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錫,這41樣東西已在無錫消失,你還記得多少?

2020-12-21 經理人分享

這些年,無錫從未停止發展

但時光似乎稀釋了過往歲月的痕跡

✔那些熟悉的老地標

✔那些過往的生活習慣

✔那些童年時痴迷的味道

再回首時

才發現它們早已遠離我們的日常

但那份存在心中的舊日記憶

卻永遠磨滅不了

一旦不經意間被觸動打開

就會從記憶的閘門裡奔湧而出

每一件消失東西的背後

都曾有我們成長的軌跡

消失的地標

東方歡樂城

(圖片來源:蘇農有圖)

曾經東亭地標性建築 ,「江南第一城」,1994年開業,2015年底停業,2016年9月全面拆除。

東方歡樂城曾經是東亭的地標性建築,引以為傲的地方。1994年,歡樂城開業,敲鑼打鼓舞龍舞獅,有「普天同慶」的架勢。

有人回憶說,「還記得東方歡樂城開業,學校組織我們腰鼓隊的去打腰鼓,完了每人發2塊金幣巧克力和5塊錢…學校每次組織看電影也是去那裡。滿滿的回憶…」

無錫第一百貨

上世紀60年代開業,2010年3月12日歇業,老無錫都喊「中百一店」,她的全稱是「第一百貨商店」。

播報哥還依稀記得,很小的時候過年最喜歡去第一百貨買新衣服。而現在,第一百貨的舊址上茂業億百已經拔地而起;

新世界百貨

1996年1月開業,2011年5月9日閉店,作為中國最大的百貨店擁有人及經營者之一,港資新世界百貨於1996年1月以高端定位進駐無錫中山路商圈,曾是錫城奢侈品百貨的象徵。新世界百貨關門以後,基本一直空置。

第二百貨

1958年開業,2010年9月閉店,原來的老二百被商業大廈兼併,之後變為伊酷童,未來發展尚不可知。

長發商城

2009年6月,2009年閉店,長發商城被拆除,並與原無錫國棉一廠合併建造高端住宅區西水東。

遠東百貨

2010年10月6日開業,2015年12月31日閉店,轉而與本土民營企業紅豆集團聯手轉型升級為購物中心——紅豆萬花城旗艦店,這是近5年來中山路離場的第5家百貨品牌。

大洋百貨

2003年5月1日開業,2013年4月3日閉店,位於中山路與人民路的交會處,地處無錫最繁華的商圈。但是房屋結構存在先天不足,使其購物環境與中山路其他商場相比顯得不足。

英武百貨

2010年8月開業,2012年8月21日閉店,號稱來自英國武士橋的英武百貨,早前宣稱是百樂集團在中國大陸開出的首間商場,但定位一開始就走低端路線,並不符合無錫市場的消費習慣。英武百貨之前,這裡曾是花都百貨。

消失的地名

崇安區

崇安區是無錫的中心城區,1951年10月建區,因境內1600多年歷史的崇安寺而得名。2015年12月,崇安區撤銷,併入新設立的梁溪區,崇安之名成為歷史。

南長區

無錫縣曾先後分屬常州專區、無錫市、蘇州專區管轄。1958年6月,形成南長區。2015年12月,南長區撤銷,併入新設立的梁溪區,南長區地名成為歷史。

北塘區

明清盛極一時的「無錫米市」就源於北塘,林立的錢莊、布行、山貨行使北塘成為無錫近代商貿業的發源地。2015年12月,北塘區撤銷,併入新設立的梁溪區,北塘區地名成為歷史。

錫山市

錫山日報(錫山市徹市設區報紙併入無錫日報致讀者公告)

那時候,他們的身份證號是320283,如今這些身份信息成了絕版。那時候,《錫山日報》是長輩們閒來的讀物,報紙裡有錫山市的大城小事,後來撤市設區後,錫山日報停刊,錫山日報也成了絕版。

