,是要由客人自己來完成的。一個客人用一雙公筷,把灑了胡椒的長魚上翻下攪,把胡椒麵與長魚拌勻了,然後大家開吃,這就是為什麼要外撒胡椒麵的原因。
在拌長魚的過程中,長魚的鮮香與大蒜的焦香,豬油與麻油葷素搭配的混香,胡椒的辛香,再加上酒杯中的酒香,香香纏繞,只擠得鼻腔裡滿滿當當的。把饞涎子泌的一嘴的,口水淌的拉拉的。
眼睛盯著那一雙拌長魚的筷子,耳朵聽著別人拿筷子的動靜,自己手中的筷子早就捏的緊緊的,只等那拌動的筷子一停,他就是那個埋伏已久的戰士,聽到了衝鋒號吹響,就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將上去,對著瞄好的目標,扁上一大筷子過來,再看看這長魚,軟綿綿的兩頭環一頭,掛在筷子上,亮閃閃的顫威威的活抖抖的。光看著就好,更不要談吃了。
哈哈!你看看這麼多的講究,這麼高的要求,這麼複雜的過程,一般人在家裡,怎麼能弄得出這軟兜長魚來呢。
難道說淮安人在家就不吃長魚了嗎?說笑呢,那怎麼可能呢!再好吃的東西你也要落地生根,走進尋常百姓家的餐桌才對啊!所以,淮安人不僅吃長魚,進入了市井民間的長魚,還被淮安的吃精們,吃出了許許多多的曲裡拐彎,花裡胡哨的形形式式來。
什麼長魚拱進韭菜地啊!什麼大燒馬鞍橋哪,什麼快馬加鞭哪!等等,據說能做一百多道呢!
最厲害的長魚菜,它居然叫熗虎尾!淮安人真的膽子太大了,竟敢觸動老虎的淫威,都說老虎屁股摸不得,淮安人卻敢熗老虎的尾巴當菜吃!好生了得!
就是那個鱔魚的骨頭,也能變廢為寶,做出一道銷魂酥骨的好菜——椒鹽龍骨。吃到嘴裡比大京果子還要酥脆,嚼的格崩崩的,有聲有味,提神醒腦,三兩根下肚,把你渾身的骨頭架子都吃的散得了。
……
不嚼了,不嚼了,不嚼舌頭根子了,再嚼肚子又餓了。
下一篇文章,作者將著重介紹一道在淮安久違了的,快失傳的長魚菜——纏纏綿綿走天涯。這道菜名很有詩意吧,它還有一個俗名叫鱔絲細粉,說白了,實際上就是長魚炒粉絲。
這道菜,是我在清江浦港口路上的松鶴酒店偶爾吃到的。味道不是一般的好,是真好!我對這道菜的評價是:好吃不貴,經濟實惠。
和我一起去的兄弟二蟈蟈,他是書法家又是美食家,人家評價就不同了,人家會寫書法,又會寫詩。他吃了這鱔絲細粉,幾大筷子拖到肚之後,激動無比,圓眼一睜,雙眉一挑,拽過一張餐巾紙,掏出筆就寫下一首歪詩來:
吃了一口想兩口,
吃了三口不丟手。
吃了四口和五口,
抬起腳來不想走!
哈哈哈!!!到底是文化人,就是不一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