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麥穗小魚
題記:
孟子說過:「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富不過三代」。
這句話完整的說法是:
"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讀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意思是,如果只是將富貴榮華、物質財富傳承給下一代,而沒有給予其道德規範,一個家族難以長久維繫。比如三國裡幾個梟雄後代,知人善用的劉備卻有個「樂不思蜀」的兒子,「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孫權卻有個暴虐荒淫的孫子。
富不過三代,好像一個魔咒,很少有家族能逃脫。
不過,有一個家族卻將「富貴」傳承了17代,就是——貝氏家族。
01
2017年4月26日,貝聿銘老先生在滿堂兒孫的簇擁下,幸福地渡過自己100歲生日。
貝聿銘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1983年獲得普利茲克獎,可謂是名滿天下。在其傳奇的100年人生裡,他獲得了建築師能擁有的全部榮譽。
但很少有人知道,貝聿銘身後,是一個傳承了17代的百年名門望族。
貝氏家族第一世名叫貝蘭堂,浙江金華人。
明朝嘉靖年間移居蘇州南濠街,繼續以行醫賣藥為生。經過百餘年財富積累,到了乾隆年間,第七世貝慕庭成為蘇州四位巨富之一,和戈、毛、畢並稱為蘇州「四大家族」。
在那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年代,貝慕庭則是大慈善家,只要遇到米荒,他便設立義倉賑濟災民。在他六十歲生日時,更是將數萬兩銀子的債券當眾銷毀。
到了近代,貝氏家族第十三世孫貝潤生被稱為「顏料大王」和「地皮大王」,他的財富積累主要源於一戰。
當時,德國洋行以二折的低價將庫存的染料全部傾銷給他,而這一時期恰逢中國民族資本飛躍發展,染料的價格成倍上漲,貝潤生從中獲得十幾倍乃至幾十倍的利潤,一舉成為上海巨富。
暴富以後,貝潤生怕子孫揮霍家產,開始竭力購進物業,有時候會將一整條街上所有的公寓和鋪面都收於囊中,全盛時期有房產多達一千多棟。
除此之外,貝潤生還花了一萬銀元買下早已荒廢的獅子林,又斥資八十萬銀元買下周圍一千多畝民房宅基並打通獅子林進行整修。乾隆每次下江南,到蘇州時必住獅子林。至今,園中仍留有乾隆「到此一遊」的「真趣」匾。
如今,這座蘇州四大名園之一的獅子林依然保存完好,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貝聿銘在這園中,還曾經留下一張翩翩少年照。
貝潤生是「地皮大王」,其族兄貝理泰則是「金融大王」!
02
貝理泰原是一名秀才,在留意功名的時候父親貝康侯突然去世,家族重擔便交到了這個年僅二十歲的秀才肩上。
然而接手後,貝理泰發現父親在世時開設的商號大部分經營狀況不佳甚至連年虧本,於是他決定出盤或收歇。
但凡有盈餘的商號,合伙人本利兼得。而那些經營虧損的商號,合伙人依然可以拿回足額本金,虧損則由貝家獨自承擔。貝理泰這一仁厚守信的品質贏得了合伙人和鄉民的一片讚譽。
1915年夏,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成立。孔祥熙代表孫中山出資一萬元;宋氏家族宋耀如出資五千元;貝理泰出資五千元,並終身擔任該行董事,這就是民國時期最著名的私營商業銀行上海銀行的開端。
貝祖詒
當時,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的董事長是莊得之,他和貝理泰之間既是投資夥伴,也是至交好友。莊得之深知好友的為人,便把女兒莊蓮君許配給了貝理泰的兒子貝祖詒。