1999年楊市鎮全貌航拍照片,當時還屬於「錫山市」

2000年12月,撤銷縣級錫山市,設立無錫市錫山區和惠山區。

馬跡山

馬跡山之前只是太湖邊的一座孤島,並沒有和無錫連接起來。到了上世紀中葉,無錫實施了圍湖造田工程,前後長達5年時間。從閭江口到馬跡山旁,築起了一條蜿蜒數十裡的大堤,現在被稱作「十裡明珠堤」。

米碼頭

早在明萬曆年間,蓮蓉橋附近就已出現米市。無錫米市全盛時期,糧食常年吞吐量在1200萬石左右,同蕪湖、九江、長沙合稱「中國四大米市」。

三裡橋米市場

許多糧商在糧食業資本積累後擴大經營規模,投資麵粉等工業,榮氏麵粉廠由此起家。

布碼頭

馬路邊擺張鋼絲床,生意就算開始了,從最初30多個攤位發展到100多個,這便是布碼頭的開始,後來搬進了後西溪。

一位老無錫回憶,當年後西溪賣布料的人擠人啊,高峰時經營戶500家,這就是老無錫熟知的「布碼頭」。

絲碼頭

20世紀70-80年代,無錫紡織工業的出口創匯佔全市的70%,絲綢佔20%以上,當時的這個數字在現在看來難以想像。

錢碼頭

隨著米、布、絲碼頭的興盛,銀錢業應運而生。商人一般會購買絲綢帶回去,錢票放在錢莊裡更加便利。

周舜卿

至1930年,已有錢莊23家,銀行6家,大都設在蓮蓉橋堍,成為蘇南地區的金融中心和著名的放款碼頭。解放後,錢莊逐漸消失。

消失的美食

太湖餅乾

無錫糖果食品廠的太湖餅乾,餅乾盒子上印的都是無錫有名氣的風景,餅乾奶油味十足,是小時候不可多得的美味零食!

有些幼兒園吃點心的時候,也是發的太湖餅乾,家裡面也會把太湖餅乾軋碎做炸豬排,炸好的豬排咬一口那叫香脆!可惜現在都沒有啦,想吃也吃不到了!

雞腿麵包

小時候最喜歡吃這個!麵包又軟又香,麵包裡面藏著一根火腿腸,感覺比現在的火腿腸要好吃,吃到最後連棒子上剩下的渣渣都要吃乾淨,意猶未盡。

中萃方便麵

大家還記得曾經的無錫中萃面嗎?小時候家裡不做飯就泡一包中萃的雪菜面,有點微辣,湯鮮味美,現在都很懷念那個味道,可惜現在超市裡都找不到正宗的了。

老崇安寺的黃橋燒餅

以前就在崇安寺皇庭美食城一樓,有一家賣黃橋燒餅的小店,牛肉餡的,剛剛烤出來整條街上都是香味,小時候每次去都會買一個吃,印象裡還要排隊才能買到,熱乎乎地拿在手上,咬一口滿滿的牛肉餡!

麒麟汽水

這是一張麒麟汽水廠的老照片,那時候喝過麒麟汽水的小孩都已經成家立業,但說到這汽水都說好喝,汽足!雖然喝完舌頭會黃黃的,但是感覺比現在的雪碧、芬達還好喝。只可惜,現在早就沒有了!

馬山消毒鮮牛奶

小時候訂的牛奶都是玻璃瓶裝的,蓋子是紙頭的,用繩子纏著,小時候最愛吃的是瓶口的一層奶衣,特別香甜!

頂鼎雞

說起頂鼎雞,應該不少老無錫人都有印象,東西大都清淡不油膩,雞粥軟糯,雞肉嫩滑有彈性,覺得沒胃口的時候喝一碗清淡又不失鮮味的雞粥剛剛好!

