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惠東山瑤柑種植探索東西扶貧新模式 促鄉愁經濟新發展

2020-12-18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廣東惠東山瑤柑種植探索東西扶貧新模式,促鄉愁經濟新發展

   小小山瑤柑,深深瑤漢情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一曲童聲版《感恩的心》在山間唱響,感動著在場的每個人。

  11月2日,惠州市惠東縣白盆珠鎮舉辦首屆山瑤柑喊山採摘旅遊文化節。8名身著瑤族服裝的學生向種植大戶葉少東和老師們獻上一束束野花,動情地唱起這首《感恩的心》,以此來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

  瑤漢情深結出山瑤柑

  「山水厚義,瑤漢情深,山瑤柑開採嘍。」11月2日的喊山採摘儀式上,惠東縣中潤柑橘合作社負責人葉少東帶領瑤胞們喊山採摘。瑤胞們手捧大碗山瑤柑酒拜果山,祈求風調雨順、柑果豐收,感恩大自然。

  唱歌的孩子都是來自1000公裡之外的雲南省文山州富寧縣板侖鄉郎六村的瑤族。幾年前,他們被父母帶到惠東,父母們跟隨葉少東種植山瑤柑,他們在葉少東的幫助下入讀了附近的小學和中學。

  山瑤柑是廣東特產皇帝柑的一種。幾年前,一幫雲南來的瑤族同胞跟著「大哥」葉少東在惠東一片片荒山上種植,在瑤胞們的精心呵護下,高品質的山瑤柑獲得了市場的充分認可,也讓瑤胞們脫貧致富。為表達對雲南瑤族同胞的深情厚誼,葉少東將貢柑重新命名為「山瑤柑」。

  「瑤胞們特別吃苦耐勞,做事認真負責,山瑤柑之所以有這麼好的品質,是瑤胞們肩膀扛出來的!」葉少東說,今年有500噸有機肥,全部是23個瑤胞一袋一袋沿著山路肩膀扛上去的。

  瑤胞們的付出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山瑤柑的品質也吸引到阿里巴巴旗下新零售商超盒馬鮮生的青睞。早在兩個月前,盒馬的生鮮買手直接來到基地找到葉少東,「惠東山瑤柑在糖度和脆度的把控上,都高於普通的皇帝柑,並且已經有規模化和標準化的種植,」盒馬廣東區域生鮮採購負責人陳喜德表示,盒馬決定為葉少東提供零售端的供應鏈服務,共同制定選果、配送和終端服務標準,通過新零售為山瑤柑開通「進城」快車。

  瑤胞脫貧後返鄉創業

  38歲的張登是最早跟隨葉少東種柑的。張登說,最初果園採用「工資+提成」模式,他一家四口每年收入10多萬元,2015年工資加提成一下子拿到60萬元。早在五年前便在家鄉蓋起了四層樓房,但張登並不滿足於此。2015年,他從基地拿了200株柑苗帶回家鄉試種,「是我姐夫種的,他完全不懂種植技術,但種出來口感還是很好」。這讓張登有一種預感,山瑤柑在富寧種植或許也行。

  2017年,張登通過貸款向惠東基地購買了苗圃,返鄉創業。他想把這門技術帶回家鄉,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如今,張登種植的一百畝山瑤柑已經掛果,「今年果樹還小,只有幾百斤產量,我摘了品嘗一下,感覺比惠東基地的口感和化渣還好。」張登說。

  山瑤柑探索東西部扶貧新模式

  幾年前,雲南省文山州富寧縣板侖鄉郎六村駐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羅開益在進村入戶調查時發現,村裡多數人在廣東的果園打工。除了張登,還有30多戶瑤胞同樣通過種植柑,賺到了第一桶金,回家鄉蓋起了新房子,買了小汽車,逐步走向小康生活。他們的致富故事,很快在當地傳開,也引起了富寧縣扶貧工作組的關注。

  據了解,富寧縣是國家一級貧困縣,由於歷史原因,全縣經濟發展滯後,至今仍在尋找可持續發展的支撐產業

  苦於探尋郎六村扶貧產業發展的羅開益,到惠東基地考察後,認為該產業可行性強。於是,回村後迅速成立富寧底魯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計劃引回李安祥等人進行技術指導。

  2018年4月29日,富寧縣板侖鄉共計從葉少東基地引進25000株幼苗。為了支持山瑤族回鄉創業扶貧,這批幼苗引進僅6元/株,遠低於批發價10元/株。目前,板侖鄉共計種植山瑤柑約400畝,成活率達90%以上。

  「張登、李安祥不一般,他們有為鄉村造血的能力。隨著我國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深入發展,西部向東部輸出的勞動力,通過學習先進技術,將技術帶回西部,幫助更多當地人實現就地脫貧,已逐漸成為東西部扶貧新模式。」雲南省文山州富寧縣板侖鄉郎六村駐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羅開益說,「這是政府與民間雲南瑤族同胞共同發起的一次脫貧嘗試,也是東西協作扶貧的一次實踐。」

