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500萬投小米,狂賺百倍!地產玩家陳啟宗家族「財不留後代」

2020-12-13 一波說

小米上市,讓許多財富家族成了大贏家,香港恒隆地產的陳啟宗就是其中一位。作為小米主要股東的晨興資本,8年前投了小米500萬美元,如今持股市值近百億,回報已經達到數百倍,而創造這一創投神話的,正是晨興資本的創始人——香港恒隆集團及陳啟宗家族。

財富不傳後代!在香港豪門的財富傳承史上,陳啟宗、陳樂宗兄弟家族是當中的特例,不主張財傳後代,且三代均是如此。4年前,陳啟宗家族旗下的晨興基金會,向美國哈佛大學捐贈3.5億美元,該校的公共衛生學院也以其家族一代掌門人陳曾熙命名,這是哈佛大學創校以來獲得金額最大的單筆捐贈,被譽為「哈佛史上第一捐」。陳啟宗家族的財富觀念,為何如此獨特,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香港地產王國——恒隆的起步與另類繼承

恒隆集團創始人之一陳曾熙

說起陳啟宗家族的財富故事,先得從他的父親、恒隆集團創始人陳曾熙、陳曾燾兄弟創業傳奇說起。

陳曾熙,生於1923年,祖籍是廣東臺山的鬥山鎮,卻是在天津長大的。早年,陳曾熙的父親曾在東部沿海一帶做生意,家庭富裕。陳曾熙本人,曾赴日本留學,學土木工程。二戰爆發,為躲避戰火,陳氏一家移居香港,陳曾熙的弟弟、原恒隆集團董事長陳曾燾,就是在香港長大,在香港念中小學。

據順德籍港商葉中平介紹,陳曾熙與順德籍港商、永隆銀行創辦人伍宜孫家族有交集,且淵源頗深。

伍宜孫的祖父伍宜廉,是廣州昭隆銀號的創辦人,遠近聞名。伍宜孫,生於1905年,到他出世時,已是家道中落,童年備嘗艱苦,14歲到香港泰來銀號做工。他在20歲時,深得該銀號老闆伍季明的賞識,成了他的副手。1933年,在眾多朋友幫助下,伍宜孫在香港文鹹東街創辦了永隆銀行的前身——永隆銀號。

自日本留學回來的陳曾熙,當年就是在伍宜孫家族的永隆集團任職的,主要負責外匯、樓宇按揭等業務。後來,陳曾熙自立,創辦大隆地產時,從國立復旦大學讀書後的弟弟陳曾燾,也來到香港與哥哥一起經營建築業。據伍宜孫的小兒子伍步功提供的信息,當年陳曾熙兄弟創業時,其父親伍宜孫與他們是合作夥伴。

復旦大學授予陳曾燾(右)榮譽博士稱號

恒隆集團是創始一代兄弟創業的結晶,數年之前,陳曾熙胞弟,也就是陳啟宗、陳樂宗的叔叔陳曾燾,被復旦大學授予榮譽博士稱號。陳曾燾曾在受訪時表示,自己當年離開復旦時,並沒有正式畢業,也沒有拿到畢業證書,「所以我都不好意思說我是在復旦大學『畢業』的」。

抗戰時期,當時的國立復旦大學西遷,1944年,陳曾燾到重慶北碚,入了復旦大學,第二年,他曾參軍入伍,於1945年冬回校繼續讀書。1946年夏天,復旦搬回上海,由於陳曾燾回廣州家裡度暑假,開學時直接去上海,並沒有參與復旦大學的搬遷。離開復旦後,陳曾燾並沒有去香港與家人會聚,而是先在上海的聯合國救濟總署工作了一陣子;直到1949年才南下廣州,後來去了香港。陳曾燾回憶稱,到香港後並不是自己做生意,而是幫工,鍛鍊了幾年後才自己做。

港股恒隆地產的母公司恒隆集團,由陳曾熙於1960年9月13日創辦。而此前,陳曾熙與弟弟陳曾燾一度下南洋,在婆羅洲一帶做建築生意,後來又回到香港。恒隆集團官網在公司簡介中,是以「瞬即發展為香港大型地產發展商之一」,來形容恒隆起步之迅速。

