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國經濟帶動亞洲後疫情復甦

2020-12-19 海外網

路透社12月1日文章,原題為「隨著中國經濟蓬勃發展,亞洲企業從新冠肺炎災難中繼續復甦」。周二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得益於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亞洲企業在11月份繼續穩步復甦,這為亞洲擺脫新冠危機的拖累帶來希望。不過,分析人士表示,全球新冠疫情再度抬頭,令前景高度不確定,令各國政府和央行承受維持或加大大規模刺激政策的壓力。

財新周二公布的調查顯示,中國的11月企業活動以10年來最快速度加速,顯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在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這些樂觀的結果與一項中國官方的調查相符。該調查顯示,去年11月,中國企業活動以逾三年來最快的速度擴張,服務業增長觸及多年高點。11月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4.9,高於10月1.3個百分點,為2010年12月以來最高值。

全球需求的穩步復甦也幫助日本企業活動在11月份向企穩邁進了一步,韓國的企業活動也以近10年來最快的速度加速。臺灣地區和印尼的企業活動也開始增加,表明中國大陸需求的回升正在支撐該地區的經濟。(作者雷卡·吉哈拉)

彭博社12月1日文章,原題為「滙豐表示,中國擊敗美國,成為亞太地區公司的頭號市場」。滙豐控股發布的最新調查指出,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亞太地區公司最大的海外市場。調查同時強調,新冠疫情加速了全球經濟的結構性轉變。

接受調查的公司中,有28%將美國列為最大貿易夥伴,但將中國作為最大貿易夥伴的公司達29%。儘管受到疫情影響,整體的貿易前景仍維持良好,有72%的受訪公司對未來幾年持正面看法,該數字一年前為81%。

過去兩年,華盛頓發起與北京的貿易戰旨在阻止中國的崛起,讓美國公司和工人受益。但滙豐的調查顯示,與中國的「脫鉤」不僅沒有像川普政府預期的那樣發生,而且生產正在分散到亞太地區的集散地,而不是返回美國本土。

滙豐全球貿易融資主管娜塔莉·布萊思表示,「由西向東的區域轉移以及亞洲的崛起正在加速。」 她說,亞太地區的貿易在美國保護主義和疫情期間繼續增長,這是一個轉折點。她認為,在15個亞太國家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之後,這一趨勢還將繼續。(作者布蘭登·莫裡,劉德譯)