娣安娣鄉村炸雞

DND鄉村炸雞原先是在老三陽百貨的二樓,炸雞脆脆的皮、鮮嫩的肉,還有玉米披薩,奶油味很濃的玉米湯,和鹹香味十足的爆米花,雖然現在炸雞店西餐廳特別多,但是記憶裡的味道卻很難找了。

莫師漢堡

這是紅豆萬花城負一樓摩斯漢堡的前身,當年在八佰伴和長發商城樓下都有分店,他們家的漢堡、熱狗、薯條跟肯德基和麥當勞的都不一樣!!都是現做的,特別香!

狀元樓

狀元樓是無錫歷史悠久的名菜館之一,三鮮大面和大肉饅頭,無錫的老吃客都耳熟能詳。在青石路口可是紅極一時,後來到了運河邊,地段不如從前,再後來就歇業了,實在可惜。

鴻運大酒店

無錫鴻運大酒店絕對是無錫本幫菜的老字號,他家除了地道的本幫菜外,還有排隊才買得到的鴻運大包!酒店樓下的老店已經關門,好在老店新開,大家還是能吃到餡多皮薄的鴻運大包。

消失的職業

戶外剃頭匠

一個煤爐子燒一鍋開水,一根板凳,剃一個頭兩塊錢,絕不多收,師傅手藝好,平頭剪得那叫一個順,如今已被各種高消費的理髮店替代了。

吹糖人

肩挑糖擔走街巷,手敲銅鑼哐哐哐,引來孩童齊圍觀,吹個糖人好漂亮。

上世紀80年代初,幾分錢或幾個牙膏皮就可以換一個糖人兒。如今兒童的玩具多了 ,糖人兒不再是哄孩子的玩物了,卻已被作為一項民間藝術受到重視。

箍桶匠

箍桶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的老行當,人們習慣稱箍桶的手藝人為箍桶匠。一張刨凳、一柄斧子、一個扒箍、一把錘子,在箍桶匠的手中把弄著,便成就了我們生活中的一種藝術!

釘秤匠

做秤是個精細活兒。在這「斤斤計較」之間,釘秤匠付出了他的青春與汗水。精工細作,毫釐必究,只為了手藝人的那份承諾。

修鞋匠(皮匠)

修鞋,是人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一個行當。我國皮鞋出現得很早,有文字描述的可溯至殷周。到了唐代,連女人都穿上了皮鞋。

路邊的修鞋鋪,和繁華的現代都市,和快速的機械化時代如此不同,它們的存在是一個城市的懷舊,也是上一個時代價值觀的迴響。

打鐵匠

「半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千錘百鍊人」,是舊時打鐵匠的真實寫照。一個鐵砧,幾杆鐵錘,幾把鐵剪,外帶風箱和火爐是打鐵人的基本家當。

鐵器的使用是人類歷史發展的一次飛躍,也是先民貢獻給後世子孫的傑作,然而隨著時間的推演,打鐵匠和鐵匠爐,似乎要在無聲地漠視中趨以末路,悲愴地踽踽而行。

船匠

在現代的水泥船,鐵船出現之前,農、漁民勞作,出行、出海所用的船,都是木製的,而製造這些木船的工匠就被稱為船匠。

在過去,船匠也是木匠,會不會造船,也成為是不是一個好木匠的標準,會造船的木匠,也稱為「大木」。在沒有電動工具的年底,全靠人工斧、鋸、刨、鑽,將船體拼裝成形。

彈棉花

小時候家家戶戶要做被褥都會去找彈棉花的工匠,隨著一聲聲弦響、一片片花飛,一堆棉花被壓成一條整整齊齊的被褥,小時候有新被子蓋也是很幸福的事!

磨刀匠

「磨剪~~刀,菜刀~~~~',長吆喝似乎總會或近或遠的響起。老大爺扛著一條板凳,上面有磨刀石,齒輪什麼的,看他拿著菜刀在磨刀石上譁譁譁的來回磨著,不一會兒菜刀就像新的一樣了?