香港思源慈善基金會主席陳曾燾(右)

陳曾熙雖然富有,卻節儉、低調,且斤斤計較。上世紀50年代,陳曾熙離開了伍宜孫家族的永隆銀行,與友人合夥,創辦了大隆地產,開始涉足房地產。弟弟加盟後,陳曾熙兄弟自立門戶,1960年創辦了恒隆有限公司,即恒隆集團的前身。起初,恒隆主要在香港九龍太子道一帶,開發住宅及樓宇。而恒隆之所以能迅速起步,則歸功於與當時的港英政府一次換地交易。

彼時,大體情形是這樣的,政府需要徵用恒隆擁有的位於九龍荔枝園後面的一個山頭,興建瑪嘉烈醫院,僅雙方協商後,港英政府劃讓何文田山地塊,予恒隆交換;此後,陳曾熙利用「何文田」,投資開發「恆信苑」 住宅樓宇,這為公司日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世紀末,當時的「何文田」一帶,是個荒涼之地,因該田地為居民陳何文所擁有,故稱該處為「何文田」。即便是今天,恒隆在何文田仍持有不少地產物業,去年10月下旬,恒隆標售的旗下何文田君逸山商場,交易成交價約2億港元。

位於銅鑼灣心臟地帶的恒隆中心

恒隆地產的迅速起步,有一個大的時代背景,那就是進入工業化時代,香港經濟的再度繁榮,而與之相伴的是香港地產的數度調整。

1945年二戰後,日寇投降,港英政府接管的香港,已是一座千瘡百孔、傷痕累累的廢墟之城。從1945年至1952年這7年,是戰後香港經濟復元時期,隨著內地居民湧入,特別是49年前後很多內地富豪的大批遷入,香港不僅是財富的集聚地,人口也迅速膨脹。以1945年為例,當時香港人口僅60多萬,到1950年則激增至200萬人,地產及商業的需求也快速擴大,並帶動地價、房租的急速上漲。

19世紀50年代初之前,香港樓宇是整棟標售居多,也制約了購買力,影響地產發展。於是,香港地產歷史上,出現了二個劃時代事件:一是香港國際鴻星投資集團的老闆吳多泰,他發明了分層出售的模式,也就是按樓層數平分地權;另一個是霍英東,他首創香港第一份售樓說明書,並且運用了比吳多泰更好、更理想的營銷辦法,那就是「分期付款、預售樓花」。

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

韓戰爆發後,因聯合國對中國禁運,香港傳統的轉口貿易一落千丈,經濟也急轉直下並波及地產。從1953年到陳曾熙涉足地產,以及自立創辦恒隆之前,支撐香港地產的最大力量,是來源於外來資本湧入的帶動,尤其是來自東南亞僑資的進來,直接拉動香港「兩市」(股市、樓市)繁榮。此外,鐘錶、成衣等工業興起,也進一步帶動香港經濟,陳曾熙創辦恒隆的1960年,應該是戰後房地產業最繁榮的一年。

從某種角度而言,陳曾熙家族當年與港英政府置換土地,獲取了更大的開發空間,這是一個難得的發展契機;更重要的是,陳曾熙家族的地產生意,正好與當時香港地產業發展周期相互吻合,順之者興。

有個數據,今天恒隆中心一帶的銅鑼灣地塊,在陳曾熙創辦恒隆的第二年,年初每層賣5000元,到該年年底,一下子躍升至42000元。與之同時,樓宇月租與商鋪的租金,也是水漲船高。

成為香港大型地產商後,恒隆開始在港鐵沿線建造多個地產項目。1972年10月21日,恒隆地產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上市後,恒隆除了在香港開展多元化的地產業務,1990年後起,開始大舉進軍內地房地產市場。如今的恒隆地產,系香港數一數二的大型企業,屬於香港恒生指數及恒生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成份股之一,於2017年獲納入道瓊可持續發展亞太指數。

