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歷史文化資源 推進文旅產業發展

2021-01-18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用好歷史文化資源 推進文旅產業發展

  在城市的現代化發展進程中,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現代文化旅遊產業不可分割。當前,廈門市正緊鑼密鼓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獨特豐富的歷史文化風貌與遺蹟是文旅產業的核心資源。如何在文旅產業發展中更好地進行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建構,是廈門城市的重要命題。本文僅以集美區歷史文化街區為窗口,試就這一問題作探討。

  當下,以歷史文化為核心資源的文旅產業發展理念有三個方面問題需要釐清。首先,樹立「去純產業化」思維。「純產業化」思維是指以經濟效益為主要考核目標,是否有「經濟效益」是產業投入的核心標準。此類文旅產業在運營中不能只是為了產業而產業,還要重視將傳統歷史文化留存、保真並推動它們進入創意生活。其次,強化產業保障機制,讓產業發展獲得更多地方認同感,充分發揮文旅產業對經濟效益提高、生活環境優化、生活質量提升、民眾精神滋養等方面的作用。第三,創新產業管理機制。將文旅產業作為傳播實體來看待,用「受眾分析」和「效果分析」,替代傳統產業的「消費者」「經濟效益」兩個維度評價體系,創新運營理念和模式。

  秉持創新推動文旅產業發展理念,廈門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傳承與發展應與城市IP的建設與傳播進行一體化建設。以集美區歷史文化街區為例,集美學村歷史文化街區已通過專家評審認定,在歷史風貌建築認定公布後,將逐步開展保護修繕。近年來,集美區大力推動文旅產業發展,強化歷史文化資源保護的主場意識,但是,我們也應看到,對「集美學村」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現代城市發展的關係研究還不夠深入,文旅產業發展定位不夠高遠,地方性特色規劃開發還不足,城市品牌文化IP運營理念不強,缺乏整合性傳播策略,諸多歷史文化資源IP價值尚未被完全開發。

  保護和開發集美歷史文化資源,做大做強文旅產業,可從三方面著力:

  植入地域概念突出國際化定位

  集美文旅產業發展,要突出國際性特徵,在歷史文化資源功能規劃上建立「國際性地方文化博覽館」概念。全區可按照特定類別劃分文化博覽群,如「社區藝術文化博物館」(主要面向大社區域的嘉庚建築群),「大學教育文化博覽區」(主要利用集美大學和華僑大學的「海洋文化」和「華僑文化」兩大教育博覽),「世界鄉村歷史文化與旅遊博覽體驗區」(整合集美鄉村旅遊資源)等。將一些傳統老街區的特色進行適當引導與保護,例如龍舟池周邊的特色小商業街在整體上可凸顯國際教育服務特色,依託集美學村優勢,發展國際教育文化產業,同時將其打造成集美歷史文化資源的展示與傳播載體。

  整合城市品牌傳播IP元素群

  以「集美學村」作為集美城市品牌logo,註冊地域商標,在文旅產業發展上形成地域品牌與產品品牌聯動的結構,將集美的非遺文化產品,如傳統美食、傳統手工藝品、傳統民俗等進行整體性的文創產品開發,形成品牌集群,統一使用「集美學村」區域品牌,旗下鼓勵各傳承人自主開發子品牌。以「集美學村」主品牌為主線,集中提煉集美城區的核心視覺識別符號系統,進行整體VIS形象系統設計,在主要的展示載體上統一植入集美歷史文化的核心特色。

