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順:「藤纏樹」精準扶貧見實效

2020-12-11 人民網貴州頻道

原標題:長順 「藤纏樹」精準扶貧見實效

能人帶動 黃花寨裡好淘金

韋小權、韋小八兩兄弟是敦操鄉鬥麻村河邊組村民,2006年,由於要修建黃花寨水庫,他們成了移民。因為不理解移民政策,原本外出打工的韋小權回到家,帶著村民們開始上訪。「那時家裡的經濟越來越緊張。」韋小權說。

2013年,已經搬到長順縣城移民安置點的韋小權得知,縣移民局為他們這些庫區移民「量身設計」了扶貧項目,聽完項目內容,韋小權動了心。「鼓勵我們回到庫區發展養魚,政府會免費發放魚苗、貸款上也有優惠。」

黃花寨水庫位于格凸河下遊,水質好,河邊組的村民自古就有「攔河養魚」的習慣,活在水邊,吃在水邊。「在外打工時,看到廣州那邊冷水魚價格貴、好賣,覺得養魚是個不錯的產業。」兩兄弟一合計,東拼西湊了30萬元,修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網箱開始養魚。

「最開始魚苗是政府免費發放給了我們,帶我們到有遵義、惠水這些養魚技術成熟的地方去學習,第一年政府發放了20萬尾鯉魚苗給我,當年賣了3噸魚。」韋小權說。

韋小權成為養魚能人創出致富路的經歷很快傳遍了移民安置點,其他移民也開始跟著他加入到養魚產業中,2014年,韋小權兩兄弟牽頭成立了長順縣河邊網箱養魚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領了9戶農戶開始養魚。這9戶中有8戶51人是貧困戶。

合作社成立後,購進中華鱘魚苗,2015年初,合作社養殖的中華鱘逐漸上市銷售,批發價能賣到每斤15--20元。截至去年年底,合作社的網箱面積已達到3000多平方米,年養殖中華鱘13萬尾,11個社員均實現銷售收入10萬元以上。

2015年,韋小權又貸款20多萬元,修起庫區第一家水上農家樂「水上人家」,弟弟韋小八成了掌勺大廚。「客人坐船來到農家樂,不僅能欣賞庫區湖光山色的美景,還能吃到鮮魚大餐。周末節假日來店裡吃魚的客人很多,加上鮮魚銷售,去年我和弟弟家的純收入都超過了10萬元。」韋小權說。

韋小權告訴記者,今年,合作社還將擴大中華鱘的養殖規模,帶著有意願的社員開辦農家樂。

務工就業 家門口上班好舒心

清晨7點,敦操鄉敦操村村民韋家國吃過早飯,騎上摩託車來到了村裡的鉤藤種植基地。8點來鍾,在基地打工的村民們也陸陸續續開始鋤草,和大家分配完今天的工作後,韋家國又騎上摩託,往鄰村的鉤藤種植基地查看。

按韋家國的話來說,鉤藤是他如今生活的「中心」。「我的工作是管護鉤藤基地,我自己也種了10畝鉤藤。」韋家國笑眯眯地說。但在4年前,韋家國生活的中心還是外出務工。

46歲的韋家國2007年下崗,為了保障孩子讀書的費用,只能和妻子南下打工。「因為年紀偏大,找不到什麼掙錢的工作,一個月只有3000多元工資。」

2012年,敦操鄉引導村民種植中藥材鉤藤,韋家國剛開始並不想種。「但心中出來沒銷路,白浪費土地。」

2014年,敦操鄉引進貴州恆順黔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發展鉤藤產業。村民集中將201畝土地流轉交給公司,公司預付2年土地租金給群眾,村民可在基地務工同時學習種植技術,每天的工錢從70—100元不等,今年鉤藤進入採摘期,種植鉤藤的土地將返還給村民。

「從2014年我就到黔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班,月工資2000多元錢,負責管護鉤藤苗,帶著來基地務工的村民鋤草、施肥、修枝。在村裡上班,兒女上大學每個月的生活費用有著落,我很滿意。」韋家國說。(吳 琳)

近年來,黔南自治州長順縣在精準脫貧工作中,創新探索了產業扶貧「藤纏樹」新模式。

「藤纏樹」就是以農業龍頭企業或合作社等為「樹」,以貧困農戶為「藤」,採取多種方式,將「藤」和「樹」利益聯結起來,多種經營,形成「藤纏樹」利益共同體,幫助群眾脫貧致富。

今年,該縣將組織和動員2000戶8500個貧困人口通過「藤纏樹」產業扶貧模式參與產業發展,確保人均收入增加1500元以上。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貧困農戶均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到2018年有9000戶貧困農戶通過「藤纏樹」產業扶貧模式參與產業發展,確保人均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

