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順抱團發展 開創「藤纏樹」扶貧新模式

2020-12-11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車璐)「藤纏樹」在大自然裡是一種常見的生長現象。而在長順縣,「藤纏樹」則變成了當地群眾擺脫貧困的扶貧模式。

&nbsp&nbsp&nbsp&nbsp近年來,在長順縣上下不斷的摸索和努力下,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長順綠殼蛋雞、高鈣蘋果、紫王葡萄、優質核桃「產業四寶」已成為長順縣農民增收致富的一條重要渠道。在長順縣的探索下初步形成了「龍頭引領、農戶參與、抱團取暖、共同發展」的「藤纏樹」產業扶貧模式,以貧困戶為「藤」,龍頭企業為「樹」,實現了龍頭企業和貧困農戶抱團發展的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模式。

&nbsp&nbsp&nbsp&nbsp企業帶頭村民不愁沒收入

&nbsp&nbsp&nbsp&nbsp貴州恆順黔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法人羅興海就是在敦操鄉「落戶」的企業。2013年羅興海的公司進入敦操鄉開始合作種植中藥材鉤藤、玄參和決明子項目。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羅興海收購的鉤藤

&nbsp&nbsp&nbsp&nbsp「最開始,老百姓們也不願意接受我們。我們只好租用他們的土地,請他們種植鉤藤,等鉤藤成熟後我們再從他們的手上收回鉤藤。」這樣的方式讓群眾慢慢接受了。

&nbsp&nbsp&nbsp&nbsp除了能土地流轉費、種植鉤藤的收入外,敦操鄉的村民還能在羅興海的公司或者基地裡幹活。羅興海給記者算了一筆帳:每天能有80元的日工資,按每個月20天的做工來算,一個月光工資村民就有1600元的收入。「這對於當地的老百姓來說是,這是一筆可觀的收入了。以後我們還希望採取村民入股的方式,讓更多的村民能靠緊我們這棵『大樹』,擺脫貧困。」羅興海笑著說道。

&nbsp&nbsp&nbsp&nbsp能人帶頭村民發起「致富經」

&nbsp&nbsp&nbsp&nbsp鬥麻村河邊組人韋小權、韋小八兩兄弟因2008年水庫移民,離開了位于格凸河下遊的家。偶然的機會,兩兄弟回到原來家裡的河邊卻發現了不小的商機。2013年,兩兄弟用政府發放的移民搬遷的30萬元,兩兄弟在河上做起了養魚產業。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韋小全兄弟的養魚場

&nbsp&nbsp&nbsp&nbsp「最開始魚苗是政府免費發放給了我們,帶我到有經驗的養魚地方去學習技術,後我們又引進了雜交的中華鱘來養殖,這才開始致富的道路。」韋小權開始養魚後,不少原來的移民戶們也開始跟著加入到養魚產業中,2014年,兩兄弟正式成立了長順縣河邊網箱養魚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領了9戶農戶開始養魚產業。這9戶中,就有8戶51人是貧困戶。

&nbsp&nbsp&nbsp&nbsp現在韋小權養殖的中華鱘銷往廣州、廣西、雲南等地,批發價能賣到15元一斤左右。「每次外地過來批發的客戶,一車最少都有1萬斤左右。」韋小權告訴記者,不少客戶還來他的基地上吃魚,這樣每斤還能賣到48元一斤的價格。「2015年,我們這裡11戶養魚戶平均每戶拿到了十多萬的年收入,與以前相比翻了好幾倍。大家收入都很不錯了,比以前不知道好了多少。」韋小權笑著說。

