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美劇你想知道的N件事
原載《mangazine·名牌》雜誌(廣州)2007年11月號
文/陳晗秋
這已經是一個如果你不知道《越獄》就會被周遭的人嘲笑out的時代。《老友記》和《宋飛正傳》已成為過去,更多更新的劇集湧在眼前。美劇,正逐漸擊敗日劇韓劇,在中國掀起又一輪流行熱潮。常識之外,屏幕之後,還有許多有趣的細節、秘密以及故事,你有必要知道。
總是現實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達明一派的這句歌詞可以套用在所有那些「季季復季季」的美劇上。
當你看著那些劇集的主角們跟你一樣在時光中逐漸老去,產生「他們都是真實的」錯覺幾乎是理所當然的事。
美國的司法系統抱怨由於《CSI》(犯罪現場調查)系列的巨大影響,陪審團熱衷於在罪案中見到他們所想像的證據,DNA、指紋以及他們在電視裡看到的一切。11歲的小女孩在法庭上陳述:「我見到那個男人殺了我的父親。」但是陪審團認為被告無罪,一個陪審員事後說:「我多想見到一些鑑證證據啊,比如說發現一把帶指紋的槍。」
即使是在美國,司法鑑定也遠未發展到螢屏上所呈現的高度,大多數司法鑑定機構和犯罪實驗室都處於經費不足人才匱乏的困境。但是電視劇的製片人可不管這些—《CSI:Miami》(犯罪現場調查之邁阿密)的執行製片和創作者安·多拿赫就表示,「我們做的事情其實很有趣,這就好像醫學電視劇集,當你跑去醫院,你不可能找到電視上看到的那種醫生。」迪克·沃爾夫製作了16年的《Law & Order》(法律與秩序),他的節目奉行「根據『《紐約郵報》頭版頭條』改編」的政策。「我們一直如此,」他說,「『脫衣舞酒吧發現無頭屍』始終是很好的故事。」
但在更多的情況下,現實才是劇集的靈感所在。《整容室》(Nip/Tuck)的製片人兼編劇瑞恩·墨菲就說他們的故事都來自於他和他的編劇們在辦公室裡討論新聞中聽到的一些流行信息。舉個例子說,法米克·詹森(Famke Janssen)所飾演的Ava這個角色就源自於他們聽說的一種叫做「生活指導」的職業。他們認為應該在劇中加入這樣一個人物,當然,為了適應《整容室》這部劇集的整體需要,他們把她設計成一個變性人,以在劇中添加一種新的元素。
在《House M.D.》(豪斯醫生)第三季的第17集中,子宮裡的胎兒抓住House手指的場景觸動了無數人的心,這是個看上去極度令人難以置信的畫面,卻來自於貨真價實的醫療事件。1999年,這例打開子宮治療患病胎兒的手術在範德畢特大學醫療中心進行,同樣的治療該醫院之前已做過53次,相機記錄了手術中的驚世一幕,照片被命名為「hand of hope」(希望之手)在全球範圍內廣為流傳。
有個會用中文寫作的美國人在自己的博客裡給幾部美劇做了個可信度方面的評價,其中《越獄》(Prison Break)最不可信,他認為由於懸念的作用,「這部電視劇開始看之後就很難停下來,但內容不太好」,「這種節目應該是稍微現實一些」。真實度最高的劇集是《六英尺下》(Six Feet Under),「我覺得這個故事很貼近現實,跟美國的生活一樣,沒有什麼懸念,但是很有思想,能打動人。」而關於《絕望的主婦》(Desperate Housewives),他的想法是「比《越獄》好一點兒」,但是,有一個很大的非常不現實的一點,沒有胖胖的人!每個人的身材都很漂亮,別忘了,這是在美國!」
大浪淘沙
2004年的某一天,一個看起來總是很和藹的胖子帶著他和母親閒聊時侃出來的靈感去見ABC電視網娛樂主管,之前他已經被HBO、NBC、CBS和FOX拒絕過了,如果這次依然失敗,他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他最近的一次工作已經遠在2001年,為了償還一筆3萬美元的債務不得不賣掉了自己的房子。
幸運的是,同樣處在彷徨中的ABC決定給他、也給自己一個機會,他的故事提綱在數以萬計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ABC的律師、會計師和代理人找到他,電視網要投資並籤定合同來確定自己對這一作品的「第一優先購買權」,同期大概有500份提綱能得到這個合同。