李達三及夫人葉耀珍、陳曾燾(右2)及夫人陳許啟明(右)出席復旦李達三樓重建落成典禮

恒隆地產上市的第二年,也就是1973年,是香港地產周期的一個高峰,過度投機炒作,觸發了銀行危機,並引起政治騷動;進入70年代中期後,恒隆曾一度「沉寂」,1986年,創始人陳曾熙卻突然因病去世。

當年,很多香港人包括商界關心,誰是恒隆地產的下一個掌舵者?陳曾熙的遺囑公布後,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其百億遺產既不是交予陳啟宗、陳樂宗等三個兒子,也不是交予弟弟陳曾燾,更沒有交代予自己尚健在的妻子,而是在遺囑中交代家人,將其財產以信託的方式成立陳曾熙基金會。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遺囑中,陳曾熙基金會的信託委託人,也非陳氏家族內部成員,而是一個外人,他就是跟隨陳曾熙多年的老部下殷尚賢。

現年81歲的殷尚賢,三年前的2015年才從恒隆集團副董事長一職退任下來。這位「託孤老臣」,1970年就加盟恒隆,1980年加入董事局,1992年卸任董事總經理後,改任集團副董事長。殷尚賢不僅是香港資深地產從業者,還是一位資深銀行家。

創始人陳曾熙過世後,集團業務由陳曾燾負責,直至1991年,正式啟動二代傳承,陳啟宗從叔叔的手中接過權杖,接棒恒隆集團董事長,陳曾燾退休,自此淡出恒隆事業的前臺。

1997年,陳曾燾與夫人陳許啟明創立慈善機構——思源基金會,顧名思義,「思源」指的是「飲水思源」,帶有「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含意。該基金會主要關心香港及國內的教育事業,另外也捐助醫療服務事業。

另類傳承:財富不留後代

恒隆集團董事長陳啟宗

恒隆集團陳曾熙家族二代陳啟宗、陳樂宗、陳絜宗三兄弟,均是由「富二代」向「創二代」轉身的。長子陳啟宗,子承父業,現為恒隆集團主席,目前其子陳文揚已處於三代接力階段。

次子陳樂宗,曾是哈佛大學醫學院病理學研究員,蠻有意思的是,陳樂宗一直認為自己首先是一名科學家,然後才是一名投資人。「唯有教育才能改變生命」, 陳樂宗現為香港晨興創投主席、晨興基金創始人,其從事私募基金和創業基金已有20多年。作為投資人,生物科技領域方面的投資,一直是他的創投重項。陳樂宗哥哥陳啟宗,是1949年畢業於美國南加州大學,而陳樂宗則是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學畢業後,又在哈佛大學獲得理科碩士及放射生物學博士學位。

也正因為如此,2014年9月,陳啟宗、陳樂宗兄弟通過家族基金「晨興基金會」, 以紀念恒隆已故創辦人、陳氏兄弟的父親陳曾熙為名,創下哈佛378年校史上金額最大的單筆捐款。要知道,哈佛僅有兩個以人名命名的學院,一個是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另一個是甘迺迪政治學院。

香港晨興創投主席陳樂宗

陳啟宗是香港地產界的傳奇人物,在商場上以出奇制勝見長,號稱地產玩家。上世紀90年代,是香港地產黃金年代,陳啟宗卻反其道而行之,鍾愛內地房地產,在香港卻沒買過一塊地。亞洲金融危機後,他更是把大的地產投資全都放到內地。

當亞洲金融危機後,香港地價大跌,而花了大部分時間在內地「積攢」土地的恒隆,卻逃過一劫,手上的拿地升得更快,節節攀高。其中,上海的恒隆廣場,成了當時浦西第一高樓。

與父親一樣,陳啟宗也是以節儉著稱,並把他用來教育第三代。他曾送一句箴言予朋友,「有錢的兒子不成材,沒錢的兒子成材。」陳啟宗說父親在世時,他們三兄弟沒有拿到一分錢,他說自己也和兒子陳文揚、陳文博說,你們也不會從爸爸這裡拿到一分錢,將來也是。

