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雲浮雲城區政府的邀請,本周三、周四陳仁科老師專程前往雲浮,為雲城區文旅產業發展把脈。
兩天時間雖然安排比較緊湊,但老師仍實地對雲城進行了比較全面的考察,行程包括考察目前雲城在建的文旅項目開發情況,深入鄉鎮實地了解鄉村開發及產業導入現狀,以及對雲城主要的文旅開發資源,如山地生態景觀、文化古村等進行了走訪。
周四下午,由雲城副區長梁區長主持了座談會,雲城區建設、規劃、文體旅等部門以及部分開發投資商參加,會上陳老師與大家就雲浮文旅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未來如何發展進行了充分交流。
雲城主城區南部正在開發的「山谷旅遊帶」
陳仁科老師認為,雲浮要發展旅遊,首先要找到一個突破口,打造雲浮的「第二張」名片。在人們以往的認知中,雲浮是「石都」,石材開採和加工業比較發達,而這種印象帶來人們對雲浮汙染比較嚴重這種擔憂,這對發展旅遊業是不利的。
要扭轉這種認知,雲浮首先要學會營銷和宣傳自己的城市,打造自己城市的旅遊品牌。在考察和交流中,陳老師了解到雲浮本地人對自己的空氣品質以及水資源質量的滿意度較高,同時雲浮地處嶺南山地與西江水系相接地帶,具有獨特的山水地貌,而獨特的地理環境,為雲浮高山地帶帶來了稀有的「雲海」景觀,這些都是打造旅遊品牌具有價值的元素,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和挖掘。
雲城前鋒鎮引進的蘭花栽培項目
雲城南盛鎮正在開發的「南藥」種植示範基地
對如何發展本地的文旅產業,陳仁科老師認為,作為政府管理部門,要從轉變思維開始,具體來說就是以市場思維為導向,並遵循先策劃後規劃的原則。
雲浮以往的文旅產業發展缺乏整體的思路,往往都是針對個別的、具體的項目進行規劃設計,對自身的市場定位認識不清,對自身的資源價值認知不清,這些都導致了項目缺乏投資吸引力,或者就是天馬行空,脫離市場而變得不切實際。
而策劃就是從雲浮整體的旅遊發展環境分析入手,對自身的發展條件和旅遊資源價值進行梳理,只有這樣才能對本地旅遊發展進行準確的定位,並在此基礎之上,提出科學合理的資源開發和產業開發策略,同時,需要產業配套政策的支持,包括土地政策、規劃政策、稅收政策等等。
只要發揮出政府的引導功能,讓市場和投資商都看到發展前景,自然不怕吸引不來投資。目前國內缺的不是資金,而是好的投資項目。除此之外,雲浮的旅遊產業要發展,必須在定位上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瞄準大灣區市場,只有市場足夠大,才能吸引大的投資進駐,而要如何參與大灣區的旅遊市場競爭,這也是需要策劃而不是規劃出來的。
雲城最高峰大金山
陳仁科老師還對雲城許多具體項目和旅遊資源如何開發提出了自己的初步建議。
雖然從大灣區的整體市場環境看,雲城區的旅遊資源整體上並不突出,但也有其自身的特點,最主要的是要因地制宜,發揮出自身的特色和優勢。例如,雲城的許多山谷和山峰都具有很好的生態觀光價值,如何將這些觀光價值和特色產業及各類消費人群的旅遊需求結合起來,就成為留住遊客的重點,同時還必須解決好交通問題;
而雲城的許多村鎮,資源相對比較薄弱,並不是每個村鎮都具有旅遊開發的條件,通過強化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例如南藥種植、花卉種植等,在這些特色農產品的基礎上,打造各種鄉村農產品交易會,以特色農業帶動鄉村人氣和發展活力,這也是鄉村振興的一種方式;而像水東這樣有一定文化留存和底蘊的村落,是打造文旅項目很好的資源,但不能一味保護,等待有人來開發,一方面要做好整體開發策劃,一方面要自主的培養和增強村落的傳統文化色彩,小規模的導入產業,積累市場人氣,主動爭取發展條件…
程氏後人留下的「嶺南理學第一村——水東村」
陳老師還認為,無論發展哪種旅遊產業,文化和產業結合起來都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才是真正打動和吸引遊客的關鍵,雲浮旅遊開發要注重文化因子的植入。
本次陳老師的雲浮考察之旅只有短短的兩天行程,對雲浮的許多方面還有認知不完善之處,僅僅提出了一些初步的想法和建議。當然,雲浮的文旅產業發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無論如何,採取正確的方式和方法,是取得成功的關鍵。
對雲浮文旅產業開發的相關問題,陳老師將撰寫相關文章,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