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共享單車衝擊一些城市公共自行車停止運營

2020-12-17 東方財富網

編者按:如今,隨取隨還、停放自由的共享單車成為不少市民出行的選擇,而建設成本高、規劃協調難、還車不方便等因素讓更早出現的公共自行車的運營效果打了不少折扣,甚至一些城市開始停止公共自行車運營。專家認為,為妥善解決市民出行「最後一公裡」問題,應該讓共享單車和公共自行車互為補充、取長補短,這才是避免投資浪費和資源閒置的現實選擇

在共享單車大行其道的當下,有些城市停止了公共自行車的運營,而有些城市的公共自行車不僅沒有「萎縮」,反而穩步擴張。

10月15日,營運了8年的廣州公共自行車停止運營。而11月初,杭州市臨安區城區公共自行車採購項目公布中標結果,該項目包括700輛自行車,總成交金額超過690萬元。不久之前,一家公司以711萬元中標了北京延慶區的公共自行車建設項目,項目包括500輛自行車、1000個停車樁和一年的運營。

公共自行車到底要向何處去?

公共自行車的「起起伏伏」

作為「綠色交通」與「低碳出行」的重要選擇之一,城市公共自行車一出現即受到國內城市的熱捧。北京、杭州、太原、株洲等城市相繼推出了「公共自行車」租賃服務。

2012年起,公共自行車開始走入北京市民的生活。從只針對北京戶籍居民辦理租車業務,到面向非京籍居民開放;從首批在東城、朝陽兩區試點2000輛,到如今分布各區的8萬餘輛,公共自行車給居民綠色出行帶來了不少便利。

然而,伴隨2016年以來共享單車在資本大潮裹挾下的「攻城略地」,城市公共自行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根據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調查數據,共享單車出現後,中心城區有樁公共自行車的使用次數明顯減少,由2015年的平均66040次/日,下降到2017年的22614次/日,降幅超過65%。

記者梳理發現,自去年11月以來,武漢、蘇州市區、福州、濱州均已停止或暫停公共自行車運營。

對此,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交通規劃所主任工程師蓋春英認為,每個城市的情況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無論是由企業運作的共享單車還是政府運行的城市公共自行車,都是城市公共運輸的組成部分。兩者的使用量與車輛投放量、運維水平、調度管理、使用者習慣和接受度等因素密切相關。

蓋春英率領的自行車交通規劃與研究團隊發現,隨著共享單車數量的增加,有樁公共自行車在新城地區呈現出與中心城區不同的發展態勢,比如在大興、通州這兩個樁點數量較多的新城區,共享單車出現後,有樁公共自行車的使用量不降反增。其他新城區有樁公共自行車的使用雖然受到一定的影響,但與中心城區相比並未有大幅下降。

究其原因,主要與共享單車投放規模以及有樁公共自行車網點密集程度有關。在中心城區,一方面共享單車投放規模大,網絡效應相對較好,因而吸引了大量用戶;另一方面,中心城區有樁公共自行車網點相對稀疏,存取不方便,而共享單車正好彌補這一不足,因而共享單車佔據優勢地位。在新城,共享單車投放數量少得多,有樁公共自行車網點卻很密集,存取也很方便,因而有樁公共自行車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在有的新城區有樁公共自行車甚至根本沒有受到共享單車的影響。除了上述原因,地方政府的交通管理政策也是重要影響因素。

可見,不論共享單車還是有樁公共自行車,只要網點密集、存取方便,均會受到使用者的青睞。

在蓋春英看來,公共自行車與共享單車兩者各有優勢、各存不足,如何發展需要科學分析,管理上不能搞「一刀切」。

從有樁到無樁的「進化

記者在北京房山區調查時發現,與中心城區住宅小區普遍不歡迎共享單車進入的情形相反,提香草堂、匯豪小區的住戶主動要求在小區內增建公共自行車站點。在房山運行的無樁公共自行車恰好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

目前,北京市房山區共有公共自行車6000輛。2015年至2016年,房山區累計投放有樁公共自行車3000輛。同時,自2016年以來,房山區還陸續投放了3000輛無樁公共自行車。