ABC給了胖子一筆錢,讓他寫一集劇本樣本出來,他本打算寫個30分鐘的劇本,但最後變成了60分鐘。劇本被認可之後,接下來他開始著手拍攝這一集樣本劇,電視臺的節目分析師或是「焦點組」在三十幾個樣品中認可了他的作品以及其他10部別的,終於,胖子拿到了ABC的第一份正式訂單,他寫的這個故事在2004年秋天播出。11個月之後,也就是市場監測機構測量各電視網收視率以確定其廣告費率標準月之後,根據收視率表現,胖子又迅速得到了第二份訂單。這兩份訂單加起來就是他一手操刀的電視劇的第一季,與他同期製作和播出的作品,此時已經只剩下寥寥幾個了。像胖子這樣又得到了第二季、第三季甚至第四季訂單的,每年大概只有一個。
這就是《絕望的主婦》和它的製片人馬克·切利(Marc Cherry)的故事。每一部我們喜聞樂見的美劇都是數度「大逃殺」的倖存者。
盡皆天才
當所謂好萊塢大明星的故事已經開始讓人厭倦的時候,把八卦和考據癖的精神轉移到電視界,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這群人多數活潑而親切,時不時會上網和粉絲們討論自己的事業和生活,最重要的是,他們並不缺乏天賦。
跟他所扮演的Dr. House一樣,休·勞裡(Hugh Laurie)也是一個聰明到讓人想痛扁的人物,他的朋友形容他是「有天賦,並且為此而痛苦著」。他有一次和朋友打網球,橫掃對方之後卻顯得無比沮喪,因為他認為自己沒有像桑普拉斯一樣贏得比賽,有一些發球出界了,而有些Ace球的時速低於100英裡。他曾是伊頓公學賽艇隊和劍橋賽艇隊的成員,與格裡格·格倫伯格(Greg Grunberg,《Heroes》中飾演具有讀心術的Matt)、詹姆斯·丹頓(James Denton,《絕望的主婦》中飾演與女主角相戀的鄰居Mike)以及電視明星、歌手鮑勃·桂尼(Bob Guiney)一起組了個電視明星樂隊,並且在今年出版了第二本書……是的,他就是那種讓你覺得上帝不公平的人。
以今年最火爆的新劇《Heroes》(英雄)來說,查閱一下那些演員的資料和履歷,你會覺得自己似乎走進了一個天才與怪傑俱樂部。
傑克·科爾曼(Jack Coleman,飾演不會受傷的女孩的父親Noah Bennet)是班傑明·富蘭克林的第六代嫡孫—是的,就是那個起草過獨立宣言、抓住過雷電、現在在百元美鈔上呆著的那個班傑明·富蘭克林。
埃裡克·羅伯茨(Eric Roberts,飾演與Noah Bennet共事的Thompson)與朱莉亞·羅伯茨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妹—他的母親帶著他嫁給了她的父親。
詹姆斯·李(James Kyson Lee,飾演能穿越時空的Hiro 的日本好友Ando Masahashi)本是一個韓國人,年幼時隨父母移民美國。他能說日語、英語、韓語、漢語、越南語五門語言。他是一位有執照的調酒師,彈吉他和鋼琴的水平很高,同時也是優秀的爵士歌手,還會跳街舞。此外,他曾經在美國的「國家武術訓練中心」學習過。
丘增(Masi Oka,飾演Hiro Nakamura其實是在美國長大,能說非常流利的英語。他的智商在180以上,供職於世界上最好的電影特效製作公司之一,參與製作的電影包括《完美風暴》、《加勒比海盜》系列、《星戰前傳》系列、《世界大戰》、《綠巨人》等等。他和米洛·凡提米利亞(Milo Ventimiglia,《Heroes》中飾演會學習別人能力的Peter Petrelli)同為紐約巡遊者冰球隊的死忠球迷。
諾亞·卡貝(Noah Gray-Cabey,飾演電腦天才小男孩Micah Sanders)在5歲時就於雪梨歌劇院表演過鋼琴獨奏,是雪梨歌劇院歷史上最小的鋼琴獨奏表演者。
馬爾科姆·麥克杜維爾(Malcolm McDowell,飾演幕後老大Mr. Linderman)居然是《發條橙》的男主角。馬爾科姆·麥克杜維爾在演完那部劃時代的電影之後患上了眼藥水恐懼症,他演的Alex DeLarge被《首映》雜誌定性為影史百位偉大角色的第68名。經過歲月的整型作用,大家很難從Mr. Linderman的西裝革履下和鬚髮皆白中分辨出那個著名青年惡棍的眉眼,更何況這角色只是一個被鋪陳到極致而了結起來多少有點無釐頭的偽BOSS。如果你還想在螢屏裡見到這位「化石級傳奇」,有以下劇集可以選擇:《神探阿蒙》(Monk,2006)、《法律與秩序:犯罪傾向》(Law & Order:Crifunctional Intent,2006)以及《明星夥伴》(Entourage,2005-2006)。