修表匠

放大鏡、酒精燈、鑷子,還有靈巧的手是他們的兵器。小作坊裡凝固了他們的人生畫卷,見證了時間的遊走。現在大家都有手機了,戴表的也越來越少了!

修鋼筆

舊時的人們崇尚節儉。鋼筆壞了能修則修,修鋼筆大都「立等可取」。當換完筆尖、筆桿和皮膽,幾分錢費用、幾分鐘工夫,一支被損壞的鋼筆就獲得「新生」了。

如今計算機的普及和筆業的發達,鋼筆逐漸被代替,修鋼筆就自然地被社會淘汰了。

補鍋

以前誰家的鐵鍋燒穿了,又不捨得丟的話,就拿出來給師傅補一補。很多人家的鍋都是補了再補,一用就是好幾年。現在大家生活條件好了鍋破了就換新的,而補鍋這個手藝就漸漸地消失了。

鋦碗

有兩句俗語與鋦碗有關,一句是「沒得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另一句是「補鍋的鋦碗——自顧自」。

其實在無錫一帶並沒有專門的鋦碗匠,這個活計是由補鍋匠代勞的,舊時由於人們生活水平不高,日子過得非常儉樸,日常生活用品總是修了又修,補了又補...

雖然它們隨著我們的成長

隨著無錫的發展淹沒在歷史長河之中

但消失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遺忘

只要我們別忘記

那些已經消失的東西

就不難從心底再次找回!

•END•

圖文整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下載iPhone或Android應用「經理人分享」,一個只為職業精英人群提供優質知識服務的分享平臺。不做單純的資訊推送,致力於成為你的私人智庫。)

