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由於疫情原因,直播行業進入二次爆發的階段。疫情期間,許多人在家轉行做起了直播,「直播睡覺」等話題也一度成為霸榜,成為各大主播的拿手好戲。此外,商業直播也迅速發展,「直播買車」、「直播賣房」紛紛出場,商業催生了更多的資本進入了直播行業。
近日,作為移動直播行業的開創者映客(03700.HK)發布了2019年全年財報。映客全年營收同比下滑,映客表示這是直播行業競爭加劇所致。
如今,直播行業早已經越過了早期的泛娛樂時期,轉而進入了細分時期,映客引以為傲的秀場直播在一眾細分領域的直播平臺競爭下更顯不足,以會員收費和打賞為主的收益也大為縮減。
面對激烈的直播行業市場競爭,映客也在積極布局,進一步擴大了研發和併購的費用,但是面對主營業務的失利,映客還能回到從前的輝煌嗎?
2019年上半年出現首次虧損 研發開支同比上漲40.5%
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映客全年總營收32.69億元,同比下降15.3%;年內利潤5278萬元,經調整後淨利潤7146萬元。但相比2018年全年總營收的38.606億元,仍有15.3%的降幅。
2019年上半年,映客營收為14.86億元,淨虧損為2754.7萬元,虧損是由於映客主營直播業務收入下降和新產品研發推廣和併購支出居高不下,這也是映客首次出現虧損。2019年下半年公司營收17.83億,同比增長13%,環比增長20%,扭轉了虧損的局面,實現全年盈利。
2019年,映客毛利由2018年的13.054億元同比下滑31.9%至8.895億元;毛利率由2018年的33.8%下降至27.2%。
收入結構上,直播收入還是佔據營收的主要部分,映客2019年直播收入為31.764億元,網絡廣告收入為7240萬元。直播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4.8%,這直接拖累了總營收。
成本結構上,映客增加對技術及產品研發的投資。研發開支由2018年2.355億元同比上漲40.5%至2019年3.308億元,研發投入增加近億元。銷售及推廣開支也由2018年4.622億元增加至2019年4.958億元,主要原因是公司推廣新產品所致。另外,在現金流方面,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底,公司現金及類現金總額共計29億元。
用戶方面,截至2019年12月31日,映客全年月平均活躍用戶達2981萬,較2018年月平均活躍用戶2549萬,同比增長17%。但是較鬥魚、陌陌這樣的直播平臺來說差距較大,也沒有回到自己的巔峰時期。
整體來看,雖然映客2019年財報保持了盈利,但是各項數據並沒有多少亮點,從股價上來看也不盡人意,自發布財報後一路下跌,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映客股價為0,99港幣每股,市值僅為20.07億港元,距離其巔峰110億港元市值已縮水近8成。從萬丈高牆跌下,資本市場的看跌是有原因的。
映客97%的收入來自直播 營收結構單一導致用戶粘性和抗風險能力弱
在鬥魚和虎牙形式一片大好的情況下,映客明顯不能與其匹敵了,雖然曾經的映客佔據了直播界的龍頭地位,也曾號稱「港股直播第一股」,但是時至今日,映客在直播上的競爭力已經大大下降。
其實除了細分領域的遊戲直播公司外,泛直播類平臺已經不可避免地走向下坡路,一個行業發展至後期,必然要進行垂直領域的細分,泛直播的映客已經喪失了對用戶的吸引力。
艾媒諮詢分析師在《中國在線直播行業研究報告》中認為,映客直播在維持與用戶之間的粘性方面略顯疲態,而且收入來源太單一,直播收入佔比95%以上,使得映客的抗風險能力差。
從財報來看,2015年-2019年映客直播營收佔總營收的94.6%、99.8%、99.4%、96.59%、97.16%。作為主要營收來源的映客直播收入佔總營收的比重雖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主要營收來源,同時,映客的廣告收入和其他營收佔不到總營收的5%,比例極低。
映客97%的收入來自直播,這使得平映客過於依賴直播業務,但是映客的活躍用戶與同行業其它公司相比,卻明顯不足。映客全年月平均活躍用戶達2981萬,較2018年月平均活躍用戶2549萬,雖然確實有所增長,但是與虎牙、鬥魚等頭部直播平臺上億的月活相比,遜色不少也不是一點兩點。
以虎牙為例,2019年第四季度,虎牙的MAU(月活躍用戶)1.50億,相比2018年同期的1.17億增長了28.8%。無論是用戶規模還是用戶增速,映客都與虎牙存在較大差距。
付費用戶客單價越來越高 充值和打賞為主要形式的直播收益大為縮減
而在付費用戶方面,根據過往各年付費用戶數據來看,映客單位用戶的客單價越來越高,但付費用戶的月活卻越來越低,2019年月活躍付費用戶更是跌到了100萬以下。從此前的數據來看,映客付費用戶比例也不斷下降。
映客曾依靠會員付費和打賞,捧起了一票網紅主播,帶起了直播行業的發展,但如今直播行業的生態已變,用戶不再是傻傻的買單刷禮物,只觀看不買單的用戶大有人在,映客以充值和打賞為主要形式的收益大為縮減。
映客主打的秀場模式無法形成核心競爭力 被鬥魚、虎牙彎道超車
與虎牙、鬥魚相比,映客主打的秀場模式並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與用戶沒有保持高粘性。主打「顏值經濟」的映客競爭力下降,靠「顏值」吸引大批用戶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式,消費者回歸理性,對「知識性」的消費欲望超過了為「顏值」消費的衝動。
尤其是其消費門檻抬高之後,逐漸不敵用戶粘性更高的鬥魚、虎牙等遊戲直播平臺,鬥魚、虎牙利用較為高頻的遊戲直播吸引用戶觀看,同時進入秀場直播領域,映客面對虎牙、鬥魚的進攻,漸漸落於下風。
押注泛娛樂、布局「互動娛樂+社交」 技術加持下映客能迎來直播行業的第二春嗎?
