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首描寫枇杷的詩詞,滿樹金黃,細雨茸茸溼楝花,南風樹樹熟枇杷

2020-12-14 小馬讀詩詞

又到了每年吃枇杷的時節,金黃的枇杷格外的耀眼,碩果纍纍掛滿了枝頭,綠色的枝葉間淘氣的露出半個黃黃的身軀,隨風搖曳,滿樹的金黃令人目不暇接。那些機靈的鳥兒已經覬覦這些成熟的果子許久,瞧著周邊無人,飛快的落在樹枝上,翹起那尖尖的尾巴,翹首尋找那些誘人的枇杷,金黃的顏色成了鳥兒們最好的參照物,選定對象後,這些貪吃的鳥兒就在樹枝上蹦來蹦去,大快朵頤,吃的不亦樂乎,高處不勝寒,人難以企及的高枝上,一陣咔嚓咔嚓的聲響過後,留下一個個滿是痕跡的枇杷,不時的掉下果汁和果肉,真是好果子都被鳥吃了。

枇杷黃時日日晴,果樹看盡需上行。枇杷成熟時節,滿枝丫都是金黃的枇杷,有的羞澀的藏在綠葉後面,有的大方的展現在面前,還有的半遮半藏的小兒女神態,給人以千姿百媚之感。夏日枇杷黃似橘,這熟透的枇杷招來許多關注和不懷好意的目光,不時有淘氣的孩子用杆子拉樹枝,膽子大的孩子甚至爬上樹去摘,於是在一陣殘枝落葉之後,丟下一束枇杷,引得下面的小夥伴一陣陣驚呼和讚美。淘氣的孩子還不以為意,咧個嘴巴哈哈哈大笑,然後又把目光瞄準另外的枝頭,重複動作,霹靂咔嚓,折斷枝丫然後向下扔下來,於是引得下面的小夥伴們又一陣歡呼雀躍。

枇杷味道酸甜可口,剝掉薄皮就露出鮮美的果肉和汁水,細膩的肉質令人口水直流。枇杷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很好吃。嘗不盡的酸甜甘美,說不盡的美妙金黃,摘不夠的枝頭美景……,枇杷的美貌在外表,琵琶的甜蜜在內心,集美貌和內涵於一體的鮮美水果,簡直是上天給人們最好的饋贈。

