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美術——義大利

2020-12-11 騰訊網

起源:

義大利文藝復興晚期著名建築師和建築理論家維尼奧拉設計的羅馬耶穌會教堂是由手法主義向巴洛克風格過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稱之為第一座巴洛克建築。手法主義是16世紀晚期歐洲的一種藝術風格。其主要特點是追求怪異和不尋常的效果,如以變形和不協調的方式表現空間,以誇張的細長比例表現人物等。

建築史中則用以指1530~1600年間義大利某些建築師的作品中體現前期巴洛克風格的傾向。羅馬耶穌會教堂平面為長方形,端部突出一個聖龕,由哥德式教堂慣用的拉丁十字形演變而來,中廳寬闊,拱頂滿布雕像和裝飾。兩側用兩排小祈禱室代替原來的側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頂。教堂的聖壇裝飾富麗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聖像和裝飾光芒。教堂立面借鑑早期文藝復興建築大師阿爾伯蒂設計的佛羅倫斯聖瑪麗亞小教堂的處理手法。正門上面分層簷部和山花做成重疊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門兩側採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兩側作了兩對大渦卷。這些處理手法別開生面,後來被廣泛仿效。

發展演變:

從17世紀30年代起,義大利教會財富日益增加,各個教區先後建造自己的巴洛克風格的教堂。由於規模小,不宜採用拉丁十字形平面,因此多改為圓形、橢圓形、梅花形、圓瓣十字形等單一空間的殿堂,在造型上大量使用曲面。典型實例有羅馬的聖卡羅教堂,是波洛米尼設計的。它的殿堂平面近似橄欖形,周圍有一些不規則的小祈禱室;此外還有生活庭院。殿堂平面與天花裝飾強調曲線動態,立面山花斷開,簷部水平彎曲,牆面凹凸度很大,裝飾豐富,有強烈的光影效果。儘管設計手法純熟,也難免有矯揉造作之感。

17世紀中葉以後,巴洛克式教堂在義大利風靡一時,其中不乏新穎獨創的作品,但也有手法拙劣、堆砌過分的建築。教皇當局為了向朝聖者炫耀教皇國的富有,在羅馬城修築寬闊的大道和宏偉的廣場,這為巴洛克自由奔放的風格開闢了新的途徑。17世紀羅馬建築師豐塔納建造的羅馬波羅廣場,是三條放射形幹道的匯合點,中央有一座方尖碑,周圍設有雕像,布置綠化帶。在放射形幹道之間建有兩座對稱的樣式相同的教堂。這個廣場開闊奔放,歐洲許多國家爭相仿效。法國在凡爾賽宮前,俄國在彼得堡海軍部大廈前都建造了放射形廣場。傑出的巴洛克建築大師和雕刻大師貝尼尼設計的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前廣場,周圍用羅馬塔斯幹柱廊環繞,整個布局豪放,富有動態,光影效果強烈。

代表人物:

薇索光國繪畫課堂

阿尼巴爾·卡拉齊(1560年11月3日-1609年7月15日)

阿尼巴爾·卡拉齊在卡拉齊兄弟中最為著名,成就也最為突出,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在美術上,他推崇古典雕塑和拉斐爾、米開朗琪羅等盛期文藝復興大師。

他最優秀的作品,是為羅馬宏大的法爾耐塞宮大廳繪製的大型裝飾壁畫。早年師從於兄長盧多維科學畫,後來赴威尼斯和帕多瓦等地學習和研究文藝復興時代大師們的作品,逐漸顯露了傑出的繪畫才能,在他35歲時應詔赴羅馬,他第一次為古羅馬遺址的壯觀所吸引,這在他終生藝術創作活動中都留下深刻的影響。

在1597年為羅馬法爾涅茲宮創作的以愛神為主的壁畫,表現出當時提倡的"永遠紀念性的大藝術作品"氣勢,因此他在羅馬獲得了"繪畫復興者"的崇高聲譽。在他創作的壁畫中有米開朗基羅和丁託雷託的宏大構圖,有拉斐爾的造型,也有提香式大膽的色彩運用和肉體的表現。由此可見他是如何地崇拜文藝復興大師們,表現出17世紀正統學院派畫家對前輩大師們的豐富經驗和高度技巧的繼承。

阿尼巴爾·卡拉齊在繼承中有自己的獨創,他突破了大師們原有壁畫的構圖,巧妙地將獨幅畫形式置於其中,他的壁畫重新恢復了歐洲紀念碑式的優秀傳統,成為17世紀歐洲畫家們的真正學院(即正道)。他還是歐洲古典風景畫的奠基人。他在自己的藝術創作中極力實踐,將"自然美"和"理想美"結合起來,並吸取了"古代人和拉斐爾藝術中最精美的成 分"。