面對直播業務受阻、用戶粘性下降、平臺用戶流失等問題,映客開啟了泛娛樂布局,圍繞用戶需求進行細化切分,挖掘新的市場機會,希望以此迎來「直播第二春」。
目前映客在「娛樂+社交」方面不斷進軍,以此來豐富完善自己的生態。2019年,映客在新產品研發方面投入加大,連續推出了多款圍繞著短視頻、社交等領域的新產品。包括主打95後的語音社交軟體「不就」和「音泡」、面向老年人的「老柚直播」、二次元興趣社區「StarStar」以及地圖交友產品「22」等。
在娛樂領域,映客除核心APP映客直播外,進軍了在線相親、內容電商等新領域,推出對緣等音視頻產品。其中,戀愛交友APP對緣表現良好,瞄準了「雲相親」這一塊市場。在春節期間DAU暴漲300%,共促成二百餘萬場線上視頻相親,累計在線相親時長近百萬小時,活躍增長也超過了50%。可以說映客開始重塑了整個網絡相親產業。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自主研發之外,映客還積極展開併購,在社交領域,全資收購了Z世代興趣社交產品積目APP,這款APP由於興趣匹配精準,在年輕人中很受歡迎,被稱之為微信、陌陌、探探之後的第四代社交神器,
此外,映客憑藉自身的研發實力和營銷資源,推動了積目APP完成技術底層架構及內容社區的全新升級,讓這個創業層面的產品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而基於此產品的商業化的探索也開始進行。映客此舉明顯是想要補齊社交這方面的短板。
在自己主營業務直播方面,映客也做了很多突破和布局,映客秉持年輕態的特徵,除了平臺賽事《527年度盛典》《歌手的誕生》外,還自創直播廠牌——「映Live」,涵蓋音樂、綜藝、明星訪談、公益等領域,形成了更完整的節目矩陣。
此外,映客在直播科技上也不遺餘力,積極投身5G產品研發,組建AI+創新研發團隊,積極布局AI、MR、AR、VR等前沿技術。
這個時代,誰掌握了技術誰就掌握了未來,站在5G的風口上,直播一定會越來越豐富和刺激,5G普及之後,以5G為基底的異地同歌、隔屏鬥舞、雲端派對等線上玩法也一定會為映客的直播行業帶來新的轉機。
再者,如今的直播行業已經成為了各類APP的標配,並且這次疫情讓更多人看到了直播行業的市場機遇,這給映客的直播業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
「全民直播」火爆的同時,直播平臺賽道競爭也更加激烈。疫情期間,淘寶直播、京東直播、抖音、快手、虎牙、騰訊小程序等直播平臺同臺競技,進一步稀釋了直播行業的利潤。目前直播的邊界正在被不斷擴展,映客面臨的不只有鬥魚、虎牙等遊戲直播領域的競爭,還面臨直播電商,直播授課、直播健身、吃播等帶來的壓力。
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在線直播行業用戶規模達5.04億人,增長率為10.6%,預計2020年用戶規模將達5.26億人。目前,以多元內容為主的抖音和快手的直播業務已經佔據了直播行業近一半的市場份額,留個映客直播的發展空間早已不多。
作為移動直播行業的開創者,映客的野心早已不止直播。儘管目前的直播業務面臨重重挑戰,但是不容忽視的是映客的泛娛樂布局已經開始。映客的新業務也算是小有成績,但是能否平穩發展還有待商榷。
短期來看,映客忙於布局,卻無法改變自身在直播業務發展的疲勢,這也是資本市場不看好的原因,但是從長期來看,映客卻很有可能成功開啟直播行業的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