相關焦點

  • 長順「藤纏樹」新模式 抱團發展加快脫貧步伐
    在廣順鎮石板村鳳凰壩園內,草木蔥鬱,空氣清新,幾位年輕婦女正忙碌著為鉤藤除草,臉上洋溢著幸福笑容,傳遞著長順扶貧工作取得的實效。這是記者來到長順縣鳳凰壩生態體驗觀光園採訪時看到的一幕。在推進產業扶貧工作中,長順縣大膽創新,積極探索,組織和動員廣大貧困農戶主動參與農業產業發展,初步形成了「龍頭引領、農戶參與、抱團取暖、共同發展」的「藤纏樹」產業扶貧模式,以貧困戶為「藤」,龍頭企業為「樹」,實現了龍頭企業和貧困農戶抱團發展的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模式。
  • 長順抱團發展 開創「藤纏樹」扶貧新模式
    &nbsp&nbsp&nbsp&nbsp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車璐)「藤纏樹」在大自然裡是一種常見的生長現象。而在長順縣,「藤纏樹」則變成了當地群眾擺脫貧困的扶貧模式。
  • 精準扶貧見實效 路通民富新光景
    □記者王海鋒通訊員白丞博    今年以來,方城縣獨樹鎮扳井村的好事接二連三,楊莊和馬莊兩個自然村近百戶村民告別手壓井,通上了自來水;隨著漢光武廟遺址的修繕和扶貧工作隊的大力宣傳,扳井村在附近十裡八鄉的名氣越來越大;由南陽市中級法院援建的黨群服務中心和村文化廣場落成了……這一切變化都源於南陽市中級法院幹警和駐村工作隊對該村扶貧工作中的不懈努力
  • 威海經濟開發區橋頭鎮 精準施策出實招 脫貧見實效
    國際在線消息(趙博 通訊員 田明貴):山東省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橋頭鎮日前透露,近年來,該鎮以「規劃到戶、落實到人」為宗旨,通過突出責任導向、創新扶貧模式、落實政策實效等途徑,切實抓實定點扶貧工作,至2016年底全部實現了脫貧目標。
  • 李微微邵陽調研:精準施策推動產業扶貧工作取得實效
    李微微在邵陽調研產業扶貧時強調精準施策推動產業扶貧工作取得實效湖南日報·華聲在線3月30日訊(湖南日報記者 陳昂昂)「關於更好推進我省產業扶貧的建議」3月28日至29日,省政協主席李微微率調研組一行,赴邵陽市綏寧縣、洞口縣調研產業扶貧工作並看望慰問貧困群眾。她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精準施策,推動產業扶貧工作在湖南取得實效。
  • 漢中市公安局精準扶貧出實招 見實效
    、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以趙家河村為主戰場,按照「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強力推進,包扶的寧強縣太陽嶺鎮趙家河村經濟發展和脫貧工作進展順利,面貌有了較大改觀,2016年人均年收入較2015年增加600餘元,經初步評估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經實現脫貧目標。
  • 【精準扶貧見實效】博羅塘尾村村民李新強種植80畝農作物脫貧致富
    惠州報業全媒體記者駱國紅 陳春惠 通訊員陳職勇攝轉機:治心扶志多管齊下 激活貧困戶「自我造血」功能李新強一家的生活轉機就發生在2016年市委政法委駐村扶貧後。經過扶貧工作組的審查,李新強一家被列為塘尾村貧困戶之一,扶貧工作組也開始為其量身定製脫貧計劃。
  • 張北提升產業扶貧幫扶實效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劉雅靜通訊員王英軍)針對貧困村產業帶動能力弱、基礎設施落後等問題,張北縣近期進一步強化舉措、精準發力,持續補短板、強基礎,努力提升產業扶貧幫扶實效。做強產業促增收。做強傳統產業,重點推進國家級馬鈴薯種薯示範園等項目建設,積極推廣馬鈴薯全產業鏈開發、甜菜訂單農業、食用菌入股分紅等扶貧模式;擴大光伏扶貧覆蓋面,年內將實現128座單體300千瓦光伏扶貧電站併網,新建14座村級分布式光伏扶貧電站,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光伏扶貧全覆蓋;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打造旅遊扶貧示範村3個,在中都草原和野狐嶺要塞周邊、草原天路沿線設立貧困戶農副產品售賣點15個;組建扶貧造林綠化合作社12
  • 義務教育精準扶貧成效顯著
    自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義務教育精準扶貧實效評價與跟蹤研究調查問卷》,分學校問卷、校長問卷和教師問卷。問卷採用封閉與開放式問題相結合的設計。問卷主體部分採用Likert 5級量表計分方法。採用EXCEL2016和SPSS24.0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
  • 立足教育幫扶使命擔當,河海大學精準扶貧立長遠見實效
    立足教育幫扶使命擔當,河海大學精準扶貧立長遠見實效 2017-10-16 來源:規劃司   根據中央和教育部總體部署,河海大學自2012年開始定點扶貧陝西省石泉縣。
  • 于洪區:精準監督助力精準扶貧
    于洪區:精準監督助力精準扶貧 「扶貧攻堅百村千戶行」系列報導之一 作者:肖春蘋 2017-12-11 07:37   來源:瀋陽日報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省市紀委關於「扶貧攻堅百村千戶行」工作部署,即日起,本報推出系列報導,通過深入採訪貧困戶家庭,了解扶貧政策是否落實,扶貧資金是否到位
