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義街道:因地制宜謀出路 產業扶貧促增收

2020-12-18 華山網

渭南經開區信義街道屬於典型的城郊鄉。相較於「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的特困地區來說,貧困發生率雖然不高,但是因人均土地少,貧困戶自身的脫貧能力較弱等特點,脫貧難度還是比較大的。脫貧攻堅戰打響後,信義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結合轄區實際,因地制宜謀出路 ,產業扶貧促增收,走出了具有信義特色的脫貧攻堅之路。今天的「鄉村振興這一年」特別節目,我們就來看看信義街道的脫貧攻堅之路。

渭南經開區信義街道下轄11個行政村,92個村民小組43個自然村,共有6659戶279950口人,耕地面積5.12萬畝,屬於典型的城鄉結合鎮辦。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轄區611戶2069名貧困戶脫貧成為信義街道辦發展的重中之重。信義街道上下一心因地制宜謀出路利用產業幫扶促脫貧,截止目前,已有565戶1990人脫貧(2019年脫貧退出75戶197人),剩餘52戶72人,脫貧率96.2%。

如何引導村集體經濟的迅速壯大,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如何助力更多貧困戶早日脫貧致富形成「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格局,成為信義街道脫貧工作的重中之重。經街道辦多方調研考察,逐漸摸索出了利用自主優勢資源發展經濟,利用上級扶貧資金入股轄區發展前景好的涉農企業,以企業託管的方式發展扶貧產業兩種模式。先後投入資金175萬元,分別在星火、陳南、南焦、任李、郝家、蒼渡、信義等7個村建立產業發展基地,集體經濟規模初步形成。

其中信義街道辦事處以「黨工委+」模式入股星火村集體經濟組織,支持博華秦川牛養殖場發展,以每年按照總利潤的70%提取資金為貧困戶分紅。

陳南村以「村支部+」及村集體股份經濟模式先後入股醬菜廠和潔康達紙杯加工廠,所得股份分紅每年不得低於1.5萬元交於村委會作為扶貧基金。

南焦村採取黨支部+經濟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脫貧致富模式種植「玉露香」梨基地,用於支持貧困戶發展產業的引導資金,扶貧資金「折股量化,保底分紅」的方式讓貧困戶做「股民」拿分紅。

任李村以「村支部+」模式投資蓮藕產業基地建設,基地建成體現了「五五分紅」原則,50%的利潤歸村集體經濟,50%的利潤用於當年貧困戶分紅。

郝家村採取「黨支部+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入股花卉基地,利用上級扶貧資金折股量化分紅,讓貧困戶感受到了來自政府產業扶持項目所帶來的紅利,讓村民的生活像鮮花一樣綻放希望。

蒼渡村以村級合作社建設秀美田園葡萄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讓葡萄專業村產業優化再升級。

信義村以「村支部+」的模式入股信義肉牛養殖基地,按每年盈利30%用於產業再發展,70%用於貧困群眾分紅,助力脫貧攻堅取得實效。

「黨支部+基地+貧困戶」的新模式,讓貧困戶以扶貧資金折股量化分紅和務工的形式參與其中,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後,貧困戶人均收益在5000元左右,讓貧困戶感受到了來自政府產業扶持項目所帶來的紅利。有效促進了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為貧困群眾帶來了持續的經濟利益,先富帶動後富,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開拓創新為民謀福祉,大膽實踐尋求新發展是信義街道在扶貧道路上不變的信念;把有限的扶貧資金使用出最大的效果,並發揮資金孵化作用,這是信義街辦在產業扶貧中始終堅持的一個原則。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支撐,對於扶貧而言,只有發展產業才能實現從傳統的『輸血』式扶貧跨越到『造血』式扶貧。信義街道將繼續支持和帶動村集體經濟建設,爭取打造1至2個全市特色亮點產業基地,為轄區全面脫貧、產業持續發展、農民增收致富更好服務。

