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2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第二屆創造性寫作研究生班迎新會在人大文學院會議室舉行。第二屆創造性寫作研究生班迎來了八位青年作家:姚良、浦歌、沈念、關軍、周建強、盛可以、蘇瓷瓷、蔣方舟。
開學儀式上,八位青年作家分別做了自我介紹之後,著名作家閻連科回顧過去一年的經歷,他說:「上一屆開課以後,這個班最大的受益者是我、梁鴻以及張悅然。我這個年齡重新回到學生中間,也重新回到學習的氛圍中去,我發現自己變得非常年輕。我非常感謝去年的八位學生,是你們給我重新煥發了一種寫作的熱情,我的長篇小說《日熄》就是在這種熱情之下創作的……」
記者第一時間聯繫到姚良,問他為什麼選擇人民大學的作家班。他說他從小生活在鄉下,鄉下的很多人很多事很多人事的風雨都具有十足重要的文學意義,同時他堅信鄉下就是很好的文學王國,那裡雖然沒有專制的國王,但有很多普普通通的大眾,正是他們豐富了創作者筆下的文學人物,他們生活的本身就是文學。正如作家梁鴻筆下的梁莊,其實,我們都生活在梁莊,但有一天我們會因為所謂夢想的東西作怪的緣故,立志要走出梁莊,遠離梁莊,到了後來再也回不去梁莊,我們是一群回不去的人,不可能再回到梁莊重新生活,還好,創作者可以拿起筆用文字的形式去書寫過往的梁莊。
青年作家姚良告誡自己及其他七位同學:梁莊不僅在梁老師的筆下,也在我們所有人的筆下,我們永遠走不出梁莊對我們的影響,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疼痛的梁莊。同時,我相信在孫鬱、閻連科、梁鴻、劉震雲、張悅然等學者、作家的精心培養之下,大學能夠培養出作家。正是我們這八位學生的到來,使我對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更加有信心,我覺得不久的將來,人大文學院可以培養出優秀的作家,畢竟人大是中國創作性寫作教育的一座重鎮。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學能夠以文學為使命,本著實事求是的創作態度,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梁莊,去影響他人、影響社會、影響中國,甚至影響世界。
據了解,青年作家姚良,男,1985年生於河南開封,新感覺派小說的嘗試者,曾獲香港第39屆青年文學獎,2010年赴臺灣南華大學交流學習,著有長篇小說《窗下》、《第三隻眼睛》、《虛擬的傷痛》,其作品追蹤社會熱門話題,反映中國當下的社會現狀,其中長篇小說《虛擬的傷痛》入圍第九屆茅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