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直在飛速的發展
然而我們卻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
開始懷念起過去
曾經熟悉的街道建築
曾經平常的味道
都仿佛消逝在了時間的長河裡
但卻在某個不經意間
又會再一次觸動我們的回憶
這些年
上海消失了太多的東西
這些事物
是否都曾是你回憶的一部分?
上海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發展
不少區合併的合併、撤縣的撤縣
因此很多人的身份證號已經成為絕版!
南市區 310102(與黃浦區合併,絕版)
盧灣區 310103(與黃浦區合併,絕版)
閘北區 310108(與靜安區合併,絕版)
吳淞區 310111(與寶山區合併,絕版)
南匯區 310119(與浦東新區合併,絕版)
上海縣 310221(與閔行區合併,絕版)
嘉定縣 310222(撤縣設區,絕版)
寶山縣 310223(與寶山區合併,絕版)
川沙縣 310224(與浦東新區合併,絕版)
南匯縣 310225(後設區與浦東新區合併,絕版)
奉賢區 310226(撤縣設區,絕版)
松江縣 310227(撤縣設區,絕版)
金山縣 310228(撤縣設區,絕版)
青浦縣 310229(撤縣設區,絕版)
雖然上海如今的美食眾多
可再怎麼多
都不及記憶中的那個味道
「童年的哈根達斯」的馬頭牌冰棒
你可還記得?
記憶中的紫雪糕是用一個小盒子裝著的,沒有棒
吃的時候要小心翼翼
吃完後小嘴抿抿,心中滿是幸福
後來,很多高檔品牌也開始做紫雪糕
但總覺得沒有當初的好吃
小時候還有一種「加侖」
實際上就是散裝冰磚,通常1公斤,「模子大」
每次吃都覺得特別開心
而且口味也很多變,奶油、草莓,巧克力等等都有
這可是小時候紅極一時的冷飲
超級清涼解渴
果汁味很濃厚,一根能舔著吃好久!
上海冷狗牌還出過奶香十足又便宜棒冰
裡面加了葡萄乾的,叫斑點狗
加了層脆皮的,叫癩皮狗
曾經叱吒冷飲界的它
代表的是一個時代
雖然現在吃不到了,但味道依然記得
全稱是老大昌義大利冰淇淋
曾經是老上海西餐廳必備
奶香濃鬱,甜而不膩,裡面還有核桃仁
這個雪糕也是風靡一時
果味冰棍裡邊夾奶油
每次都會糾結該先吃奶油
還是先舔外邊的鳳梨味冰棍
擂沙圓雖然現在還有的賣
但是吃的人越來越少,正宗的也越來越少
這麼一想
小編有好多年都沒有吃過了
這個在小時候可貴了
一般人家都不捨得喝
但我想大家一定偷偷幹吃麥乳精吧~
前幾天看《嚮往的生活》
他們用老式的爆米花機自製了爆米花
這才想起好像很久沒在上海看到過了
雖然現在爆米花很方便
但已經沒有小時候的味道了
喜歡吃麻糖的孩子
一定忘不了錘子和鐵片發出的有節奏的聲音
因為這代表著賣麻糖的人來了
家家戶戶的小寧都會興奮的跑出門買麻糖吃
「生炒熱白果,香是香來糯是糯,
一分洋鈿買×顆。」
現在再也聽不到這樣的叫賣了~
別看這名字有點山寨感
但那個時候「幸福可樂」真的超級火!
新的行業層出不窮
不少老的行當也已經慢慢消失
這些,你還記得多少?
現在理髮店面遍地都是
但手藝層次不齊
想想以前的剃頭匠老師傅真的是功夫深
如今彈棉花的手藝逐漸的被機械化操作所代替
但小編還是忘不了蓋上彈好棉花的被子
那種軟軟舒適的感覺~
自從人手一部手機之後
戴手錶的人越來越少
修表匠自然也越來越少
聽到啊呦啥舊額哇額中邦懂邦修伐
就知道是修棕繃的人來了
現在小區裡都有了物業
再也聽不到手藝人的叫賣了
在以前資源匱乏家裡條件艱苦的時候
家家戶戶的鐵鍋都是補了再補的
「削刀~~~~磨剪刀唻……」
聽到這個聲音
家家戶戶都拿著刀出來了哈哈哈
別怕,就是拿出來讓師傅磨磨刀
狄格也是個老行當
換傘骨、補傘面、修皮鞋...
現在想要補個鞋都不知道去哪補
如今,抽水馬桶和現代浴缸
老早代替了老舊的木製品
洗臉盆的材質也換了好幾代
市區裡再也看不到走街串巷的箍桶匠人
小時候可喜歡撥浪鼓了
現在已經好久沒看到這個東西了
如今大家提到品牌
肯定最先浮現的是哪些一線大牌
但其實上海的一些老品牌
在我們童年也是很有名的呢~
七八十年結婚,要配備的嫁妝之一
這個縫紉機也就只有老一輩的人家裡有了
它是六七十年代最時髦的數碼產品
家裡有一部海鷗相機
那絕對是非常有面子了~
上20世紀70年代,上海牌手錶要憑票購買
作為「老三件」之一的上海牌手錶
你的家裡還有它的身影嗎?
在當時大多數的上海家庭中
三五牌台鐘算一個家裡比較奢華的裝飾品
家裡有一臺真的了不得
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三轉一響」
其中的一響就是指紅燈牌收音機
讓你說出幾個上海地名
很可能你會脫口而出外白渡橋南京東路...