相關焦點

  • 奉節草堂鎮:以產業促扶貧 致富增收在路上
    脫貧攻堅,產業扶貧是根本。昨(30)日,筆者了解到,近年來重慶市奉節縣草堂鎮始終把發展產業作為實現穩定脫貧的「牛鼻子」和突破口,走出了一條「以產業促扶貧」的路子,帶動轄區內一千多戶貧困群眾脫貧增收。  眼下正是臍橙豐收的時節,走進草堂鎮石馬村,張小寒一家正在田裡採摘剛成熟的臍橙,紅彤彤的一片,看起來格外喜人。
  • 渭南經開區信義街道:產業扶貧讓貧困戶捧牢「飯碗」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支撐,對於扶貧而言,只有發展產業才能實現從傳統的『輸血』式扶貧跨越到『造血』式扶貧,讓貧困群眾捧牢『飯碗』。」信義街道辦事處主任肖躍說。然而,從零開始發展一個產業談何容易。信義街道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片區,全轄區經濟基礎差,產業底子薄,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弱,如何通過發展產業打贏脫貧攻堅戰?信義街在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後,拿出來一套產業發展方案:依靠社會組織力量,利用上級扶貧資金入股轄區發展前景好的涉農企業,以企業託管的方式發展扶貧產業。
  • 山西長子產業扶貧結碩果 農民就業分紅多途徑增收
    張曉君 攝中新網長治12月3日電 題:山西長子產業扶貧結碩果 農民就業分紅多途徑增收作者 楊靜 張曉君歲末時節,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石哲鎮組織當地扶貧產業為貧困戶分紅。該地通過系列扶貧產業,激活發展動力,「村社合一」為貧困戶多途徑脫貧增收謀小康。
  • 江西特色產業促增收
    (央廣網發 通訊員傅建斌 攝)央廣網都昌11月17日消息(記者鄧玉玲 通訊員傅建斌)近年來,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推進產業扶貧過程中,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引導當地農民因地制宜發展農產品種植、加工,帶動群眾增收致富。11月16日,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陽峰鄉金星村村民在晾曬麵條。
  • 馬路鄉因地制宜發展好五大支柱產業促脫貧
    夯實傳統產業基礎 做強烤菸促增收菸草產業是馬路鄉的主要經濟支柱產業,馬路鄉嚴格按照「一鄉一品」的要求,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做精烤菸產業,面積再夯實,質量再提升,益貧再發力。集中優勢因地制宜 做優蔬菜創特色以前的牛欄江邊,一片貧瘠;而現在,還未到江邊,遠遠地便看到連片的蔬菜,茄子、小瓜、辣椒、馬鈴薯、玉米等,應有盡有。近年,馬路鄉積極利用產業助脫貧,在水口、半坡、尖山、彎彎寨等村培育冬早蔬菜基地,蔬菜增收成為貧困群眾脫貧的又一「頂梁柱」。
  • 四川宣漢:打造以旅遊開發促扶貧增收樣板
    據了解,宣漢縣圍繞「建成全國知名旅遊目的地」的發展定位,把旅遊作為實現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大力實施「全域旅遊」+「開發扶貧」戰略,探索出一條「以旅遊開發促產業助增收」的扶貧之路。產業組團包鎮脫貧嫣紅的月季、紫藍的薰衣草、潔白的梔子花,繽紛的色彩,是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下八鎮米巖花海給每一個初到者的直接印象。
  • 宋農鎮鳳凰寨村:政策兜底保民生 產業扶貧促增收
    秀山網訊 在深化脫貧攻堅工作中,宋農鎮鳳凰寨村立足當地實際,用黨的精準扶貧政策為貧困群眾撐起保障傘;以合作社為牽引,全力以赴抓實產業發展,通過產業扶貧帶領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 納雍縣宣慰街道讓扶貧車間成致富車間
    7月15日,納雍縣宣慰街道產業發展中心、社會公共服務中心、就業創業服務中心、社會治理服務中心和群團工作站等多部門聯合行動,為安置點扶貧車間保駕護航,規範提升扶貧車間建設
  • 因地制宜謀產業多點開花結碩果
    近年來,內蒙古緊緊抓住發展產業這個「牛鼻子」,按照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加則加、宜遊則遊的原則,培育出一批市場前景好、輻射帶動強、群眾滿意度高的扶貧產業,帶動全區50%左右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產業項目覆蓋貧困人口83萬多人次,實現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
  • 旬陽縣呂河鎮產業發展結碩果 消費扶貧促增收
    「消費扶貧是精準扶貧的一種創新理念,是行之有效、雪中送炭的扶貧方式,是將愛心行為、慈善行為與經濟行為、消費行為等有機結合的人人皆願為、人人皆可為、人人皆能為的創新扶貧模式……」9月29日,在旬陽縣呂河鎮迎「雙節」促消費扶貧農副產品展銷會啟動儀式上,該鎮分管脫貧攻堅工作的領導這樣講到。
  • 興仁市魯礎營回族鄉:抓實建設扶貧產業 促群眾多渠道增收