父親陳曾熙去世後,未承父業的陳啟宗和二弟陳樂宗,先是在美國「另起爐灶」,創辦了晨興創投,側重於投資初創及成長型科技企業,比如搜狐、攜程、第九城市及小米科技,都有獲得晨興的投資。

陳啟宗的三弟陳絜宗

陳啟宗最小的弟弟陳絜宗,與二位哥哥一樣,也畢業於美國南加州大學。兄弟三人中,在美國南加州攻讀了四年的陳絜宗,與父親陳曾熙早年留學日本時選擇的專業都是一樣,也是建築工程學。

畢業後回到生他養他的故土香港,陳絜宗並未進入家族生意,而是在銀行打了幾年工,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外部歷練。與大哥陳啟宗一樣,陳絜宗「殊途同歸」,也走進與房地產相關的行業,也是「不做富二代,要當創二代」。告別了銀行,陳絜宗從香港到北京,開始了從事二手房交易的創業生涯,並積攢了可觀的資本。2003年,陳絜宗南下,到海南創業,開始從事他喜歡的建築行業,從事海口「天一方」等高品質住宅的建造。

有一次我和內地一些年輕的地產精英聊天,我告訴他們,你們中間大概有30%的人未來可能會垮掉。現在內地有多少家大公司能夠保證10年、15年後,成為成功的大型房地產企業,這個問題實在是懸而未決。這是恒隆家族陳啟宗說的一番話,也觸發我們來探究其家族為何秉持「財富不留後代」家訓的成因。

陳啟宗、陳文揚(左1)父子與清華大學領導

在地產界,陳啟宗個性強勢,說話也歷來直率,上面的那一段話,對不少家族新生代而言,句句刺心,也可當做「警世恆言」。多少年來,有多少豪門家族「大浪淘沙」後,財富已成過眼雲煙,不少倒閉的,甚至曾是聲名顯赫。

30多年前,陳曾熙創辦的家族基金會——陳曾熙基金會,屬於家族信託基金,也是家族傳承與發展中一個財富管理模式。當然,陳曾熙的家族基金會要解決的並非是家族內部紛爭,而是考慮如何百世流芳,成就家族永續傳承,其給家族後代留下的,不光是財富的有形管理,更可貴的是無形管理的一面,比如家族世界觀的搭建,家族家族理念、家族品牌文化等層面的寶貴資產。

作為家族基金,是以信託為主,不僅可以用以保證家族和後代子孫的基本生活及教育醫療等事宜,另外,也通過回饋社會,大大提升的家族企業的品牌。另外,家族信託類基金,雖看似「錢不留子孫」,也是一種傳承工具,由於可以達到「不分家」目的,也有利於日後子孫「開枝散葉」時,其控制權不易受到侵蝕。

陳啟宗之子、恒隆集團執行董事陳文博

2016年,陳啟宗之子、80後陳文博,被選為恒隆地產執行董事,意味著他開始上位,也進入家族第三代接班階段。陳文博與父輩一樣,也是留學美國,並持有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與香港科技大學聯合頒授的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另外,他還獲得美國南加州大學國際關係文學士學位。

加盟恒隆之前,他也在外歷練,後來被派往上海恒隆工作,每天騎自行車上下班。有一次,陳啟宗給兒子打電話,陳文博答稱自己正騎自行車,等後再回,沒想到父親那頭幽默地說:「還騎自行車,你好奢侈!」

我不安於只做「富二代」,立志做「創二代」,是當今許多企業家二代的豪言壯語,可不少卻像是廣告詞,為了只是拋棄外界對「富二代」包袱與歧見,可有幾個是真正的創二代、不做享受爭氣的一代呢?

