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圓明 | 銅壺·記

2021-02-08 圓明園遺址公園

秋高氣爽,圓明園內正是「層林盡染,崗阜紅遍」的季節。清晨,我們迎著陽光,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踏著一地細碎的金黃,沿著彎曲的小徑,向坦坦蕩蕩進發。


圓明園考古課題組會同規劃科、文物科組成聯合考察隊,計劃對圓明園西部【坦坦蕩蕩】建築群進行野外調查,旨在制定考古和保護規劃。


坦坦蕩蕩位於後湖之西側。中央有大殿,南臨魚池,北倚長溪,是清帝觀魚賞景之所。


圓明園四十景圖——坦坦蕩蕩



坦坦蕩蕩遺址


魚池內有6個魚洞,東西橫向依次排列在魚池中。魚池西側有假山聳立,現已倒塌。在亂石堆中有一根白色石構件尤為搶眼。這是一根兩頭粗,中間細,形似腰鼓的器座。




經過測量,這白石器座,通高78釐米,臺面直徑26釐米,鼓徑32釐米,腰徑23釐米,底徑42釐米。


隨後我們又對周邊地區進行了仔細的搜索,在魚池水中發現3根,碧瀾橋旁發現2根。這6根白色石器座,規格、形制一模一樣。很顯然,這些器座並非原址,而是經過多次的人為擾動而搬離了原位。


從器物的形狀來看,好似擺放器物的器座。那麼這上面擺放的是什麼器物?這器物是擺放在殿前?還是廊下?種種疑問在我腦海中縈繞,揮之不去。


直到有一天我們在展覽館看見櫥窗裡的銅壺,才豁然開朗,原來坦坦蕩蕩的白石構件是擺放銅壺的器座。


坦坦蕩蕩遺址出土銅壺


然而,這僅僅是推測。若要確定此事,還得有確鑿的證據。況且銅壺擺放在櫥窗裡無法上手近距離的鑑定,測量數據,沒有確切的數據就無法和白石器座相比對,這事就此耽擱下來。


直到有一天,展覽館的工作人員找到我,請我寫些銅壺方面的說明,終於有機會和銅壺近距離的接觸。


銅壺身上布滿斑斑鏽色,顯得古樸而滄桑。銅壺敞口,方唇,細長頸,上有凸弦紋兩道,頸部插鑄雲形耳,內掛長圓形環。鼓腹,呈懸膽狀,假圈足,平底,底部有支釘和細小的修補。圈足外側刻【大清乾隆年造】六字款。


青銅壺圈足六字官款【大清乾隆年造】

  

銅壺通高44釐米,口徑14釐米,頸徑9釐米,腹徑24釐米,底外徑18釐米,內徑16釐米。


銅壺口小肚子大,是仿照葫蘆製作而成。「葫蘆」本是「福祿」的諧音,自古就被視為吉祥的象徵。


銅壺是一種古老的器物,自從商周時期,就已經開始使用,春秋戰國時期最為普遍。銅壺既是實用器,又是一種禮器,常擺放在祭祀的場所。

           

坦坦蕩蕩出土的這幾隻銅壺,使用的是青銅材質,採用合範、二次插鑄等鑄造工藝,仿照戰國器型製成。


青銅是商周時期特有的一種金屬材料,因冶煉技術不精,銅材內含有鉛錫,因而鑄造出來的器物呈現出一種古老而神秘的青灰色。


青銅壺結構圖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冶煉技術進一步提高,漢代的冶煉技術有了質的飛躍,能熟練的提純紅銅;宋朝開始能冶煉出純度較高的黃銅。


後人復古,時長仿造商周時期的銅器,就在銅材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鉛錫,也能顯出青灰的效果。


壺這種器物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演變成各種各樣的瓶,諸如棒槌瓶、玉壺春瓶等。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曾經在【隆中對】中對劉備說: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意思是:老百姓有誰不用竹籃盛著飯食,用壺裝著酒來歡迎將軍您呢?