  • 北京郵電大學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項目介紹
    自2011年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以來,按照國務院扶貧辦關於定點扶貧工作的統一部署,北京郵電大學作為教育部44所直屬高校之一,承擔了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貴州省長順縣的定點扶貧任務。四年來,北京郵電大學立足實際,發揮優勢,積極挖掘資源,成立北京郵電大學研究生支教團貴州分團,相繼派遣12名優秀學生前往長順縣開展支教活動,為提高長順縣的教育教學水平作出了積極貢獻。
  • 「強制式扶貧」與精準扶貧背道而馳
    一些地方權力主導的產業扶貧項目,很多還停留在應付思維和老套路中。對地方精準扶貧的工作成效,也要進行精準評價和考核。要通過細化考核體系,嚴肅賞罰問責。當前扶貧脫困進入倒計時和攻城拔寨階段,各地都加大了扶貧工作力度。
  • 扶貧出實招,脫貧見實效,經開區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扶貧出實招,脫貧見實效,經開區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三官廟村 近日,三官廟鎮黨委相關負責人前來三官廟村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工作,三官廟村召開「防返貧檢測預警」研判會。
  • 澄城縣寺前鎮醍醐村:精準扶貧見實效 貧困村容換新貌
    為了改善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扶貧工作隊協同村兩委堅持黨建引領、產業搭橋、基礎設施補缺,靶向問診、精準推進,多方盡力爭取、籌集資金,對醍醐村的村部建設、集體產業、村巷道路、文化廣場等方面進行了深度改造和修建。自2017年幫扶以來,在駐村第一書記的百般努力下,先後爭取落實項目資金605萬元。
  • 浦市鎮巖頭山村消費扶貧見實效
    2020 年9月29日,正值國慶中秋佳節來臨之際,瀘溪縣政府辦、縣人行、浦市鎮中心衛生院組織幹部職工到巖頭山村開展消費扶貧活動。活動現場,政府辦副主任謝伯清說,「消費扶貧既能實實在在地幫助貧困群眾解決農產品銷售難問題,又能滿足消費者自身購物需求,還能樹立勤能致富的勞動觀念,是一舉多得的扶貧方式。」
  • 平頂山市司法局精準扶貧求實效--大河網
    本報訊(通訊員楊冠領)7月13日,平頂山市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徐淵帶領該局黨委班子成員及局機關幹部一行,來到扶貧聯繫點魯山縣倉頭鄉趙窯村,開展精準幫扶。    該局黨委一班人在趙窯村聽取了駐村第一書記關於前段扶貧情況匯報,並與趙窯村委詳細商討推進扶貧村文化廣場建設、為貧困戶辦理殘疾證、為貧困村銷售農副產品等具體扶貧幫扶舉措。    之後,幫扶工作隊員們入村對53戶貧困戶進行入戶走訪,詳細了解二季度生產經營收入、各項補貼到位等情況,並對此進行分類登記。
  • 中國鐵路瀋陽局集團有限公司精準扶貧見成效
    這是中國鐵路瀋陽局集團有限公司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一個縮影。強化組織領導,統籌協調抓推進。該集團公司堅持把定點扶貧工作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扶貧工作,制定精準扶貧工作方案,形成扶貧工作、資金管理、責任分工、督導檢查等工作閉環管理。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單立軍,總經理吳新紅多次深入定點扶貧村,調研鐵路扶貧項目,傾聽群眾需求,解決實際問題。
  • 習近平精準扶貧在井岡山紀實
    他曾多次形象地說扶貧不能「手榴彈炸跳蚤」,「遍撒胡椒麵」,反覆強調「扶貧開發推進到今天這樣的程度,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關鍵是要找準路子、構建好的體制機制,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要因地、因人制宜,缺什麼補什麼,能幹什麼就幹什麼,扶到點上、扶到根上」。
  • 先行示範強擔當 精準發力見實效——廣東深圳幫扶廣西百色、河池紀實
    4年來,深圳市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對準百色、河池貧困源頭精準發力,通過資金支持、產業合作、消費扶貧、就業扶貧、教育幫扶等多種方式,以先行示範的標準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戰,取得了紮實成效。「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產業興旺是根本之策。產業扶貧精準到戶,選準產業是第一步。」深圳市光明區掛任田林縣委常委、副縣長賈揚介紹,在幫扶田林過程中,發現當地水土氣候適宜種油茶樹,便推動投資1000萬元助力建設良種油茶光明產業示範基地。2017年,通過分紅方式使基地周邊貧困戶500戶1981人受益,帶動148戶611人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