「經過這兩年的運營,『新三千』與舊三千」的使用效果有很大不同。北京市房山區交通局副局長高峰告訴記者,房山區無樁公共自行車採用基於衛星定位的虛擬電子圍欄技術,實現了高精度站點內才能取還車和結算的功能,有效地結合了傳統有樁公共自行車管理有序和共享單車使用方便的優點,又規避了公共自行車還車不便以及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的問題。

「我們通過自主研發的基於北鬥、GPS的虛擬電子圍欄技術,精度在大部分地方可以達到2至5米。」北京途自在物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熊開宏介紹,通過積極宣傳和引導,房山區無樁公共自行車取還車秩序良好,入欄率接近100%,從技術上較好地解決了單車亂停亂放的問題。

在記者實地調查的十幾個站點裡,良好的自行車停車秩序已成為房山區交通環境的常態。採訪沿途幾十公裡的道路附近沒看到隨意停放的公共自行車。

公共自行車建設運營投入無疑是影響其發展的重要因素。「無樁公共自行車通過技術創新,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大幅下降,經濟效益也非常明顯,節省了財政支出。」高峰說。據初步估算,無樁較有樁公共自行車建設成本降低一半,運營成本降低三分之一。

通過無樁公共自行車APP,市民即可了解站點實時的車輛數。此外,運維人員也可以通過APP在後臺實時掌握站點車輛數,以便及時管理。在優化站點布局方面,市民的需求經交通部門與企業共同調研及數據分析後,可以「零成本」建設和更新,比有樁公共自行車更便於實施。

公共騎行期待更好答案

幾年來,建設成本高、規劃協調難、還車不方便等因素讓公共自行車的運營效果打了不少折扣。隨取隨還、停放自由的共享單車雖然受到廣大市民的喜愛,但卻因過度投放、亂停亂放等問題飽受詬病。

公共自行車和共享單車都面臨著各自的發展困境,如何破局關係著能否解決好城市出行「最後一公裡」這個老百姓關心的大問題。

熊開宏認為,對於因公共自行車投放規模較小、站點數量少而不能形成良性借還循環,從而導致使用率不高的城市,通過無樁化改造,利用新系統「零成本」建設站點的特點,可實現市民「身邊」借車,「隨時」有序還車的要求,從而改變公共自行車大量閒置和運營困難的局面。

北京市交通委的數據顯示,日前北京市共享單車運營車輛總數已較去年9月最高峰時下降了近兩成。去年9月,北京市對共享單車實施了總量調控政策,但共享單車使用便利與停車有序之間的矛盾仍未得到解決。

「共享單車亂停亂放問題難以解決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少有效的監管手段。」熊開宏認為,依託電子圍欄建立監管平臺,可以實時獲取車輛的運行數據,全面滿足政府對共享單車監管所關心的總量控制、有序停放、科學調度、低成本建設等需求。

但業內也有人提出,共享單車企業應用電子圍欄技術的動力不足。共享單車的停泊站點並不是企業單方面就能決定的。解決共享單車的亂停亂放問題,政府不能一限了之,還應出臺更精細化的管理措施,諸如規劃建設明確的可停泊站點等。