小編選擇七首描寫枇杷的詩句,邊讀邊吃,共賞美麗的金黃,共享甜蜜的滋味,豈不是人生一大快事。

《山枇杷》

唐代:白居易

深山老去惜年華,況對東溪野枇杷。

火樹風來翻絳焰, 瓊枝日出曬紅紗。

回看桃李都無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爭奈結根深石底,無因移得到人家。

《寄蜀中薛濤校書》

唐代:王建

萬裡橋邊女校書,枇杷花裡閉門居。

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

《枇杷六言》

宋代:鄧深

大似明珠徑寸,黃如香蠟成丸。

落處韓嫣遺彈,可憐不救饑寒。

《依韻和行之枇杷》

宋代:梅堯臣

五月枇杷黃似橘,誰思荔枝同此時。

嘉名已著上林賦,卻恨紅梅未有詩。

《初夏遊張園》

宋代:戴復古

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陰晴。

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

《枇杷》

宋代:方嶽

擊碎珊瑚小作珠,鑄成金彈蜜相扶。

羅襦襟解春蔥手,風露氣涼冰玉膚。

並世身名揚氏子,舊家門戶北村盧。

知音未必能知味,曾遣青前淚溼無。

《天平山中》

明代:楊基

細雨茸茸溼楝花,南風樹樹熟枇杷。

徐行不記山深淺,一路鶯啼送到家。

相關焦點

  • 「細雨茸茸溼楝花,南風樹樹熟枇杷」,楝花原來就是你也熟悉的它
    作者的家在蘇州太平山南麓,因為沿途景色優美,心情十分暢快,於是詩興大發,一揮而就:「細雨茸茸溼楝花,南風樹樹熟枇杷。徐行不記山深淺,一路鶯啼送到家。「春雨是古代詩人寫得最多的題材之一,那潤物細無聲的蒙蒙雨絲特別受到詩人的青睞。這首詩一開始就用細雨勾勒出一幅煙雨濛濛的江南山林美景圖,清新的空氣中夾雜著泥土的芬芳迎面而來。
  • 李萬華:枇杷
    我喜歡秋天仁慈悲憫的太陽光,喜歡春天的繁花滿樹,喜歡夏季傍晚樹枝間的飛鳥相與還,唯獨不喜歡冬季那個陰沉沉的天。現在,在川南,我所喜歡的季節們都走來,組合成一個稱心如意的新季節:秋天的光,春天的花,夏天的鳥語間關。起先,我以為出現在山腰的也都是些開花的樹,白色的花和檸檬黃的花綴滿枝頭,有人卻告訴我,說那是枇杷。枇杷我見過,小小的,盈盈一握,絕不會如此肥大。
  • 枇杷熟了,關於枇杷的這10首古詩你都知道嗎?
    紅紅的櫻桃還在樹梢,漫山遍野黃燦燦的枇杷熟了。這個曾經被稱作盧橘的水果,其樹四季常綠,素有「江南五月碧蒼蒼,蠶老枇杷黃」的說法。唐朝詩人白居易用「淮山側畔楚江明,五月枇杷正滿林。」的詩句描述枇杷將熟的盛景。枇杷花期正值風雪寒冬,春季花謝結實,初夏果實成熟,秋季便是儲萌之季,這與普遍意義上春華秋實的成長規律形成鮮明反差,更加體現了枇杷的與眾不同。
  • 從化民宿考察日記:荔枝樹下的農家小院
    春天的味道春季,是各種花盛開的季節,也是充滿生機的季節,與黃色的牆體形成一副美麗的畫面。狗黃色的大黃狗舒適地躺在翠綠的荔枝樹下,望著遠方一動不動,似乎也是在欣賞院內的景色。閒暇時刻綠茵小徑散散步,觀賞錦鯉。
  • 「詩詞鑑賞」一信楝花風 一年春事空
    「風到楝花,二十四番吹遍」,楝花是穀雨節氣的最後一種「花信風」。楝花薰風吹起,濃烈的夏天,便要來了。楝樹樹形瀟灑,枝葉秀美,一叢叢淡紫色的小花開得淡雅,綴滿枝頭、芳香沁人。《草花譜》:「苦楝發花如海棠,一蓓數朵,滿樹可觀」。
  • 「詩詞鑑賞」又見春光到楝花,古詩詞裡的楝花!
    楝花綻放,香味素雅,團團簇簇,分外妖嬈。王安石曾吟詠道:「小雨輕風落楝花,細紅如雪點平沙」,梅堯臣筆下的楝花更是美不勝收:「紫絲暉粉綴鮮花,綠羅布葉攢飛霞」......「門前桃李都飛盡,又見春光到楝花。」
  • 自在嬌鶯恰恰啼,詩詞中的10個「黃鸝」名句,句句經典
    在詩詞中鶯是一種常見的意象,今天和大家讀一下10個含有黃鸝的詩詞名句,句句經典。1、江畔獨步尋花·其六唐代:杜甫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春暖花開的好時節,大詩人杜甫在成都錦江河畔散步賞花。他路過黃四娘家,她家的花兒很多,開得極好,把小路都遮擋住了。
  • 楝花詩詞精選一十二首 天香薰羽葆,宮紫暈流蘇
