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青島市規劃局通過政務網站公布了青島停車場規劃的編制情況。據悉,到2020年,青島的停車泊位數將由現在的42萬個增長至189萬個。
三原因致停車位缺口大
據市規劃局介紹,近年來,我市機動車迅猛發展,停車難問題日益突出,給城市的動靜態交通帶來較大影響,停車難已成為市民普遍關注的問題。
據統計,2002年至2012年,我市中心城區汽車保有量由13.3萬輛增長至70.6萬輛,千人擁有率由51輛/千人增長至190輛/千人(其中市南達250輛/千人),汽車保有量年均增長率達14.9%。近五年汽車保有量增長更加明顯,年均增長率高達17.2%。如不採取相應措施,停車位總量不足的矛盾將日益嚴重。
其次,由於原有國家頒布執行的建築物配建停車標準偏低,也是導致停車泊位數量少的一個主要原因。 1988年公安部、建設部印發的《停車場建設和管理暫行規定》,對停車配建的標準要求較低,致使部分地區尤其是老城區配建停車位不足。 《停車場建設和管理暫行規定》規定:一類辦公0.4個/100平方米,二類0.25個/100平方米;商業為0.3個/100平方米;一類住宅0.5個/戶,其他住宅沒有強制要求配建停車泊位。
另外,公共停車場用地資源緊缺,停車場建設相對滯後。由於歷史原因及公共停車場受拆遷、環境、交通等多種因素制約,用地資源缺乏,建設成本高、投資回報率低,造成了建設的相對滯後。
規劃新增停車位147萬個
據市規劃局介紹,按照市政府關於「停車場規劃資源化、建設多元化、管理兩元化、設施智能化」的發展思路,為應對機動車迅猛發展引起的停車難問題,我市在2004年組織編制的 《青島市主城區停車場專項規劃》的基礎上,於2012年開始組織編制了《青島市中心城區停車場專項規劃》。
該規劃對中心城區範圍內的停車資源進行了大普查,摸清了中心城區現狀停車位總量。在此基礎上,對公共停車場布局、規模等進行了系統規劃,並對重點區域、軌道交通站點、危舊房改造、人防工程改造等停車場規劃情況進行了重點研究,對近期可建設的停車場進行了梳理。規劃2020年路外停車泊位將由現在的42萬個增長至189萬個,其中配建停車位由現狀41.8萬個增加到約180萬個,路外公共停車位由現狀0.8萬個增加到約9萬個。近期規劃建設動物園西門、新浦路、臺東利群、維客廣場等36處公共停車場,可提供停車泊位約1.3萬個。
規劃對西部老城區、前海一線等區域的停車難問題進行了重點研究。其中西部老城區規劃新增動物園西門、香港西路1號等公共停車場約16處,提供停車泊位約4000個。前海一線規劃世紀廣場南端等23處為旅遊季節旅遊車輛服務的停車場,可提供大巴停車位約800個,小汽車停車位約1萬個。臺東區域規劃了桑梓路、臺東利群、當代廣場等公共停車場6處,可提供停車位約1600個。李滄商圈規劃了維客廣場地下等公共停車場約9處,可提供停車位約3400個。嶗山中心區規劃了海爾路南段等公共停車場約12處,可提供停車位約5000個。
全市新建17處公共停車場
據了解,我市還將結合軌道交通換乘站和重要交通樞紐點規劃17處公共停車場,可提供停車位約5600個。在鐵路青島北站、薛家島公交樞紐、東郭莊、土寨河等軌道交通換乘站設置公共停車場,引導乘客換乘公共運輸進入城市中心區,減少私人小汽車在城市中心區的使用,緩解中心區交通壓力。
規劃利用觀象山、龍山商業街、大連路片3處早期人防工程改造為停車場,可增加停車泊位約230個。其中觀象山人防改造工程可極大緩解青醫附院的停車難問題。
通過該規劃的逐步實施,將逐步形成「配建停車位為主、路外公共停車位為輔、路內停車位為補充」的城市停車格局,有效指導停車場建設,增加停車位供應,同時通過政策、管理等措施調控停車需求,最終實現停車供需的基本平衡。(記者 張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