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石文化 共築海絲夢」徵文大賽之紀實文學作品
雲浮不是浮雲
文/胡鴻 胡石平
因為有了女媧補天,便有了《石頭記》(即《紅樓夢》的別稱)的傳奇故事;因為有了亞當與夏娃的愛情,便有了地老天荒、海枯石爛的傳奇故事;因為有了龍母與賴布衣的鬥法,便有了雲浮客斯特地貌石山形成的經典神話;因為有了勤勞勇敢的雲浮人,便創造了今天雲石的傳奇。
不了解石頭的人很少有知道「雲浮」這個地方的,很久以前,我有一個朋友大學畢業分配到雲浮硫鐵礦工作,我問他「雲浮在哪?這兩個字怎麼寫?」,他調侃說「雲浮在廣東,把『浮雲』倒過來念便是『雲浮』」。有一年的春節,他特意從雲浮帶了兩件非常珍貴的禮物給我。他說,老朋友,雲浮沒有什麼東西好送,我只是帶了兩件「土特產」,希望你能喜歡。打開一看,讓我大吃一驚,這不是寶石嗎?一件是他親手挖的一塊硫鐵礦,一件是用雲浮大理石製作精美的筆筒,兩件「寶貝」雖然不大,沉甸甸的。我想,山長水遠,千裡迢迢,不知他是怎麼帶回來的。我又驚又喜,非常感動,並把「寶貝」好好地珍藏了起來。這就是我對雲石的第一印象,「這個飄著白雲」的地方也讓我倍感新奇與神秘。
2000年的暑假,當剛剛大學畢業的我本想去廣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區找一份自己喜愛的工作。朋友說,不如先到我那兒玩幾天吧,說不定你也許會愛上雲浮的。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第一次踏入這座名不見經傳的小城時,才知道在中國的版圖上確確實實有個叫做「雲浮」的地方。這個地處粵西山區的小城,不僅有硫鐵礦,而且到處都是石頭。
初來乍到,雲浮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山青且水秀,特別是蟠龍天湖一帶的石山群,如一座天然的巨大屏風,山生得峻峭,水充滿靈性,倒影在天湖中,如一朵朵剛剛出水的芙蓉,清秀、端莊,透著靈氣;如一張雲浮自然生態的名片,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朋友看見我面對蟠龍天湖的山水著迷,還特意賣了個關子,說雲浮不僅山美水美,還有一個蟠龍洞更美。石頭開花,晶瑩剔透,世界稀少,你見過嗎?過了幾分鐘,他又接著說,相信你也沒有看過,因為中國只有一個地方有,那就是我們雲浮。
雲浮蟠龍洞屬典型的喀斯特溶洞,是地下水在巖石的石縫中流動,經漫長年代不斷侵蝕擴大而成的,因其洞體迂迴典折,形若蛟龍,故取名「蟠龍洞」。雲浮蟠龍洞被譽為「世界三大寶石花洞」之一,極為奇特的是洞內的巖壁上能長出晶瑩潔白、剔透玲瓏的寶石花。儘管經過了億萬年的洗禮,洞中石花仍然在緩慢生長,不受重力影響,不受空間限制,被譽為「世界十大洞穴奇景」之一、世界上「永不凋謝的花」。
當看到寶石花時,真讓我大吃一驚,以前只見過花草樹林開花,真沒想到,世界上還真有石頭會開花的,稀奇稀奇。透過燈光,只見寶石花晶瑩通透,既像是北方的雪花和冰淋,又像是正在生長的菇蕾,既漂亮又可愛,鬼斧神工,令人叫絕。大自然的神奇傑作,讓雲浮的石頭寫滿了神話與傳奇,使雲浮的大地充滿了靈氣與活力。
雲浮山清水秀,環境優美,雖然沒有珠三角經濟高度發達,但我喜歡這裡的寧靜。對雲浮的一見鍾情,使我愛上了這個小城,我告訴朋友,我想留在雲浮。朋友說,「雲浮雲浮,滿山石頭,若能調走,永不回頭。」你還能留下嗎?我說,我喜歡雲浮的石頭,石頭是一本厚重的書,是上蒼賜予雲浮人的寶貴財富,我要認真的向雲浮人學習,學習他們那種戰天鬥地大無畏精神。
