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4月19日消息:據《東方早報》報導,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你買的鱈魚真的是鱈魚嗎?
昨天,網上傳言稱「超市以油魚充鱈魚賣」,激起千層浪。該傳言後被藝人馬伊琍轉發,引發輿論關注,馬稱自己4歲的女兒曾因誤食假鱈魚,拉稀不止。
油魚冒充鱈魚的情況是否真的存在?記者昨走訪滬上多個海鮮市場,發現個別地方確實存在「以油充鱈」的現象,而海鮮市場價格的混亂,更是讓消費者如霧裡看花,難辨真假。
微博熱帖:
馬伊琍夫婦痛斥假鱈魚
昨天上午,某營銷類微博轉發了一條微博:「在家樂福給寶寶買的鱈魚,原來是油魚,在歐洲被列為有毒魚種,是禁止上市的,太特麼坑爹了!」
微博還提到,油魚蠟質比較高,脂肪含量高,脂溶點高,到體內不易被溶解,會導致不同程度的腹瀉,吃進什麼拉出什麼。
公開資料顯示,鱈魚的魚肉為雪白色,脂肪量低。鱈魚肝臟亦含大量維生素A及維生素D,經常被用作提煉魚肝油。
上海海洋大學教授戴小傑介紹,一般人們所說的油魚和鱈魚不同,油魚本身蠟含量高,不易消化,可能引起腹瀉。一般而言,油魚多用來烤著吃。「因為清蒸它的蠟油融化不了。」
「以油充鱈」很快引發輿論關注。演員馬伊琍看到微博後,聯想到自己女兒前不久腹瀉的經歷,主動參與討論。在提出一些問題之後,昨天中午12:34,馬伊琍再次發布微博,講述女兒「莫名其妙拉出一堆油」的經歷:「我終於明白一個月前女兒莫名奇妙拉出一堆油的原因,實驗室人員檢測到排洩物全是脂肪,所有人都無法理解,只好推斷是女兒偷油喝,原來是吃了冒充鱈魚的油魚。」
馬伊琍表示:「作為母親我無比憤怒!」此後馬伊琍的丈夫,演員文章也發微博怒斥,甚至爆出粗口。至昨晚10時,有超過6.7萬人轉發了馬伊琍的微博。
記者調查:
銅川路有油魚當鱈魚賣
一名商販說,油魚售價低廉,最多每斤五六塊錢,而鱈魚的價格相對較高。有專家表示,油魚和鱈魚在外形上確有幾分相似,切片之後較難分辨,而兩者價格有差距,一些商人有可能「以油充鱈」欺騙顧客。
確有此事嗎?昨晚,家樂福方面針對微博傳言發表聲明,表示超市內所售的「鱈魚」均為「水鱈魚」,並非「油魚」,同時承諾商品系統中僅允許銷售鱈魚,並保證在銷產品證照齊全。
早報記者的調查也證實了家樂福的說法。昨天,記者從家樂福、樂購等超市買來多種商品名稱為「鱈魚」的冷凍魚片,單價由17.16元/千克到79.6元/千克不等。經專家鑑定,這些超市中買來的鱈魚均是真鱈魚。
不過,早報記者在銅川路八百多號一攤位買到的「鱈魚」卻出現了問題。
這些「鱈魚」價格為35元,以切片形式出售。攤主自稱,這些鱈魚產自法國,口感好肉質好,很受歡迎,並承諾自己的鱈魚是真的。
但是,上海海洋大學教授戴小傑鑑定後表示,上述「鱈魚」實際上是通常意義上的油魚。「肉黃,魚鱗發黑,紋理不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