相關焦點

  • 長順「藤纏樹」新模式 抱團發展加快脫貧步伐
    在廣順鎮石板村鳳凰壩園內,草木蔥鬱,空氣清新,幾位年輕婦女正忙碌著為鉤藤除草,臉上洋溢著幸福笑容,傳遞著長順扶貧工作取得的實效。這是記者來到長順縣鳳凰壩生態體驗觀光園採訪時看到的一幕。在推進產業扶貧工作中,長順縣大膽創新,積極探索,組織和動員廣大貧困農戶主動參與農業產業發展,初步形成了「龍頭引領、農戶參與、抱團取暖、共同發展」的「藤纏樹」產業扶貧模式,以貧困戶為「藤」,龍頭企業為「樹」,實現了龍頭企業和貧困農戶抱團發展的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模式。
  • 長順:「藤纏樹」精準扶貧見實效
    原標題:長順 「藤纏樹」精準扶貧見實效 能人帶動 黃花寨裡好淘金 韋小權、韋小八兩兄弟是敦操鄉鬥麻村河邊組村民,2006年,由於要修建黃花寨水庫,他們成了移民。因為不理解移民政策,原本外出打工的韋小權回到家,帶著村民們開始上訪。
  • 【小城子鄉鎮江口村駐村工作隊:開創鄉村旅遊扶貧新模式】
    長春市農安縣小城子鄉鎮江口村駐村工作隊:開創鄉村旅遊扶貧新模式 2020-12-15 16: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長順交麻「村社合一」新模式 興產業富群眾
    長順交麻「村社合一」新模式 興產業富群眾 發布時間:2020-12-18 10:29:38      來源:黔南日報
  • 靈山縣武利鎮:抱團發展拔「窮根」
    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韋培強 攝廣西新聞網靈山10月10日訊(通訊員 餘佳錦)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欽州市靈山縣武利鎮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延伸發展產業鏈,在村集體經濟特色產業與農民增收上「抱團發展」,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強大新動力。
  • 「三區三州」旅遊大環線:用大IP開創地區文化旅遊扶貧的新模式
    原標題:「三區三州」旅遊大環線宣傳推廣聯盟:用大IP開創地區文化旅遊扶貧的新模式摘要「三區三州」旅遊大環線,將分布在沿線的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等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串聯在一起在甘肅省文化旅遊和旅遊廳官方網站開設「三區三州文化旅遊扶貧」專欄,及時發布成員單位工作動態,增進成員單位之間的學習交流。定期召開辦公例會,及時溝通交流階段工作,落實下一階段工作計劃。以聯盟秘書處名義向國家文旅部和「三區三州」各省區黨委、政府及文旅部門贈發《西北文化資源大典》等書籍,增進「三區三州」各省區文化旅遊交流和對外發展。
  • 58同城榮膺人民網"年度扶貧獎",開創信息扶貧新模式助推鄉村振興
    58同城憑藉其在信息扶貧方面的創新舉措及卓越的綜合實力,榮膺該評選中的"年度扶貧獎"。 58同城從眾多企業中脫穎而出斬獲年度大獎,是對其長期深耕與聚焦扶貧工作的表彰,也意味著平臺創新推出"信息扶貧"新模式獲得了業內廣泛認可。在全國努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大背景下,58同城以高度的企業責任感和擔當意識,統籌整合各方面資源,結合企業主營業務優勢和專業技術特點,不斷探索網際網路與精準扶貧融合的新方向,創新推出獨具58同城特色的"信息扶貧"新模式。
  • 找準發展路子 打造精準扶貧新模式
    他要求,幫扶項目要找準路子,打造「造血式」精準扶貧新模式,讓百姓直接受益,實現可持續發展,盡最大努力出色完成此輪幫扶任務。汕尾市市長楊緒松,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羅莉,秘書長石崗參加調研。丘海一行首先來到內湖村委,為設立在這裡的公共服務中心啟用揭牌。
  • 貴州長順:行走之變看扶貧
    楊雲 攝石漠化嚴重的貴州省黔南州長順縣,由於交通不發達,部分鄉鎮的村民出行難成為困擾經濟發展的絆腳石。曾經,麻山腹地敦操鄉鬥麻村的村民從家門口走到鄉裡買點生活用品,也要走上三四個小時。長順縣圍繞高速公路、國省道、通村通組路的建設,不斷補齊交通基礎設施薄弱的短板。
  • 百家旅行社走進長順暨長順旅遊優惠政策 新聞發布會在貴陽舉行
    1月1日,百家旅行社走進長順暨長順旅遊優惠政策新聞發布會在貴陽舉行,積極推介長順旅遊資源及旅遊優惠政策。 長順位於貴州省中部,黔南州西部,屬黔中經濟區、黔中核心城市群、貴安新區重要拓展區和黔南「貴惠長龍」環貴陽城市經濟帶,是黔中經濟區中離省城最近的新階段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