  山瑤柑成鄉愁載體助鄉村振興

  山瑤柑為雲南瑤胞脫貧的同時,也讓走出去的白盆珠人有了自豪感,成為了白盆珠人鄉愁的載體。

  轄區內的白盆珠鎮以客家人聚居為主,1979年因為建造白盆珠水庫,當時有38600多人搬離白盆珠鎮。目前該鎮有8萬多人在廣深莞等珠三角城市經商。

  走出去的白盆珠人沒有忘記鄉愁,以順逸東方白盆湖溫泉度假村為代表的一批白盆珠人回鄉投資創業,溫泉酒店、民宿、農家樂等注入鄉愁文化的產業在白盆珠鎮應運而生。

  「山瑤柑滿足了廣深港等地白盆珠遊子的思鄉懷舊情感需求,讓他們在尋找鄉愁過程中發現人生的意義。」惠東縣白盆珠鎮黨委書記賴國文說。

  「未來惠東縣和雲南富寧縣將加深合作,加強對山瑤柑產業的指導,輸出更多的技術工人,提升瑤胞們的造血能力,讓瑤胞們儘快脫貧致富。」惠東縣副縣長葉惠英說。

(責任編輯:DF515)

相關焦點

  • 廣東惠東:「四新」產業布局加速小土豆走向大市場
    僅馬鈴薯一項,惠東全縣約2萬戶種植戶戶均收入3.91萬元。400年前傳入中國的洋芋,曾是「救命薯」「溫飽薯」;上世紀60年代引進惠東種植的馬鈴薯,成了「致富薯」「小康薯」。如今,冬種馬鈴薯已發展成為廣東惠東農業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和民生產業。今年4月30日,根據農業農村部第290號公告,「惠東馬鈴薯」獲頒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
  • 安徽霍邱探索大別山區的電商扶貧新模式
    安徽霍邱探索大別山區的電商扶貧新模式 2016-12-30 21張強 攝   中新網六安12月30日電 題:安徽霍邱探索大別山區的電商扶貧新模式  作者 張強  12月30日,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正式運營,這標誌著霍邱縣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邁上了一個新臺階,為該縣名、優、特產品走向全國乃至國際發揮積極的作用。
  • 江油:探索「網際網路+農業電商」扶貧新模式
    江油市堅持以市場需求和改革創新為導向,突出農業企業主體作用,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網際網路產業和網際網路應用服務,推動網際網路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實現網絡經濟與扶貧工作協同推進,探索建立「網際網路+農業電商」扶貧新模式。
  • 惠東多祝塘田村:消費扶貧促銷路 因地制宜走新路
    惠東多祝塘田村:消費扶貧促銷路 因地制宜走新路 2020-09-22 11:1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探索林下經濟種植新模式 舟山種植的大球蓋菇成功收穫
    為促進舟山市林下經濟種植快速發展,提供林農增收新平臺,今年10月初,舟山市林科院積極調研,從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引進大球蓋菇種植技術,經過兩個月的培育試種,目前已經成功收穫兩茬菇。種植一次可以產兩茬,目前第二茬菇收穫已接近尾聲,明年2月可種植下一批。林下種植的大球蓋菇菌蓋顏色為酒紅色,肉質肥厚,菌柄粗壯。收穫的菇一般單個重50克左右,最大的單個重超過200克,每畝可日產鮮菇10到20公斤,最高日產50公斤,出菇時間可持續一個月左右。「由於是首次嘗試,目前只種植了兩畝,每畝總產量為六七百斤。
  • 廣東十大扶貧模式精準發力 成果顯著
    圖為被幫扶村東源縣燈塔鎮下圍村的蔬菜種植基地喜獲豐收。資料圖片三農直通車綜合報導:2013年,廣東啟動第二輪扶貧「雙到」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全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集中力量組織3599個單位,派出7986名幹部駐村幫扶2571個相對貧困村、20.9萬相對貧困戶、90.6萬貧困人口。
  • 廣東探索創新養老服務新模式:「養老+旅居+N」
    他們入住江門一家養老公寓,前往新會陳皮村、小岡香業城等地,參加特色文化產業基地遊學,並接受中醫康復護理等服務……一位趙姓老人說:「旅居養老是個新東西,我們深刻感受到了有別於普通旅行體驗模式的中醫養生、西醫護理、文藝鑑賞、地域文化體驗等旅居養老多樣化服務,很不錯。」
  • 牡丹花簇香萬裡 多彩河州景千重——臨夏市旅遊經濟發展紀實
    臨夏市濱河路綠化帶內牡丹盛開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王雲祥在這裡,無論是古老的彩陶,精緻的磚雕,曼妙的花兒,還是紫斑牡丹,都會讓人沉迷入醉,流連忘返。據記者了解,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臨夏市立足生態文明建設和文化旅遊資源兩大優勢,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以「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為主題,依託牡丹文化月、臨博會等重要節會平臺,加快培育生態經濟,將旅遊業打造成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型產業。
  • 信義街道:因地制宜謀出路 產業扶貧促增收