傳承需要教育與培養,也需要制度及財富治理層面的頂層設計,從恒隆地產氏家族這裡,多學一點成功經驗,對傳承與企業的發展有益處

一波說 傳承在中國(87)

本文內容為一波說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摘錄發送

相關焦點

  • 隱形地產巨富:與李嘉誠齊名,在內地狂撈上千億,卻一分也不捐
    隱形地產巨富:與李嘉誠齊名,在內地狂撈上千億,卻一分也不捐!我國是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可以說是商機無限,除了本土的商人外,還有香港富豪,外企等,都湧入內地來撈金,在這些企業家成功之後,也會飲水思源,將自己的部分財富回饋給國家,以促進國家的發展。
  • 恒隆陳啟宗:香港最「乾淨」的商人
    但陳啟宗的事業並非只限於地產,其家族的晨興資本也非常有名,僅在國內就投資過搜狐、攜程、第九城市、迅雷、鳳凰新媒體、UCWeb、YY等等眾多知名的網際網路公司。晨興資本還是小米公司最早的天使投資機構、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接近20%。小米市值一度高達4000多億,晨興的股份價值也一度接近千億,而當年他們的投入不過幾個億。
  • 這個老太才是香港的首富,坐擁小米千億股份,每年還能收租幾十億
    陳譚慶芬估計沒有幾個人聽過,不過說起小米手機你一定聽說過了。陳譚慶芬這個香港老太太到底跟小米手機有什麼關係呢?陳譚慶芬是廣東中山人,後來嫁給了香港地產富豪陳曾熙。陳曾熙去世之後,把40億的資產建立成一個信託基金,受益人就是妻子陳譚慶芬。陳譚慶芬的信託基金擁有恒隆集團跟恒隆地產不少的股份。另外國內著名的風投基金晨興創投也是陳譚慶芬的家族投資基金。
  • 與陳啟宗父子面對面:在香港第一高樓裡夜宴
    來源:觀點地產網觀點與陳啟宗父子面對面:在香港第一高樓裡夜宴 | 博鰲20年觀點地產網坐在桌旁,透過落地玻璃,香港城區的風景一覽無遺。我們很難不去強調這家餐廳的海拔——484米的環球貿易廣場是目前香港第一高樓,這棟綜合商廈在第10至99樓提供了250萬平方呎的甲級寫字樓,往下是高檔購物中心圓方。2018年9月高鐵通車之後,圓方成為內地遊客赴港購物最方便的目的地之一。
  • 揭秘香港第一隱形富豪家族,一流的投資高手,最安全的財產配置
    何東家族出了個高調的「澳門賭王」何鴻燊,他們家的事就不多說了。而利希慎家族卻出了個喜歡悶聲發財的媳婦陸雁群,她將家族資產由一億變百億,坐實了「香港第一隱形富豪家族」的頭銜。1923年,利希慎的地產公司就已經成功在香港上市。而他最重要的一次投資是在1924年以385萬元的價格買下了香港東角的大片土地(位於銅鑼灣,當時是絕對的窮鄉僻壤)。隨著香港的不斷外擴,尤其是二戰結束後香港迎來高速發展,利希慎後代光在地皮上,就不知賺了多少錢。
  • 李嘉誠賣豪宅賺16億,這個家族80年前就做了,坐擁800億卻很低調
    前段時間他出售了其中2棟,就賺進了16億元人民幣,比二十年前的買的價格足足翻了28倍。李嘉誠眼光確實獨到,不過有個家族在80年就在香港山頂建豪宅來賺錢了,他們就是嘉道理家族。在1931年,嘉道理家族購入香港加多利山的地皮。他們在上面建起了超級豪宅,而且定下規矩:只租不賣,為的就是保護周邊環境。
  • 在深圳「悶聲發大財」的,潮汕地產大佬
    他對兒子們說:10年前,我在深圳布吉買了一塊地,現在你們可以拿去賣了。網絡上的段子「父親告訴我,我幫你拿了塊地,我就知道我是富二代」,真實的發生在了黃氏六兄弟身上。那一年,黃茂如在這塊地上,開發了第一個樓盤——茂業城,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 寵物盤捲土重來,「矽谷區塊雞」投3萬月賺1萬?