阿尼巴爾·卡拉齊長期在羅馬工作,在他49歲時去那不勒斯,不幸在那裡身染瘧疾病永遠離開了藝術。

阿尼巴爾·卡拉齊作品欣賞:

阿尼巴爾·卡拉齊《聖母與聖盧克和凱薩琳》布上油畫 (1592)226 *401 cm 法國巴黎羅浮宮

阿尼巴爾·卡拉齊《聖母升天》 布上油畫 (1590)155*245cm 西班牙馬德裡普拉多博物館

阿尼巴爾·卡拉齊《主啊,你去向何方》布上油畫 (1601-1602)56.3 * 77.4 cm

米開朗基羅·梅裡西·達·卡拉瓦喬(1571年9月29日—1610年7月18日)

卡拉瓦喬是義大利畫家,1593年到1610年間活躍於羅馬、那不勒斯、熱那亞 、馬爾他和西西里。他通常被認為屬於巴洛克畫派,對巴洛克畫派的形成有重要影響。

卡拉瓦喬的一生醉人、危險而又充滿了謎。1600年,他突然出現在羅馬的藝術圈,此後就再沒有缺少佣金和資助,儘管他將自己的成功經營得很糟糕。關於他最早的評介見於1604年,這份材料描述他大約三年前的生活方式,說"他幹兩周的活兒就能跨劍大搖大擺逛一兩個月,還有一個僕人跟著,從一個球場到另一個,總是準備爭吵打鬥,因此跟他在一起狼狽之極。"1606年,卡拉瓦喬在爭鬥時殺死了一個年輕人,人家懸賞他的項上人頭,於是他逃離羅馬。1608年,他又在馬爾他捲入另一場爭鬥,之後的1609年,在那不勒斯,還是爭鬥,這次可能是不明來歷的對頭要取他性命。到下一年,度過十年多一點的畫家生涯後,卡拉瓦喬離開了人世。

在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的幾十年間,羅馬一直在建造巨大的教堂和宏偉的宮殿,需要大量畫作。當時反宗教改革派教堂在搜尋正統的宗教藝術以還擊新教的威脅,因為此前統治藝術界近一個世紀之久的風格主義不足以擔此重任。卡拉瓦喬帶來的是一種激進的自然主義,兼具近乎物理上精確的觀察和生動甚至充滿戲劇性的明暗對照畫法。在卡拉瓦喬手中,這種新風格是達到真實性和靈性的工具。

卡拉瓦喬作品欣賞:

卡拉瓦喬《酒神》布上油畫 《1596)95*85cm 義大利佛羅倫斯烏菲齊畫廊

卡拉瓦喬《聖馬太的啟示》 布上油畫 (1602)292 x 186 cm

卡拉瓦喬《以馬忤斯的晚餐》 布上油畫 (1602)139 x 195 cm 英國倫敦國家畫廊

圭爾奇諾 (1591年2月8日-1666年12月22日)

圭爾奇諾全名喬萬尼弗朗切斯科 巴比裡。他出生於一個藝術世家,並且自學成才。他曾在盧多維科·卡拉克奇畫室學習,以及在威尼斯一遊。這段經歷讓他接觸並且學習到了大師如提香,丁託列託和委羅內塞的繪畫作品。他的作品以使用熱門調色板見長,這使得他的繪畫具有極大的表現力,以及明暗對比的使用,則是主要受到卡拉瓦喬的啟發。而他晚年的作品,則受到了畫家圭多雷尼的影響,經常使用寒冷的色調。圭爾奇諾是十七世紀有名的巴洛克式義大利畫家。受義大利繪畫的影響,他控制著光線在畫作中所帶來的影響。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獲得了許多很有聲望的委託,尤其是來自梵蒂岡的委託。

師從於盧多維科·喀拉蚩,他是學院派裡有豪放特色的畫家。27歲的圭爾奇諾赴威尼斯,在那裡受到威尼斯畫派的影響,30歲時應教皇格裡高利十五之詔到羅馬,在羅馬時接觸到卡拉瓦喬的藝術,對卡拉瓦喬的藝術十分尊重。從32歲起才明顯地轉上了純正的學院派道路,1642年,也就是畫家51歲時榮任波倫亞美術學院院長。他是一位多能畫家,既擅長壁畫、架上畫,也作銅版畫。

在圭爾奇諾的作品中,可見受到多方藝術風格的影響,人物造型富有厚重立體感,粗獷有力,明暗法運用聚光和強烈對比,飽含卡拉瓦喬的探索成就;人物運動感和色彩處理有威尼斯畫派的影響;用筆流暢,造型溫柔細膩似拉斐爾;人物衣著褶紋刻畫精緻嚴謹,體現古典主義的功力。