文章來源:趣頭條-糖豆小廚娘

相關焦點

  • 這41樣東西已在無錫消失,你還記得多少?
    有人回憶說,「還記得東方歡樂城開業,學校組織我們腰鼓隊的去打腰鼓,完了每人發2塊金幣巧克力和5塊錢…學校每次組織看電影也是去那裡。滿滿的回憶…」(還有金幣巧克力,小時候的寶貝啊!)無錫第一百貨上世紀60年代開業,2010年3月12日歇業,老無錫都喊「中百一店」,她的全稱是「第一百貨商店」。
  • 那些年風靡全國的無錫品牌!你還記得多少?
    中國江蘇網5月11日訊 上世紀70-90年代,無錫誕生了一批優秀的民族工商企業。老牌國貨小天鵝洗衣機、菊花電扇、紅梅牌電視機、長徵自行車、迎燕空調、愛雪珂冰箱、詠梅收錄機……均是各領域的領頭羊,可以說名噪一時!你還記得多少?
  • 那些年風靡全國的無錫老字號,你還記得多少?
    老一輩無錫人往往對陸右豐白酒懷有深情,離家在外時將其視作一碗濃情的鄉愁。這座傳承百餘年的醬園槽坊,它和它所深藏的釀酒技藝,佐證了蒸餾白酒在中國近代史上的風雲起落,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無錫人的相聚離別。邵祥泰煤鐵號是無錫的「百年老店」。該店所經營的煤球、煤基是老無錫市民日常生活「開門七件事」中的第一件。
  • 無錫寧小辰光的冷飲伲還記得多少
    還記得小時候好不容易攢了1塊錢,就衝去小賣部買冷飲,雖說現在各種有顏值又美味的冰淇淋層出不窮,但最美味的依然是童年時期和小夥伴一起吃過的冰棒了。這些冷飲你還記得嗎?   簡單的包裝不簡單的味道這三種顏色早已印入無錫人內心深處不要太好吃哦!   顏值指數:★★   美味指數:★★★   經典指數:★★★★   哈密瓜冰淇淋
  • 發現無錫|無錫機場的故事
    從眾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的9名無錫第一代空姐,在北京南苑機場接受英語、服務規範等三個月的艱苦集訓後,正式上崗。現在坐飛機,只要憑身份證訂購電子機票即可,但在聯航時代,訂機票可算是個麻煩事呢。你得準備好縣、團級單位開的介紹信,帶上工作證,才能到位於運河西路上的聯合航空公司售票點購票。旅客登機時,也必須憑這三樣東西才能順利登機。
  • 還記得無錫那把「大茶壺」嗎?再等4個月,還你一個驚喜!
    還記得這個紫砂名壺嗎?整整一年前它的作者汪寅仙大師因病逝世《神鳥出林壺》今天宜興隆重辦展紀念這位大師而曾以大師這把名壺造型為地標的無錫融創文旅城也已經明確了開業時間!但她留存世間的作品,卻能讓我們感受到她的智慧,轉眼,擁有「大茶壺」的無錫融創文旅城也將於6月29日正式開業。
  • 無錫,幸會!
    6月9日—12日,徐州黨政代表團將走進無錫、蘇州、南通三座城市,考察學習。今天,啟程第一站——無錫。無錫,是一座什麼樣的城市?你了解多少?跟著大徐去看看~無錫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是魚米之鄉,素有布碼頭、錢碼頭、窯碼頭、絲都、米市之稱,有黿頭渚、靈山大佛、無錫中視影視基地等景點。
  • 還有這些無錫幾代人的回憶…
    那時候,紅梅市場是名副其實的購物天堂——鍋碗瓢盆、音像製品、玩具書籍、五金家電,你想得到想不到的東西它都有。攤主們的店面都很小,一塊布和一個夾子就成了試衣間。生意好起來攤主端著飯碗,就開始招徠顧客,攤位間瀰漫著各種食物混雜的氣味。 這是屬於紅梅市場的黃金時代。
  • 無錫名廚高浩興逝世!他掌舵的中國飯店你還記得嗎?
    1984年,他還被邀請擔任了 江蘇省首屆美食杯大賽評委 曾任省、市烹飪協會理事 無錫市飲食業菜館行業協會副會長 省高級烹飪技術職稱評定委員會評委
  • 無錫文明市場長啥樣?帶你去看看
    如今 農貿市場舊貌換新顏 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 文明市場究竟長啥樣吧 曾經「髒亂差」、「腥臭溼」的農貿市場已是一去不復返,市場的衛生間裡,再也聞不到刺鼻的異味,無障礙衛生間標識明晰,部分設施陳舊、破損的市場硬體設施進行了修繕,乾淨整潔的環境讓人心情舒暢
  • 這是蘇州無錫常州的戶外燒烤,你沒見過
    一群90後在無錫搬磚,把燒烤送到你想要去的地方。在這乍暖還寒的季節,這群年輕人不斷地去摸索心目中理想的美味食材,不斷地創新。走心的嘗試都是親自去買菜,準備!下面來看看我們的努力成果吧。在燒烤界這四樣素菜應該是必點的,所以作為專業的我們,也要把它們搬到戶外去,讓成為我們的特色項目之一。做戶外我們真的是認真地,反覆的摸索嘗試,想做出最好的產品給我們的客戶。冒著長胖的危險我們每天都要自己品嘗口感,有什不足再做改善。我們的燒烤已經像燒烤店一樣精緻。是個戶外燒烤一股清流啊。