    網上養雞月賺1萬?區塊雞,基本上就是沿用的華登區塊狗的模式,打著區塊鏈+養寵物的噱頭,再通過高收益吸引韭菜入場,然後就是資金盤的必備套路,拉人頭得更高獎勵。該項目設置了7種不同等級的雞供玩家預約搶購(投資),分別為紅包雞、金錢雞、福氣雞、元寶雞、招財雞、吉祥雞和如意雞。雞的等級不同,價格也不同,100元-18000元不等,等級越高價格則越高。主要玩法是,玩家需要先進行搶雞,然後獲得領養權,在領養期間每天可獲得收益,每日固定收益1%—15%。
  • 擁有近千套上海的房子,後代都要去哈佛讀書,這個家族已富到17代
    很多人常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不少人心目中,時代在不斷的變化,饒是家境非常貧寒的人,通過自身的努力也有「翻身」的機會;哪怕再富有的家族,後代若是不努力,也可能會將家業敗光。而今,已有不少富二代「敗光」家業的事例,就好比10年將125億家業敗光的李兆會,4年時間將其父辛苦經營了數年的公司「毀掉」的羅煜竑等,為了防止類似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很多富豪都在培養自己的後代方面絞盡腦汁。
  • 夢幻西遊:玩家花4000買號,8萬積分未清,倉庫還有不小的財富
    在夢幻西遊中,相信每一位玩家都想買到物美價廉的道具,花最少的錢玩最刺激的遊戲。因此,每當我們在藏寶閣上尋求需要購買的角色時都考慮一下賣家是不是有良心的人,這樣我們才可以買到充滿驚喜的角色帳號。遇到良心賣家的話,對方會給你留下大量的積分,甚至倉庫裡面還會給你帶來無限的財富。
  • 我國白酒品牌中的「小米」,用15元的平民價,一年狂銷近百億
    導語:我國白酒品牌中的「小米」,用15元的平民價,一年狂銷近百億大家好,很高興再次與大家做分享,中國白酒遍地開花,各種品牌以及各種蹭品牌的白酒真假難辨,逢年過節回家又想給父母或親朋好友帶幾瓶白酒的,其實很多人都以為茅臺
  • 馬未都:35年前我一個月就能賺8萬,但不敢告訴同事和朋友
    馬未都:35年前,我一個月就能賺80000,但是我做的事情不敢告訴同事和朋友,我一直都是保密的。馬未都曾經說過,年輕人就該努力賺錢,因為這樣才能顯示出你的實力。誰能想到30多年前,一月能賺1000以上都是精英階層了,更別說萬元戶。但馬未都當年的月收入就有80000萬以上。當年他4年級就肄業了,然後由工人變成了一個雜誌社的編輯,沒有背景沒有人脈,但是他有眼光和毅力。
  • 王健林"清倉" 賣掉美國五星級酒店 海外地產一個不留
    (原標題:剛剛,王健林「清倉」了,賣掉美國五星級酒店,海外地產一個不留!)剛剛,王健林完成了清倉海外地產項目的「壯舉」!而在7月30日,萬達酒店發展發布公告稱,其非全資附屬公司Wanda Chicago Real Estate同意向Magellan Parcel C/D LLC出售Parcel C LLC 90%的股權,作價2.7億美元,目標公司擁有位於美國芝加哥的地產項目Vista Tower。公告還稱,此次出售預計將為萬達酒店發展帶來9400萬港元的收益。
  • 又賺38億,李嘉誠家族出售一地產項目!在英累計投資超過4000億
    這似乎說明李嘉誠家族騰挪內地資產的腳步還在繼續。而在此前的幾年,李嘉誠家族不時都會出售地產項目。2016年10月,李嘉誠以200億元的售價賣掉了上海陸家嘴的「世紀匯」綜合體,這是李嘉誠在內地出售的最大一筆物業。2019年10月,李嘉誠家族以超過40億元的售價向融創中國出讓大連西崗(樓盤)項目。
  • 女子讓人幫忙炒股虧60萬,再投500萬就能賺回來?怒提出索賠
    導讀:隨著股票行業的發展,不少年輕人逐漸投入於炒股事業,但炒股是一把雙刃劍,可能會賺大錢,但一不小心也可能掉入深淵,所以炒股需謹慎。近日一位夏女士通過朋友接觸到炒股,後來幫朋友炒股後虧了將近60萬,後來對方讓她再投500萬就可以賺回來,夏女士猶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