圭爾奇諾作品欣賞:

圭爾奇諾《戴刺冠的基督》 布上油畫 (1622)

圭爾奇諾《自畫像》 布上油畫 (1635)

薇索光國繪畫課堂

圭爾奇諾《鞭打基督》布上油畫 (1644)

聲明:資料來自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平臺刪除

相關焦點

  • 巴洛克美術——義大利(由光國繪畫課堂整理)
    起源:義大利文藝復興晚期著名建築師和建築理論家維尼奧拉設計的羅馬耶穌會教堂是由手法主義向巴洛克風格過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稱之為第一座巴洛克建築。手法主義是16世紀晚期歐洲的一種藝術風格。其主要特點是追求怪異和不尋常的效果,如以變形和不協調的方式表現空間,以誇張的細長比例表現人物等。
  • 西方美術史二十四講:義大利巴洛克藝術【第十三講 03】
    第十三講 西方美術史二十四講 | 義大利巴洛克美術 在16世紀,歐洲各地對教會產生了懷疑,認為原始的基督教清貧素樸的精神已被扭曲,以梵蒂岡為中心的教會大權在握
  • 外國美術史:畸形的珍珠——巴洛克藝術
    阿波羅與達芙妮巴洛克藝術最早產生於義大利。它具有豪華享樂主義的特色。由於它的服務對象是宗教上層和貴族因此它既有宗教色彩又有享樂主義。具有濃鬱的浪漫主義色彩,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強調理性寧靜與和諧而巴洛克美術則強調非理性的幻想和幻覺,極力打破文藝復興美術的寧靜與和諧。富有激情的巴洛克美術總是充滿著強烈的個人情感色彩,反映出創作者的內心世界表現創作者的個性特徵。
  • 巴洛克美術——西班牙(由光國繪畫課堂整理)
    菲利普二世王權不斷地在西班牙擴張,巴洛克藝術在菲利普的二世和四世的時代達到了巔峰半島上巴洛克的文化與先前的文藝復興,手法主義時代以及後來持續幾十年的啟蒙運動,卻沒有明確的界限。主要原因是由於哈布斯堡王朝的支持或者說之後學院派的阻撓。
  • 巴洛克美術——法國(由光國繪畫課堂整理)
    起源:大約從1600年到1700年代早期歐洲的主要藝術風格是巴洛克風格。但有些國家不願受巴洛克風格影響的支配——尤其是法國、荷蘭和英國。法國人進行抵制主要是因為它的民族主義精神。為了與浮華的巴洛克式風格一爭高低,法國藝術家和建築師磨鍊出嚴謹的古典主義。那時義大利是歐洲藝術中心,但在巴洛克後期,歐洲藝術中心移轉到法國,它並沒有明確的藝術風格,只能算是一種愛好和時尚文藝復興意味著平衡、適中、莊重、理性與邏輯:而巴洛克卻意味著運動、追求新奇、熱中於無窮、不安和對比、以及各種藝術形式的大膽融合。
  • 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巴洛克風情!
    巴洛克建築是17~18世紀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建築和裝飾風格。其特點是外形自由,追求動態,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義大利文藝復興晚期著名建築師和建築理論家維尼奧拉設計的羅馬耶穌會教堂是由手法主義向巴洛克風格過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稱之為笫一座巴洛克建築。 對城市廣場,園林藝術以至文學藝術部門都發生影響,一度在歐洲廣泛流行。巴洛克一詞的原意是「扭曲的珍珠」,古典主義者用它來稱呼這種被認為是離經叛道的建築風格。
  • 美術中的巴洛克與洛可可
    本期教你區分巴洛克與洛可可,這兩種風格類型可以說是歐洲古典主義風格中非常重要的陣容了,話不多說往下看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其實是一脈相承的。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華麗和更華麗,繁富與更繁富。巴洛克出現的早一些,一般指的是路易十四統治時期(1643 - 1715)。而洛可可緊隨巴洛克,出現在路易十五統治時期(1723 - 1774)。
  • 巴洛克藝術知識點匯總
    根據歷年教師招聘考試匯總的考題來看,發現會有一些經常考到的知識點,所以中公講師特意為大家準備了關於巴洛克藝術部分的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深入了解本節內容,直擊重點內容。巴洛克藝術巴洛克藝術於16世紀後半期在義大利興起,17世紀步入全盛期,18世紀逐漸衰落。
  • 巴洛克時代的「寵兒」——貝尼尼
    而我國著名的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傅雷在《世界美術名作十二講》裡卻認為:這是在一個偉大藝術時代以後必不可免的。前人在藝術表現上已登峰造極,後來的藝術家除了求新外,別無可能自顯。與其說巴洛克為頹廢,毋寧說它是義大利十七世紀新藝術,且不獨是義大利的,更是自十七世紀以來整個歐洲的藝術。