「對於共享單車,單純實施總量限制未必能夠很好地解決單車亂停亂放問題,反而可能抑制騎行需求,尤其是在一些有騎行需求但投放量嚴重不足的地區。」蓋春英說。

在蓋春英看來,政府一方面應該監督單車企業加強車輛運維調度、不斷提高車輛周轉率,另一方面應在共享單車需求量大的地方儘量規劃建設更多停車設施,儘量滿足市民的騎行需求,而不是通過限制投放或限制停放來解決問題。如果這樣,市民的騎行需求會被抑制。對於有樁公共自行車,「應對公共自行車的實際使用情況跟蹤分析,對長期閒置、沒有得到有效利用的樁點及時撤除或進行無樁化改造,需要增設樁點的也要跟上。比如在共享單車投放量少、公共運輸薄弱的地方,提供有樁公共自行車服務也是方便市民出行的辦法」。蓋春英認為,及時調整優化有樁公共自行車的樁點布局系統,讓公共自行車和共享單車互為補充,是避免投資浪費和資源閒置的現實選擇。(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曹紅豔)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受共享單車衝擊,成都公共自行車使用率持續下降退卡人數激增
    受共享單車衝擊,成都公共自行車使用率持續下降退卡人數激增 去年底開始,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陸續進入成都大街小巷,截至4月15日,全市共享單車總量已突破50萬輛,註冊用戶突破460萬。
  • 共享單車分流用戶 深圳中心城區停運城市公共自行車
    【財新網】(記者 方祖望)共享單車發展雖經歷坎坷,但還是革了深圳城市公共自行車的命。10月16日,深圳市南山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發布公告稱,決定從2019年12月28日起停止運營區域內的城市公共自行車。
  • 將共享單車納入城市公共運輸體系 向低碳出行say hello
    將共享單車定位為城市公共運輸組成部分,可實現政府、公眾、企業的三贏    近幾年,隨著共享單車在鄭州等城市迅速普及,極大方便了市民的最後一公裡出行。公共自行車似乎不再是大家租單車出行的首選,不少城市公共自行車備受冷落。
  • 杭州街頭自行車,曾被共享單車「打敗」的公共自行車「復活」了
    說起這個日子,杭州公共自行車交通服務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國雄張口就來。2016年起,共享單車開始在各個城市攻城略地,唯有對杭州市場持謹慎觀望的態度——那一年,杭州的公共自行車系統已經發展到第8個年頭,被公認是公共自行車系統完善的標杆城市。當時摩拜單車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杭州是公共自行車高度發達的城市,公司認為用戶需求量並不大,短期內不考慮入駐杭州。
  • 海滄公共自行車將於6月30日停止運營
    昨日上午,「海滄公共自行車」微信公眾號發布《海滄公共自行車退出運營公告》,宣布這一陪伴海滄居民近七年的交通工具將於6月30日停止運營。目前,公告已在海滄公共自行車各站點張貼,退卡業務已開始受理。告別「小橙車」居民很不舍昨日午後,天氣有些熱,但海滄公共自行車阿羅海站點前仍然排起了長隊,許多居民得知海滄公共自行車將停止運營的消息後,紛紛趕來辦理退卡業務。
  • 市區公共自行車9月1日停止運營
    昨日,記者從市區公共自行車建設工作辦公室獲悉,市區公共自行車將於2020年9月1日零時起停止運營,這意味著陪伴南通市民8年的「小綠車」將逐步退出南通市區。2012年12月,作為為民辦實事項目,市政府通過公開招標引進永久公共自行車運營項目。
  • 共享單車紅火, 城市公共自行車如何化解被冷落狀態?
    隨著摩拜、小藍、OFO等共享單車的盛行,早年紅火的城市公共自行車似乎讓出了自己的臺柱地位。其實,公共自行車服務是一項關乎民生的社會福利項目,是在地鐵、公交外,人們出行的另一種便捷途徑,而它也一直在默默耕耘。近日,有市民向晶報記者反映,停在馬路旁的城市公共自行車幾乎都沒什麼人用。共享單車紅火時,城市公共自行車如何化解被冷落狀態?
  • 西安公共自行車運營現狀:夾縫中求生存
    共享單車從興起到普及,一夜之間鋪天蓋地,經過幾年的發展,全國不少城市公共自行車陸續退出歷史舞臺。8月起,鹹陽市公共自行車因為共享單車迅猛發展而停止運營。記者網絡查詢「公共自行車退出市場」,相關結果有42萬條,相關資訊有5150篇。
  • 武漢「公共自行車」停運 是「敗給」共享單車了嗎?
    新華社武漢11月22日電 題:武漢「公共自行車」停運 是「敗給」共享單車了嗎?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 馮國棟 陳俊  日前,一則《關於武漢公共自行車停止運營的公告》,引發熱議。公告稱,11月25日起,武漢公共自行車將全面停運。昔日「一車難求」的公共自行車,為何如今卻鮮有問津、即將停擺?難道真是「敗給」共享單車了嗎?