  在社區營造中突出創意理念

  在文旅產業發展中,進一步推進和強化文化傳播觀。比如,集美大社有個獨具文化符號的「戲臺」,是現代文旅產業的「傳播場域」,但可惜尚未被充分利用。集美歷史文化街區的靜態文化,可通過「大社戲臺」的特殊空間轉換和互為建構模式,形成獨特的媒介文化產業空間,進行新的產業文化生產活動,集合以空間轉場為主要模式的內容生產的全產業鏈功能,以「內容生產」的模式黏合內容主體和展演空間。如可以用福建優秀傳統文化為主要創作來源,在保持原生文化形態的「大社戲臺」空間中進行展演,同時又藉助媒介再創進行符號生產和新的意義生產,使得原生的文化空間透過產業形式進入更加寬闊的「符號世界」,透過媒介文化產業的發展,又將各類文創資源帶入集美歷史街區文化時空場,進而催生「文化體驗」與「文化消費」的現代文創景觀,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一輪又一輪共生的「集美大社」原生文化場域。

  同時,可吸引更多行業協會和產業從業人員,參與到文旅產業規劃編制、政策制定、服務管理中來,將他們的實踐理念輸入到產業管理運行的源頭,使集美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應用與「地方性價值」的聯繫更為緊密,也更具地方性基礎,藉由他們帶動社區美學營造,增強對集美歷史文化的傳播動力。在這方面,晉江「五店市」歷史街區建設有可學習借鑑之處,它的文化產業運營從設計、論證,直至運營的過程中,即全程融合了「地方感」營造的思維和認識,運營方堅持自我發展模式,逐步與政府和專家學者協商論證,既保障商業利益,又竭力保護文化遺產,形成一個具有示範作用的文化產業的標杆。

  總而言之,集美不僅具有鮮明的在地性特徵,諸多歷史文化資源還因地理空間的稀缺性而具有資源優勢,形成獨特的文化資本。在文旅產業發展過程中,應充分挖掘這些歷史文化資源的價值內涵,並貫穿在文旅產業全鏈條中,包括產品形態、品牌結構、衍生品價值等各環節,使集美歷史文化資源的文化傳播效益從底層創意就開始充分發揮作用。

(文章來源: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DF515)