  • 廣西賀州市鐘山縣:打造「消費扶貧」新模式
    廣西賀州市鐘山縣:打造「消費扶貧」新模式 2020-10-24 10:3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長順:「文藝精品進景區」展演開啟惠民盛宴!
    觀眾陳昌友說,我們長順的「順」文化,千年夜郎的古文化,也在我們貴州及黔南得到了相應的推廣,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到我們長順來,欣賞我們長順的美景,感受一下我們長順的文化。宋微說,長順人民非常熱情,神泉谷的景點和長順的變化很大,神泉谷這邊不光是風景美,各個景點的衛生環境很吸引人。據了解,文藝精品進景區調演活動的開展,不僅能助力長順旅遊,更是突顯「以文促旅,以旅興文」,發揮文旅融合疊加效應,讓更多遊客走進長順,看青山綠水,享多彩文化大餐。
  • 葉建軍一行考察嶽塘國際,點讚「雲消費」扶貧新模式
    11月23日下午,湖南省委秘書長會成員、省檔案館館長葉建軍蒞臨中國(中部)嶽塘國際商貿城,考察產業扶貧工作。湘潭市委副書記何俊峰,區領導陳愛民、肖定安、朱海林、曹佳妮等,嶽塘經開區領導劉小偉等陪同考察。
  • 破壁共生——「中國天氣」開創氣象營銷新模式
    作為中國氣象局唯一授權的公眾氣象服務單位,華風氣象傳媒集團以《破壁共生-「中國天氣」開創氣象營銷新模式》主題演講,在這場行業內最具權威性、標誌性、公信力和影響力的全國性盛會上大放異彩,震撼全場。「金名片」全新亮相,實力詮釋「資源為王」作為「中國天氣」的主資源,「金名片」工程具備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 深度融合 抱團發展 合作共贏
    本次協議的籤訂,是雙方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六保」工作方案和市政府支持中小微企業持續發展的21條措施的積極行動,也意味著蘭保安防與黃河開發集團的深度務實合作開啟新篇章,雙方將本著「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相互支持、梯次推進、市場化運作」的原則,建立和完善全方位、寬領域、深層次的戰略合作機制,不斷擴大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 推行五大產業發展模式 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貴港市產業扶貧...
    推行五大產業發展模式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貴港市產業扶貧工作掠影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貴港市積極探索、創造性開展農業產業扶貧工作,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謀劃,摸索並創新推廣五大產業扶貧發展模式,實現了扶貧產業持續提升、帶貧成效逐步凸顯、示範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 福建周寧老區村的扶貧路:抱團發展促農民增收
    2014年4月,福建省外事辦派駐桃園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許茂林上任後,將修路作為扶貧工作的首要抓手,多方籌措1000餘萬元,於當年國慶節開工建設國坪線公路。該公路起點在桃園村,終點在周寧與壽寧兩縣交界處,全長5.3公裡,6.5米寬。  公路通車後,村民出行方便了,村裡農產品銷售也出現量價齊升的好勢頭。
  • 廣東惠東山瑤柑種植探索東西扶貧新模式 促鄉愁經濟新發展
    原標題:廣東惠東山瑤柑種植探索東西扶貧新模式,促鄉愁經濟新發展    小小山瑤柑,深深瑤漢情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
  • 「三區三州」旅遊大環線宣傳推廣聯盟:用大IP開創地區文化旅遊扶貧的新模式
    在甘肅省文化旅遊和旅遊廳官方網站開設「三區三州文化旅遊扶貧」專欄,及時發布成員單位工作動態,增進成員單位之間的學習交流。定期召開辦公例會,及時溝通交流階段工作,落實下一階段工作計劃。以聯盟秘書處名義向國家文旅部和「三區三州」各省區黨委、政府及文旅部門贈發《西北文化資源大典》等書籍,增進「三區三州」各省區文化旅遊交流和對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