唐代大詩人王昌齡在【芙蓉樓送辛漸】中雲道: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說的也是這種器物。


由此可知銅壺是盛裝酒漿液體的器物。


除此之外,壺還有另一種用途,那就是「投壺」。「投壺」是一種娛樂形式,一般用於宴席飲酒助興,始於春秋戰國。當時人們熱衷騎射,就把銅壺豎立在廳堂之上,眾人站在一定距離之外,手執箭杆,向銅壺口裡投擲。投入多者可少飲酒,或者不飲酒;而投入少者則罰酒。這一活動類似於現代的「飛鏢」。



坦坦蕩蕩出土的這三尊銅壺,胎體厚重,重達56--60斤,不適合經常移動,很顯然這壺不是日常的實用器。而是放在大殿前面月臺之上的賞器,或盛裝一些魚餌,以備不時只需。


若是清帝巡幸至此,從壺中舀出少許魚餌,投食餵魚,引得那錦鯉躍出水面,翻幾朵浪花,蕩幾圈漣漪,亦是愜意之事。


這幾隻銅壺,是2004年通過考古發掘在坦坦蕩蕩魚池底部發現出土。通過測量,我們發現這銅壺的底徑和白石器座臺面直徑相吻合,但是僅有這些還不夠,我們還要找到在器座上遺留的蛛絲馬跡。


俗話說: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既是風吹過也能留下痕跡,更何況是沉重的銅壺,若要放在器座上必定會留下細微的痕跡。


為了證實這一猜測,工作人員帶我直奔坦坦蕩蕩。


冬日的午後,雖說還有一抹斜陽,但犀利的北風依然寒冷。


來到坦坦蕩蕩西側假山下,白石器座兀然聳立。我們仔細的觀察臺面,發現一圈細微石皮脫落的痕跡,這是長時間經受外力的擠壓造成的。測量後發現。這圓形的痕跡,外徑18釐米,內徑16釐米,數據和青銅壺的圈足一模一樣。


由此證明了我們的推斷,這幾根白石器座,正是擺放青銅壺的「設座」。既然,白石設座和青銅壺曾經是「一家人」,那麼經歷這麼久的分離,它們也該「回家」了吧!


白石設座和青銅壺效果圖


測量完設座,我們再次把目光轉向青銅壺身上。按照比例將青銅壺繪製在白石設座之上,比例勻稱恰到好處,好似天造地設一般。

              

銅壺無言,銅壺無語,銅壺身上的斑斑鏽跡,歷經了300年的雪雨風霜,見證了圓明園的興衰與榮辱。


1860年,那個黑暗的日子。在經過大規模打砸劫掠之後,圓明園在一把罪惡之火後,一切都灰飛煙滅了。唯有這幾尊銅壺被人推到魚池之中,得以倖免於難。


設座檯面上的圓形磨痕


雄渾厚重的銅壺,彰顯了大清帝國曾經堅實的國力;圈足外側的雙線六字款,是標準的美術體,筆畫細若遊絲,筆力渾厚,挺拔,兀顯出清代高超的鑄造技巧和審美藝術。


凡事以小見大,這幾尊銅壺,集鑄造、審美、書法於一身,是清代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相關焦點