相關焦點

  • 堅定不移實施「文旅興市」發展戰略 全力以赴推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文旅興市」發展戰略的主要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學習借鑑了域外部分地區推進文旅產業快速發展的經驗做法,整理形成了《關於實施「文旅興市」發展戰略,推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調研報告》。建議充分利用本溪豐富獨特的歷史和工業文化資源,將本溪境內明長城申報納入國家長城公園進而進入世界遺產名錄,將本溪湖工業遺產群包裝申報世界工業遺產,加上世界文化遺產五女山山城,努力將本溪打造成擁有多張世界遺產名片的城市,做響「近代中國工業看本溪」旅遊品牌,大力建設獨具本溪特色的歷史和工業文化旅遊博覽區。建設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
  • 玉門市多措並舉全力推進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一是加強規劃引領,推動形成全域旅遊發展格局。籌資1000多萬元,實施《玉門市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和景區開發、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等各類專項規劃10項,建立了全域覆蓋、產業聚集、生態保護、相互融合的規劃體系。啟動實施玉門油田紅色旅遊景區、天境昌馬、水上世界等特色文旅項目,構建多點支撐的文旅產品體系,打造絲路線上獨具特色的文化旅遊產品。
  • 縣域文化「美起來」 旅遊產業「強起來」——進賢縣文廣新旅局推進文旅融合發展紀實
    近年來,進賢縣文廣新旅局牢固樹立全域旅遊的新理念,將文化融入旅遊、以旅遊彰顯文化,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全面提速、提質、提效,走出了一條具有時代特徵、地方特色的全域文化旅遊發展之路。講好進賢故事 史料記載,進賢始建於晉太康元年(280),在17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積澱了厚重的歷史文化遺產和一批個性鮮明的文化資源。
  • 文旅產業如何融合發展?
    1、文旅產業融合示範區一般具有以下特點:具有文化和旅遊產業基礎;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良好;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和特色。2、文旅產業融合示範區創建意義:加快資源整合,催生產業融合、產品創新、旅遊服務等方面的新業態、新模式,共同推動文化旅遊產業的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和高質量發展;以資源要素整合、產品服務創新為著力點,推動文化旅遊工作各領域、多方位、全鏈條深度融合,實現資源共享
  • 文旅共榮譜新篇 貴港召開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大會
    貴港要主動融入自治區「三區兩帶一中心」的文化旅遊發展戰略新布局,充分發揮地方特色,全力推進建設西江生態旅遊帶,全面提升貴港文化旅遊整體發展水平,實現「彎道超車」和「提檔進位」,要積極發揮優勢,開拓文化旅遊發展新局面,提升城市整體形象,豐富文化旅遊內涵,打造特色知名品牌,提升文化旅遊發展軟環境,做好後疫情時代文旅產業的謀劃,多措並舉提振文旅消費。
  • 加快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廊坊雲報廊坊日報訊近日,記者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獲悉,以「賞人文東澱,遊樂道廊坊」為主題的2020年全市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將於9月21日至22日舉辦。本次大會將持續兩天,包括開幕式、廊坊市文化旅遊工作推進會、項目觀摩、廊坊文旅產業發展大講堂暨文化旅遊發布會等議程。
  • 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新突破邯鄲(西安)文化旅遊產業招商...
    他說,邯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和《中原經濟區規劃》均將邯鄲定位為「區域中心城市」,發展文化旅遊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條件。當前,全市上下正在加快建設富強文明美麗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將文化旅遊產業作為十大主導產業之一來打造,大力發展全域旅遊,構建「一核、三帶、六集群」發展格局,加快由文旅資源大市向文旅產業強市轉變。此次籤約項目發展前景好、市場潛力大,必將有力促進邯鄲文旅產業提檔升級。我們將盡心竭力為廣大投資者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實現互利共贏發展。
  • 張嶽峰在督查文旅產業發展情況時強調
    豐富旅遊業態完善配套設施著力推動文旅產業加快發展10月7日,市委書記張嶽峰前往當塗縣,督查文旅產業發展情況。他強調,當塗縣要充分發揮文旅資源優勢,堅持以人為中心,樹立產業思維,以豐富的旅遊業態吸引人,以完善的配套設施留住人,著力推動文旅產業加快發展。副市長闞青鶴參加。督查中,張嶽峰一行首先來到江心洲,實地查看雅仕智慧田園項目、漫耕洲頭鄉村旅遊度假區項目總體規劃、建設進展等情況。
  • 承德補短板強弱項推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文旅花開別樣紅——承德補短板強弱項推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試水「雲端」直播,線上盡覽美景品讀文化,引數十萬網友圍觀;大數據分析遊客需求,精準布局新業態,加快補齊發展短板……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承德市瞄準短板,從供給和需求兩端發力,吹響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衝鋒號」。
  • ...文旅產業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 ——甘肅省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情況…
