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湘河
通訊員 張軍 田萬平
鑼鼓響起,身穿一身土家對襟衣、年近七旬的肖老漢氣沉丹田,古銅色的臉上微帶笑容,氣定神閒站在擂臺上。
肖老漢名叫肖澤貴,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湘西三棒鼓」傳承人。
三棒鼓是流行在湘鄂邊區龍山、來鳳一帶的一種古老地方曲藝。表演一般只有3人,1人打鼓,1人敲鑼,1人拋刀耍棍,亦有兩隊或三五個隊聯合演唱的。演唱內容大致可分為傳統鼓書、新編花鼓詞、即興創作3類。日前,省非遺中心、自治州文廣新局和龍山縣,在龍山縣聯合主辦中國武陵山區(湘西·龍山)首屆三棒鼓擂臺賽暨龍山縣非遺保護節活動,吸引龍山縣、花垣縣、張家界桑植縣以及重慶酉陽縣、湖北來鳳縣和宣恩縣等周邊縣市33支三棒鼓代表隊前來參賽,16支隊伍進入了擂臺賽。
決賽中,肖澤貴所在隊連勝兩場後,遇上與龍山縣毗鄰的湖北來鳳縣代表隊。
比賽規定,參賽隊伍必須從宣傳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等50個主題中抽籤決定演唱內容,兩隊臨場發揮、同臺演唱。肖澤貴隊抽到的是「武陵山區的秀美風光」,一開腔他便給對方帶上了一頂「高帽子」:
「湖南和湖北,景色都不差,龍山古城有裡耶,天下都曉得。」
這邊唱音剛落,那邊當即接上,來鳳代表隊主唱李葉勝不示弱:
「湖北和湖南,來龍兄弟縣,不分你我求發展……」
一面唱得火熱,一面接得地道,兩隊巧借當前湖南、湖北兩省共同謀劃建設武陵山經濟協作「龍鳳先行區」話題唱誦發展,來來回回,妙語連珠。
「好……」臺上唱得過癮,臺下聽得如痴如醉,到詼諧處,大家樂得捧腹大笑,掌聲、笑聲接連不斷。
現在,三棒鼓在龍山縣較為興盛,已被列入第二批省級非遺名錄。在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三棒鼓之鄉)」的興隆街鄉,男女老少皆能開口吟唱。全縣三棒鼓藝人已發展到800多人,僅興隆街鄉三棒鼓隊就有22支。肖澤貴、寧國勝、楊紫山、張碧雲等三棒鼓藝人被授予「湖南省優秀民間藝人」稱號。
規定的12分鐘時間過去了。這一局,肖澤貴隊未能獲勝。
「比賽採取的是雙淘汰制,還有機會……」肖澤貴沒有灰心,帶領搭檔準備下一局比賽。
鑼鼓聲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