    近年來,興仁市魯礎營回族鄉緊緊圍繞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五步工作法」,結合該鄉實際,積極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通過「黨建引領,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農戶參與」的發展模式和「優勢互補、以長補短」原則,整合優勢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烤菸、薏仁米、優質紅米、生豬養殖、蔬菜種植、食用菌、紅高粱等產業
  • 因地制宜打造扶貧特色產業
    自2014年以來,一批批政採人被派往洛浦駐村,他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智慧,各顯神通,因地制宜,促創業、辦產業、興教育,與洛浦群眾一同撰寫著脫貧致富的故事。如今,此地不僅有美玉,更有扶貧美「譽」。  事實上,扶貧創業市場起初門店招租工作並不順利,當地扶貧幹部做了大量工作,想方設法讓有能力的貧困戶租用,鼓勵他們創業。如今,越來越多的貧苦戶加入到了這一行列,通過小本生意的投入、自主經營的模式,獲得了生活提升的幸福感,一家一戶撐起致富希望。  規模產業迎發展  「個體經營惠及小家,規模產業才能普惠大家。」
  • 運鴻集團李玉保:做大做強產業扶貧 精準發力促增收
    民營企業是脫貧攻堅的一支有生力量,認真總結民營企業參與脫貧攻堅的先進典型和經驗,是推動社會扶貧常態化可持續,銜接推進鄉村經濟振興的有效途徑。「十四五」時期,把消費扶貧作為促農增收、防止返貧的一種有效措施,加快形成政府引導、市場為主、社會參與的可持續發展模式,讓消費扶貧煥發新活力。
  • 宕昌:扶貧產業復產促增收
    特色產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發揮著強大的輻射帶動作用。在宕昌縣拉路梁綠色中藥材標準化生產基地,5個鄉鎮的58家合作社抱團發展,流轉土地2.38萬畝,帶動4190戶貧困戶參與中藥材種植,採取統一土壤消毒、統一供應種苗、統一標準化種植和綠色防控、統一機械化採挖、統一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生產,有力提升了中藥材品質和生產效益,2019年貧困戶人均增收1530元。
  • 順德幫扶雷州,因地制宜助農民增產增收
    為了讓貧困地區科學的發展產業,培養穩定增收的能力,持續高質量的脫貧。近日,「碧桂園集團幫扶雷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社人才培訓班」在雷州市洪都大酒店舉辦,來自雷州市21個鎮街,49條貧困村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人員、鎮基層幹部、第一書記及部分村致富帶頭人等80餘人參加培訓。
  • 觀湖街道赴廣西東蘭縣開展扶貧協作調研交流活動
    12月17日-20日,觀湖街道領導白宏濤、莫鋒、李濤同志率隊赴廣西東蘭開展扶貧協作考察活動,與結對鄉鎮進行產業對口幫扶考察交流,街道團工委、司法所等相關部門參加。調研組一行先後前往三弄鄉三合村調研花椒種植基地管護及養羊場等村集體經濟扶貧產業項目,了解到之前因土地貧瘠問題制約了產業發展,限制了群眾積極性,現經多方努力,找到產業突破口:山地種花椒,基地圈舍養羊,借地謀產業。通過延長花椒、養羊產業鏈的方式,提高附加值,助農管護促增收。
  • 大洞村: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促農民增收
    大洞村: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促農民增收近年來,省派駐大洞村委會鄉村振興工作隊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目標,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水稻資源優勢,實施質量興農戰略,通過註冊「洞肚福米」商標打造「一村一品」發展稻米種植加工,提升水稻附加值
  • 因地制宜發揮資源優勢 打造百億茶產業促脫貧——湘西州茶葉產業...
    您聽,嘹亮清脆地茶歌聲在山嵐間悠然迴蕩,循著歌聲望去,忙碌地茶農正採摘著猶如黃金般珍貴的春茶……古丈牛角山茶園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湘西州花垣縣十八洞村苗寨考察,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重要理念,作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
  • 【決勝全面小康】張義鵬:穩就業強產業 防返貧促增收 紮實推進漫江...
    張義鵬在扶貧駐村工作期間傾心扶貧傾真情,對扶貧「第一書記」有著自己的理解。他帶領駐村工作隊,因地制宜,精準開發扶貧公益崗位,大力發展扶貧產業和村集體經濟項目,一面促增收、推進產業扶貧;一面穩收入、推進務工就業,讓貧困戶有了穩定可持續的增收致富產業。
  • 宋農鎮鳳凰寨村:政策兜底保民生 產業扶貧促增收
    秀山網訊 在深化脫貧攻堅工作中,宋農鎮鳳凰寨村立足當地實際,用黨的精準扶貧政策為貧困群眾撐起保障傘;以合作社為牽引,全力以赴抓實產業發展,通過產業扶貧帶領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向世友(右一)與村民一起打包三紅蜜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