婚後,兩人非常恩愛,所生育的孩子中最負盛名的就是世界最著名的華人建築設計師——貝聿銘。
不幸的是,1930年莊蓮君患癌去世。此後,貝聿銘的父親貝祖貽又娶了「江南名媛」蔣士雲。蔣士雲是北洋政府任外交官蔣履福之女,是民國「四大名媛」之一。
而貝聿銘的太太陸書華也是大家閨秀。陸書華的父親是麻省畢業的工程師,她從上海中學畢業後,前往美國讀本科,以此機緣與貝聿銘相識。
縱覽貝氏家族,幾乎每個人的婚姻都是門當戶對,強強聯姻。
這樣的婚姻組合無疑助推了家族勢力的壯大,財富也得到源源不斷的積累。
但是,真正的名門望族是富而不驕,樂善好施。貝氏家族就一直秉承著「詩書傳家,樂善好施」的家訓。
解放前夕,孔祥熙一人就捲走了一億三千萬美元,而貝聿銘的父親身為中銀總裁的貝祖詒遠走美國時卻沒拿走一分公款。
此等優秀的品質,才是這個家族能夠財富傳承十七代不斷的原因。
03
不過,貝氏家族的厄運從貝祖詒遠走美國之後便開始了。
這個家族有幸躲過了元朝戰火,在蘇州傳承了十幾代,卻差點在「十年浩劫」中被扼殺。
貝氏家族早有先見之明,很「識時務」地將大部分財產上交了出去。比如,銀行、電力、燃油和染料的經營權,包括上海法租界南陽路170號的貝家花園洋房,和大名鼎鼎的私家園林——獅子林。
儘管如此,家族還是沒有擺脫厄運。
貝聿銘的族弟貝重威,因「跑偏了」,被判刑22年,發配到黑龍江勞教。妹妹貝聿琳想方設法弄了點白糖寄給他。後來,貝重威透露:「要是沒有這白糖,我肯定已經自殺了。」
貝聿琳自己也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銀行家丈夫每次參加批鬥會回來,貝聿琳就對他說,對你就一個要求,不要死。
貝聿銘的九姑貝娟林嫁給了同為「顏料大亨」的吳同文,嫁妝則是一塊位於上海的土地。吳同文在這片土地上修建了「遠東第一豪宅」。豪宅內裝有彈簧地板,最先進的奧的斯電梯,家具全部由在美國定製,極為奢華。
某國外交官曾想用一艘萬噸郵輪外加50萬美元現金換取這棟豪宅,吳同文夫婦都沒同意。
然而,在那段「特殊時期」,吳同文不忍屈辱,和姨太太們一起手拉手在豪宅裡服毒自盡,貝娟林則被掃地出門。
後來政府決定把豪宅還給貝娟林,但被她拒絕:「不要了,就算拿回來,也找不回當年的氣派。」
貝氏家族的傲骨,歷經磨難而不改。
貝氏家族裡唯一躲過這場浩劫的,就是貝聿銘這一支了。
1935年,貝聿銘赴美留學,先後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學習,1948年在哈佛大學擔任建築系助理教授。
1949年,貝聿銘曾考慮過回國,但被他父親強烈阻止。後面發生的事情,證明了父親的遠見。
直到1974年,貝聿銘才再一次踏上祖國大地,回到蘇州老家。面對「100多位穿著破舊藍黑衣服的親戚」,一時間說不出話來,老淚縱橫。
貝聿銘深知,如果當年自己不是在美國,境遇與這些「落魄」了的親戚相差無已。
貝聿銘曾說過:「我在他們面前沒有一絲一毫的優越感。他們當中任何一個人可以是我,我可以是他們當中的任何一人,一切都是歷史的偶然。」
1979年,美國建築界宣布為「貝聿銘年」,授予他美國建築學院金質獎章。此前一年落成的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館的設計,已奠定了貝聿銘世界級建築大師的地位。
約翰·甘迺迪圖書館被公認為美國建築史上最佳傑作之一,同年中國政府邀請貝聿銘設計香山飯店。1980年,貝聿銘主持翻修羅浮宮......
2015年,貝聿銘在紐約曼哈頓住所內被一名家庭健康護理員襲擊,隨後被送到醫院,所幸。
貝聿銘有三子一女,三個兒子的名字是貝定中、貝建中、貝禮中,寓意是安定中國、建設中國、明禮中國。
2019年5月,貝聿銘被新華社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半個月後,他帶著這份至高無上的榮耀安靜的離開了這個世界。享年10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