    ——宋代:張蘊《楝花》-3-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餘香暗度垣。黃鳥數聲殘午夢,尚疑身屬半山園。風信到花春自往,霜華著子晚誰收。樹攢密萼屯陰重。瓣落高枝綴蘚稠。霞外曾傳香醉詠,鶯鶯未囀舌應柔。——宋代:董嗣杲《楝花》-6-密葉已成蔭,高花初著枝。
  • 循著詩詞的足印,走進「江南春」
    在中國文學史上,描摹南京、蘇州、無錫、揚州等江南城市春光的詩詞層出不窮,永久定格了那些風情無限、滿目芳菲的「江南之春」。   唐詩中的江南春,寫的是哪裡   說起描寫江南之春的詩詞,人們首先會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江南春》:「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一些研究者認為,這首詩中,杜牧借南朝蕭梁滅亡的歷史教訓,對自己所處時代做出反思。
  • 定安胡氏大宗祠:一樹枇杷誦詩書
    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淅淅瀝瀝的雨滴,飄灑在厚厚的枇杷樹葉上。一場夏天的雨,讓位於定安縣雷鳴鎮後俑村委會仙坡村胡氏大宗祠門前的枇杷樹,繪出了一派「南風樹樹熟枇杷」的景象。 這顆枇杷樹在宗祠前佇立了多少年,即便是村裡的老人也說不清,相傳已經超過200多年,大約與胡氏宗祠的同齡,靜靜守望著宗祠。
  • 琵琶不是此枇杷
    枇杷的花為白色或淡黃色,有五塊花瓣,直徑約2釐米,以五至十朵成一束,淡淡的清香馨人心脾。 在百花凋謝時,唯有枇杷花開,白中夾黃的花散發著微微的香氣,傲然挺立不為寒霜折腰,結出的果實由青透向黃,橢圓橢圓桔黃髮著果香誘人口水直流。,結出的果實由青透向黃,橢圓橢圓桔黃髮著果香誘人口水直流。
  • 城市筆記 | 溪野枇杷
    回家的時候,記得摘一袋枇杷來吃。」山上人家,我並沒去過。沿途都沒人家,爬一座山,深入一個山壟,翻一座嶺,下坡,到一個深山坳,便到了。山壟以前去過好幾次,隨大人去砍柴。山壟經常有豺出沒,伸出長長的舌苔,尾巴垂到地上,眼睛放淡綠色的精光。到了親戚家,正午了。矮小的土屋窩在幾棵樹下。屋前有一口水井。水井旁有一棵樹,掛滿了黃黃的果子。
  • 山中詩詞精選三十首 一段幽趣,一種超然,惟心得之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唐代:韋應物《寄全椒山中道士》-18-尋幽無前期,乘興不覺遠。蒼崖渺難涉,白日忽欲晚。未窮三四山,已歷千萬轉。寂寂聞猿愁,行行見雲收。牢系鹿兒防獵客,滿添茶鼎候吟僧。好將膏雨同功力,松徑莓苔又一層。——唐代:杜荀鶴《春日山中對雪有作》-21-無才不敢累明時,思向東溪守故籬。
  • 欒樹:一樹金黃,一世花開未聞花名
    去年在成都,在溫江一帶看到道路兩旁的樹,樹形高大,樹上開滿色彩斑斕的花,樹下一地金黃。查了以後才知道這種樹叫欒樹。欒樹別名叫搖錢樹、燈籠樹、木欒。種植比較廣範的有黃山欒樹、臺灣欒樹、復羽欒。欒樹春季嫩葉多為紅色,夏季黃花滿樹,入秋葉色變黃,果實紫紅,形似燈籠。因結果時節在國慶前後,故又叫國慶花。欒樹的花是金黃色的,有細微的芬芳。剛開的時候並不引人注目,花期很短,2周左右,基本花都謝,落一地細碎,如金色的細雨,所以欒樹也被稱作「金雨樹」。
  • 賞最靚黃花風鈴木,野生禾雀花,品三水農家菜,現摘枇杷!收好!!
    3月底4月初黃花風鈴木綻放,朵朵金黃的花兒如此驚豔而滿樹的禾雀花,狀如鳥兒掛滿枝頭邊賞花邊品嘗農莊美味
  • 枇杷怎麼施肥又大又甜?枇杷用什麼肥料好?枇杷用什麼膨大劑好?
    枇杷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元素,果實甜酸可口,風味獨特,有清熱、潤肺、止咳、健胃等功效,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歡,所以枇杷的種植前景較好。那麼,要想獲得優質高產的枇杷需要採取哪些種植技巧?枇杷膨大用什麼肥料?一起往下看!
  • 庭院種什麼樹最「吉利」,還好看?
    無論哪種類型的庭院,想要夏可納涼,秋可觀葉,冬可觀枝,少不了各種獨特的造型景觀樹。那麼,有哪些景觀樹最適合種植在庭院呢?一起來看下: 桂花樹,葉色常年碧玉,花開之時滿樹金黃,芬芳馥鬱,一直以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在科舉時代,桂花象徵文人的榮譽,「蟾宮折桂」就是進士及第的雅稱。