雲浮原來是廣東一個經濟落後的地區,在沒有發展石頭經濟前,全靠農業支撐經濟命脈。改革開放後,思想解放的雲浮人開始瞄準市場,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就在家門口大力發展石板材,特別是80年代中期開始,雲浮原來僅有石材廠100多家,路通財通,隨著324國道的改造和廣梧高速公路的開通,石材企業逐漸向324國道沿線集結,如今發展到4000多家,形成蔚為壯觀的「百裡石材走廊」。如今的「百裡石材走廊」不斷更新換代,除了原來傳統的石板材外,「高、精、尖、巧」的石雕、石畫、石拼圖、石字畫、羅馬柱、扭紋柱、異形線、石扶手……一字排開;板柱、球體、圓形、弧形、線形……形形色色;印度紅、南非紅、廣西白、蒙古黑……五顏六色,應有盡有,真正是石頭的海洋,石頭的博物館。
雲浮人從「一石驚天」到「點石成金」, 「雲石」成了雲浮的一個代名詞,成了享譽中外的知名品牌。雲浮,也成了世界名石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雲浮石材產業從最初的自產自銷,逐步發展到進口出口相結合的模式,雲浮也完成了從石材生產地向石材中轉地的轉移。可是,當「雲石」開採完畢後怎麼辦呢?掙到了改革開放第一桶金的雲浮企業家們開始用世界的目光打量自己,用市場的眼光審視自己,他們決定,要求生存求發展,就必須走出去,引進來。於是,他們跨過長江黃河,甚至漂洋過海,到世界的每個角落去尋找自己的商機。買荒料、買礦山、買先進機械、租賃承包、收購兼併,世界有石頭的地方就有雲浮人,雲浮人興起了第二次創業高潮。然後,當世界各地的石頭通過水運源源不斷地運回六都碼頭時,才感覺到六都港太小了。
六都港成為了雲浮石材產業的中轉站,即全世界的石頭通過海運和西江黃金水道到六都港集結,然後,再運到雲浮幾千家企業進行生產加工,當石材生產加工成產品後,又通過六都港運到世界各地。這就是「雲石」傳奇的重要一環,這一環猶如一個瓶頸,如果解決得不好,不僅會影響雲浮的石材做大做強,走向世界,而且還直接影響著雲浮的經濟命脈。
雲浮新港的建成,為雲浮石材產業集聚如虎添翼。雲浮人充分利用西江黃金水道廉價的水運,把世界的石材雲集而來,然後,通過雲浮的加工、周轉,再貼上雲浮的品牌標籤,把石材賣到世界各地,形成了「世界石材雲浮買,雲浮石材世界賣」特有的現象。
除了石板材,雲浮的雕刻藝術更勝一籌,已經到了妒火純青的地步,表面上看,石頭是硬邦邦的東西,但云浮人把它玩得柔情似水的地步了。有人說,在雲浮,凡是木匠能做的東西,雲浮石材人都能用石頭做出來。是真是假,看了才知,但這,絕對是一個傳奇。提起石雕,雲浮人就不得不提起那幅長154米、寬2.8米的《地久天長》大型壁畫,那可是令一代又一代雲浮人值得驕傲和自豪的精品之作,意義深遠
1986年,雲浮縣雕刻工藝研究所承接了由湖北美術學院設計的一幅《天長地久》大型浮雕壁畫。這個重任交給了在研究所技術精湛的李森才、李均洪、梁偉文、陳子平等人。因為當時切割機、打磨機等製作工具都是手動,製作速度非常緩慢也非常吃力。為了爭取早日完成這幅壁畫,雲浮石材人日以繼夜地工作,經過半年時間,1988年10月一幅美麗的浮雕壁畫終於完成了,這幅壁畫至今仍然鑲嵌在埃及開羅國際會議中心,成為我國目前最大的雲石壁畫,開創了我國浮雕壁畫的先河。
雲浮人永遠難忘的是2008年10月24日至25日,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來到了雲浮市調研。在雲城區古寵村座談會上,汪洋書記收到了該村農民企業家蘇進發送的一份特殊禮物——兩個南瓜。一個是真南瓜,另一個是做工精緻的「石頭南瓜」。蘇進髮帶著「兩個南瓜」來開會,著實讓農民兄弟們感到詫異和新奇。「怎麼給省委書記送南瓜呢?」「以前我在村裡種田,南瓜解決了我的溫飽。現在我在工廠裡用石頭做南瓜,南瓜讓我富了起來!您看,這真南瓜價值3元,這石頭南瓜價值300元!」蘇進發的「石頭南瓜」受到了汪洋書記的高度評價。