除此之外,創造了蜘蛛俠和神奇四俠的漫畫大師斯坦·李(Stan Lee)甚至也在《Heroes》裡客串了一個「巴士大叔」。
特別介紹
字幕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誰是最可愛的人?這個命題與時俱進到由中國美劇發燒友來回答的話,答案十有八九是「字幕組」。幾乎所有叫得上名字的媒體都討論了國內的美劇熱及其民間傳播方式的話題。撇開版權的問題不談,字幕組成員由興趣愛好而衍生出來的熱情和責任心堪稱令人感動,《紐約時報》更是給他們扣了一頂「打破文化屏障」的大帽子。
競爭
隨著各大字幕組在組織結構上的不斷成熟和規模上的持續擴張,其間的激烈競爭令人難以想像。這種競爭是相當認真的。在今年年初,國內最著名的美劇字幕組之一「風軟」鬧出了多名領袖級人物集體辭職事件。事件起因是「風軟」字幕組與「風軟」論壇之間的人事鬥爭,不足為外人道也。有意思的是,在眾高層的辭職書中,毫無保留地表現出了對最大的競爭對手「伊甸園」字幕組的刻骨「仇恨」,沒錯,原文使用的就是「仇恨」這個詞;而在他們列舉內部衝突另一方的罪責時,其中有一條就是「與『伊甸園』論壇有業務和人事往來」。
品牌字幕組的互相攀比還算理所當然,同一品牌下不同劇集的翻譯小組竟然也有「相輕」現象。有字幕組成員在自己的博客裡寫到過這些情況:字幕組內部以不同劇集劃分了很多翻譯小組,本組的字幕比同劇集另一品牌做得慢會被其他翻譯小組成員嘲笑……博客主人的語氣看起來有點遺憾,當然,他(個人認為更有可能是她)說得最多的還是「開心」和「很好」。
如此頭破血流的狀況,幾乎讓人很難判斷字幕組是否真的沒有商業目的。由於涉及版權的灰色地帶,他們集體低調行事,有媒體輾轉採訪到「YYnet」字幕組的某高層成員,他坦承字幕組會與網絡運營商進行合作,在自己的論壇和作品中加入廣告以收取費用,但也僅僅是為了維持伺服器的運作,甚至還不夠,更多的經費還是來自會員的資助。也有人透露說字幕組所在論壇的高層其實與盜版商或是在線收費網有合作關係,字幕組的勞動被人利用了,但這一說法缺乏可靠的證據。免費下載高於一切,在廣大美劇fans的眼裡,字幕組和他們所駐紮的論壇,就是網際網路「共享」精神的代表。
行規
在這個虛擬世界的行業裡,最為「專業人士」所鄙視的,是為搶速度拋棄質量保證。9月底《越獄》第三季第二集播出後,某著名字幕組在射手網上發布了未經校對的「全球首發」字幕,引來罵聲一片。未經校對的字幕對於觀眾來說算得上是災難,除了翻譯上的錯漏百出,更難以忍受的是時間上的誤差。正常的情況下,字幕組有時會在第一版出來之後覺得不滿意再做一個二次校對,這被稱為「V2」版,屬於精益求精的表現,而上文提到的字幕組在《越獄》第三季第一集出來後幾個小時內就先後發布了4個修訂版,當他們在第二集故伎重施時,有網友惡搞性地在第四個版本問世之後直接替他們發布了「V11」和「V12」,以嘲諷這種行為。
每次新一季開始時,像《越獄》、《迷失》、《實習醫生格雷》、《絕望的主婦》這樣的高人氣劇集,都會有大量的人排隊報名等字幕組頭目分配任務,哭著喊著請組長「把Scofield的話讓給我」,只有少數人能夠如願以償得到指派;而對於「格雷」和「豪斯」,也有人在心裡默默祈禱:「組長你看在我這麼有誠意一邊烤雞一邊翻譯的份上把格雷留給我吧……」熱門劇集由於fans眾多導致在字幕製作方面資源過剩,幾乎要到「物極必反」的地步。
以《越獄》為例,很多字幕組內部都有人對於新一季的《越獄》侵佔了組裡太多的人力感到不滿。「幸虧快被砍了」,《越獄》的第三季收視慘澹,他們為此幸災樂禍—對於這些骨灰級fans來說,談美劇言必稱《越獄》簡直就是無知的表現,《越獄》儼然已經成為阻礙國內觀眾進一步深入了解美劇的大毒瘤。
(責任編輯: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