  • 你不知道的巴洛克
    於是,新巴洛克在經典的內涵包裹下呈現。學成自義大利的主設計師Beni深得巴洛克建築藝術的薰染,並在全建築設計的經驗中找到新巴洛克的成熟表現手法,首度運用到融科·千章墅的建築與園林之中。 「巴洛克是一個完整的所謂的『景觀』。
  • 諾託谷地的晚期巴洛克風格城鎮—義大利的古典小鎮
    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八個諾託谷地的晚期巴洛克風格城鎮位於義大利南部西西里島的拉古薩省、錫拉庫札省以及卡塔尼亞省。屢次從火山浩劫中重建的卡塔尼亞,是西西里島重要的工商大城,經濟繁榮。義大利作曲家貝裡尼出生於卡塔尼亞,更增添它的旅遊價值。
  • 西方美術史二十四講:西班牙與荷蘭的巴洛克藝術【第十四講 03】
    第十四講 西方美術史二十四講 | 西班牙巴洛克美術 西班牙在17世紀成為歐洲的強權國家。
  • 17世紀巴洛克藝術在義大利孵化,今天巴洛克建築有了新的語言形式
    巴洛克國際博物館巴洛克國際博物館位於墨西哥普埃布拉市旁邊的一個公園邊上,用來展示巴洛克藝術作品,從繪畫、雕塑、時裝到建築、音樂、戲劇、文學和美食。巴洛克藝術產生在反宗教改革時期的義大利,巴洛克國際博物館的設計能夠體現17世紀巴洛克運動的各個方面,這些運動讓藝術家們擺脫了過去文藝復興時期的嚴格規定。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的共同特點是正方形、圓形和十字形。首先,建築採用彎曲而非平直的白色混凝土板,以此來體現對嚴苛準則的瓦解,並且在展廳之間創造空間的流動性。
  • 巴洛克繪畫
    從16世紀末、 17世紀初開始,這種氣勢宏大、富於動感的藝術便開始從義大利的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等地很快遍及歐洲,人們稱它為「
  • 義大利健樂士等9大國際品牌籤約入駐中華巴洛克
    哈爾濱新聞網訊(廉日暖 記者 張鳴霄)27日下午,老道外·中華巴洛克與國際品牌籤約儀式,在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保護街區3號院內舉行。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保護街區建設指揮部與義大利健樂士等9大國際品牌現場籤訂意向入駐合作協議。
  • 帶有濃鬱的義大利巴洛克風格的時裝
    皮特作品有時會發掘出義大利巴洛克藝術之美感,高貴典雅的時裝韻味。Peter Dundas皮特 鄧達斯--挪威設計師一股濃濃的義大利風格Peter Dundas皮特 鄧達斯Peter Dundas皮特 鄧達斯Peter Dundas皮特 鄧達斯Peter Dundas
  • 義大利哪些美術學院比較好?
    那麼2020年去義大利留學哪些美術學院還不錯?維歐藝術留學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義大利哪些美術學院比較好2020年去義大利留學哪些美術學院還不錯?2、佛羅倫斯國立美術學院位於義大利名城佛羅倫斯的佛羅倫斯美院,建立於1339年,擁有近700年的歷史,是世界歷史最長的美術學院,為世界美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共享。
  • 義大利留學:佩魯賈美術學院!
    佩魯賈佩魯賈美術學院佩魯賈美術學院(義大利語Accademia di belle artilegalmente riconosciuta 「PietroVannucci」 di PERUGIA )原為「
  • 義大利「隱世古城」,巴洛克建築遍布全城,最美地標是「陽臺」
    作為全球熱門的旅遊目的國,義大利的許多城市都非常有名,例如羅馬、米蘭、威尼斯、佛羅倫斯等等,每一座都有著極具代表性的非凡魅力。然而,歌德卻說,沒去過西西里島,就等於沒去過義大利。足以證明西西里島在義大利歷史文化中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 2020下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世界美術史(三)
    哥德式美術(12-15世紀,12-13世紀最流行)1.建築①哥德式教堂的特點:結構輕盈,採用尖券和肋拱支持重量,窗戶面積大,光線好。玻璃畫裝飾成為重要組成部分。②哥德式教堂的代表作:法國聖德尼教堂、巴黎聖母院、蘭斯主教堂、亞眠主教堂;德國科隆主教堂;英國坎特伯雷主教堂;義大利米蘭主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