  • 《無錫喲無錫》
    無錫喲無錫 王治義 12日晚上7點4分從上海出發,坐高鐵到無錫,住進無錫新湖鉑爾曼大酒店,匆匆漱洗入睡,蓄積體力,為第二天遊無錫做好準備。無錫,對於我來說,是第三次遊了,第一次是2007年七月,因時間久遠,一切淡忘。第二次是2015年七月,那時主要目的地是靈山,去看看靈山大佛,想看看那裡別樣的風景。但兩次遊,均是走馬觀花,飽了一下眼福而已。
  • 無錫為什麼叫無錫?無錫地名起源大盤點!
    無錫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江南古城,無錫的許多地名中都掩藏著這座城市的文化厚度。新莽時錫復出,改縣名為「有錫」,東漢初復為無錫。說法2:「無錫」是古越語地名之一。「無」是發語詞,無實義,「錫」的原義因古越語佚亡已久,無從考證。
  • 老無錫的記憶,證明你是無錫真土著的時候到了!
    從小在無錫長大的小夥伴們以下這些地方、這些場景是否勾起了你關於這座城市的記憶?但卻少了當中的「大圓盤」少了已經坐車的樂趣用過「阿里貝貝油」現在大人都喜歡給小孩用進口的東西然而我們小時候皮膚「皴」(無錫話讀音是cěn)就用這個「阿里貝貝」個油塗一塗不是老無錫還真不知道喝奶首選唯得牛奶無錫人從小到大有一件事一直都沒變過
  • 無錫旅遊攻略,明年去無錫的太湖黿頭渚賞櫻吧
    在穿城而過的京杭古運河中還在風景秀麗的錫山惠山之間在這依山傍水的風水寶地坐落著一座叫無錫的城市老生常談,記得關注我們後臺回復關鍵字「無錫」<<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南禪寺南禪寺始建於南朝時期,歷史悠久,有句詩「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正是寫的南禪寺。只是現今的四百八十寺,僅存於世的已經不多,無錫的南禪寺,是其中之一。
  • 在無錫吃麵 - 澎湃新聞
    其中有一個無錫人角色,不是搓麻將的,也不是圍觀的,是隔壁無錫麵店來收帳的。搓麻將的人點了外賣邊搓邊吃,他來收帳:一碗鱔絲面一角九,炒麵一角九,小籠饅頭一角九,湯麵一角九。無錫方言裡數字「一」,念「啊」,「九」仍然念「九」。「一角九」,就是「啊國九」,四樣不同的餐點,統統標價「一角九」。
  • 無錫市民卡的妙用 你知多少?
    無錫市民卡為超過400萬的市民提供社保、醫療、公共運輸、園林旅遊、商務應用等多個領域的服務,日均刷卡消費筆數超過80萬次,已成為無錫市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4、問:無錫市民卡是否可以在上海使用?還有哪些城市可以使用?    答:無錫市民卡可以在上海市區乘坐公交、地鐵、輪渡、計程車等全部上海交通卡領域使用,並且還可以在蘇州、常熟、崑山、安徽阜陽、淮南等異地使用,乘坐當地的公交車輛。    5、問:使用市民卡乘坐公交車有何優惠?
  • 無錫太湖華邑 | 洲際旗下無錫中國風酒店,暢吃海鮮自助晚餐!
    從你一邁入大堂開始,撲鼻而來混著柑橘和竹子的曼妙香氛,頂棚、前臺背景、拋光地板,隨處可見太湖石的紋理樣式。有專業的茶道表演和精心設計的功夫茶,環境書香味濃厚,隔間雅座擁有比大堂吧更好的私密性,顯然這是一個享用「中式下午茶」的好去處。
  • 無錫最佳窮遊線路讓你一天全面了解無錫人文
    無錫作為一個現代化大都市,不過它有著和北上廣不同的節奏,在這裡的無錫人生活節奏不是特別的快,也和無錫的人文和環境有關,無錫依山傍水,有太湖這個天然的美麗資源,又有江南第一山的惠山作為依靠,這裡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適合的居住地,即便不打算在這定居,過來旅遊也是極好的,今天小編就帶你窮遊玩上一天
  • 去無錫吃吃吃,收藏這一篇就夠了!
    這座江南小城自古就不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一直有種「小富即安」的安逸氣息。對無錫人來說,每天吃好喝好,就是最高訴求。無錫美食,也在不知不覺間名揚天下。生活在蜜罐中的無錫人,做出的菜也常常是以甜收尾。老無錫早點小籠包無錫最出圈的美食有三樣:小籠包、油麵筋、醬排骨。排第一的無疑是「無錫小籠」。兩勺肉一勺糖,連湯汁都是一種回味無窮的鮮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