但是有些地名
卻是老上海人的回憶
1917年大世界建成,這四座「八仙橋」被拆除
如今要尋找它的身影
大概就在西藏路、青年會這一段
西藏路橋,原名泥城橋
亦稱新垃圾橋(垃圾橋,即現在的浙江路橋)
是蘇州河上的一座橋梁
1926年公共租界老勃生路(今長壽路)、
小沙渡路(今西康路)交叉口的道路中央,
建起一座鐘塔,人們稱它為大自鳴鐘。
開埠之前的上海水道縱橫,
肇嘉浜小河彎彎向東流,
流到打浦橋這裡拐了個彎,
拉出一個「S」型的弧度,繼續向東。
現在的路名從肇嘉浜路變為徐家匯路。
就在肇嘉浜路和徐家匯路接頭之處,
泰康路以南,原有一條肇嘉浜的支流「蘆家灣」,
「盧灣」二字的由來,即在於此
有些地標
只能存在於我們的記憶之中
也是讓人唏噓了
以前的票券上印著的就是當時中國第一高塔
上海電視臺
後因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建成,於1998年7月拆除
你回去翻翻老照片
你爸媽一定在這拍過照片
這是上海市首家電影院
也是中國第一家向社會開放的營業性電影院
1919年改名虹口大戲院
1988年因海寧路拓寬全部拆除
這個「華美的弧形」曾經被上海市民譽為
「外灘最佳觀景點」
可惜為了配合外灘通道綜合改造工程的推進
在2008年2月13日被拆除
在上海的黃浦江畔,陸家嘴對岸,
有著百年繁華滄桑史的 「八埭頭」
它見證了太多的歷史變遷
曾經的徐家匯「數碼王國」,
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數碼城之一
在經歷14年的風風雨雨後最後關門
曾經那「買電腦就去徐匯」的風光已不再~
上海東臺路古玩市場曾一度被稱為上海的琉璃廠
與北京琉璃廠兩地南北相映
形成國內最大的兩個專業古玩市場
但如今早已輝煌不再
以前不少人都會來這裡淘一些小商品
然而舊址已經被拆除
雖然有了新西宮,但總覺得哪裡不一樣了
作為曾經的電子數碼淘貨聖地
這裡可以說是電子控的天堂了
然而虯江路沒有逃得過整改的命運
希望它能早日整改歸來吧~
去年9月份
曹家渡花鳥市場也和我們say goodbye了
至此,曾陪伴我們13年的
曹家渡花鳥市場正式落幕
作為上海唯一一個24小時營業的書局
也在去年因合約到期結束了營業
漢源書店,開張於1996年
2017年,漢源書店結束了21年的運營
讓人唏噓不已
美國夢幻樂園曾是上海三大樂園之一,
位於上海嘉定黃渡鎮,
園區佔地約450畝,
包括五個主題區。
該樂園於1996年開業,
2001年倒閉,2012年被拆除
永康路還在
酒吧裡的繁華卻已落幕
曾經異常火爆的彭浦夜市
但因影響交通、環境等問題最終被取締
現在逛夜市都不知道該去哪了
曾經串聯起我們出行的這些天橋
都一個個的消失了
1982年建立的延安東路外灘天橋
是上海市的第一座人行天橋
當時的設計採用的是「U」型
主要就是為了交通便利
然鵝,在07年拆除亞洲第一彎的時候
將其一併拆除了
南京路西藏路口,人稱 「鑽石」 路口
站在這座大圓天橋上看
就會對南京路的繁華有著最直接的體驗!
西藏路延安路人行立交橋,平面呈高腳酒杯型
杯腳在西北角採芝齋食品店門前
杯口朝向東南角大世界遊樂場
這個可以說是很有特色了~
天橋邊就是滬西工人影劇院
你還記得你在這裡看過的電影嗎?
可別小看這個這個八字型天橋
人家可是當時閘北北站地區疏通行人主要通道
位於虹口霍山路、海門路、東大名路交叉口,
按不規則地勢呈不等邊扇形的提籃橋人行立交橋
於1984年8月始建,同年12月竣工
隨著生活節奏的飛快
有很多詞彙,我們都快記不起它的含義了
比如,曾經的我們
一逮東西向的聯排屋
東篤底叫「東山頭」,
西篤底叫「西山頭」;
一排三個單元叫「三間頭」,
一排九個單元叫「九間頭」;
單元裡面再分:
前房間、後房間、前天井、後天井
東廂房、西廂房、三層閣、亭子間
灶披間、馬桶間、後樓梯、後陽臺
家裡的家具有
v
五鬥櫥、夜壺箱、八仙桌、
長板凳、方矮凳,小矮凳、竹交椅、
三泡臺、梳妝檯、玻璃櫥、博古架
弄堂裡,
和左鄰有啥打招呼一般講「晏歇會」。
如果約好了下次的碰頭辰光,
那就「明朝會」、「後日會」,
年前散夥則講「明年會」或「開年會」。
生活當中,吃不準的事情
總歸比吃得準的事情多得多,
所以上海人還有一句萬試萬靈的「改日會」
當然,消失的還有這些「綽號」
大塊頭、斜扁頭、鏟扁頭、旱鴨子
小眼睛、塌鼻頭、大嘴巴、爛蘋果
眯起眼叫「睏弗醒」或者「天弗亮」……
還有這些消失的稱謂
v
小蘇州、老山東、小皮匠、老裁縫、
新嫂嫂、老爺叔、新倌人、旱鴨子、
過房爺、過房娘、小懂經、小諸葛。
以及消失的髒話
v
臭癟三、小赤佬、十三點、神經病
戇棺材、壽棺材、老不死、小菜皮
阿木林、饞癆坯、小敨亂、輕骨頭
雖然我們總是在懷念的時候「多愁善感」
但這一段段的消失
也意味著上海飛快的發展啊
這也是一件好事呀~
雖然他們消失了
但是還是一直在我們的記憶中...
聲明:本文轉自 上海事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