「石頭南瓜」的故事,一方面充分反映了現代雲浮人通過發展石頭產業不僅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且還走向了致富之路;另一方面,又反映了雲浮人通過實施產業轉型升級,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大大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強了,前景更加廣闊了。
雲浮石材經過400多年的發展歷程,如今,石材企業達4000多家,從業人員10萬多人,產品涵蓋13大系列23大門類千餘花色品種,年產各類板材6000萬平方米,異型材、工藝品年生產能力達600多萬件(套),石材總產值達200多億元,是全國三大石材加工生產銷售基地之一,先後榮獲「中國石材基地中心」、「中國石材流通示範基地」和「中國人造石之都」和「廣東省民族民間(石雕)藝術之鄉」等稱號。每年10月18-21日舉辦的中國(雲浮)國際石材展覽會(暨石藝文化節)與義大利維羅納石材展覽會、廈門國際石材展覽會成為世界三大石展會之一。
有人說:來雲浮不看石頭等於沒來過雲浮,來雲浮看石頭不到雲浮石材專業市場參觀也不算了解石頭。雲浮生產加工出來的石材產品因為質量高、信譽好,被國內外較大型的建築物廣泛應用,如北京人民大會堂、廣州花園酒店、白天鵝賓館、香港地鐵站、美國夏威夷廣場、澳洲墨爾本廣場等高級場所使用。
休閒到雲浮,享受慢生活。今天,我們漫步雲浮的街頭巷尾,散步於南山公園、文化廣場等地,隨處可見栩栩如生的石雕人像和動物雕塑,精工巧制的圓柱,石線、欄河等異型工藝品,鬼斧神工的雲石天然畫,精雕細刻的文化石,各種各樣的國產、進口板材……流光溢彩的石藝精品令人目不暇接。原本平淡無奇的石頭,經雲浮能工巧匠之手精心雕刻,點化成美侖美奐的工藝石雕。美國、歐盟、港澳臺和我國各地數以萬計的遊客因雲石慕名而來,雲浮,正迅速成長為石都假日旅遊觀光新亮點。
雲浮石材人,把文化融入石頭,把技術提升產品,把科技融入生活,把死的石頭復活成一件件傳世佳作,他們用自己靈巧的手創造了雲浮的奇蹟與輝煌,他們是雲浮石藝的傳承人,是雲浮石材業的希望。
雲浮作為全國重要石材生產基地,令人驚喜的不僅是經濟建設突飛猛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而且雲浮的空氣品質在全國360多個地級城市中長期排位前20位,這在當前追求GDP至上的今天實屬難能可貴。如今,我已經作為一名新雲浮人而自豪,以雲浮的石頭產業而驕傲。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朋友,如果你現在再來雲浮,你會發現,雲浮的山更綠了、水更清了,連當年象徵雲浮貧窮落後的那些又冷又硬的石頭,也已變成了財富和尊貴的象徵。如果你喜愛石頭,喜愛石藝文化的話,也許,你會和我一樣,被雲浮的雲石之美留下來,做一位新的雲浮人。因為雲浮是一個真正飄著白雲的地方,是一個充滿詩意的地方,而不是曇花一現、過往雲煙的「浮雲」。
有一天,我把老朋友請到了家裡,我把他當年送給我的那兩件「寶石」從箱底捧出來,珍藏多年的「寶石」仍然新穎如初,它不僅代表了我們深厚的友誼,而且還見證了雲浮的發展變化,抒寫了雲石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