責編:吳正丹

31929034,.英媒:中國經濟帶動亞洲後疫情復甦,.,.204064,.吳正丹

相關焦點

  • 亞洲電影票房大漲,美媒看到復甦希望:中國都可以,美國也一定行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當地時間1月10日報導,亞洲各國電影票房持續走高,當歐美各國還在疲於應對形勢嚴峻的疫情之時,以中國、日本等為代表的東亞國家電影市場票房不斷傳來喜訊。
  • ...東協加強合作有助於推動疫情下世界經濟復甦--訪馬來西亞新亞洲...
    新華社吉隆坡11月30日電專訪:中國-東協加強合作有助於推動疫情下世界經濟復甦--訪馬來西亞新亞洲戰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詩傑 新華社記者林昊 鬱瑋 「值此全球尋求經濟復甦之際,中國與東協的合作聯動,對帶動激活世界經濟的復甦顯得尤為重要。」
  • ...疫情下世界經濟復甦——訪馬來西亞新亞洲戰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詩傑
    新華社吉隆坡11月30日電 專訪:中國-東協加強合作有助於推動疫情下世界經濟復甦——訪馬來西亞新亞洲戰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詩傑  新華社記者林昊 鬱瑋  「值此全球尋求經濟復甦之際,中國與東協的合作聯動,對帶動激活世界經濟的復甦顯得尤為重要。」
  • 全球經濟復甦,中美互相制裁,印度經濟衰退……
    ●OECD:全球經濟有望全面復甦,中國領頭該組織認為,全球經濟已經躲過了最糟糕情形,進入2021年,全球主要經濟體有望實現全面復甦,但復甦的進程大不相同,中國依然領跑全球。OECD預計,中國仍將是2020年唯一一個能夠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速為1.8%,美國和歐元區在今年經濟將分別同比萎縮3.7%和7.5%,G20整體經濟將萎縮3.8%。
  • 英媒:泰國新加坡央行出招應對疫情
    來源:參考消息參考消息網2月7日報導 據英媒報導,兩個東南亞國家的央行5日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經濟影響作出回應。泰國央行將利率降至歷史最低水平。新加坡央行再次向市場保證,有「足夠空間」在限定範圍內放鬆貨幣政策。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疫情防控的錯位和政策救助的差異,發達國家加大了從中國進口力度,使世界暫時恢復到2008年之前「中國生產,西方消費」的狀態。展望2021年,由於疫情衝擊逐漸減弱,特別是疫苗有望於下半年全面推開,經濟社會將恢復正常,世界進入「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有望出現共振復甦。IMF預測全球經濟2021年將恢復至5.2%。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中國經濟展望
    展望2021年,中國經濟雖仍有可能受到疫情擾動,但由於我國在疫情防控方面已積累較多經驗,足以避免類似於歐美的二次暴發情形,在相對正常的社會環境下,內外需將會同步向好,從而推動經濟繼續沿著復甦路徑回升,不過,在基數作用下,全年將呈現前高后低局面。
  • 疫情反彈拖累經濟復甦 RCEP籤署對日本意義重大
    日本媒體認為,上述數字看起來是實現了超越日本泡沫經濟時期的高增長,但實際上不過是第二季度國內外經濟活動停滯帶來的反彈,與美國和中國相比,日本經濟恢復速度較慢。日本2020年第三季度GDP未能從新冠肺炎疫情打擊中實現「V」字復甦,這給人以擺脫危機仍需時日的印象。
  • 英媒:澳門向成為中國科技門戶轉型
    英國路透社12月22日文章,原題為:「超越」賭博,澳門向成為中國科技門戶轉型。從新冠疫情封鎖中復甦的澳門正在押注一場新的科技商品交易會,在促進當地擺脫對博彩業的依賴、實現經濟多樣化的同時,將自身打造為中國的一個門戶。組織者表示,澳門將在明年6月舉辦「Beyond」(超越)活動——一場大致以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CES)為藍本的科技盛會。
  • 馬來西亞學者:中國-東協加強合作有助於推動疫情下世界經濟復甦
    新華社吉隆坡11月30日電(記者林昊 鬱瑋)「值此全球尋求經濟復甦之際,中國與東協的合作聯動,對帶動激活世界經濟的復甦顯得尤為重要。」馬來西亞新亞洲戰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詩傑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作此表示。
  • 英媒:新加坡2019經濟增速十年最慢
    原標題:英媒:新加坡2019經濟增速十年最慢參考消息網1月3日報導 英媒關注到,2日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製造業萎縮導致新加坡2019年經濟增速達到十年來最慢水平,但四季度數據鞏固了人們對2020年溫和復甦的預期。
  • 英媒:關於美國經濟前景,專家看法大相逕庭……
    參考消息網9月17日報導 據外媒觀察,隨著從美聯儲到華爾街大公司的經濟學家紛紛對疫情走向、國會是否能就開支問題達成妥協等一系列未知因素展開預測,他們對美國經濟的展望得出了大相逕庭的結果,分別為:一年後的美國可能已經走出這場新冠大流行所帶來的經濟困境,增長速度明顯高於先前趨勢,並且產出已經基本恢復;或者,它可能還在努力修補
  • 疫情能拖垮美國經濟嗎 英媒:或引發經濟「二次探底」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國家就是美國,累計確診人數已經突破400萬人,疫情形勢嚴峻。根據消息顯示,由於疫情到來美國不少企業還處於停工狀態,經濟受到嚴重打擊。那麼,疫情能拖垮美國經濟嗎?我們來看一下英媒是怎麼說的。
  • 英媒:中國航空公司用促銷套餐來刺激需求
    英國路透社7月28日文章,原題為:在中國,航空公司用「隨心飛」套餐刺破新冠陰雲。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周二推出「快樂飛」產品,成為資金短缺的航空公司中最新一個加入促銷熱潮的公司。分析人士說,這一促銷熱潮幫助重振了受到疫情重創的航空旅行市場。
  • 得益於中國經濟復甦 德媒:中國救德國車企於水火
    德國的支柱行業——汽車行業的數據也充分印證了中國經濟復甦給德國帶來的巨大利益,德國媒體更是直言「中國救德國車企於水火」。2020年,中國經濟在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後迅速復甦。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經濟在第一季度經歷了6.8%的嚴重下滑後,第二季度就已實現3.2%的正增長,第三季增長率達4.9%。
  • 美媒:基金公司看好中國旅遊業復甦
    參考消息網7月30日報導美媒稱,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迫使各國在很大程度上關閉國門,常駐香港的擁有消費基金公司的安珠熙將希望寄托在中國內地遊客的熱情上,並押注與國內旅遊業可能復甦相關的股票。據彭博新聞社網站7月29日報導,安珠熙在採訪中談到中國人時說:「他們還是想去旅遊。」
  • 《吉隆坡宣言》:APEC領導人著眼後疫情經濟復甦與疫苗分配
    會議發表了《2020年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吉隆坡宣言》,這是APEC各國在2018年未能達成聯合宣言、2019年在智利的會議因街頭暴力抗議活動而取消後,三年來的首份聯合宣言。《吉隆坡宣言》指出,面對當前新冠疫情和經濟困境雙重挑戰,APEC領導人承諾團結合作抵禦緩解疫情,同時進一步促進經貿與投資,藉由數碼經濟和科技加大經濟包容性、推進創新。
  • 終於,美著名經濟學家也承認了,中國經濟強勁復甦,美國相形見絀
    全球疫情導致各國經濟出現不同程度萎縮,但中國在採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後,在全球率先實現經濟復甦,除第一季度經濟整體收縮了6.8%外,第二季度中國經濟開始回暖,增長3.2%,第三季度經濟增速高達4.9%。終於,美著名經濟學家也承認了,中國經濟強勁復甦,美國相形見絀。
  • 博鰲20年|論壇理事羅康瑞:後疫情時代中國在亞洲的角色
    博鰲亞洲論壇:後疫情時代中國在亞洲的角色博鰲亞洲論壇理事、瑞安集團主席羅康瑞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打擊,發達經濟體以及新興經濟體同時出現經濟下滑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追蹤的民粹主義指數在2017年升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最高水平,複雜多變的政治形勢容易引發動蕩。疫情更是加劇了動蕩危險,經濟復甦疲軟將導致國際關係緊張、增加地緣政治風險。中美兩國近期在技術和網絡安全問題上的爭端,令期待世界上兩個最大經濟體共同帶動全球復甦的願景變得暗淡且悲觀。日趨惡化的中美關係,在延遲經濟復甦的同時,將拖長經濟衰退。
  • 印度「關上大門」後,英媒:中國把目光轉向印尼
    印度「關上大門」後,英媒:中國把目光轉向印尼曾幾何時印度這個和中國一樣是人口大國的國家,吸引了很多中國投資者的目光。也因為中國的投資,印度科技業繁榮發展,讓很多經濟困難的印度民眾得到保障。但由於印度緊跟美國,導致中印兩國關係不斷變得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