    如何引導村集體經濟的迅速壯大,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如何助力更多貧困戶早日脫貧致富形成「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格局,成為信義街道脫貧工作的重中之重。經街道辦多方調研考察,逐漸摸索出了利用自主優勢資源發展經濟,利用上級扶貧資金入股轄區發展前景好的涉農企業,以企業託管的方式發展扶貧產業兩種模式。
  • 「光伏+種養殖」:四川涼山光伏電站新模式的多元探索
    這一看起來有些「新奇」的組合實際上是通威探索光伏電站新模式的成果,通過「光伏+種養殖」,最大化土地利用率。該電站站長魏啟剛介紹,電站光伏區裝機容量30MW,於2018年12月28日正式投運併網。涼山州日照較強,電站所在地每年可利用日照時長約1400個小時,年發電量可達4200萬度。
  • 廣東惠東:加強林業保護建設 共享綠色惠民成果
    綠色生態體系不斷完善近年來,惠東縣深入開展新一輪綠化惠東大行動,著力抓好森林碳匯、生態景觀林帶、森林進城圍城、鄉村綠化美化等四大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積極探索造林機制,提升造林成效。探索林業產業發展新路徑近年來,惠東縣林業產業從傳統的速生豐產林種植轉為探索引導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充分利用林地資源、林下空間和森林生態環境優勢,大力發展以中藥材種植、森林碳匯交易、森林康養等
  • 四川宣漢:打造以旅遊開發促扶貧增收樣板
    據了解,宣漢縣圍繞「建成全國知名旅遊目的地」的發展定位,把旅遊作為實現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大力實施「全域旅遊」+「開發扶貧」戰略,探索出一條「以旅遊開發促產業助增收」的扶貧之路。產業組團包鎮脫貧嫣紅的月季、紫藍的薰衣草、潔白的梔子花,繽紛的色彩,是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下八鎮米巖花海給每一個初到者的直接印象。
  • 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研判
    受新冠疫情「黑天鵝」效應倒逼,數位技術與各行業融合「漸入佳境」,以在線辦公、在線教育、網際網路醫療為代表的新業態新模式持續迭代、加速成熟,「無接觸」、「宅生活」、「雲消費」成為數字生存新常態,正適應、引領、創造我國經濟轉型發展新需求,為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 綠色生態經濟扶貧:必須科學種植養殖 與可持續發展
    ——探索新農村發展的新途徑杜建安【導讀】綠色生態問題是很多老少邊窮地區的重要致貧因素,同時也是很多地區經濟發展中容易忽視的環節。如何在扶貧的同時,保護當地綠色生態環境?如何通過綠色生態建設,探索新農村發展的新途徑,要以解決好地怎麼種為導向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以解決好地少水缺的資源環境約束為導向深入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以滿足吃得好吃得安全為導向大力發展優質安全農產品,努力走出一條生產技術先進、經營規模適度、市場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的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
  • 探索實施「4+X」扶貧模式 獨樹一幟參與脫貧攻堅戰
    抓黨建引領,促扶貧扶志工作中,碧桂園首先將支部建在扶貧一線。2018年4月23日,碧桂園安徽區域選派了黎超新、孫科、劉永超、李超峰等6名優秀員工組建「碧桂園舒城縣扶貧工作隊」,並將黨支部建在扶貧工作隊上。
  • 鄉愁經濟帶動扶貧產品銷售,33萬消費者圍觀湖南新化縣長直播泡麵
    「今年2月以來,已經有多個宣布『摘帽』的『前貧困縣』縣長來到拼多多直播間,持續幫助當地農產品產業鞏固脫貧成果」,拼多多新農業農村研究院副院長狄拉克表示,貧困地區開展扶貧直播的意義已經不止於脫貧,也在於持續致富奔小康。據統計,當天直播吸引超過33萬人圍觀,助農扶貧店鋪漲粉超過1萬人。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江蘇金湖:探索扶貧資金收益新模式 產業...
    一個多月來,江蘇省淮安市金湖縣前鋒鎮中興村黨總支書記劉大芹格外地忙,村裡用扶貧專項資金入股企業的第二次分紅3萬元到帳了。村集體收入已超18萬元,村部修繕、架設路燈、旱廁改造,她忙得不可開交。至此,金湖縣所有省市定經濟薄弱村、低收入戶全部脫貧。
  • 曬文旅促消費 寧夏廣東跨省直播帶貨開啟合作新模式
    於晶 攝中新網銀川8月23日電(於晶)8月23日,2020寧粵雙城記·文旅直播嘉年華活動在寧夏和廣東兩地同步啟動。據悉,此次直播嘉年華也是寧夏廣東兩省首次跨省直播。本次活動旨在通過「曬文旅、曬優品、促消費」帶動刺激兩地文旅消費,推介兩地文旅優質內容,打造「寧粵雙城記」兩省市民互動文旅購物季,以消費扶貧的方式,助推文旅融合發展。
  • 旅遊直播 明星代言 建大數據平臺——廣東惠東旅遊將有大動作
    中國小康網5月15日訊 (記者韓靜 通訊員黃少卿 葉衍達)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地旅遊市場遭受重創。「五一」小長假,廣東惠東文化旅遊市場有所回暖,市場秩序平穩。5月13日,廣東惠東縣召開「助力文旅體行業復工復產 推動文旅體市場健康發展」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