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常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不少人心目中,時代在不斷的變化,饒是家境非常貧寒的人,通過自身的努力也有「翻身」的機會;哪怕再富有的家族,後代若是不努力,也可能會將家業敗光。
而今,已有不少富二代「敗光」家業的事例,就好比10年將125億家業敗光的李兆會,4年時間將其父辛苦經營了數年的公司「毀掉」的羅煜竑等,為了防止類似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很多富豪都在培養自己的後代方面絞盡腦汁。
當然,也有諸多富二代非但未曾被父輩的光環所「淹沒」,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大眾所熟知,王思聰曾憑藉著5個億的啟動資金賺回了60多億、楊惠妍在將碧桂園接手後數次登頂中國女首富寶座、宗慶後之女宗馥莉更是被很多人稱為「娃哈哈公主」等。
此外,突破父輩的「光環」富三代也已有很多,就好比有著澳門賭王稱號的何鴻燊、鄭裕彤的孫子鄭志剛、榮氏的榮智健等,不過,除了何鴻燊,與王思聰、楊惠妍等諸多富二代相比,很多富三代的名聲大都不比前者。
對此,很多網友不禁表示,這便是應了「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的這一句話,能夠富到了三代的家族已經算是非常不容易了,畢竟有些富養的孩子很容易形成花錢大手大腳、好吃懶做的習慣,如此一來,富四代、富五代便幾乎很難繼續存在。
不過,雖然富過了四代甚至更多代的家族比較少,卻不是沒有,其中,有一個家族便是如此,其不但衝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這個「魔咒」,而且已經富到了17代,而其便為蘇州的貝氏家族。
對於貝氏家族,不少人或許沒有多少印象,可是有著「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之稱的貝聿銘卻為不少人所熟知,而他也是蘇州貝氏家族中的第十五代的傳人。
1917年之時,貝聿銘出生在廣東省廣州市,在他高中畢業之後,便選擇了去美國留學,畢業於哈佛大學的他,憑藉著在建築方面的頗高造詣,創作出了很多全球聞名的作品,就好比蘇州博物館、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館、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等等,並且,貝聿銘藉此造詣也得以將貝氏家族的「富豪之路」繼續延續下去。
其實,貝氏家族在明朝中葉就在蘇州一代生活,憑藉著行醫賣藥起家,在清代的時候,其便躋身於蘇州四大家族之一。
貝潤生是貝氏家族中的第13代傳人,到了上世紀20年代時,他經過一番考量,以重金買下了蘇州獅子林並且對之進行修繕,又過數十年的時間,一向熱衷於房地產領域的他,便已在上海擁有了將近一千套的房子。
而今,作為第十五代傳人的貝聿銘,他的兒子也已在建築領域中有了一定成就,而其孫女同樣具有頗高的實力,且已遵循著家族數年以來的傳統,成功進入到哈佛讀書。
憑藉著行醫賣藥發家,還擁有將近千套上海的房子,後代都要去哈佛讀書,這個家族已然富到了17代,對此,很多人不禁表示,貝氏家族的成功體現出,對企業家來說,「留子以財,不如留子以才」的重要,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
本文由新業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