  • 江西德興「銅匠」銅壺製作記
    陳文武是當地一名「銅匠」,擅長製作銅壺,每把製作精良的銅壺,需經24道工藝鍛打雕琢完成,銅壺根據造型、重量和製作繁雜程度論價,每把售價數百元至上萬元。董世超攝陳文武在刻制銅壺模具。董世超攝銅壺上的落款,每一筆都經過精心雕琢。
  • 漫談圓明丨秋日遊園有感
    如果說,圓明二字,意屬海晏河清的太平之治。那麼,唯今日之盛世方不負。巢焚原燎、具為煨燼後的圓明園,盡褪繁奢,涅槃重生。現如今,它擁有了歷史感所不能缺少的悲愴肅穆!它不再如同一個精美易碎的藝術品,它有了生命!
  • 銅壺泡:好的銅壺,就要「八千錘」
    by 朱軍岷聽家中老人說:「過去人家家裡都會有一把銅壺,因為銅壺牢固實用,不需要怎麼保養,一把銅壺一傳就是好幾代。現在家裡用的那把銅壺,就是我的太爺爺傳下來的,就一直用著,以後等我不用了,就傳給你。」中國人懂得寄情於物,逐漸退火之後的老銅壺,形成自然包漿,經過幾代人的傳承,好比遊走生活,將記憶與情感蘊畫在其中,彌足珍貴。
  • 四川茶文化與長嘴銅壺
    四川成都有很多茶館,以前為了不打擾客人們的談話聚會和休息享受,想出遠距離侍奉,於是長嘴銅壺就誕生了。成都茶館的長嘴銅壺一般在一尺(33釐米)至一尺五寸(50釐米),四川其他城市還有兩尺甚至更長的銅壺沏茶。茶館裡的茶有花茶,如「碧潭飄雪」,茉莉花茶。沱茶等等。過去,城市大街小巷最熱鬧的便是在茶館裡,麻將,泡茶,享受,各種百姓生活都匯聚在茶館裡。
  • 「銅壺大俠」教你長嘴銅壺功夫茶藝
    曾小龍簡介:長嘴銅壺功夫茶藝大師第三屆中國達人秀全國人氣亞軍亞洲十大茶人眾所周知,長嘴銅壺茶藝是四川茶文化的重要代表。
  • 掄銅壺的哪種
    >《詩經》有記:「清酒百壺」,《孟子》有曰:「簞食壺漿」,說明了古代銅壺最早是用來盛酒的,當然之後也用它來盛漿灌水,壺的外部造型也歷經了漫長的演化,從扁圓大腹到圓形長頸,從簡約如瓶再至各種獨特模樣。直至漢代,銅壺出現了定式,口外侈而圈足,飾弦紋,腹側有一對鋪首銜環,此種形式具時代特色。西漢·錯金銀鳥篆文銅壺│滿城陵山出土| 中山靖王劉勝墓說到這錯金銀鳥篆文銅壺,這裡還有個故事,此壺出土自中山靖王「劉勝墓」,劉勝又是誰?
  • 純銅手工銅壺,銅燒水壺茶壺,抑菌銅壺
    1.2L手工鍛打銅壺機器批量製作的東西總是感覺冷冰冰的,沒有一絲的溫度,更加沒有靈魂。我們也有過年輕的學徒,性情很急,想要一天打出很多個銅壺,如此急功近利,也是做不好的。1.2L手工鍛打銅壺產品的靈魂是什麼?
  • 撿漏清代銅壺
    有一件精緻的清代銅壺就是我得意的一件撿漏藏品。這把銅壺為白銅打造,高20cm,寬22cm,底徑8cm,滿工瓜稜刻花,花紋流暢精美,工藝精湛,包漿自然完美,外形如同一隻可愛的小南瓜,非常有趣。  記得那是幾年前的一個周日,我一個人待在家裡看書,門外突然傳來了「收廢品」的吆喝聲,我把家裡堆積的廢紙箱和舊報紙清理出來,賣了20元,小販遞給我一張百元大鈔要我找零,可我錢包裡也全是百元的,無奈之間,突然,我發現小販從他車上的廢品堆裡拎出一個銅壺來,我頓時眼睛一亮,這銅壺看起來可不是一般的壺,壺身刻有精細的花紋,一看就知道是件古玩意兒,於是,我不動聲色地跟小販商量,說自己非常喜歡這把銅壺
  • 漫談圓明 | 杏花春館覓杏花
    站在杏花春館北崗之巔,放眼圓明,親近自然,感悟生命,深感祖先們的艱辛和不易,而又倍加珍惜當下幸福美好的生活。
  • 還記得那年的龍嘴大銅壺嗎?
    老師傅輕輕放下大銅壺,收起馬步,手影飛舞間,就見那瓷碗中的羹面上已經撒下了葡萄乾、核桃肉、葵花子之類的輔料。這方才細眯雙眼,面帶微笑地端給周遭那些虎視眈眈已久、垂涎欲滴的八方食客,任其狼吞虎咽,或者細品慢咽。於是,這把「百年龍嘴大銅壺」,頃刻之間就被聚焦成談資,那麼傳奇、那麼溫暖、那麼甜美、那麼軟滑。上述描述的便是天津民俗文化的象徵之一——龍嘴大銅壺是也!
  • 千錘百鍊 一片銅壺
    富貴官宦人家,以銅壺煮水衝茶,而濟世懸壺的涼茶鋪、生產食品的老字號,都喜歡用銅器盛食材。而老廣州的婚嫁禮儀中,也會在婚儀中準備幾件銅盆、銅筷,象徵「同偕白首,早生貴子」。 「如今的老涼茶鋪,都用大銅壺裝涼茶,老字號蓮香樓裡煮蓮蓉的也是銅器,就是因為在古代的嶺南,氣候溼熱,殺菌防腐十分重要。」