    成立省文旅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加大資金支持,協調爭取省旅遊產業基金增加到3億元,2019年增加文化專項資金1.4億元,全省文化事業、文旅產業加快發展,實現比重提高、發展提速、地位提升。——夯實產業基礎。搶抓「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機遇,培育開通前往國內外重點旅遊城市航線,開行蘭新高鐵等品牌旅遊列車。
  • 陳剛調研望城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 大力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會上,望城區匯報,全區充分發掘區域地域文化特色和旅遊資源優勢,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精心打造了特色鮮明的古鎮體驗遊、鄉村度假遊、紅色文化遊、城市休閒遊等旅遊休閒方式。)  近年來,望城區充分發掘區域地域文化特色和旅遊資源優勢,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精心打造了特色鮮明的古鎮體驗遊、鄉村度假遊、紅色文化遊、城市休閒遊等旅遊休閒方式,大力引進戰略投資者、專業運營商,做大做強龍頭景區。
  • 第五屆邯鄲市旅發大會文旅產業發展高端論壇舉行
    9月27日,第五屆邯鄲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在美麗的磁縣開幕。當天上午,邯鄲市文旅產業發展高端論壇舉行,文旅主管部門人士、行業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尋解邯鄲文旅產業與市場營銷發展舉措,深入研究邯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為邯鄲旅遊資源和品牌價值高質量發展共謀大計。
  • 博山區召開「推進數字文旅·共話文旅新經濟」高端研討暨資源對接會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亓超 魏琳琳 淄博報導11月26日,「推進數字文旅·共話文旅新經濟」高端研討暨資源對接會在博山區紅葉柿巖酒店舉辦。對接會認真落實2020山東省旅遊發展大會暨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遊博覽會和2020淄博市文化旅遊發展大會精神,以「推進數字文旅·共話文旅新經濟」為主題,共啟文旅融合發展大幕,共謀數字文旅賦能創新未來,助力博山文旅之都建設。
  • 凌云:推動多元化文旅產業發展
    近年來,百色市凌雲縣依託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和濃厚的古府文化底蘊,重點打造城古、茶香、湖秀「三張名片」,推進泗城州府、茶山景區、環浩坤湖>山水生態體驗區和鄉村生態旅遊等項目建設,打造廣西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生態旅遊示範區,推動多元化的旅遊文化產業發展。
  • 模式類型:國家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
    2、文旅產業融合示範區創建意義:加快資源整合,催生產業融合、產品創新、旅遊服務等方面的新業態、新模式,共同推動文化旅遊產業的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和高質量發展;以資源要素整合、產品服務創新為著力點,推動文化旅遊工作各領域、多方位、全鏈條深度融合,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並進;立足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和產業特徵,因地制宜,走特色化、
  • 如何用好沈萬三文化宏揚萬三精神推進安順文旅產業發展的調查報告
    如何用好沈萬三文化宏揚萬三精神推進安順文旅產業發展的調查報告沈癸酉安順位於貴州省中西部,距貴州省省會貴陽90公裡。是貴州最早成立的城市。為六百多年前大明朝三十萬大軍的屯軍之所。六百年來屯軍以及他們的後人在安順這塊土地上留下了無數愛國愛家、自強不息的人文故事,並保留下了六百年前的歷史文化景觀和建築、服裝、語言、戲曲等獨具特色的文化。
  • 王清憲:深挖旅遊資源 創意文旅產業
    他強調,要加強與文旅龍頭企業的深度合作,深挖旅遊資源,創意文旅產業,推動青島旅遊業高質量發展。仲夏時節,太湖之濱,靈山小鎮拈花灣遊人如織,熱鬧非凡。王清憲實地參觀考察了拈花小鎮、鹿鳴谷等文旅項目,詳細了解項目投資、建設、運營等情況。
  • 文化事業惠及市民 文旅產業蓬勃發展「文藝範兒」讓西安城市更鮮活
    (記者 李欣 攝)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對文化旅遊行業帶來巨大衝擊,隨著疫情形勢出現好轉變化,社會經濟逐漸復甦,壓力、動力、活力相互交織,構成「後疫情時代」西安城市文化事業、文旅產業發展的新背景。危中有機、危中尋機,「逆風」揚帆、高質量前行——開年至今,西安城市文化蓄力、噴薄,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著強大精神動力和豐潤道德滋養。
  • 我市全力推進文旅產業復甦回暖
    圍繞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今年以來,我市通過豐富線上文化活動,緩解企業經營困難,全面促進復工復產等措施,持續推進文化旅遊產業實現復甦回暖發展。至7月底,全市累計接待各類遊客1222.6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63.38億元,分別恢復至上年同期的67%和59.5%。
  • 廣陽區第二屆文旅產業發展大會成功舉辦
    8月28日,廣陽區舉行以「活力城區 魅力廣陽」為主題的第二屆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大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健全完善文化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培育壯大文旅產業,促進「文旅+」融合發展。廣陽作為廊坊主城區,「吃、住、行、遊、購、娛」文化旅遊元素豐富,文旅產業規模在全市排位靠前,一批文旅項目初具規模,形成既有差異化主題特色,又有各業態優勢互補的「三區兩帶」「文旅+」格局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