  • 寧海共享單車全面替代公共自行車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在經歷了一年半城區公共自行車「停擺」後,寧海的小夥伴們終於又可以在家門口租到自行車了。但有所不同的是,公共自行車換成了嶄新的共享單車,公共自行車樁位也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全新的「藍牙道釘」。
  • 杭州公共自行車營運十年:借鑑共享單車技術理念,客戶群回歸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該發布會上獲悉,運營10周年的杭州公共自行車系統將再出發,擬推出10大便民、惠民舉措,包括實施「實體樁+電子樁」兩樁融合,有效緩解還車難問題;用叮嗒出行APP掃碼租車,可在全國100多個城市的公共自行車公司租車;推出側斜式鎖止器,在狹窄路面也能有效還車;調整計價,首小時騎行免費,
  • 公共自行車使用率逐年下降 公共自行車是去還是留
    消息一出,鎂光燈再次聚焦公共自行車。2012年9月,鹿城區投入運營公共自行車,此後我市其他各縣(市、區)也相繼投運公共自行車。然而隨著近幾年城市公交服務體系「最後一公裡」的逐步打通,特別是在共享單車的激烈競爭下,公共自行車漸落下風。
  • 專用區域屢遭「霸佔」 杭州公共自行車「隔空喊話」共享單車
    因此,他向市長熱線12345反映,認為這些共享單車隨意停放影響正常的交通秩序。  隨著越來越多的共享單車湧入,在給市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停車困擾問題。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不少「共享單車」搭上了地方政府劃定的公共自行車專用區域,這不僅給公共自行車運營造成了困擾,也打亂了市民的租還車秩序。
  • 共享單車"入侵" 島內公共自行車應謀求新出路
    反之,「雜牌軍」共享單車雖然給城市帶來諸多問題,有人愛之有人恨之,但依舊無損其獨佔鰲頭。昨日,本報報導《共享單車「入侵」後,公共自行車還好嗎?》(詳見6月13日A3版)後,引發市民熱議。  未來,廈門公共自行車將何去何從?是與共享單車一爭高下,還是拱手讓出這片市場?記者調查發現,其實廈門島外和外地早有成功案例,在許多專家看來,島內公共自行車應該堅定轉型,謀求新出路。
  • 宣城公共自行車「踩不動」 運營公司股東成「老賴」
    雖然公共自行車在騎行舒適度上更優,但隨騎隨停的共享單車,對需要到站騎車停車的公共自行車造成了很大的衝擊。漸漸地,在宣城街頭已經很少看到有人騎公共自行車。2021 年1 月4 日上午,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在宣城街頭走訪了幾處公共自行車站點。在宣城市政府門口一處站點,記者看到有一輛自行車坐墊不見了,還有幾輛車的坐墊隨手一抬就可以拆下。自行車車身、停車設備上滿是灰塵。
  • 租賃操作繁瑣致公共自行車遇冷,深晚記者探訪背後原因
    10 月 16 日,南山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發布《南山區公共自行車停止運營公告》,在南山區運營近 4 年的公共自行車,將於 12 月 28 日停止運營。相隔僅一天,17 日,龍華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發布公告稱,龍華區公共自行車交通系統建設項目將於 2019 年 11 月停止服務並清場。
  • 廈門這家公共自行車將停止運營!如何退卡?詳戳
    如今它即將和「小橙車」一起告別海滄居民成為人們的美好回憶昨日上午「海滄公共自行車」微信公眾號發布《海滄公共自行車退出運營公告》宣布這一陪伴海滄居民近七年的交通工具將於6月30日停止運營目前公告已在海滄公共自行車各站點張貼
  • 被共享單車取代後,上海曾經的公共自行車去哪兒退押金?
    早在共享單車出現之前,申城部分區域曾投放了不少公共自行車,為市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務,是解決民眾「最後一公裡」不可或缺的出行工具。不過,在共享單車大面積鋪開後,目前各區的公共自行車已經有不少停止了運營。近日,記者在12345市民服務熱線看到,不少市民詢問,如何退還辦理公共自行車租車卡時繳付的押金?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梳理了部分區域公共自行車的相關問題,整理如下: 1、王先生:閔行公共自行車項目已經終止,押金該如何退?
  • 永安行:公共自行車系統與共享單車的適宜投放地有差異
    來源:金融界網站永安行周三在上證e互動介紹,公司主營的公共自行車系統業務主要覆蓋三至五線城市及周邊縣、轄區等,適用於16-70周歲的年齡人群(智慧型手機用戶及市民卡、公交卡交通用戶);而共享單車主要適用於人口密度大
  • 佛山新城16個公共自行車站點已停止服務,退卡方法請戳→
    佛山新城16個公共自行車站點已停止服務,退卡方法請戳→各位在新城生活和工作的街坊注意啦!從2018年4月1日起,佛山新城及樂從鎮金通公共自行車共19個站點停止服務!★ 政府投入大,運營成本較高,但使用率較低。★補充共享單車,豐富市民出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