  • 圓明講堂,修身養性的好去處
    每天粉絲都來探望哥哥的靈牌,圓明講堂創立於1934年秋,是現代名僧圓瑛法師的道場,名字一取自佛教的最高理論,圓變十方明照法界,人民講堂格局非常小外觀看起來就像民居也沒有多少綠化裝飾,但那裡卻熠熠生輝氣場強大,其實近年來圓明講堂為很多人知道是因為張國榮在這裡設有排位。
  • 銅壺法師的前世今生
    銅壺也是法師中的大熱門,對銅壺感興趣,想知道銅壺法師有幾種的花友,千萬不要錯過這篇文章。大家好,我是小飛。說到銅壺法師,大家肯定不陌生,對於銅壺也肯定好多人有話要說,有的人說銅壺只有一種,只是不同狀態而已,有的人說,銅壺有兩種,還有的人說,我不知道。
  • 圓明是什麼意思
    關於圓明園這三個字的含義,雍正皇帝登基後曾解釋「圓明」二字取自儒家經典《中庸》:「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 翻譯過來就是,圓是指個人品德圓滿無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業績明光普照,完美明智。這可以說是封建時代統治階級標榜明君賢相的理想標準。時中指立身行事要合乎時宜,沒有過與不及。這是康熙皇帝對後人的鼓勵與期望。
  • 圓明講堂,修身養性的好去處
    每天粉絲都來探望哥哥的靈牌,圓明講堂創立於1934年秋,是現代名僧圓瑛法師的道場,名字一取自佛教的最高理論,圓變十方明照法界,人民講堂格局非常小外觀看起來就像民居也沒有多少綠化裝飾,但那裡卻熠熠生輝氣場強大,其實近年來圓明講堂為很多人知道是因為張國榮在這裡設有排位。
  • 圓瑛大師與上海圓明講堂
    圓明講堂,位於上海市延安西路434號,是上海最重要的淨土宗道場之一。1933年,圓瑛大師皈依弟子顧聯承和顧夫人邢景賢兩居士發心捐獻祖傳家產、延安西路私人花園用地,建造殿屋房舍,供養大師,命名為上海圓明講堂,作為大師在滬弘法修持道場。次年八月落成,由大師主持落成大典及佛像開光儀式。
  • 圓明是什麼意思
    關於圓明園這三個字的含義,雍正皇帝登基後曾解釋「圓明」二字取自儒家經典《中庸》:「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 翻譯過來就是,圓是指個人品德圓滿無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業績明光普照,完美明智。這可以說是封建時代統治階級標榜明君賢相的理想標準。時中指立身行事要合乎時宜,沒有過與不及。這是康熙皇帝對後人的鼓勵與期望。
  • 橫店圓明新園愉快之旅
    去橫店的第二天,我們來到了橫店圓明新園。橫店圓明新園,又名萬花園,地處浙江東陽橫店鎮。橫店圓明新園總佔地7000餘畝,其中水面佔40%,園林綠化佔44%,建築道路等佔16%,園內有100個花園,萬千種奇花異草,總投資達300億元。橫店圓明新園汲取了北京圓明園盛時精華並進行了創新,按1:1的比例復原了北京圓明園95%的建築群。
  • 商丘:銅壺養生 健康一生
    「銅壺就貼在這個穴位上,跟觸電的感覺一樣,做完之後覺得渾身輕鬆舒爽。」剛剛體驗了一把銅壺療法的商丘市民朱先生表示還想再次嘗試。朱先生告訴記者,他是一名「程序猿」,長期伏案導致頸椎僵硬,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了神火大道與淮河路交叉口新城國際酒店714室銅壺養生會所,感受一下銅壺養生的魅力。
  • 中國「人間天堂」珠海:圓明新園
    圓明新園圓明新園分為三個風景區。圓明新園建築群圓明新園十二生肖新圓明宮正大光明區的東西廳是圓明時期變遷的歷史資料博物館。在這裡,您可以通過圖片,實物資料和豐富的文字來了解新圓明宮的建設。圓明新園內室勤政親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