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對於不少中小學生來說,學習文言文是語文學習的難點。尤其是中學階段的文言文難度,比小學高了好幾個等級。語文老師們總是強調,要多積累文言文素材,很多學生覺得文言文看不懂,到底怎麼積累?對於課本後推薦的文言文閱讀題材,有偷懶的學生就會說,直接買漢語翻譯的白話文版本閱讀。小島老師想說,文言文閱讀積累和課外閱讀積累還不一樣,課外閱讀我們提升語文文學素養,文言文閱讀積累是理解和掌握翻譯的技巧,體會古代文學的表達方式。
文言文閱讀不像語文其他閱讀,我可以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小說、散文等文學作品。似乎老師推薦的文言文作品,我都看不懂,也不想看。太難了,那麼從閱讀興趣上,文言文閱讀就會讓很多同學止步。在語文考試中,文言文的篇幅和難度也越來越大,考試中是不會只考課本裡的文言文素材內容,大部分文言文選自名家典故中的片段,如何在書海茫茫去挑選閱讀文言文素材,並將考試的命中率提高一些呢?我們在文言文素材積累中有哪些辦法呢?小島老師想和同學們分享一下文言文日常學習的技巧和方法。
1、 先讀簡單的文言文素材,培養興趣
語文的學習是循序漸進的,學習文言文也要有難易區分,一上來就看《二十四史》、《古文觀止》等文言文史記資料,對於中學生來說肯定看不懂。那麼怎樣才能積累這些素材呢?我們可以先從簡單的書看起。比如這套《世說新語》,是語文老師常推薦的文言文入門閱讀學習的素材積累書。文言文在我們的工作學習中,很難用到,但這並不是我們對文言文學習沒有興趣的藉口。
我們學過的《陳涉世家》,在《史記》中節選,我們可從閱讀解讀版史記作為積累的起點。文言文讀得多,我們就能從中體會到古代漢語文學的魅力。從一開始的故事賞析到閱讀理解,再到文學鑑賞,都能為文言文的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我們很多同學都怕背誦文言文,事實上記不住源自沒有真正理解。而背誦是文言文學習之道,從前期設定背誦目標,一周一篇,到一周兩篇,再到一周三篇,你就會發現,一個學期下來,文言文的學習進步會非常大。
2、 藉助工具和輔導書,讓文言文讀起來更好理解
很多同學因為看不懂文言文,才覺得文言文太難了。一個短篇拿到手,會迫不及待地先去看翻譯,看完了一遍翻譯,再來讀文言文,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殊不知,這才是偷懶的學習方法,你以為先通過白話文再去理解文言文,文言文就變得很容易,其實還是記不住。正確的文言文閱讀需要藉助工具書和輔導書,《古漢語詞典》是每一位中學生語文學習的必備。
在閱讀文言文時,不要急於去看翻譯和詞句釋義,而是先要通讀一遍,把看不懂的字詞句,做好標記。先去翻翻字典、查查釋義,理解之後,再通讀一遍。結合白話文翻譯,就能很快對一篇文言文的內容了解了。而這樣閱讀的目的,就是為了在閱讀中去找方法,記住字詞的用法和修辭的使用規律。我們直接去閱讀白話文翻譯,再來看文言文原文,古漢語的翻譯和修辭手法就會被忽略了。
3、 多聽聽文學教授講古典文學,吸取文學常識
任何科目學習,硬著頭皮當成任務的時候,學習效率就不會高。想要把文言文學好,就得先從閱讀興趣入手。有的同學會說,老師,我真的不喜歡語文,更不喜歡學習文言文,太枯燥了,一點意思都沒有。小島老師想說,那你是沒聽過有意思的文言文講課。
網際網路這麼發達,很多視頻網站都有知名語文老師講課的教學視頻。自己的語文老師,講得太枯燥,我們可以去聽聽有趣老師的文言文課堂。比如華中師範大學的戴建業老師的詩詞課,多聽聽文學教授講古典文學,是打開文言文學習的趣味大門。關於文學文學習,各位同學還有怎樣的困惑?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